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

文档序号:26688026发布日期:2021-09-18 01:3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公共交通换乘设施设计及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与路中式快速公交车站换乘的共享非机动车停车场均设置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其往往没有独立的区域停放数量众多的共享非机动车;该设计方式所造成的缺点包括:
3.(1)路中式快速公交车站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之间使行人过街横道或行人过街天桥连接,换乘距离与换乘时间均较长。
4.(2)大量的共享非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上会占据大量行人通行空间,降低行人通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5.(3)当存取共享非机动车时会产生大量非机动车交织现象,且接驳的共享非机动车与社会非机动车混行会导致路侧非机动车道的饱和度过高。
6.因而,亟需找到一种新的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设施设计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下列具体技术问题:
7.(1)通过设置路中式接驳共享非机动车道将接驳的共享非机动车与社会非机动车进行分离,解决接驳的共享非机动车与社会非机动车混行所造成路侧非机动车道交通压力过大的问题;
8.(2)通过设置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解决换乘距离与换乘时间较长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大量共享非机动车占据人行道的问题。
9.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设施及相邻交叉口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克服其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旨在解决共享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接驳通行问题,缩短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的换乘距离,提升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效率,提升快速公交站的交通集散能力。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2.一种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所述换乘系统包括路段与所述路段的上下游相邻交叉口,其中,所述路段包括:车站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沿中线向道路边缘依次设置brt 中央岛式站台、brt港湾式停靠站、brt超车道、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社会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路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路段道路横断面左侧为社会机动车辆驶来方向,右侧为社会机动车驶离方向,由道路左侧至道路右侧依次设置人行道、路侧非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社会机动车道、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brt专用车道、 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共
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brt专用车道、brt 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社会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路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的起始端连接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对向设置两组停车区;两组停车区中间设置一条单向通道,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的末端用弧形非机动车调头车道与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的单向通道起始端相连接;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起始端与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的单向通道末端相连;brt中央岛式站台两端设置行人通行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两条通道由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入口通道隔离带分隔,且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相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上下游相邻交叉口包括:交叉口为四个方向上均设有社会机动车进口道与侧向非机动车进口道、东西方向设置有brt专用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的十字型交叉口;东西方向道路中央设置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末段分方向设置非机动车接驳进口车道,紧靠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相邻两侧均设置一条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靠社会机动车进口道方向的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为第一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靠社会机动车出口道方向的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为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交叉口内部渠化设计特征为:南北方向渠化时紧靠过街人行横道两侧分别设置两条过街非机动车道,处于进口道停止线与过街人行横道之间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内侧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位于过街人行横道另一侧靠近交叉口中心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外侧非机动车过街车道,外侧非机动车过街车道以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之间隔离带的延长线为界分为两段,上游段为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下游段为直行与二次左转分流段,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后段设置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直行与二次左转分流段末端设置待行区用于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末端的相交方向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末端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东西方向非机动车过街采用二次过街形式,交叉口的西北角与东南角设置待行区用于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
14.优选地,所述上下游相邻交叉口信号控制包括采用四相位定时信号控制,具体为:
15.第一相位:放行南、北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直行机动车;放行南、北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直行、左转、右转接驳非机动车;放行东、西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与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调头非机动车;放行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内的非机动车;放行在交叉口西北角与东南角待行的左转二次过街非机动车;放行所有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放行东、西进口的南北向行人过街;
16.第二相位:放行南、北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左转、调头与右转机动车;放行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内的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放行东、西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直行与右转的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放行所有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
动车,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行人不放行;
17.第三相位:放行东、西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直行机动车;放行东、西brt专用进口道的 brt车辆;放行东、西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直行、左转的非机动车;放行南、北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调头非机动车;放行东、西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左转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放行在交叉口西南角与东北角待行的左转二次过街非机动车;放行所有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放行南、北进口的东西向行人过街;
18.第四相位:放行东、西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左转与右转机动车;放行所有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行人不放行。
19.优选地,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宽度不小于 2.5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宽度不小于5m,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宽度均不小于0.5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宽度均不小于2m,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单向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20.优选地,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沿通行方向绘制直行导向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沿通行方向绘制直行导向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
21.优选地,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靠近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的末端设置出口验票闸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靠近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的起始端设置入口验票闸机,两条接驳换乘通道均设置遮雨棚,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的地面设置“换乘出口”字样;并沿出口通行方向设置导向箭头,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的地面设置“换乘入口”字样,并沿入口通行方向设置导向箭头。
22.优选地,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并涂成绿色,绘制右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并涂成红色,绘制非机动车图形。
23.优选地,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宽度不小于2.5m,并绘制左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南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宽度均不小于2.5m,长度不小于8m,南北方向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的前段区域内绘制直行左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的前段区域内绘制右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
24.优选地,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机动车直行当量、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配置四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和黄灯时间。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6.(1)设置专用的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可缩短换乘距离与换乘时间,对于换乘共享非机动车的客流进行分流;并且设置专用的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可有效解决路侧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占用较多人行道面积,阻碍行人通行的问题;
27.(2)设置路中式专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可将换乘共享非机动车与社会非机动车进行分离,降低侧向非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
28.(3)将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设置在接驳通道动线的中部节点处,减少存取共
享非机动车时对于主线通行非机动车的交织影响;
29.(4)每条非机动车接驳车道设置隔离带,避免对向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通行影响;
30.(5)对于换乘出入口之间设置隔离带,可有效对于出站与进站的客流进行分离,避免对向客流通行之间的相互影响。
31.(6)上下游交叉口进行精细化交通设计,提升上下游交叉口接驳非机动车通行安全性;
32.(7)新型的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设施可提升快速公交站的换乘效率和换乘安全性,增强快速公交站的交通集散能力。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换乘系统路段平面渠化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渠化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换乘系统路段横断面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换乘系统路段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
3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
3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交通标志大样图。
4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控制装置设置方案示意图。
4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大样图。
4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大样图。
43.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车流、人流组织流线示意图。
44.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各相位变化示意图。
45.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工作变化示意图。
46.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游交叉口信号相位示意图。
47.图1中:1

