干式纯吸扫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6736发布日期:2020-12-01 13:1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干式纯吸扫路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路面清扫车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干式纯吸扫路车。



背景技术:

目前,扫路车按作业方式可分为纯吸式、纯扫式、吸扫式三种。纯吸式为带负压抽吸装置,无扫刷;纯扫式为无负压抽吸装置,有扫刷。吸扫式即有负压抽吸装置又有扫刷。这三种作业方式的扬尘控制采用湿式洒水除尘或干式气流输送过滤除尘等。

(1)纯吸式扫路车,不带扫刷,采用气力输送过滤除尘,组合吸嘴吸拾垃圾,其中左、右边吸嘴及中置吸嘴分别负责对行车路面左、右两边及车底下的垃圾进行全负压抽吸作业。存在以下缺点:左、右边吸嘴与路缘石之间存在间隙,实际作业中边吸嘴无法贴近路缘吸拾垃圾;并且受车辆行走时左右偏移影响、边吸嘴远离路缘吸不到垃圾,或过于靠近路缘挤压防撞轮使得边吸嘴随铰轴作圆弧轨迹运动旋转避障而改变原有直线作业路线漏吸垃圾,以及过渡挤压易使防撞轮产生早期磨损等问题。不适合清扫路缘垃圾作业。

(2)纯扫式扫路车,不带吸嘴,采用洒水湿式抑尘,扫刷收集垃圾通过传送带输送到垃圾箱内进行纯扫式作业。存在以下缺点:清扫扬尘大,易残留粉尘,超染路面需大水量喷淋控制扬尘时因扫刷滚压易形成粉尘板结。不适合粉尘污染路面作业。

(3)吸扫式扫路车,即带扫刷又带吸嘴,采用洒水抑尘或干式除尘,路面垃圾通过扫刷集中、吸嘴吸拾进行吸扫式作业。由于吸扫式的扫路车同时具备扫刷清扫与真空抽吸的特点,具有扫刷倚贴路缘与吸嘴高效抽吸功能,路缘作业效果好、抽吸能力强、适用性广,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主导产品。但存在冬季湿式除尘洒水结冰不能作业,带来的设备闲置问题。干式除尘作业扫刷扬尘没有彻底解决。并且吸嘴吸拾垃圾过程也存在如纯吸式扫路车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式纯吸扫路车,以解决现有的扫路车,在路面垃圾清扫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进行路缘垃圾清扫、无法有效地控制作业扬尘且排出的气体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干式纯吸扫路车,包括底盘和垃圾箱,底盘上设有处于底盘中段两侧的边吸装置、处于底盘尾段的后置吸拾装置以及处于底盘上的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处于底盘上的车头与垃圾箱之间的区域,气力输送装置的气流输入端设有多级干式除尘装置,气力输送装置通过多级干式除尘装置连通至垃圾箱内腔,以使垃圾箱内腔内形成真空负压,并阻止垃圾箱内的粉尘颗粒通过气力输送装置进入大气;边吸装置与后置吸拾装置彼此独立设置,且边吸装置和后置吸拾装置分别连通至垃圾箱内以利用垃圾箱内的真空负压吸拾路面垃圾。

进一步地,边吸装置通过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装配在底盘上,以使边吸装置能够随路缘带表面状况自适应的水平平移和/或竖向平移,并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装配在底盘的偏摆机构上,以使边吸装置能够通过偏摆机构转动至底盘外进行路缘垃圾吸拾或转动至底盘内进行收纳;和/或后置吸拾装置通过提升机构连接至底盘上,通过提升机构控制后置吸拾装置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边吸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在偏摆机构上的安装基座以及用于贴合路缘行走并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的边吸嘴,边吸嘴通过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连接在安装基座上,双四边形悬挂机构包括用于利用弹性力迫使边吸嘴沿水平方向自适应平移以使边吸嘴稳定贴合于路缘行走的水平弹性平移机构以及用于控制边吸嘴沿竖直方向平移运动的竖直平移机构,边吸嘴通过水平弹性平移机构和竖直平移机构连接在安装基座上并使边吸嘴从底盘侧向偏斜至干式纯吸扫路车车体以外设置。

进一步地,水平弹性平移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基座上的固定安装板、第一端铰接连接于固定安装板上的支杆以及铰接连接于支杆第二端上的活动安装板,支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支杆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固定安装板、支杆和活动安装板组合构成水平四连杆机构;水平弹性平移机构还包括用于沿水平方向弹性拉结水平四连杆机构以迫使水平四连杆机构复位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采用分别处于水平四连杆机构的水平向两侧的对中拉簧,对中拉簧的第一端固定于安装基座或固定安装板上,对中拉簧的第二端固定于对应侧的支杆上或活动安装板上;支杆呈水平布设,或者支杆上靠近边吸嘴的一端向下倾斜布设,或者支杆上靠近边吸嘴的一端向上倾斜布设。

进一步地,竖直平移机构包括第一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上的上连杆、第一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上的下连杆以及与上连杆的第二端和下连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的下安装板,上连杆与下连杆沿竖向平行间隔排布,下安装板固定于边吸嘴上,活动安装板、上连杆、下连杆和下安装板组合构成竖向四连杆机构;竖直平移机构还包括固定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上的油缸,油缸的固定端与上连杆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上连杆上,或者油缸的固定端与下连杆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下连杆上。

进一步地,边吸嘴包括吸嘴壳体,吸嘴壳体上设有前橡胶板、万向轮组件、防撞轮、吸筒和辅助吸嘴;前橡胶板处于吸嘴壳体的前行方向上,万向轮组件用于沿竖向支承吸嘴壳体并使吸嘴壳体以预设高度贴地行走,防撞轮和辅助吸嘴均朝向边吸嘴贴靠路缘的一侧布设,通过防撞轮沿水平方向在路缘上滚动行走并通过辅助吸嘴吸拾路缘与马路转角位置的路缘带垃圾,吸筒沿竖直方向设于吸嘴壳体上以使吸嘴壳体通过吸筒与垃圾箱连通并进行负压抽吸。

进一步地,偏摆机构包括处于安装基座上的立轴、连接装配在立轴上并转动连接在底盘上的联接座以及用于驱使联接座带动安装基座在底盘上转动的偏摆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后置吸拾装置包括后置吸嘴、用于将后置吸嘴悬置于底盘底部的悬挂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后置吸嘴与地面之间的间隙的提升机构以及用于使后置吸嘴的前部抬起以吸拾大块垃圾的牵引装置。

