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655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作为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道路排水为目的。

人行道多设置在车行道两侧,并且人行道的水平高于车行道,为了保障人行道上的泥水不被雨水冲刷至车行道上,多会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交界处前后排列安置侧石。

侧石多为实心结构,主要就是避免人行道铺砖下的泥土受到雨水冲刷而大量流至车行道上,为了进一步凸显其效果,设置侧石的车行道位置,其水平低于车行道其他位置,其目的在于,即便通过侧石之间的缝隙流出泥水,泥水也集中在侧石旁,降低泥水向车行道其他位置扩散的条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雨后,侧石旁的车行道面积水量大,且一时难以有效排出这些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所述侧石内设有水孔,所述水孔内装设有隔杂板,所述水孔的两侧均布有透水孔,所述侧石的一侧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所述集水槽件的一侧装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穿入下水道内。

优选的,所述水孔的截面为等腰梯形,隔杂板为折角网板结构,隔杂板为网孔直径不大于两毫米。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件为开口向透水孔的c型板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左侧的透水孔,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内,通过右侧的透水孔,可将水孔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内,通过导水管,可将集水槽件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内,极大程度减少雨后侧石旁的积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第二,通过隔杂板的网孔,能够将对水孔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可将雨水中的树叶或者其他较大杂质过滤在隔杂板的内表面,而雨水可通过隔杂板网孔流出,避免杂质堵塞导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水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1侧石、2水孔、3透水孔、4集水槽件、5导水管、6下水道、101隔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前后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1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6,侧石1为方形块结构,前后相邻的侧石1端面相互接触,侧石1内设有水孔2,水孔2内装设有隔杂板101,隔杂板101的外壁滑动接触水孔2的内壁右端,隔杂板101的前后长度与侧石1相同,水孔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水孔2的前后长度与侧石1相同,隔杂板101为折角网板结构,隔杂板101的折弯夹角为70度,隔杂板101为网孔直径为两毫米,水孔2的左右两侧前后均布有透水孔3,通过左侧的透水孔3,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2内,通过隔杂板101的网孔,能够将对水孔2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可将雨水中的树叶或者其他较大杂质过滤在隔杂板101的内表面,而雨水可通过隔杂板101网孔流出,通过右侧的透水孔3,可将水孔2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4内,侧石1的右侧前后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4,集水槽件4的左端接触侧石1,透水孔3的下侧与集水槽件4的开口下侧在同一横向水平面上,前后相邻的集水槽件4端面通过素水泥浆粘合,集水槽件4本身通过混凝土预制而成,集水槽件4为开口向透水孔3的c型板状结构。

参阅图1和图2,集水槽件4的右侧预埋有导水管5,导水管5为内径75毫米的pvc管道,预埋导水管5的集水槽件4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的集水槽件4没有预埋导水管5,主要由下水道6分布情况而定,导水管5的右端穿入下水道6内,通过导水管5,可将集水槽件4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6内。

下雨时,通过左侧的透水孔3,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2内,通过隔杂板101的网孔,能够将对水孔2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可将雨水中的树叶或者其他较大杂质过滤在隔杂板101的内表面,而雨水可通过隔杂板101网孔流出,避免杂质堵塞导水管5,通过右侧的透水孔3,可将水孔2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4内,通过导水管5,可将集水槽件4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6内,极大程度减少雨后侧石旁的积水量,一段时间后,可将侧石1上撬,拉出隔杂板101,将隔杂板101内的杂质用高压水冲刷掉,然后放入水孔2内,再将侧石1嵌入原来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1)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石(1)内设有水孔(2),所述水孔(2)内装设有隔杂板(101),所述水孔(2)的两侧均布有透水孔(3),所述侧石(1)的一侧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4),所述集水槽件(4)的一侧装设有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的另一端穿入下水道(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孔(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隔杂板(101)为折角网板结构,隔杂板(101)的网孔直径不大于两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件(4)为开口向透水孔(3)的c型板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所述侧石内设有水孔,所述水孔内装设有隔杂板,所述水孔的两侧均布有透水孔,所述侧石的一侧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所述集水槽件的一侧装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穿入下水道内,水孔的截面为等腰梯形,隔杂板为折角网板结构。通过左侧的透水孔,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内,通过右侧的透水孔,可将水孔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内,通过导水管,可将集水槽件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内,极大程度减少雨后侧石旁的积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飞
技术研发日:2020.04.03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