人行道,2

路侧非机动车道,3

路侧机非分隔带,4

社会机动车道,5

brt 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6

brt专用车道,7

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 8

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9

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10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11

brt中央岛式站台,12

brt超车道,13

brt港湾式停靠站,14

快速公交站台人行天桥,15

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16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17
‑ꢀ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18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入口通道隔离带,19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
48.图2中:20

路侧非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21

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待行区,22

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23

社会机动车进口道,24

brt车辆与社会机动车隔离带, 25

brt专用进口道,26

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27

第一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28

交叉口机动车左转导流线,29

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30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进口车道,31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进口车道,32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调头进口车道,33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车道,34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调头车道,35

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36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37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8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9

非机动车直行过街车道,40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41

人行过街横道,42

路侧机非隔离带,43

路侧非机动车道,44

人行道,45

社会机动车出口道,46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47

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48

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49

行人过街驻足区,50

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右待行区,51

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52

南北方向人行横道中央驻足岛,53

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分流岛,54

东西方向人行横道中央驻足岛。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所述换乘系统包括路段与所述路段的上下游相邻交叉口,其中,所述路段包括:车站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沿中线向道路边缘依次设置brt中央岛式站台11、brt港湾式停靠站13、brt超车道12、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5、社会机动车道4、机非隔离带3、路侧非机动车道2与人行道1。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路段道路横断面左侧为社会机动车辆驶来方向,右侧为社会机动车驶离方向,由道路左侧至道路右侧依次设置人行道1、路侧非机动车道2、机非隔离带3、社会机动车道 4、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5、brt专用车道6、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7、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8、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17、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16、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17、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15、 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7、brt专用车道6、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5、社会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路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 16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11的起始端连接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9;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对向设置两组停车区,每组停车区长度宜设置为15~20m;且应按停车区分别设置雨棚;非机动车停车位宜采用倾斜式非机动车停车位,两组停车区中间设置一条单向通道;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5m,单向通道内绘制直行导向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8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15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11的末端用弧形非机动车调头车道与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的单向通道起始端相连接;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起始端与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内的单向通
道末端相连。brt中央岛式站台11两端设置行人通行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10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19,两条通道由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入口通道隔离带18分隔,且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相连接。
51.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靠近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的末端设置出口验票闸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靠近路中式共享非机动车换乘停车场的起始端设置入口验票闸机,两条接驳换乘通道均设置遮雨棚。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的地面设置“换乘出口”字样;并沿出口通行方向设置导向箭头,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入口通道的地面设置“换乘入口”字样;并沿入口通行方向设置导向箭头。
