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34586发布日期:2022-01-26 16:1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环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环境逐步提高,环境的改善主要依靠于人们的生活观念改善和环卫装置的改进。
3.然而,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湿垃圾作为一种易腐垃圾,在湿垃圾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极其容易散发味道,相关技术中的扫地车往往采用外露的垃圾收集箱,且在收集完垃圾后,倒垃圾时会抬高存放垃圾的箱子,且打开舱门倾倒,其产生的味道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垃圾储存味道过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扫地小车、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及方法,包括车体、用于清扫地面垃圾的清扫装置、垃圾箱和驱动机构,所述车体内部开设有工作腔,所述清扫装置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垃圾箱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垃圾箱包括收集部、放置部和排出部,所述收集部连接于所述放置部的一端,所述放置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排出部;所述收集部包括收集件和第一滑移件,所述收集件上设置有收集口,所述第一滑移件滑移连接于所述收集件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滑移件能够用于遮挡所述收集口;所述排出部包括排出件和第二滑移件,所述排出件上设置有排出口,所述第二滑移件滑移连接于所述排出件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滑移件能够用于遮挡所述排出口;所述工作腔的底壁远离所述垃圾箱的一侧设有连通工作腔和外部的开口,且设置有用于遮挡开口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第四驱动组件、第五驱动组件和第六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放置部靠近所述收集部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放置部靠近所述排出部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板,所述第六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清扫装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地小车包括清扫装置,使得扫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收集地面的垃圾,且将地面的垃圾送至垃圾箱中,而且垃圾箱放置于工作腔内,从而使得垃圾产生的异味难以飘散至外部空气中。而且,垃圾箱包括收集部、放置部和排出部,其中,收集部能够开关收集口,从而执行收集垃圾,放置部能够放置垃圾,排出部能够开关排出口从而执行排出垃圾。此外,为了更好地倾倒垃圾在放置部靠近收集部的一侧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在放置部靠近排出部的一侧设置第三驱动组件,当放置垃圾时,整个垃圾箱水平放
置,当需要倾倒垃圾时,第二驱动组件能驱动放置部靠近收集部的一侧上移,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放置部靠近排出部的一侧下移,从而使得垃圾箱发生竖向倾斜。此外,在工作腔的底壁上开设有排出口,从而使得垃圾箱内放置的垃圾被倾倒出垃圾箱时,从小车内部倾倒垃圾。对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垃圾倾倒过程中,相关技术中需要先打开车体,再提升垃圾箱,进而翻转垃圾箱倒出垃圾;然而,本技术的扫地小车不仅能够实现扫地清理过程而且在倾倒过程中垃圾外露的部分很少,从而减少了异味的排出。
7.可选的,所述清扫装置包括清扫件和用于导向垃圾进入垃圾箱的导向件,所述清扫件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清扫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六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工作腔的腔壁,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件的设置有利于清扫件在清扫地面时,将垃圾倒入工作腔中的垃圾箱中,减少了垃圾在清扫过程中,垃圾四处飞溅的情况,一方面能够减少垃圾四处飞溅导致异味难以遮挡,另一方面减少垃圾附着于车体的工作腔内难以清理的情况发生。
9.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包括一种扫地小车和垃圾放置机构,所述扫地小车的车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垃圾放置机构包括识别装置、垃圾放置装置和第七驱动组件;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识别和定位扫地小车的第一接头、用于给扫地小车供电的第二接头和用于通讯控制扫地小车电路的第三接头;所述垃圾放置装置包括埋于地下的放置腔、遮盖件、垃圾放置件和升降组件,所述放置腔设置于所述识别装置的下方地下,且所述放置腔的腔口朝向外部地面,所述遮盖件滑移连接于所述放置腔的腔口外壁,所述垃圾放置件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垃圾放置件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地小车在到达垃圾放置机构时,通过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从而实现识别小车、给小车充电和启动垃圾放置装置;当垃圾放置装置启动时,遮盖件滑移,放置腔连通于外部,扫地小车的排出口对准放置腔的腔口且使得垃圾从垃圾箱中倾倒至垃圾放置件中,且垃圾放置件放置于地下的放置腔内,整个倾倒过程对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倒垃圾方式需要将垃圾箱举升,然后翻转,异味较大。而且,在本技术的扫地小车能够在自动充电的同时自动倒垃圾,而相关技术中往往是一个位置倒垃圾,另一个位置充电,效率较低;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扫地小车在倒完垃圾后,对比于承载垃圾的扫地小车,承载的重量较轻,从而使得扫地小车能够减少承载的能耗,提高本技术的清洁效率;此外,本技术的扫地小车不用去往第一个位置倒垃圾再去第二个位置充电,减少了扫地小车所必须的行程,减少了能耗,从而使得扫地小车的能耗全部用于清理垃圾和倒垃圾;进而能够计算和设计区域内所需最少数量的扫地小车,来提高整个城市的城市清洁能力。