进一步地,后置吸嘴包括后置壳体、密封板、橡胶前挡板以及支撑滚轮,后置壳体、密封板和橡胶前挡板围合构成后置吸拾腔,支撑滚轮分别支撑于后置壳体的四个转角部位以控制后置吸嘴的最小离地间隙;悬挂装置包括沿竖向牵引连接在后置壳体上的索链以及将索链弹性连接在底盘上的连接弹簧,悬挂装置设置有多组,多组悬挂装置沿后置壳体轴向排布并分设于后置壳体的两端部位,且索链在后置壳体上的连接位置均处于后置壳体的轴截面上;提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在底盘上,提升机构的活动端铰接在后置壳体上,提升机构设有多组,多组提升机构沿后置壳体轴向间隔排布并分设于后置壳体的中部位置,提升机构在后置壳体上的铰接点均处于后置壳体的轴截面上;牵引装置包括沿前行方向斜置的牵引斜杆、连接于后置壳体前部牵引索链以及控制牵引索链竖向运动的牵引气缸,牵引斜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底盘上,牵引斜杆的第二端铰接在后置壳体前部,牵引斜杆在后置壳体上的铰接点与牵引索链在后置壳体上的连接点处于后置壳体表面的同一轴向直线上。

进一步地,气力输送装置包括风机以及用于驱动风机运转的副发动机,风机的气流输入端通过多级干式除尘装置连通至垃圾箱内,风机的气流输出端连通至除尘箱或风机的气流输出端直连至大气;多级干式除尘装置包括依次布设的重力除尘机构、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和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重力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入端连通至垃圾箱内,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出端连通至风机的气流输入端。

进一步地,重力除尘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垃圾箱内腔顶部的用于对垃圾箱内的输出气流进行径向导流以利用重力分离气流中的部分重质颗粒的导流罩、处于导流罩上方的用于将经过导流罩导流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以及处于过滤网上方的用于增加气流在垃圾箱顶部的滞留时间以使气流中的重质颗粒从气流中分离的滞留空腔,滞留空腔的输出端沿水平向连通至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入端。

进一步地,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布设的竖向挡板,相邻两个竖向挡板上下错位布设并与气道内壁连接,进而形成上下错落布设的折弯通道,从而使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内的气道形成上下折返式的气流通道;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布设的竖向滤芯板,多个竖向滤芯板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垃圾箱上设有用于垃圾箱内吸入带火源的垃圾时进行预警灭火的紧急预警灭火装置,紧急预警灭火装置包括设于气力输送装置的气道上的烟温感应器、设于边吸装置的气流输送气道上第一阀门、设于后置吸拾装置的气流输送气道上第二阀门、设于气力输送装置的气道上的第三阀门、用于向垃圾箱内腔喷射灭火剂的灭火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电气运行的控制装置,通过烟温感应器感应从垃圾箱输出的气流中带有的烟雾和温度并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关闭以及风机停止运行以阻断空气进入垃圾箱以及阻止垃圾箱内的气体流出,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灭火装置启动以扑灭垃圾箱内的火源。