52.上下游相邻交叉口设计内容包括:交叉口为四个方向上均设有社会机动车进口道与侧向非机动车进口道、东西方向设置有brt专用进口道与brt与非机动车接驳专用进口道的十字型交叉口。南北方向机动车进口道由道路中心线至道路外侧均依次设有社会机动车左转调头车道、社会机动车直行车道与社会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南、北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末端设置非机动车待行区域;靠近社会车辆进口道方向设置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51;靠近人行道方向设置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右待行区50,东西方向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由道路社会机动车进口道通行方向左侧至右侧均依次设有社会机动车左转车道、社会机动车直行车道与社会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东、西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末端设置非机动车待行区域;靠近社会车辆进口道方向设置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22;靠近人行道方向设置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待行区21,东西方向道路中央设置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上游分别设置两条共享非机动车车道,沿通行方向左侧的车道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调头车道34;沿通行方向左侧的车道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车道33,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的末端设置分方向设置非机动车接驳进口车道;沿通行方向由左侧至右侧依次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调头进口车道32、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进口车道31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进口车道30。通过压缩东西方向机动车进口道与出口道的宽度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进口车道30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进口车道31之间设置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分流岛。紧靠非机动车接驳专用进口道两侧均设置一条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靠社会机动车进口道方向的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为第一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27,靠社会机动车出口道方向的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为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35。东西方向社会机动车左转调头车道与第一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之间设置brt专用进口道,东西方向社会机动车出口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之间设置brt专用出口道。
53.上下游交叉口内部渠化设计特征为:南北方向渠化时紧靠人行过街横道两侧分别设置两条过街非机动车道,处于进口道停止线与过街人行横道之间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内侧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29,位于过街人行横道另一侧靠近交叉口中心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外侧非机动车过街车道。内侧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29与上游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22相连接,外侧非机动车过街车道以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之间隔离带的延长线为界分为两段,上游段为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下游段为直行与二次左转分流段。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后段沿通行方向左侧设置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48;通行方向右侧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47;共享非机动车
接驳右转过街车道47 末端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46;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 46用于待行上游到达需右转二次过街进入对应的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的共享非机动车,直行与二次左转分流段后段沿通行方向左侧设置非机动车直行过街车道39;右侧设置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8;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8末端设置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40,直左与右转接驳分流段末端的相交方向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7,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7末端设置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36,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36用于等待该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所在外侧过街非机动车道通行方向左侧上游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待行区31驶来需左转二次过街的共享非机动车以及该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36所在外侧过街非机动车道通行方向右侧上游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待行区驶来的需直行右转二次过街的共享非机动车。东西方向渠化时紧靠过街人行横道两侧分别设置两条过街非机动车道,处于进口道停止线与过街人行横道之间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内侧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位于过街人行横道另一侧靠近交叉口中心的过街非机动车道为外侧非机动车过街车道。内侧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与上游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相连接,外侧过街非机动车道后端沿通行方向左侧设置非机动车直行过街车道39;右侧设置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8,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38末端设置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40。交叉口人行横道的四个交角处设置行人过街驻足区 49,行人过街驻足区两条直线边的边长不应小于人行过街横道宽度。所有方向人行过街横道中央均设置行人中央驻足岛,南北通行方向行人驻足岛宽度不应小于南北通行方向人行横道宽度;长度不应大于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分流岛末端宽度且不应小于2m。东西通行方向行人驻足岛宽度不应小于东西通行方向人行横道宽度;长度不应大于南北方向中央分隔带宽度且不应小于2m。交叉口所有方向均在过街行人驻足区与人行道转弯缘石间设置非机动车右转导流车道20。交叉口内南北方向设置机动车左转导流线28。
54.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沿通行方向绘制直行导向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沿通行方向绘制直行导向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
55.上下游交叉口范围内,东西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车道的前端绘制直右箭头,东西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调头车道前端绘制左转调头箭头。交叉口内部所有方向的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内绘制调头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南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前端绘制直左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南北方向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前端绘制右转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所有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过街车道前端绘制直行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所有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前端绘制左转箭头与非机动车图形。