11.可选的,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支撑件和安装件,所述支撑件设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且两组所述支撑连接的另一端均连接于地面,且所述支撑件的竖向放置高度高于所述垃圾放置件的高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垃圾放置件放置于升降组件上,所以垃圾放置件满载且上方没有扫地小车时,升降组件能够将垃圾放置件升至地面上,而且由于支撑件的竖
向高度高于垃圾放置件的竖向高度,从而减少垃圾放置件与识别装置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而且,升至地面的垃圾放置件,通过后期专业人员收集处理。
13.可选的,所述垃圾放置装置还包括排气通道和排气件,所述放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口,所述排气件连接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垃圾的味道在放置腔内堆积,设置排气通道与排气件,且气体流动方向由放置腔至排气通道;而且,排气通道能够连通至下水道,从而减少了味道的飘散,而且还可以将废气集中处理。
15.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能够竖向移动的升降件和第八驱动组件,所述垃圾放置件连接于所述升降件,所述第八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升降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八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升降件实现升降件带动垃圾放置件上升,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减少了人工的输入而且能够提高区域内的清洁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横向限位件和纵向限位件,且所述垃圾放置件连接于所述横向限位件,所述垃圾放置件连接于所述纵向限位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垃圾放置件可能在上升过程中易于发生滑动,从而可能使得垃圾放置件滑动后造成垃圾溢出,所以,设置横向限位件和纵向限位件能够减少垃圾放置件发生位移,从而提高垃圾放置件的放置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地面的限位桩,所述限位桩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两端,且两组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的大小大于所述扫地小车的水平宽度大小。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地小车能够通过地面的限位桩来实现定位,从而使得扫地小车上的接口能够稳定地与识别装置上的接头完成对接,不仅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减少对识别装置上的接头损耗。
21.可选的,两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第一限位部的一侧的间距变大能够实现导向的作用,能够提高扫地小车顺利地进入限位桩,减少扫地小车与限位桩发生碰撞的情况。
23.一种倒垃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阶段,所述扫地小车到达所述限位桩,且所述扫地小车上的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头进行对于扫地小车识别,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头进行对于扫地小车是否执行充电,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头进行是否执行倒垃圾动作。
24.s2:垃圾倾倒: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垃圾箱发生竖向倾斜,所述垃圾箱靠近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低于所述垃圾箱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组件驱使第二滑移件滑移,所述排出口打开,且第五驱动组件驱使所述转动板向下转动,开口打开;第七驱动组件驱动遮盖件滑移,从而使得所述垃圾箱内的垃圾倾倒至所述垃圾放置件内,且排气件一直处于排气状态。
25.s3:垃圾满载:所述扫地小车离开所述限位桩,所述第八驱动组件驱动升降件上升,所述垃圾放置件上升至地面。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地小车到达限位桩通过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与识别装置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相连,首先判断是否为扫地小车,其次判断是否需要给扫地小车充电,最后判断扫地小车是否倾倒垃圾。接着,发出指令驱使扫地小车内部的垃圾箱发生竖向倾斜,垃圾箱中的垃圾难以附着于垃圾箱且具有向下运动的驱使,且扫地小车的排出口和转动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此外,地面上的遮盖件也处于打开状态,放置腔的腔口打开,从而使得垃圾箱中的垃圾倾倒至放置腔内;整个过程中,垃圾倾倒仅有很少一部分外露于空气,从而减少垃圾的异味扩散。此外,在整个过程中,排气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用于排出放置腔室的异味气体。当垃圾放置件内部的垃圾放置满时,会反馈给系统,系统会去第八驱动组件驱动升降件将垃圾放置件上升至地面,接着发送周边人员去运送垃圾放置件内部的垃圾。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减少了垃圾倾倒过程中的异味飘散。
28.倾倒垃圾的同时能够实现充电,从而提高扫地小车的使用效率。
29.减少了扫地小车充电和倒垃圾的总行程,从而减少扫地小车的能耗。
30.提高了扫地小车的连接稳定性。
