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0681发布日期:2021-05-28 14:2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桥梁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桥梁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近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划分,除木桥、石桥外,还有铁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好的钢材的出现,以及用焊接平钢板和用角钢、板钢材等加劲所形成轻而高强的正交异性板桥面的出现,高强度螺栓的应用等,钢桥有很大发展。钢板梁和箱形钢梁同混凝土相结合的桥型,以及把正交异性板桥面同箱形钢梁相结合的桥型,在大、中跨径的桥梁上广泛运用。1951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至诺伊斯桥,是一座正交异性板桥面箱形梁,跨径206米。1957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北桥,是座6孔72米钢板梁结交梁桥。1957年南斯拉夫建成的贝尔格莱德的萨瓦河桥,是一座钢板梁桥,跨径为75+261+75米,为倒u形梁。1973年法国建成的马蒂格斜腿刚架桥,主跨为300米。1972年意大利建成的斯法拉沙桥,跨径达376米,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架桥。1966年美国完工的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76米。1966年日本建成的大门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00米。1968年中国建成的南京长江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正桥为128+9×160+128米,全桥长6公里。

目前的钢桥主体大多简单通过紧固件与支座相连,抗震能力有限,在风阻等过大时容易导致钢桥主体与支座连接的松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的钢桥主体大多简单通过紧固件与支座相连,抗震能力有限,在风阻等过大时容易导致钢桥主体与支座连接的松动,进而提出的桥梁抗震支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桥梁抗震支座,包括两个对称埋设在地下的地桩,两个所述地桩的上部均固定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紧固件与桥梁主体相连,所述横梁上对称安装有与桥梁主体相匹配的对夹机构,两个所述地桩之间依次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架a和两个支架b,两个所述支架a之间固定有传动室,两个所述支架b之间固定有安装罩壳,所述传动室的竖直端侧面与安装罩壳的背部贴合设置,所述传动室内设置有与支撑架相匹配的联动机构,所述安装罩壳内设置有与联动机构、对夹机构相匹配的抵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依次插设并滑动连接在横梁上的若干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均与支撑架的底部相固定,所述限位柱的末端均固定套接有凸环,所述限位柱外均套设有弹簧a,所述弹簧a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横梁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对夹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横梁上的两个矩形口a,两个所述矩形口a内均插设并转动连接有销轴a,两个所述销轴a外均固定套接有偏抵板,两个所述偏抵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压抵槽,两个所述销轴a伸出横梁外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齿轮a,所述横梁的侧面对称安装有分别与两个齿轮a相匹配的回带部件。

优选的,所述回带部件包括固定在横梁侧面的导轨,所述导轨外套设并滑动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内固定嵌设有齿条a,所述齿条a与齿轮a啮合连接,所述导轨外套设有弹簧b,所述弹簧b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带动块、导轨相连。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依次滑动安装在传动室两端的活塞块a和活塞块b,所述活塞块b通过导柱b与支撑架相固定,所述活塞块a通过导柱a与抵接机构相连,所述传动室内处在活塞块b、活塞块a之间的部分填充有液压油。

优选的,所述传动室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圈b、密封圈a,所述导柱b与密封圈b匹配设置,所述导柱a与密封圈a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抵接机构包括横直设置在安装罩壳内的安装梁,所述导柱a的顶端贯穿安装罩壳的底部后与安装梁相连,所述安装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安插有齿条b,所述安装罩壳内对称地插设并转动连接有两个销轴b,两个所述销轴b外均依次固定套接有齿轮b、弧形板,两个所述齿条b分别与两个齿轮b啮合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板相背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偏抵板相对的一侧相抵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罩壳外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口b,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活动穿插两个矩形口b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钢桥主体在支撑架上的安放过程与两个偏抵板对钢桥主体的压限通过联动装置集成在一起,简单高效,之后再通过紧固件将钢桥主体与支撑架固定在一起,这样当钢桥主体遭受风阻等振动力时通过联动装置可以将振动力转化成对支撑架上钢桥主体的进一步的锁紧能力和效用,大大提高支撑架上钢桥主体的安装强度和连接紧密程度,抗震能力大大提升,大幅提高钢桥主体的服役周期和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桥梁抗震支座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横梁、安装罩壳、支撑架的连接情况剖视图;