进一步地,垃圾箱上还连有手持式吸管,以通过人工手持的方式对边吸装置和后置吸拾装置无法达到的区域位置进行定点吸拾。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在底盘的中段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边吸装置,利用边吸装置对车体两侧的垃圾以及车体侧向路缘带的垃圾进行吸拾;在底盘的尾段底部设置后置吸拾装置,通过后置吸拾装置对车体缓慢行驶行过程中车体底部的垃圾进行吸拾;边吸装置和后置吸拾装置的吸拾负压是由气力输送装置提供的,整个垃圾清扫过程均采用负压吸拾的方式实现,作业过程中不会产生扬尘,也无需向地面喷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并且边吸装置与后置吸拾装置彼此独立设置并分别与垃圾箱及气力输送装置连通,因此可以实现单一的后置吸拾装置吸拾垃圾、单一的边吸装置吸拾垃圾,也可以实现边吸装置和后置吸拾装置同时运行共同作业,通过多种作业模式的彼此搭配,以实现多功能、多作业模式、多区域的路面清扫,进而满足不同路面环境清扫的需要。由于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采用干式的纯吸拾方式进行路面清扫,因此容易在垃圾箱内形成飘散的粉尘颗粒,而在气力输送装置上设有多级干式除尘装置,在利用气力输送装置抽吸垃圾箱以使垃圾箱内形成真空负压环境的同时,避免垃圾箱内的粉尘颗粒经由气力输送装置向外界排放,进而使得干式纯吸方式清扫路面和路缘带得以实现,且整个作业过程不会向大气排放粉尘颗粒进而能够满足环保要求。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在路面垃圾清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路缘垃圾清扫,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作业扬尘且排出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少,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干式纯吸扫路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水平弹性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前行运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置吸拾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置吸拾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紧急预警灭火工作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手持式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盘;2、垃圾箱;3、边吸装置;301、安装基座;302、边吸嘴;3021、吸嘴壳体;3022、前橡胶板;3023、万向轮组件;3024、防撞轮;3025、吸筒;3026、辅助吸嘴;3027、后围板;303、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1、固定安装板;3032、支杆;3033、活动安装板;3034、弹性组件;304、竖直平移机构;3041、上连杆;3042、下连杆;3043、下安装板;3044、上安装板;4、后置吸拾装置;401、提升机构;402、后置吸嘴;4021、后置壳体;4022、密封板;4023、支撑滚轮;403、悬挂装置;404、牵引装置;4041、牵引斜杆;4042、牵引索链;4043、牵引气缸;5、气力输送装置;501、风机;502、副发动机;503、导流罩;504、过滤网;505、滞留空腔;506、竖向挡板;507、竖向滤芯板;508、除尘箱;509、脉冲阀;6、偏摆机构;601、立轴;602、联接座;7、紧急预警灭火装置;701、烟温感应器;702、第一阀门;703、第二阀门;704、第三阀门;705、灭火装置;8、手持式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干式纯吸扫路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水平弹性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边吸装置的前行运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置吸拾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置吸拾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紧急预警灭火工作流程图;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手持式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干式纯吸扫路车,包括底盘1和垃圾箱2,底盘1上设有处于底盘1中段两侧的边吸装置3、处于底盘1尾段的后置吸拾装置4以及处于底盘1上的气力输送装置5,气力输送装置5处于底盘1上的车头与垃圾箱2之间的区域,气力输送装置5的气流输入端设有多级干式除尘装置,气力输送装置5通过多级干式除尘装置连通至垃圾箱2内腔,以使垃圾箱2内腔内形成真空负压,并阻止垃圾箱2内的粉尘颗粒通过气力输送装置5进入大气;边吸装置3与后置吸拾装置4彼此独立设置,且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分别连通至垃圾箱2内以利用垃圾箱2内的真空负压吸拾路面垃圾。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在底盘1的中段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边吸装置3,利用边吸装置3对车体两侧的垃圾以及车体侧向路缘带的垃圾进行吸拾;在底盘1的尾段底部设置后置吸拾装置4,通过后置吸拾装置4对车体缓慢行驶行过程中车体底部的垃圾进行吸拾;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的吸拾负压是由气力输送装置5提供的,整个垃圾清扫过程均采用负压吸拾的方式实现,作业过程中不会产生扬尘,也无需向地面喷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并且边吸装置3与后置吸拾装置4彼此独立设置并分别与垃圾箱2及气力输送装置5连通,因此可以实现单一的后置吸拾装置4吸拾垃圾、单一的边吸装置3吸拾垃圾,也可以实现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同时运行共同作业,通过多种作业模式的彼此搭配,以实现多功能、多作业模式、多区域的路面清扫,进而满足不同路面环境清扫的需要。由于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采用干式的纯吸拾方式进行路面清扫,因此容易在垃圾箱2内形成飘散的粉尘颗粒,而在气力输送装置5上设有多级干式除尘装置,在利用气力输送装置5抽吸垃圾箱2以使垃圾箱2内形成真空负压环境的同时,避免垃圾箱2内的粉尘颗粒经由气力输送装置5向外界排放,进而使得干式纯吸方式清扫路面和路缘带得以实现,且整个作业过程不会向大气排放粉尘颗粒进而能够满足环保要求。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在路面垃圾清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路缘垃圾清扫,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作业扬尘且排出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少,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边吸装置3通过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装配在底盘1上。双四边形悬挂机构由水平向的四边形四连杆机构与竖向的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组合构成;双四边形悬挂机构使得边吸装置3能够随路缘带表面状况利用四连杆机构的平移运动原理和弹性结构的弹性复位原理自适应的水平平移和/或竖向平移。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装配在底盘1的偏摆机构6上,以使边吸装置3能够通过偏摆机构6转动至底盘1外进行路缘垃圾吸拾或转动至底盘1内进行收纳。后置吸拾装置4通过提升机构401连接至底盘1上,通过提升机构401控制后置吸拾装置4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边吸装置3包括用于安装固定在偏摆机构6上的安装基座301以及用于贴合路缘行走并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的边吸嘴302,边吸嘴302通过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连接在安装基座301上,双四边形悬挂机构包括用于利用弹性力迫使边吸嘴302沿水平方向自适应平移以使边吸嘴302稳定贴合于路缘行走的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以及用于控制边吸嘴302沿竖直方向平移运动的竖直平移机构304,边吸嘴302通过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和竖直平移机构304连接在安装基座301上并使边吸嘴302从底盘1侧向偏斜至干式纯吸扫路车车体以外设置。边吸装置3通过安装基座301整体装配在干式纯吸扫路车上,边吸嘴302连通至干式纯吸扫路车的垃圾箱2内并利用垃圾箱2内形成的真空负压以形成抽吸力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边吸嘴302通过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和竖直平移机构304呈空间角度(偏向于车体外侧并沿车行方向向后方倾斜)地连接在安装基座301上,以使装配至干式纯吸扫路车上的边吸嘴302从干式纯吸扫路车的侧向伸出至车体外,使边吸嘴302呈车体拖行的状态,避免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和竖直平移机构304对车行构成阻碍,同时便于边吸嘴302能够同时滚动贴合于路缘和地面运动,进而实现对路缘带垃圾的吸拾。通过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可以实现边吸嘴302的水平平移运动并通过复位回弹力迫使边吸嘴302趋向于复位状态运动,进而实现边吸嘴302在水平面上的自适应地贴合路缘平移运动;当干式纯吸扫路车过于靠近路缘时或者路缘表面存在凸起结构时,路缘会形成对边吸嘴302的挤压作用力,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产生的复位回弹作用力平衡该挤压作用力并使边吸嘴302做自适应的水平平移运动,以避免挤压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边吸嘴302上而使边吸嘴302直接与路缘发生挤压接触,进而保护边吸嘴302,使得边吸嘴302不会受到挤压作用力影响而发生早期磨损,进而提高了边吸嘴302的使用寿命;并且边吸嘴302的运动方式采用自适应的水平平移运动,不会因为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旋转或偏转,因此在沿直线作业路线前行过程中可以持续保持边吸嘴302与路缘的平行紧贴运动,进而使得路缘带的垃圾能够被边吸嘴302完全吸拾,不易发生漏吸垃圾的现象。另外,通过竖直平移机构304可以实现边吸嘴302的竖向平移运动;当路面出现凹凸不平时可以通过竖直平移机构304实现边吸嘴302的自适应竖向平移运动,以避免边吸嘴302直接与路面的凹凸结构发生摩擦损坏;当路面出现大型垃圾或者大型石块时可以通过竖直平移机构304控制边吸嘴302整体沿竖向进行平移抬升并吸拾大型垃圾或者避让大型石块,以避免边吸嘴302的前端直接与大型垃圾或者大型石块撞击而发生损坏,进而提高边吸嘴302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边吸嘴302的适用范围。边吸装置3,具有水平和竖向的双向平移防撞功能,能够确保边吸嘴302作业时紧贴路缘吸尘并能够实时升降,能够适应于各种路面环境和路缘环境下作业,适用范围更广,特别适用于车辆两侧路缘带的干式除尘的无水抑尘纯吸式作业使用。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包括固定于安装基座301上的固定安装板3031、第一端铰接连接于固定安装板3031上的支杆3032以及铰接连接于支杆3032第二端上的活动安装板3033,支杆3032设置有两根,两根支杆3032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固定安装板3031、支杆3032和活动安装板3033组合构成水平四连杆机构。通过水平四连杆机构以实现边吸嘴302的水平平移运动,避免边吸嘴302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发生旋转或偏转运动,确保边吸嘴302的吸拾口能够稳定贴合于路缘表面运动,进而充分吸拾路缘转角位置的垃圾,有效地避免垃圾的漏吸。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还包括用于沿水平方向弹性拉结水平四连杆机构以迫使水平四连杆机构复位的弹性组件3034,通过弹性组件3034沿水平方向拉结水平四连杆机构,使得水平四连杆机构受到弹性组件3034的弹性作用力而趋向于预定初始位置的复位运动,使得边吸嘴302受到路缘的挤压作用力时能够稳定贴合于路缘表面运动且不会发生与路缘表面的过渡挤压磨损;当路缘的挤压作用力消减时,在弹性组件3034的弹性作用力下,边吸嘴302随着挤压作用力的消减而恢复至预定初始位置。弹性组件3034采用分别处于水平四连杆机构的水平向两侧的对中拉簧,对中拉簧的第一端固定于安装基座301或固定安装板3031上,对中拉簧的第二端固定于对应侧的支杆3032上或活动安装板3033上;通过两个对中拉簧在水平面上从水平四连杆机构的两侧对水平四连杆机构进行弹性拉结,两个对中拉簧构成彼此间的弹性阻尼,以使得水平四连杆机构得以快速平衡,进而使得边吸嘴302受到水平作用力变化时能够快速达到力学平衡,避免边吸嘴302发生水平向的振动或抖动,从而实现边吸嘴302稳定贴合于路缘前行并稳定地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减少垃圾漏吸的几率。并且分设于水平四连杆机构两侧的对中拉簧能够分担水平外力,避免对中拉簧过渡拉伸而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导致边吸嘴302初始位置的改变,同时还能够减小对中拉簧受到的疲劳损伤,进而延长对中拉簧的使用寿命。支杆3032呈水平布设,或者支杆3032上靠近边吸嘴302的一端向下倾斜布设,或者支杆3032上靠近边吸嘴302的一端向上倾斜布设。可以根据需要对于支杆3032的布设方向进行合理布设,以进行结构上的合理避让,提高整体装配的适应性。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竖直平移机构304包括第一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3033上的上连杆3041、第一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3033上的下连杆3042以及与上连杆3041的第二端和下连杆3042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的下安装板3043,上连杆3041与下连杆3042沿竖向平行间隔排布,下安装板3043固定于边吸嘴302上,活动安装板3033、上连杆3041、下连杆3042和下安装板3043组合构成竖向四连杆机构;通过竖向四连杆机构以实现边吸嘴302的竖向平移运动,避免边吸嘴302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发生沿竖向的旋转或偏转,确保边吸嘴302的吸拾口能够稳定贴合于路面运动,进而充分吸拾地面的垃圾,有效地避免垃圾的漏吸;同时不易发生边吸嘴302与路面的直接碰撞和摩擦,能够适应于各种路面状况的贴地行走和垃圾吸拾。竖直平移机构304还包括固定端铰接连接在活动安装板3033上的油缸,油缸的固定端与上连杆3041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上连杆3041上,或者油缸的固定端与下连杆3042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下连杆3042上。通过油缸可以人为的控制边吸嘴302的离地高度,当面对大型垃圾时(无法在边吸嘴302贴地行走时进入到边吸嘴302内腔中的垃圾),可以通过抬升边吸嘴302以使大型垃圾进入至边吸嘴302内腔中并通过真空负压作用而被抽吸至垃圾箱2内;当面对大型重物(例如石块)无法进行负压吸拾时,也可以通过抬升边吸嘴302的方式避让大型重物,以避免边吸嘴302直接与大型重物发生碰撞而造成损伤。可选地,竖直平移机构304也可以包括上安装板3044,上连杆3041的第一端铰接连接在上安装板3044上,而上安装板3044装配在活动安装板3033上。可选地,竖直平移机构304采用活动安装板3033作为其的上安装板3044,活动安装板3033和上安装板3044采用同一部件,或者活动安装板3033和上安装板3044采用一体成型的整体件。可选地,上连杆3041和/或下连杆3042采用可沿轴向伸缩微调的伸缩调节杆。可以根据需要微调上连杆3041和/或下连杆3042的轴向长度,以控制边吸嘴302的水平度,进而使得边吸嘴302的吸拾效果更好。

