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5488发布日期:2021-03-19 11:0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警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



背景技术:

交通警示桩是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外形为红白相间的柱形状物体,可分为硬性钢管柱和弹性tpu柱体,通常设置在公路路旁的出入道口(一般两根一组),引起行车人的注意,或设置在高路堤路段,提醒驾驶人员安全行车。在警示桩上设置有反光膜,能够使得警示桩的警示效果更好。现有技术中,道路上使用的警示桩都是通过一体成型,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地表。

而现有的交通用警示桩缓冲性较差,并不能使警示桩本体随外力撞击顺势倾斜,容易导致警示桩变形损坏,降低了警示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警示桩的缓冲性能,增加警示桩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包括警示桩本体、容纳槽和底座,所述容纳槽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警示桩本体的底端通过转轴设置在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的底端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穿过套筒,并铰接设置在警示桩本体的底端,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环形限位圈,所述警示桩本体的侧壁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两组限位块,且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环形限位圈的上下两端,且所述限位块远离环形限位圈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于警示桩本体外侧壁上的凹槽中,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内侧壁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警示桩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警示桩本体的外侧壁上均匀的粘贴有若干个反光膜和荧光涂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边缘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方便底座的安装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套筒中,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球,限位球能够防止支撑杆从套筒中滑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和固定件均设置有八个,每组所述限位块至少设置有十二个,使得对警示桩本体的缓冲效果更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警示桩本体的底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警示桩本体的内部填充有沙子,在警示桩本体的内部填充有流动性的沙子,既能够增加警示桩本体的重量,防止警示桩本体随风晃动,又能够增强警示桩本体的缓冲性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涂层和反光膜间隔设置,所述底座与容纳槽为一体成型设置,方便底座与容纳槽的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警示桩本体上设置两组限位块,并在容纳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限位圈,当警示桩本体受到撞击时,警示桩本体向一侧倾斜,警示桩本体发生倾斜时,环形限位圈对上下两端的限位块进行挤压,从而使得限位块挤压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对限位块施加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两组限位块位于环形限位圈之间,能够使得警示桩本体复位;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套筒、第一缓冲弹簧、支撑杆、固定件、第三缓冲弹簧,将警示桩本体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容纳槽中,能够使得警示桩本体被撞击时顺势倾斜,而警示桩本体发生倾斜时,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三缓冲弹簧能够对警示桩本体产生较好的缓冲力,使得警示桩本体进行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重缓冲方式减缓警示桩本体受到的撞击,从而提高警示桩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警示桩本体、2容纳槽、3底座、4转轴、5套筒、6第一缓冲弹簧、7支撑杆、8环形限位圈、9限位块、10第二缓冲弹簧、11凹槽、12固定件、13第三缓冲弹簧、14反光膜、15荧光涂层、16安装孔、17限位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4所示的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的防撞反光警示桩,包括警示桩本体1、容纳槽2和底座3,所述容纳槽2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警示桩本体1的底端通过转轴4设置在容纳槽2中,所述容纳槽2的底端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套筒5,所述套筒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6,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穿过套筒5,并铰接设置在警示桩本体1的底端,所述容纳槽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环形限位圈8,所述警示桩本体1的侧壁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两组限位块9,且两组所述限位块9分别设置在环形限位圈8的上下两端,且所述限位块9远离环形限位圈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0,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0设置于警示桩本体1外侧壁上的凹槽11中,所述容纳槽2的上端内侧壁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13,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警示桩本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警示桩本体1的外侧壁上均匀的粘贴有若干个反光膜14和荧光涂层15。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的边缘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16,方便底座3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7滑动设置在套筒5中,所述支撑杆7靠近第一缓冲弹簧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球17,防止支撑杆7从套筒5中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5和固定件12均设置有八个,每组所述限位块9至少设置有十二个,使得对警示桩本体1的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桩本体1的底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警示桩本体1的内部填充有沙子,在警示桩本体1的内部填充有流动性的沙子,既能够增加警示桩本体1的重量,防止警示桩本体1随风晃动,又能够增强警示桩本体1的缓冲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涂层15和反光膜14间隔设置,所述底座3与容纳槽2为一体成型设置,方便底座3和容纳槽2的生产。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利用膨胀螺栓和底座3上的安装孔16将底座3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利用反光膜14和荧光涂层15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当警示桩本体1受到撞击时,警示桩本体1顺势向一侧倾斜,警示桩本体1发生倾斜时,环形限位圈8对上下两端的限位块9进行挤压,从而使得限位块9挤压第二缓冲弹簧10,第二缓冲弹簧10对限位块9施加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两组限位块9位于环形限位圈8之间,能够使得警示桩本体1复位,而且警示桩本体1发生倾斜时,警示桩本体1倾斜的一端挤压挤压支撑杆7和第三缓冲弹簧13,支撑杆17受到挤压时挤压第一缓冲弹簧6,而另一端能够拉伸第一缓冲弹簧6和第三缓冲弹簧13,第一缓冲弹簧6和第三缓冲弹簧13对警示桩本体1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