31.减少了识别装置的接口损耗。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扫地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扫地小车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倒垃圾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倒垃圾系统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识别装置和垃圾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放置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工作腔;111、开口;112、转动板;2、清扫装置;21、清扫件;22、导向件;3、垃圾箱;31、收集部;311、第一滑移件;312、收集口;32、放置部;33、排出部;331、第二滑移;332、排出口;41、第一驱动组件;42、第二驱动组件;43、第三驱动组件;44、第四驱动组件;45、第五驱动组件;46、第六驱动组件;5、检测装置;51、第一接口;52、第二接口;53、第三接口;6、垃圾放置机构;61、识别装置;611、支撑件;612、安装件;6121、第一接头;6122、第二接头;6123、第三接头;7、垃圾放置装置;71、放置腔;72、遮盖件;73、垃圾放置件;74、升降组件;741、升降件;742、横向限位件;743、纵向限位件;75、限位桩;751、第一限位部;752、第二限位部;76、排气通道;77、排气件;78、第八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例公开了一种扫地小车,用于减少垃圾储存味道过大的问题。
41.参照图1和图2,一种扫地小车,包括车体1、用于清扫地面垃圾的清扫装置2、垃圾箱3和驱动机构,具体的,车体1内部开设有工作腔11,清扫装置2连接于车体1,垃圾箱3放置于工作腔11的腔室内,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清扫装置2清扫地面。具体的,清扫装置2包括清扫
件21和用于导向垃圾进入垃圾箱3的导向件22,其中,为了使得垃圾能够精准地落入车体1内的垃圾箱3中,清扫件21连接于车体1,导向件22的一端连接于垃圾箱3的一侧,导向件22的另一端设置于清扫件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垃圾箱3包括收集部31、放置部32和排出部33,其中,收集部31、放置部32和排出部33沿远离清扫件21的方向依次连接,且收集部31上设有第一滑移件311和收集口312,第一滑移件311能够用于遮挡收集口312;排出部33上设有第二滑移331件和排出口332,第二滑移331件能够用于遮挡排出口332。
42.参照图1和图2,工作腔11的底壁远离垃圾箱3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工作腔11和外部的开口111,而且在开口111处设置有用于遮挡开口111的转动板112,且转动板112转动连接于车体1的外表面。
43.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清扫装置2的第一驱动组件41、用于驱动第一滑移件311的第二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放置部32前侧的第三驱动组件43、用于驱动放置部32后侧的第四驱动组件44、用于驱动第二滑移331件的第五驱动组件45和用于驱动转动板112转动遮挡开口111的第六驱动组件46。其中,第一驱动组件41包括第一电机、涡轮和第一输出杆,其中第一电机连接于涡轮,涡轮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出杆,第一输出杆的输出连接于清扫件21。第二驱动组件42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输出杆,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车体1,且第二电机工作腔11的腔室内,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输出杆,第二输出杆连接于第一滑移件311。第三驱动组件43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输出杆,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车体1,且第三电机设置于工作腔11的腔室内,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输出杆,第三输出杆连接于放置部32靠近收集部31的一侧。第四驱动组件44包括第四电机和第四输出杆,第四电机固定连接于车体1,且第四电机设置于工作腔11的腔室内,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四输出杆,第四输出杆连接于放置部32靠近排出部33的一侧。第五驱动组件45包括第五电机和第五输出杆,第五电机放置于工作腔11的腔室内,第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五输出杆,第五输出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移331件。第六驱动组件46包括第六电机和第六输出杆,第六电机连接于车体1,且第六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六输出杆,第六输出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板112,转动板11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车体1的底壁。
4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43可以换成复位组件,而且,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复位座和复位弹簧,其中,复位板固定连接于工作腔11的腔室内壁,复位板上开设有复位槽,复位座滑移连接于复位槽的槽壁,且复位座远离复位板的一端连接于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放置部32靠近排出部33的一侧。
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扫地小车的驱动机构驱动清扫装置清理地面垃圾,将地面上的垃圾收集至扫地小车内部的垃圾箱3中,而且,垃圾箱3的入口和开口111都是能够封闭的,从而减少了垃圾在储存过程中异味的发散;此外,在倾倒垃圾时,相关技术中的扫地车一般是通过将垃圾箱3举升,然后翻转,而这种垃圾箱3往往开口111不是封闭的,非常易于产生大量的异味;而且,本技术的排出口332和开口111均设置于车体1的底壁上,这样一来使得在倾倒垃圾时,垃圾仅从车体1的底壁上洒落,洒落的高度较小,从而使得垃圾与外部空气接触得较少,进而减少垃圾的异味飘散。
46.参照图3和图4,一种自动倒垃圾系统,包括一种扫地小车和垃圾放置机构6。
47.参照图1和图5,扫地小车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而且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均设置于车体1远离清扫件21的一侧的外表面上,且