采用安装基座301、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竖直平移机构304和边吸嘴302依次组合的组合结构形式(即安装基座301与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连接,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与竖直平移机构304连接,竖直平移机构304与边吸嘴302连接),能够提高边吸嘴302的水平摆动幅度,进而避让水平方向上突变范围更大的应用场景使用。

本实施例中,竖直平移机构304包括固定于安装基座301上的上安装板3044、第一端铰接连接在上安装板3044上的上连杆3041、第一端铰接连接在上安装板3044上的下连杆3042以及与上连杆3041的第二端和下连杆3042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的下安装板3043,上连杆3041与下连杆3042沿竖向平行间隔排布,下安装板3043固定于边吸嘴302上,上安装板3044、上连杆3041、下连杆3042和下安装板3043组合构成竖向四连杆机构。通过竖向四连杆机构以实现边吸嘴302的竖向平移运动,避免边吸嘴302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发生沿竖向的旋转或偏转,确保边吸嘴302的吸拾口能够稳定贴合于路面运动,进而充分吸拾地面的垃圾,有效地避免垃圾的漏吸;同时不易发生边吸嘴302与路面的直接碰撞和摩擦,能够适应于各种路面状况的贴地行走和垃圾吸拾。竖直平移机构304还包括固定端铰接连接在上安装板3044或安装基座301上的油缸,油缸的固定端与上连杆3041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上连杆3041上,或者油缸的固定端与下连杆3042的第一端沿竖向间隔布设并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在下连杆3042上。通过油缸可以人为的控制边吸嘴302的离地高度,当面对大型垃圾时(无法在边吸嘴302贴地行走时进入到边吸嘴302内腔中的垃圾),可以通过抬升边吸嘴302以使大型垃圾进入至边吸嘴302内腔中并通过真空负压作用而被抽吸至垃圾箱2内;当面对大型重物(例如石块)无法进行负压吸拾时,也可以通过抬升边吸嘴302的方式避让大型重物,以避免边吸嘴302直接与大型重物发生碰撞而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包括固定于下安装板3043上的固定安装板3031、第一端铰接连接于固定安装板3031上的支杆3032以及铰接连接于支杆3032第二端上的活动安装板3033,支杆3032设置有两根,两根支杆3032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固定安装板3031、支杆3032和活动安装板3033组合构成水平四连杆机构。通过水平四连杆机构以实现边吸嘴302的水平平移运动,避免边吸嘴302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发生旋转或偏转运动,确保边吸嘴302的吸拾口能够稳定贴合于路缘表面运动,进而充分吸拾路缘转角位置的垃圾,有效地避免垃圾的漏吸。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还包括用于沿水平方向弹性拉结水平四连杆机构以迫使水平四连杆机构复位的弹性组件3034。通过弹性组件3034沿水平方向拉结水平四连杆机构,使得水平四连杆机构受到弹性组件3034的弹性作用力而趋向于预定初始位置的复位运动,使得边吸嘴302受到路缘的挤压作用力时能够稳定贴合于路缘表面运动且不会发生与路缘表面的过渡挤压磨损;当路缘的挤压作用力消减时,在弹性组件3034的弹性作用力下,边吸嘴302随着挤压作用力的消减而恢复至预定初始位置。弹性组件3034采用分别处于水平四连杆机构的水平向两侧的对中拉簧,对中拉簧的第一端固定于下安装板3043或固定安装板3031上,对中拉簧的第二端固定于对应侧的支杆3032上或活动安装板3033上。通过两个对中拉簧在水平面上从水平四连杆机构的两侧对水平四连杆机构进行弹性拉结,两个对中拉簧构成彼此间的弹性阻尼,以使得水平四连杆机构得以快速平衡,进而使得边吸嘴302受到水平作用力变化时能够快速达到力学平衡,避免边吸嘴302发生水平向的振动或抖动,从而实现边吸嘴302稳定贴合于路缘前行并稳定地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减少垃圾漏吸的几率。并且分设于水平四连杆机构两侧的对中拉簧能够分担水平外力,避免对中拉簧过渡拉伸而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导致边吸嘴302初始位置的改变,同时还能够减小对中拉簧受到的疲劳损伤,进而延长对中拉簧的使用寿命。