图4为图1中传动室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传动室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中:1地桩、2支架a、3支架b、4支撑柱、5横梁、6支撑架、7安装罩壳、8传动室、9导柱a、10导柱b、11偏抵板、12限位柱、13弹簧a、14销轴a、15齿轮a、16齿条a、17带动块、18导轨、19弹簧b、20矩形口a、21压抵槽、22安装梁、23齿条b、24销轴b、25齿轮b、26弧形板、27矩形口b、28液压油、29活塞块b、30活塞块a、31密封圈a、32密封圈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桥梁抗震支座,包括两个对称埋设在地下的地桩1,两个地桩1的上部均固定有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横梁5,横梁5上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有支撑架6,弹性机构包括依次插设并滑动连接在横梁5上的若干限位柱12,限位柱12的顶端均与支撑架6的底部相固定,限位柱12的末端均固定套接有凸环,限位柱12外均套设有弹簧a13,弹簧a13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支撑架6横梁5相固定,支撑架6上通过紧固件与桥梁主体相连,横梁5上对称安装有与桥梁主体相匹配的对夹机构,两个地桩1之间依次对称安装有两个支架a2和两个支架b3,两个支架a2之间固定有传动室8,两个支架b3之间固定有安装罩壳7,传动室8的竖直端侧面与安装罩壳7的背部贴合设置,传动室8内设置有与支撑架6相匹配的联动机构,安装罩壳7内设置有与联动机构、对夹机构相匹配的抵接机构。

对夹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横梁5上的两个矩形口a20,两个矩形口a20内均插设并转动连接有销轴a14,两个销轴a14外均固定套接有偏抵板11,两个偏抵板1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压抵槽21,两个销轴a14伸出横梁5外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齿轮a15,横梁5的侧面对称安装有分别与两个齿轮a15相匹配的回带部件;回带部件包括固定在横梁5侧面的导轨18,导轨18外套设并滑动连接有带动块17,带动块17内固定嵌设有齿条a16,齿条a16与齿轮a15啮合连接,导轨18外套设有弹簧b19,弹簧b19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带动块17、导轨18相连。

联动机构包括依次滑动安装在传动室8两端的活塞块a30和活塞块b29,活塞块b29通过导柱b10与支撑架6相固定,活塞块a30通过导柱a9与抵接机构相连,传动室8内处在活塞块b29、活塞块a30之间的部分填充有液压油28,传动室8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圈b32、密封圈a31,导柱b10与密封圈b32匹配设置,导柱a9与密封圈a31匹配设置。

抵接机构包括横直设置在安装罩壳7内的安装梁22,导柱a9的顶端贯穿安装罩壳7的底部后与安装梁22相连,安装梁2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插有齿条b23,安装罩壳7内对称地插设并转动连接有两个销轴b24,两个销轴b24外均依次固定套接有齿轮b25、弧形板26,两个齿条b23分别与两个齿轮b25啮合连接,两个弧形板26相背对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偏抵板11相对的一侧相抵设置,安装罩壳7外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口b27,两个弧形板26分别活动穿插两个矩形口b27设置。

本发明中,钢桥主体码垛在支撑架6上,重力作用下压动支撑架6下移,支撑架6下移带动活塞块b29下移,这样传动室8内的液压油28被压动,进而促使活塞块a30升起,导柱a9被抬起带动安装梁22上提,上提的安装梁22带动两个齿条b23竖移进而啮合带动两个齿轮b25相对转动,两个齿轮b25转动带动两个销轴b24转动就能实现对两个弧形板26的相对带转,两个弧形板26对展开来便可以实现对两个偏抵板11的压偏,这样两个偏抵板11上部合拢形成对钢桥主体的压紧之势;

于此,将钢桥主体在支撑架6上的安放过程与两个偏抵板11对钢桥主体的压限通过联动装置集成在一起,简单高效,之后再通过紧固件将钢桥主体与支撑架6固定在一起,这样当钢桥主体遭受风阻等振动力时通过联动装置可以将振动力转化成对支撑架6上钢桥主体的进一步的锁紧能力和效用,大大提高支撑架6上钢桥主体的安装强度和连接紧密程度,抗震能力大大提升,大幅提高钢桥主体的服役周期和安全系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