56.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宽度不应小于5m,其中在交叉口范围内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调头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车道宽度均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20m,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分流岛末端宽度不应小于2m,长度不应小于10m,brt车道与社会车道隔离带、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宽度均不应小于0.5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出口通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换乘
入口通道宽度均不应小于2m。
57.上下游交叉口内部所有方向的非机动车调头过街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南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左过街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10m,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过街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5m,所有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过街车道与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8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宽度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5m,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宽度不应小于 5m;长度不应小于2.5m,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宽度不应小于2.5m;长度不应小于 5m。
58.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绘制右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并涂成红色;绘制非机动车图形。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绘制左转箭头和非机动车图形。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直右进口车道区域内绘制直右箭头;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进口车道区域内左转箭头;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调头进口车道区域内绘制调头箭头。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待行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和非机动车图形,其中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待行区区域内绘制直左箭头,东西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区域内绘制调头箭头。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待行区域内设置“待行区”字样和非机动车图形,其中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直左右待行区区域内绘制直左右箭头,南北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调头待行区区域内绘制调头箭头。所有方向路侧非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区域内设置右转箭头,绘制非机动车图形。
59.换乘系统路段交通标志设置内容包括:在brt车道与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之间的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上设置右调头为共享非机动车停车场指示标志;交通标志大样图如图6所示,标志采用单悬臂式支撑结构,支撑点设置在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末端上游10~15m处;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brt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之间的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上设置左调头为共享非机动车停车场指示标志;交通标志大样图如图6所示,标志采用单悬臂式支撑结构,支撑点设置在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靠近 brt中央岛式站台末端上游10~15m处;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之间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上设置共享非机动车专用道路指示标志,交通标志大样图如图6所示,标志采用单悬臂式支撑结构,支撑点设置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靠近brt中央岛式站台起始端上游5~10m 处;换乘设施路段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
60.上下游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内容包括:在交叉口的四个brt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上设置快速公交专用车道指示标志与共享非机动车专用道路指示标志;交通标志大样图如图6所示,两个标志根据对应车道使用双悬臂式的支撑结构,支撑点设置在brt 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隔离带靠近交叉口末端上游2~5m处;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与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之间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上设置共享非机动车车道方向指示标志,标志面板布局为左侧为共享非机动车左转调头车道;右侧为共享非机动车直右车道;交通标志大样图如图6 所示,标志采用单悬臂式支撑结构,支撑点设置在共享非机动车接
驳直右车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左转调头车道起始端上游5~10m处;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
61.上下游交叉口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控制装置设置方案内容包括: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控制装置包括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组与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一个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组包括两个信号灯;采用悬臂式灯杆进行支撑;两个信号灯分别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采用信号灯与交通可变信息板的组合方式;信号灯与交通可变信息板均安装在悬臂式灯杆的悬臂上。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采用信号灯与交通可变信息板的组合方式;信号灯与交通可变信息板均采用附着式;安装在悬臂式灯杆的主灯杆上。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组的信号灯朝向分别为:灯组1中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朝向为正东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朝向为东北向45
°
,灯组2中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朝向为正西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朝向为西南向45
°
。悬臂式灯杆安装位置在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与第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之间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末端。一个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包括一个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和一个交通可变信息板,其采用单柱支撑方式,安装位置位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出口车道与第一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入口车道之间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车道隔离带末端。具体设计安装方案如图7所示。