采用安装基座301、竖直平移机构304、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和边吸嘴302依次组合的组合结构形式(即安装基座301与竖直平移机构304连接,竖直平移机构304与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连接,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与边吸嘴302连接),能够提高边吸嘴302的水平摆动的反应速度,进而快速地避让水平方向上的突变,能够适应于水平方向上频繁变化的应用场景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边吸嘴302包括吸嘴壳体3021,吸嘴壳体3021上设有前橡胶板3022、万向轮组件3023、防撞轮3024、吸筒3025和辅助吸嘴3026;前橡胶板3022处于吸嘴壳体3021的前行方向上,万向轮组件3023用于沿竖向支承吸嘴壳体3021并使吸嘴壳体3021以预设高度贴地行走,防撞轮3024和辅助吸嘴3026均朝向边吸嘴302贴靠路缘的一侧布设,通过防撞轮3024沿水平方向在路缘上滚动行走并通过辅助吸嘴3026吸拾路缘与马路转角位置的路缘带垃圾,吸筒3025沿竖直方向设于吸嘴壳体3021上以使吸嘴壳体3021通过吸筒3025与垃圾箱2连通并进行负压抽吸。可选地,防撞轮3024在水平面上朝向路缘一侧的伸出长度等于或略小于辅助吸嘴3026朝向路缘一侧的外伸长度,以使得辅助吸嘴3026能够尽可能的靠近或者贴合于路缘表面,进而充分吸拾路缘带上的垃圾。可选地,辅助吸嘴3026朝向路缘的一侧外壁的厚度大于其他侧外壁的厚度。可选地,辅助吸嘴3026朝向路缘的一侧外壁面上涂覆有耐磨涂层。通过辅助吸嘴3026贴合于路缘表面运动,以对路缘转角位置进行集中吸拾,以避免垃圾漏吸。可选地,吸嘴壳体3021的后方还设有后围板3027,前橡胶板3022、后围板3027和吸嘴壳体3021围合构成吸拾空腔,并通过吸筒3025与垃圾箱2连通。可选地,万向轮组件3023包括安装固定在吸嘴壳体3021上的万向轮安装座以及转动连接在万向轮安装座上的万向轮。可选地,万向轮安装座均沿着边吸嘴302的前行方向安装装配在吸嘴壳体3021上,以减少万向轮安装座与吸嘴壳体3021连接部位受到的剪切力和扭力,提高连接部位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偏摆机构6包括处于安装基座301上的立轴601、连接装配在立轴601上并转动连接在底盘1上的联接座602以及用于驱使联接座602带动安装基座301在底盘1上转动的偏摆驱动装置。当需要进行路缘带清扫作业时,驾驶干式纯吸扫路车靠近路缘,并通过偏摆驱动装置控制联接座602向车体外转动,以使边吸嘴302外伸并与路缘贴合,此时通过控制干式纯吸扫路车缓慢行走,进行路缘带垃圾吸拾作业;当路缘带垃圾吸拾作业完毕后,通过偏摆驱动装置控制联接座602向车体内转动,以使边吸嘴302收纳至车体底部。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后置吸拾装置4包括后置吸嘴402、用于将后置吸嘴402悬置于底盘1底部的悬挂装置403、用于调节控制后置吸嘴402与地面之间的间隙的提升机构401以及用于使后置吸嘴402的前部抬起以吸拾大块垃圾的牵引装置404。后置吸嘴402采用柔性的悬挂装置403可摆动的悬挂在底盘1底部,提升机构401与悬挂装置403呈角度的布设,通过提升机构401控制后置吸嘴402的升级,即控制后置吸嘴402的整体离地距离,提升机构401、悬挂装置403和底盘1在前进方向上呈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进而确保升降调节后的结构稳定性。牵引装置404连接在后置吸嘴402的前部,通过前方垃圾的尺寸大小牵引后置吸嘴402前部挡板的离地距离,并使离地距离与垃圾的尺寸相匹配,以增大来至于垃圾箱2的真空负压能够最大化的作用至垃圾上,进而确保前方垃圾能够进入至后置吸嘴402的吸拾腔体内而被吸入至垃圾箱2内。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后置吸嘴402包括后置壳体4021、密封板4022、橡胶前挡板以及支撑滚轮4023,后置壳体4021、密封板4022和橡胶前挡板围合构成后置吸拾腔,支撑滚轮4023分别支撑于后置壳体4021的四个转角部位以控制后置吸嘴402的最小离地间隙。通过设置于四周转角部的支撑滚轮4023,以确保后置吸嘴402能够稳定的在地面上行走,并且精确控制后置吸嘴402的最小离地距离,避免后置吸嘴402与地面发生摩擦;特别是在面临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后置吸嘴402可以利用支撑滚轮4023在凹凸路面上稳定地贴地行走。悬挂装置403包括沿竖向牵引连接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索链以及将索链弹性连接在底盘1上的连接弹簧,悬挂装置403设置有多组,多组悬挂装置403沿后置壳体4021轴向排布并分设于后置壳体4021的两端部位,且索链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位置均处于后置壳体4021的轴截面上。悬挂装置403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位置均处于后置壳体4021的轴截面上,以便于平稳的悬挂后置吸嘴402,避免后置吸嘴402受力不均而发生偏斜;并且由于悬挂装置403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位置与同一直线,从而有利于后置吸嘴402前部绕该直线连接位置张合运动;通过悬挂装置403与牵引装置404配合使用,进而实现后置吸嘴402面临大型垃圾时的前部抬起,以及吸拾大型垃圾后的前部放下。提升机构401的固定端铰接在底盘1上,提升机构401的活动端铰接在后置壳体4021上,提升机构401设有多组,多组提升机构401沿后置壳体4021轴向间隔排布并分设于后置壳体4021的中部位置,提升机构401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铰接点均处于后置壳体4021的轴截面上,提升机构401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位置与悬挂装置403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位置均处于与同一直线并均处于后置壳体4021的轴截面上,以使得能够通过提升机构401平稳的提升后置吸嘴402或平稳的下放后置吸嘴402。牵引装置404包括沿前行方向斜置的牵引斜杆4041、连接于后置壳体4021前部牵引索链4042以及控制牵引索链4042竖向运动的牵引气缸4043,牵引斜杆4041的第一端铰接在底盘1上,牵引斜杆4041的第二端铰接在后置壳体4021前部,牵引斜杆4041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铰接点与牵引索链4042在后置壳体4021上的连接点处于后置壳体4021表面的同一轴向直线上。通过牵引斜杆4041的辅助硬支撑结合牵引气缸4043牵引牵引索链4042轴向伸缩,进而确保后置吸嘴402的橡胶前挡板能够稳定的抬升或下降;并且橡胶前挡板的抬升或下降过程中,由于牵引斜杆4041的铰接硬支撑,整个后置吸嘴402会随着铰接连接在底盘1上的提升机构401做稍微的前行运动或后退运动。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气力输送装置5包括风机501以及用于驱动风机501运转的副发动机502,风机501的气流输入端通过多级干式除尘装置连通至垃圾箱2内,风机501的气流输出端连通至除尘箱508或风机501的气流输出端直连至大气。通过副发动机502驱动风机运转并从垃圾箱2向外抽吸,以使垃圾箱2内形成真空负压环境,分别为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提供真空负压抽吸力,以便于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吸拾垃圾。由于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采用干式的纯吸拾方式进行路面清扫,因此容易在垃圾箱2内形成飘散的粉尘颗粒,而风机501与垃圾箱2之间通过多级干式除尘装置连通,在利用风机501抽吸垃圾箱2以使垃圾箱2内形成真空负压环境的过程中,避免粉尘颗粒垃圾进入到风机501内而造成风机501损坏,同时也避免垃圾箱2内的粉尘颗粒经由风机501向外界排放,进而使得干式纯吸方式清扫路面和路缘带得以实现,且整个作业过程不会向大气排放粉尘颗粒进而能够满足环保要求。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在路面垃圾清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路缘垃圾清扫,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作业扬尘且排出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少,能够满足环保要求。多级干式除尘装置包括依次布设的重力除尘机构、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和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重力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入端连通至垃圾箱2内,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出端连通至风机501的气流输入端。通过重力除尘机构进行第一级的除尘,使垃圾箱2内的气流从垃圾箱2输出前先利用粉尘颗粒垃圾的自身重力进行初步分离,以减少垃圾箱2内输出的气流中的重质颗粒和大径颗粒;通过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进行第二级的除尘,使气流中的粉尘颗粒经过频繁的转向以及频繁的撞击,以使部分颗粒从气流中分离,进而进一步减少气流中的粉尘颗粒含有量;通过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进行第三级的除尘,是气流直接受到撞击和过滤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减少气流的粉尘颗粒含有量。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重力除尘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垃圾箱2内腔顶部的用于对垃圾箱2内的输出气流进行径向导流以利用重力分离气流中的部分重质颗粒的导流罩503、处于导流罩503上方的用于将经过导流罩503导流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504以及处于过滤网504上方的用于增加气流在垃圾箱2顶部的滞留时间以使气流中的重质颗粒从气流中分离的滞留空腔505,滞留空腔505的输出端沿水平向连通至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的气流输入端。通过导流罩50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进行阻挡,进而突然改变气流的流速以及流动方向,使得气流中的部分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而掉落至垃圾箱2内;通过过滤网504在导流罩503的下游对气流进行过滤,以阻止大于过滤网504网孔尺寸的颗粒通过,同时阻止部分小于网孔尺寸的颗粒通过,进而使该部分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回垃圾箱2内;通过滞留空腔505突然改变气流的流向,并延长气流在垃圾箱2上孔的流动时间,使得气流中的部分颗粒受到重力作用而从气流中分离并向垃圾箱2内抛落。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布设的竖向挡板506,相邻两个竖向挡板506上下错位布设并与气道内壁连接,进而形成上下错落布设的折弯通道,从而使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内的气道形成上下折返式的气流通道;通过上下依次错位布设竖向挡板506与气道壁体的组合,使得气道内形成沿竖向蜿蜒折返的气流通道,气流进入该气流通道后沿竖向蜿蜒折返流动,不断的与壁体发生碰撞以持续改变气流的流速和气流的流动方向,并使气流中的颗粒与气流通道的壁体持续碰撞反射,同时颗粒之间也会发生剧烈的碰撞,进而加速颗粒从气流中分离。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布设的竖向滤芯板507,多个竖向滤芯板507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排布。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还包括脉冲阀509,气流经多个竖向滤芯板507后,粉尘颗粒直径0.5μm及以上的微尘被竖向滤芯板507上密集的微孔网阻挡在外,并由脉冲阀509喷吹压缩空气将阻挡于竖向滤芯板507外地粉尘颗粒振落进而实现清除,干净的空气则通过竖向滤芯板507的微小孔流向风机并排放至大气。

