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5939发布日期:2022-01-26 17:0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属于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高路堤施工,受到路基填料、填方工艺、排水设施以及降雨量的影响,使得雨水渗流至路基结构内部难以排出,路基填料受到雨水的浸泡,抗剪强度及抗压强度下降,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严重者还会造成路堤边坡局部泡水失稳,发生滑坡,给后期运营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应当在施工时及时解决,消除隐患。在高路堤施工中通常以设置盲沟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之一,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填路堤排水盲沟(cn212316714u)”通过片石和水泥砂浆砌筑实心排水通道,虽能达到排水目的,但盲沟的砌筑工作较为繁琐,不利于质量控制。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路堤横向排水施工方法(cn105256684a)”则是在施工完毕后通过钻孔安装渗水管道,属于一种未在施工时进行排水处理的事后处理措施,步骤较为复杂且不经济。目前盲沟的做法繁琐,存在圬工结构及多层反滤层,造成施工成本过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在提高盲沟工作性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用以解决路基内部的排水。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包括沿路堤宽度方向设置于路堤内部的盲沟,所述盲沟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类梯形;
5.所述盲沟的底面铺设有两布一膜,所述两布一膜包括两层透水土工布和位于包括两层透水土工布中间的不透水土工膜;所述盲沟的两侧铺设有侧面透水土工布;所述盲沟内从下到上依次填筑有碎石层和粗砂层,所述碎石层和粗砂层之间设有中间透水土工布;
6.所述盲沟的底面沿沟宽方向设有中心低两边高的斜坡,并于最低点处设有带孔排水管,所述带孔排水管位于两布一膜中上层透水土工布和不透水土工膜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设有中间起拱的横坡,所述横坡坡度为0.1%~0.3%。
8.作为优选,相邻盲沟之间的间距为30~50m;相邻盲沟之间的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设有中间起拱的纵坡,所述纵坡的坡度为0.1%~0.3%。
9.作为优选,所述盲沟底面沿沟宽方向的斜坡坡度为3%。
10.作为优选,所述盲沟底面沿沟长方向设有坡度为1%的中间起拱的斜坡。
11.作为优选,所述带孔排水管为硬质pvc管,内径为40mm~100mm,壁厚为5mm~8mm。
12.作为优选,所述带孔排水管的顶部和两侧均匀设有进水孔。
13.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孔的直径为8mm~12mm,沿管长方向的间距为50mm~100mm。
14.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层中的碎石粒径为50mm~100mm,含泥量不大于3%。
15.作为优选,所述粗砂层中的粗砂粒径为5mm~10mm,含泥量不大于3%。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留置坡度,水流由高流向低处,无需进行人工干预排水。
18.2、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盲沟外侧,竖向分层放置粗砂、透水土工布、碎石、两布一膜中上层土工布及收集排水的pvc管,能够充分过滤盲沟中的黏土、粉土及细粒砂土,可有效避免盲沟的泥沙淤积造成堵塞。
19.3、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较为经济,施工工艺简单,排水抗渗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路堤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盲沟的断面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盲沟;2、两布一膜;3、侧面透水土工布;4、碎石层;5、中间透水土工布;6、粗砂层;7、带孔排水管;8、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5.实施例:一种用于高路堤内部抗渗排水的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沿路堤宽度方向设置于路堤内部的盲沟1,盲沟1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类梯形,在底面铺设两布一膜2,盲沟1两侧铺设侧面透水土工布3,沟中的相对下半部分填筑碎石层4,中部铺设一层中间透水土工布5,上半部分填筑粗砂层6。
26.上述结构中,两布一膜2作为不透水层铺设于盲沟1底部,两布一膜2包括两层透水土工布和位于包括两层透水土工布中间的不透水土工膜,并在上层透水土工布和不透水土工膜之间设有带孔排水管7。
27.本实施例中,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沿横向设有中间起拱的横坡,横坡坡度为0.1%~0.3%;纵向很据降雨量布置盲沟的数量,相邻盲沟的间距宜为30~50m,相邻盲沟之间的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设有中间起拱的纵坡,纵坡的坡度为0.1%~0.3%,即盲沟设置于纵坡最低点处。通过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的坡度设计引导水流的方向。
28.本实施例中,盲沟1的底面沿沟宽方向留置中心低两边高的斜坡,坡度为3%,带孔排水管7位于中间的最低位置,便于流水进入带孔排水管7;盲沟1的底部沿沟长方向留置1%坡度的中间起拱的斜坡,形成中间起拱内高外低的高差,便于带孔排水管7内的流水向两侧排出。
29.本实施例中,两布一膜2中的透水土工布、侧面透水土工布3、中间透水土工布5均为透水性较好的无纺土工布。
30.本实施例中,带孔排水管7为硬质pvc管,内径为40mm~100mm,壁厚为5mm~8mm。带孔排水管7的顶部和两侧均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直径为8mm~12mm,沿管长方向的间距为50mm~100mm。
31.本实施例中,碎石层4中的碎石粒径为50mm~100mm,含泥量不大于3%;粗砂层6中的粗砂粒径为5mm~10mm,含泥量不大于3%。
32.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施工:
33.s1、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施工,路基填筑施工时,留置横坡和纵坡;
34.s2、对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进行盲沟沟槽开挖,分别留置盲沟1底部沟长和沟宽方向的斜坡,沟壁放坡开挖,使盲沟截面呈梯形,下底与相邻填料夹角大于90
°
,并对沟壁坡面进行整平;
35.s3、在盲沟1底部铺设两布一膜2作为不透水层,在上层透水土工布和不透水土工膜之间放入带孔排水管7,将带孔排水管7放入中心最低位置,作为收集排水设施;盲沟1侧壁铺设侧面透水土工布3,侧面透水土工布3的底部与两布一膜2节点处做成l型,侧面透水土工布3在上,两布一膜2在下,搭接长度不少于300mm;
36.s4、进行透水材料的填筑,盲沟下半部分填入碎石,碎石层4填筑至盲沟1/2处进行粗略整平,进行中间透水土工布5的铺设,沟壁连接处中间透水土工布5上翻300mm与沟壁紧紧贴合;盲沟1上半部分填筑粗砂,回填至盲沟所在的路堤填筑层8并进行找平压实。
37.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差,使路堤内部水流自动排出,运用两布一膜2作为不透水材料防止水流的下渗,通过硬质pvc带孔排水管7将内部水流排出,运用粗砂、碎石、透水土工布形成排水渗流通道,并对水流进行过滤,防止了pvc管的堵塞,起到很好的排水效果。此排水系统施工简单方便,经济实用适合在高路堤工程中大规模运用。
38.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