62.上下游交叉口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具体内容包括: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包括3个发光单元透光面,发光单元透光面的图案自上而下依次为调头箭头、直右箭头和左转箭头,当该方向允许通行时;该方向发光单元透光面图案为绿色,当该方向禁止通行时;该方向发光单元透光面图案为红色。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包括2个发光单元透光面,发光单元透光面的图案自上而下依次为箭头信号图案和交叉型信号图案,当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允许通行时;信号灯指示灯色为绿色箭头,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禁止通行时;信号灯指示灯色为红色叉。具体交通信号灯大样图如图8所示。
63.上下游交叉口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具体内容包括:一个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和一个交通可变信息板,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内容包括直右非机动车进口车道、箭头和综合待行区图案,其中直右非机动车进口车道图案内容包括两侧车道线图形、停止线图形与直右箭头图形,综合待行区图案内容包括待行区外围标线图形、自行车图形“待行区”字样。标志板上的部分区域设置led灯泡,区域包括直右非机动车进口车道停止线图形、箭头区域和综合待行区外围标线图形。交通可变信息板可与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配合使用,用文字显示交通信息。具体大样图如图9所示。
64.上下游相邻交叉口信号控制包括采用四相位定时信号控制,具体为:
65.第一相位:放行南、北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直行机动车;放行南、北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直行、左转、右转接驳非机动车;放行东、西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与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调头非机动车;放行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内的非机动车;放行在交叉口西北角与东南角待行的左转二次过街非机动车;放行所有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放行东、西进口的南北向行人过街;该相位组织流线如图10相位一所示;
66.第二相位:放行南、北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左转、调头与右转机动车;放行南北方向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内的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第二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出口道;放行东、西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直行与右转的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放行所有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行人不放行;该相位组织流线如图10相位二所示;
67.第三相位:放行东、西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直行机动车;放行东、西brt专用进口道的 brt车辆;放行东、西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直行、左转的非机动车;放行南、北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调头非机动车;放行东、西共享非机动车交叉口接驳进口道内的左转非机动车进入对应的共享非机动车接驳综合待行区;放行在交叉口西南角与东北角待行的左转二次过街非机动车;放行所有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放行南、北进口的东西向行人过街;该相位组织流线如图10相位三所示;
68.第四相位:放行东、西社会机动车进口道的左转与右转机动车;放行所有方向路侧非机动车进口道内的右转非机动车;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行人不放行;该相位组织流线如图10相位四所示。
69.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与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各相位变化方案内容包括:
70.第一相位: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绿色调头箭头;其他箭头均亮红色;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调头非机动车可通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红色叉;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右转接驳待行区内车辆禁止通行”,该相位信号变化方案如图11相位一所示;
71.第二相位: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绿色直右箭头;其他箭头均亮红色;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直右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绿色箭头;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右转接驳待行区内车辆允许通行”,该相位信号变化方案如图11相位二所示;
72.第三相位: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绿色左转箭头;其他箭头均亮红色;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左转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红色叉;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右转接驳待行区内车辆禁止通行”,该相位信号变化方案如图11相位三所示;
73.第四相位:共享非机动车接驳进口道专用交通信号灯所有箭头均亮红色;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禁止通行”,共享非机动车接驳右转二次过街待行区专用交通信号灯亮红色叉;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右转接驳待行区内车辆禁止通行”,该相位信号变化方案如图11相位四所示。
74.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机动车直行当量、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配置四个相位的绿灯
时间和黄灯时间。
75.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进入综合待行区交通信息发布装置工作变化方案内容包括:一种为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禁止通行工作状态,其工作时段为第一相位、第三相位与第四相位。另一种为直右接驳非机动车允许进入综合待行区工作状态,其工作时段为第二相位。在直右接驳共享非机动车禁止通行工作状态下,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上led灯泡不亮灯,交通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直右非机动车禁止进入交叉口区域”。在直右接驳非机动车允许进入综合待行区工作状态下,led综合待行区标志板上直右非机动车进口车道停止线与综合待行区边缘的led灯泡一直亮绿灯,箭头区域led灯泡亮灯特性为:从箭头尾部led灯泡至箭头顶端led灯泡依次亮绿灯,且重复该亮灯程序至直右接驳非机动车允许进入综合待行区工作状态结束。该工作状态下交通可变信息板显示内容为“直右非机动车前进8米进入综合待行区”。具体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12所示。
76.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原理与效果:通过在两条对向通行方向的快速公交专用道之间平行设置三条共享非机动车接驳专用车道进行路段渠化设计,在上下游交叉口渠化采用慢行一体化设计方案,设置多个专用接驳二次过街待行区用于解决共享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接驳通行问题,缩短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的换乘距离,提升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效率,提升快速公交站的交通集散能力。
7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并且,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7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