如图1和图8所述,本实施例中,垃圾箱2上设有用于垃圾箱2内吸入带火源的垃圾时进行预警灭火的紧急预警灭火装置7。紧急预警灭火装置7包括设于气力输送装置5的气道上的烟温感应器701、设于边吸装置3的气流输送气道上第一阀门702、设于后置吸拾装置4的气流输送气道上第二阀门703、设于气力输送装置5的气道上的第三阀门704、用于向垃圾箱2内腔喷射灭火剂的灭火装置705以及用于控制电气运行的控制装置,通过烟温感应器701感应从垃圾箱2输出的气流中带有的烟雾和温度并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702关闭、第二阀门703关闭、第三阀门704关闭以及风机501停止运行以阻断空气进入垃圾箱2以及阻止垃圾箱2内的气体流出,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灭火装置705启动以扑灭垃圾箱2内的火源。可选地,为了避免烟温感应器701受到垃圾箱2内粉尘颗粒垃圾的干扰,将避免烟温感应器701设置在风机501的气流输入口上,当垃圾箱2内吸入火源时,由于垃圾箱2内会出现大量烟雾且伴随着温度上升,会使得风机501的气流输入口产生异常增多的燃烧烟雾以及伴随着燃烧烟雾的持续升温,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垃圾箱2内吸入了火源,使得错判率降低。可选地,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第三阀门704均考虑垃圾箱2布设,以尽可能的缩减封闭后的空间尺寸,减少火源燃烧蔓延的几率,减少火源的持续燃烧时间,为扑灭火源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和足够扑灭时间。

如图1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垃圾箱2上还连有手持式吸管8,以通过人工手持的方式对边吸装置3和后置吸拾装置4无法达到的区域位置进行定点吸拾。

实施时,提供一种干式纯吸扫路车,在底盘1前后车桥之间设置有“左右带复合四边形联接的边吸嘴”,以及车桥后面设置有“全负压抽的整体式吸长吸嘴”等工作装置。底盘1的大梁上部设计有风机501、副发动机502、及气力输送除尘系统”等总体布置方式。主要包括底盘1、副发动机502、风机501、集成箱、感应器、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脉冲阀509、边吸嘴302、除尘箱508、竖向滤芯板507、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第三阀门704、折返式除尘箱、垃圾箱2、后置吸嘴402、喷淋管、钢丝网、对中拉簧、固定安装板3031、销轴、支杆3032、上安装板3044、下连杆3042、下安装板3043、上连杆3041、立轴601、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辅助吸嘴3026、竖直平移机构、倾倒垃圾喷抑尘系统等。