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竖向依次间隔设置。
48.参照图1和图5,垃圾放置机构6包括识别装置61,具体的,识别装置61包括支撑件611和安装件612,其中,支撑件611设为两组,两组支撑件61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安装件612的两端,且两组支撑件611的另一端均连接于地面,而且,两组支撑件611均竖向放置于地面上,安装件612水平放置;此外,安装件612上设置有用于识别和定位扫地小车的第一接头6121、用于给扫地小车供电的第二接头6122和用于通讯控制扫地小车电路的第三接头6123。当扫地小车进入识别装置61区域,且通过接头和接口的连接,从而判断扫地小车是否连通识别装置61、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和是否需要进行倒垃圾。
49.参照图6,垃圾放置机构6还包括垃圾放置装置7,具体的,垃圾放置装置7包括埋于地下的放置腔71、遮盖件72、垃圾放置件73和升降组件74;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74包括升降件741、横向限位件742和纵向限位件743,其中,横向限位件742和纵向限位件743均设置为两组,且一组横向限位件74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组纵向限位件743的一端,此外,横向限位件742和纵向限位件743均靠近垃圾放置件73的一侧设有斜面,且斜面沿远离垃圾放置件73的方向与垃圾放置件73的距离逐渐变大。从而使得两组横向限位件742和两组纵向限位件743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限制位,进而使得垃圾放置件73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进行稳定地上升或者下降。遮盖件72滑移连接于放置腔71的腔口上表面的地面,升降组件74放置于放置腔71内,且垃圾放置件73连接于升降组件74,从而使得垃圾放置件73能够竖向地上升到地面或下降到地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七驱动组件连接于遮盖件72,第七驱动组件包括第七电机和第七输出杆,且第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七输出杆,第七输出杆连接于遮盖件72。而且,还设置有第八驱动组件78,第八驱动组件78包括第八电机和第八输出杆,第八电机设置于放置腔71的底壁上,且第八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八输出杆,第八输出杆连接于升降件741。
50.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放置装置7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限位桩75,限位桩75包括第一限位部751和第二限位部752,第一限位部751设置为两组,两组第一限位部751之间具有间距,两组第一限位部751的间距远离第二限位部752的一侧沿远离第二限位部752的方向逐渐变大,且两组第一限位部75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限位部752的两端,从而使得扫地小车更易于进入限位桩75,进而使得扫地小车能够更加稳定连接识别装置61上的接头。
51.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扫地小车进入限位桩75后,扫地小车的位置被定位,此时扫地小车往识别装置61运动,使得扫地小车的接口与识别装置61上的接头连接后,进行判断是否充电和倒垃圾;当倒垃圾时,扫地小车内部的垃圾箱3发生倾斜,地面上的遮盖件72发生滑移,放置腔71的腔口连通于外部,从而使得倾斜的垃圾箱3内的垃圾从扫地小车的底部被倾倒至放置腔71内的垃圾放置件73,从而减少倾倒垃圾过程的垃圾外露的时间,从而减少异味气体的扩散。此外,现有的扫地车自动倾倒垃圾装置往往是将垃圾箱3举升,然后翻转的结构,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维护起来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本技术中的扫地小车能够在充电的同时完成倒垃圾的动作,对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扫地往往是一个位置倒垃圾,另一个位置充电,增大了扫地小车的耗能,效率变低。
52.参照图6,放置腔71还设置有排气通道76和排气件77,其中,排气通道76连通于放置腔71,且排气件77连接于排气通道76的侧壁,此外,排气件77能够使得放置腔71的气体流
动方向由放置腔71至排气通道76;这样设置的目的能够减少放置腔71的异味气体堆积,而且将排气通道76的出口设置于下水道,从而使得异味气体和废气共同被集中处理,从而减少异味的飘散。
5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扫地小车的接口与识别装置61上的接头连接后,进行判断是否充电和倒垃圾;当倒垃圾时,扫地小车内部的垃圾箱3发生倾斜,地面上的遮盖件72发生滑移,放置腔71的腔口连通于外部,从而使得倾斜的垃圾箱3内的垃圾从扫地小车的底部被倾倒至放置腔71内的垃圾放置件73,从而减少倾倒垃圾过程的垃圾外露的时间;而且,放置腔7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76和排气件77,而且,排气件77能够排出排气通道76内的异味气体至下水道,从而使得异味气体得以集中处理。
54.一种自动倒垃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阶段,所述扫地小车到达所述限位桩75,且所述扫地小车上的所述第一接头6121连接所述第一接口51进行对于扫地小车识别,所述第二接头6122连接所述第二接口52进行对于扫地小车是否执行充电,所述第三接头6123连接所述第三接口53进行是否执行倒垃圾动作。
55.s2:垃圾倾倒: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和第三驱动组件43驱使所述垃圾箱3发生竖向倾斜,所述垃圾箱3靠近所述转动板112的一侧低于所述垃圾箱3远离所述转动板112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组件44驱使第二滑移331件滑移,所述排出口332打开,且第五驱动组件45驱使所述转动板112向下转动,开口111打开;第七驱动组件驱动遮盖件72滑移,从而使得所述垃圾箱3内的垃圾倾倒至所述垃圾放置件73内,且排气件77一直处于排气状态。
56.s3:垃圾满载:所述扫地小车离开所述限位桩75,所述第八驱动组件78驱动升降件741上升,所述垃圾放置件73上升至地面。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