工作原理:底盘1负责行走、运输,副发动机502、风机501提供气力输送物料动力源,并使垃圾箱2、除尘箱508内生产一定的风速和负压,集成箱装载清洗及灭火用液体。作业时,路缘垃圾则经边吸嘴302(不带反吹风)、路中垃圾经后置吸嘴402吸入到垃圾箱2里,含尘及轻飘物的气体经气力导流通过钢丝网(过滤网504)、折返式除尘箱(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除尘箱内的滤芯分级清除、拦截,轻飘物及大颗粒粉尘落入垃圾箱,小颗粒粉尘及粒径为0.5μm或以上粉尘分别阻拦在折返式除尘箱、除尘箱。干净气体经风机排放至大气,实现清扫吸尘功能。

边吸装置3,采用了全新“双四边形悬挂边吸嘴”的平移避障复位、升降技术,即采用由水平四连杆机构构成的水平四边形结构以实现边吸嘴的水平平移避障复位,以及采用由竖向四连杆机构构成的竖向四边形结构以实现边吸嘴的竖向平移避障及升降控制。

传统的边吸嘴当遇到障碍时,边吸嘴会绕立轴相对于路缘偏转而形成了一个角度,因此无法吸取障碍部位拐角处的垃圾,绕轴转动避障,使得边吸嘴远离路缘而无法靠近路缘垃圾而造成垃圾遗漏的不足。而本发明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使边吸嘴302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横向(水平)平移,具有边吸嘴302能够贴靠路沿平行移动避障的优点,从而可以保持在拐角处的吸拾范围,有效解决路缘垃圾清理的问题。

边吸装置3如图2所示,包括边吸嘴302及与联接座602联接的水平四边形结构(水平四连杆机构)、竖向四边形结构(竖向四连杆机构)等。其中,水平四边形结构由支杆3032、固定安装板3031、活动安装板3033等组成,通过铰轴联接各相互构件,形成水平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平移运动特点。当边吸嘴302的防撞轮3024受到碰撞阻力时,经竖向四边形结构传递到活动安装板3033上,则与之联接的等边平行的两根支杆3032将通过铰销作平行转动,从而使得边吸嘴302按平行移动轨迹运动。竖向四边形结构由活动安装板3033(上安装板3044)、下连杆3042、上连杆3041、下安装板3043通过铰轴相互联接组成,下安装板3043与边吸嘴302联接。下连杆3042与活动安装板3033(上安装板3044)之间安装有油缸驱动,使下连杆3042成为主动杆件,可随油缸的伸缩绕铰轴上下摆动实现竖向四边形结构带动边吸嘴302上下运动,以及下连杆3042的对边螺纹杆通过缩伸调节使边吸嘴302与地面保持水平,同时也牵引边吸嘴302行走。水平四边形结构与竖向四边形结构组成本发明的双四边形悬挂结构,使边吸嘴302除具有水平平移偏摆运动外还具有上下动动以及保持水平位置的特点,且水平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边还设置有对中拉簧,起到自动复位作用,确保辅助吸嘴3026始终处在贴合路缘的位置便于路缘垃圾的收集,满足路况作业要求。

边吸嘴302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包括辅助吸嘴3026、万向轮、防撞轮3024、偏摆机构6、吸嘴壳体3021、前橡胶板3022、万向轮安装座、后围板3027、吸筒3025等,其吸筒3025通过软管与垃圾箱2联接,在风机501的作用下,产生的负气压输送至吸嘴壳体3021的内腔里实现抽吸垃圾作业。辅助吸嘴3026为橡胶弹性体材料,用于抽吸路牙脚底的粉尘、砂粒等垃圾,属耐磨易耗件,具有防撞、防磨、自复形弹性变性等特点。当防撞轮3024远离路缘石或过于靠紧路缘石时,水平四边形结构将带动边吸嘴302作平行移轨迹,在对中拉簧的作业下使得辅助吸嘴3026始终贴合路缘石运动,解决路缘垃圾收集清理问题。而且通过辅助吸嘴3026的设置,也清除了防撞轮3024贴合路缘时与吸嘴壳体3021形成的自然缝隙,避免垃圾遗漏,确保作业质量。同时吸嘴壳体3021通过偏摆机构6与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联结,可随地面不平而摆动,使三个万向轮始终保持与地面接触,确保边吸嘴302与地面间隙稳定,作业质量更好。偏摆机构6包括气缸、立轴601、联接座602,在气缸的作用下,边吸嘴302可通过双四边形悬挂机构绕立轴601(立轴601设置于安装基座301上,安装基座301通过立轴601转动连接于联接座602上)转动,实现边吸嘴302的外伸与收回作业需求。具有清扫无死角、作业无扬尘等特点。

吸嘴壳体3021可通过竖向四边形结构与水平四边形结构联接,即吸嘴壳体3021先与竖向四边形结构直联,竖向四边形结构再与水平四边形结构联接。也可吸嘴壳体3021通过水平四边形结构与竖向四边形结构联接,即吸嘴壳体3021先与水平四边形结构直联,然后水平四边形结构再与竖向四边形结构联接。此项为本发明边吸嘴302、竖向四边形结构、水平四边形结构三者之间的重要关联位置特征。

干式纯吸扫路车采用带双四边形悬挂机构联接的中置左右边吸嘴+整体式后置吸嘴布置形成,各吸嘴独立设置,确保边吸嘴302作业时防撞偏移、紧贴路沿吸尘、实时升降抽吸如树叶等大体积轻飘物、随地找平等多种需要。边吸嘴302通过竖向四边形结构与水平四边形结构组成的复合机构联接,使边吸嘴302除具有平移偏摆运动、上下运动以及保持水平位置的特点。水平四边形结构的位置既可与边吸嘴302直接联接,也可通过竖向四边形结构与之联接。边吸嘴302设计有专用辅助软吸嘴(辅助吸嘴3026与偏摆找平机构(包括:偏摆机构6和找平机构。其中,找平机构:下连杆3042的对边螺纹杆通过缩伸调节使边吸嘴302与地面保持水平),其辅助软吸嘴(辅助吸嘴3026)具有变形自恢复功能,结合偏摆找平机构,可贴靠路沿有效清理路沿角垃圾。

若垃圾箱2意外吸入带火源的垃圾,燃烧生产的烟雾将随风道、除尘箱508、风机501排出,设置在除尘箱508顶部的感应器感应到烟雾后,即触发信号,启动气路系统电磁换向阀控制气缸迅速关闭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第三阀门704,切断外界空气与垃圾箱2的通道,在缺氧状态下阻止垃圾燃烧。同时通过电信控制、关闭副发动机502的电子油门,发动机熄火、风机501停转(避免风机501负压损坏风道),以及打开喷淋管(灭火装置705)抽取集成箱(灭火装置705)中的液体灭火,实现烟雾报警及自动灭火功能。

垃圾箱2尾部安装快换式远程抽吸手持吸管(手持式吸管8)。可通过手持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定点的拾取。

后置吸嘴402为整体式双吸管长吸嘴,与车辆基本等宽,安装在底盘1尾部。在普通作业时后置吸嘴402与地面平行;在路面垃圾过大时,可通过气缸带动牵引装置404将后置吸嘴402前部提起,增大后置吸嘴402的密封板4022的离地间隙,从而实现后置吸嘴402的张口功能,达到拾取大块垃圾的目的。

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的总体布局如图1,采用纯负压抽吸“带双四边形机构联接的中置左右边吸嘴+整体式后置吸嘴+多级干式除尘”的全新气力输送技术,以解决现有干式吸扫式扫路车扫刷扬尘、纯扫式扫路车滚刷作业扬尘大、纯吸式扫路车边吸嘴贴靠路缘易产生绕铰轴旋转不能清理路缘垃圾、遗漏垃圾,以及湿式洒水压尘扫路车结冰天气不能作业等的诸多不足。

现有技术边吸嘴运动特点,当遇到障碍时吸嘴绕立轴相对于路沿相偏转,形成了一个角度,因此无法吸取拐角处的垃圾。本发明独创中置“双四边形悬挂边吸嘴”的平移避障复位、升降技术。克服了传统的边吸嘴绕轴转动避障,吸嘴远离路沿无法靠近路沿垃圾而遗漏的不足。本专利采用水平弹性平移机构303,使边吸嘴302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横向平移,具有边吸嘴302能够贴靠路沿平行移动避障的优点,从而可以保持在拐角处的吸拾范围,有效解路沿垃圾清理的问题。

具有三级干式除尘的气力输送系统设置。该系统主要由风道、除尘箱508、竖向滤芯板507、折返式除尘箱(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钢丝网(过滤网504)、导流罩503等组成。第一级为重力除尘(重力除尘机构):即垃圾进入垃圾箱2后,经导流罩503导向及容积突然变大降速,当量直径0.5mm以上的重型颗粒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垃圾箱2内;第二级为折返式惯性除尘(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经重力除尘的含尘气流,除大体积轻标飘物如树叶、塑料袋等经钢丝网(过滤网504)拦截后,则进入折返式除尘箱(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经碰撞挡板多次折返改变运动方向,则质量相对较重的尘粉与质量较轻的空气因惯性力大小、方向不同而分离。所分离的粉尘颗粒直径约为0.2mm至0.4mm。第三级为拦截式滤筒组除尘(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气流经折返式除尘箱508后,流经除尘箱508,粉尘颗粒直径0.5μm及以上的微尘被滤芯(又称滤筒)密集的微孔网阻挡在外,由脉冲阀509喷吹压缩空气振落至清除,干净的空气则通过滤芯(竖向滤芯板507)的微小孔经流向风机501排放至大气。该滤芯(竖向滤芯板507)收尘效率在99.99%以上。以上三级清除的粉尘分别沉集在垃圾箱2、折返除尘箱(折返式惯性除尘机构)、滤芯式除尘箱((拦截式滤筒组件除尘机构))箱体内,实现分级收集以及垃圾箱2自动倾翻卸灰。

本阀门设置有紧急预警灭火功能。该系统主要由集成箱、感应器、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第三阀门704、喷淋管、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结构布局如图1。

在车辆作业时,如果垃圾箱2意外吸入带火源的垃圾,燃烧生产的烟雾将随风道、除尘箱508、风机501排出,设置在除尘箱508顶部的感应器感应到烟雾后,即触发信号,启动气路系统电磁换向阀控制气缸迅速关闭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第三阀门704,切断外界空气与垃圾箱2的通道,在缺氧状态下阻止垃圾燃烧。同时通过电信控制、关闭副发动机502的电子油门,发动机熄火、风机501停转(避免风机501负压损坏风道),集成箱上安装的水泵启动,水泵抽取集成箱中的水,通过管路至喷淋管喷水灭火。此时系统会发出语音报警声,提示司机尽快将车开到安全地点,下车救援。工作流程如图8。

干式纯吸扫路车的后门设置快换式远程抽吸手持吸管(手持式吸管8)。手持式吸管8可手持对边吸嘴302、后置吸嘴402无法到达的位置进行定点吸取。其结构如图1和图9所示。

副发动机502带动风机501提供气力输送物料的动力源,使垃圾箱2、除尘箱508内生产一定的风速和负压,打开手持式吸管8对准垃圾,垃圾会经手持式吸管8吸入到垃圾箱2里,从而实现定点清扫吸尘功能。作业时,可关闭第一阀门702、第二阀门703和第三阀门704,切断边吸嘴302、后置吸嘴402的通风流道,发挥手持式吸管8的最大抽吸能力。

传统吸嘴不能调节吸嘴入口与地面的间隙,当遇到垃圾厚度过大时,由于吸嘴入口与地面间隙较小,因此无法吸取。本发明的后置吸嘴402结构如图6、图7,后置吸嘴402安装在底盘1上,不作业时,通过提升油缸(提升机构401)将后置吸嘴402提起至离地一定高度;在普通作业时,后置吸嘴402下部刚性面与地面平行距离约为10毫米;当路面垃圾量过大时,可通过牵引气缸4043带动牵引装置404将后置吸嘴402前部提起,增大后置吸嘴402入口的密封板4022与地面的间隙,从而实现后置吸嘴402的张口功能,达到拾取大块垃圾的目的。

本发明干式纯吸扫路车,作业装置采用带双四边形机构联接的中置左右边吸嘴+整体式后置吸嘴布置形成,各吸嘴独立设置,确保边吸嘴作业时防撞偏移、紧贴路沿吸尘、实时升降抽吸如树叶等大体积轻飘物、随地找平等多种需要。同时配置多级干式除尘进行无水抑尘纯吸式作业、解决车辆结冰冬季作业的问题。边吸嘴302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与四边形机构组成的复合机构联接,使边吸嘴302除具有平移偏摆运动、上下运动以及保持水平位置的特点。平行四平行的位置即可与边吸嘴302直接联接,也可通过四边形机构与之联接。边吸嘴302设计有专用辅助软吸嘴与偏摆找平机构,其辅助软吸嘴具有变形自恢复功能,结合偏摆找平机构,可贴靠路沿有效清理路沿角垃圾。具有三级干式除尘系统,实现垃圾与粉尘分类收集与集中排放,除尘高效,使用可靠。设置有紧急预警灭火功能。后置吸嘴402为整体式双吸管长吸嘴,设置于车辆尾部。具有组合式双吸管设计及前密封板离地张口功能。具有自动阀门控制的远程抽吸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