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884发布日期:2022-03-30 12:4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市政道路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


背景技术:

2.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行人护栏和隔离带,目前在城市车流量较多的地方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的应用广泛,不仅保障行人和行车安全,而且规范交通秩序,防止行人横穿马路走入车行道和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同时在车行道上用来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来往车辆的,规范行驶秩序;然而市面上大多数隔离带不具备防碰撞功能,无法保证车辆的安全,隔离带使用寿命减少。
3.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凸板、下凹板及两个挡板,第一侧板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一侧板下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右侧边缘,第一侧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矩形通孔,第二侧板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二侧板、两个挡板及底座相互连接;
6.上凸板和下凹板设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上凸板和下凹板均为弧形弹性金属板,上凸板的弧面向上凸,下凹板的弧面向下凹,上凸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凸缘,上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上固定座;下凹板右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下凸缘,下凸缘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下固定座,每个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内设有一弹簧;第一侧板内侧壁对应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设有多个上凸柱及多个下凸柱,多个上凸柱与所述多个上固定座一一对应,多个下凸柱与所述多个下固定座一一对应,上凸柱沿着上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上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下凸柱沿着下固定座的开口进入下固定座内与弹簧抵靠;
7.上凸板右侧边缘与下凹板右侧边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杆体,该多个杆体彼此等距间隔排布,每个杆体外围套设一滚筒,滚筒与杆体可转动地连接,滚筒内侧两端设有套设于杆体外围的轴承;各滚筒与第一侧板的各矩形通孔一一对应,滚筒的一部分对应穿过第一侧板的矩形通孔,从而滚筒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侧板外侧壁;上凸板下表面及下凹板上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吊环,上凸板上的吊环与下凹板上的吊环之间捆绑有多根阻尼绳,用于对上凸板及下凹板发生弹性形变的幅度形成阻尼缓冲。
8.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下端焊接于底座左侧边缘,两个挡板对应焊接于底座两端及第二侧板两端。
9.优选地,所述上凸板和下凹板左侧通过销轴对应铰接于第二侧板。
10.优选地,所述上凸柱及下凸柱与第一侧板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侧板内侧壁。
11.优选地,所述上凸板与上凸缘为一体成型,下凹板与下凸缘为一体成型,上固定座为三排呈阵列排布于上凸缘上,下固定座为一排等距间隔排布于下凸缘上。
12.优选地,所述上凸板上方设有一防护板,防护板为一弹性金属板,防护板左侧边缘抵靠第二侧板内壁,防护板右侧边缘焊接于上凸缘的内侧面,防护板两端与两个挡板的内壁相抵靠。
13.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与上凸板之间通过一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两端分别焊接于防护板下表面与上凸板上表面,防护板上设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穿孔,上凸板、上凸缘、第二侧板及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土壤填充在该容纳空间内。
14.优选地,设于上固定座内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缘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柱;设于下固定座内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缘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柱。
15.本实用新型的市政道路隔离带通过上凸板、下凹板、捆绑在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阻尼绳、转动地连接于上凸板与下凹板之间的滚筒等结构,对隔离带受到车辆撞击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减轻隔离带被撞受损程度。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隔离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20.图4是形成于上凸缘的上固定座及形成于下凸缘的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底座10、第一侧板20、通孔21、上凸柱22、下凸柱24、第二侧板30、上凸板40、上凸缘41、上固定座42、弹簧43、吊环44、阻尼绳45、下凹板50、下凸缘51、下固定座52、挡板60、杆体71、滚筒72、轴承73、防护板80、支撑板81、穿孔82。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隔离带,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底座10、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30、上凸板40、下凹板50及两个挡板60,底座10、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30及两个挡板60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26.第一侧板20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一侧板20下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10右侧边缘,第一侧板2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排矩形通孔21,第二侧板30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第二侧板30下端焊接于底座10左侧边缘,两个挡板60对应焊接于底座10两端及第二侧板30两端。
27.上凸板40和下凹板50设于第一侧板20与第二侧板30之间,上凸板40和下凹板50均为弧形弹性金属板,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可采用相同的金属材质,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上凸板40的弧面向上凸,下凹板50的弧面向下凹。上凸板40和下凹板50左侧通过销轴对应铰接于第二侧板30,上凸板40右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凸缘41,上凸缘41的外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上固定座42;下凹板50右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下凸缘51,下凸缘51的外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圆筒形下固定座52,每个上固定座42及下固定座52内设有一弹簧43。
28.第一侧板20内侧壁对应上固定座42及下固定座52设有多个上凸柱22及多个下凸柱24,该多个上凸柱22与所述多个上固定座42一一对应,该多个下凸柱24与所述多个下固定座52一一对应,上凸柱22沿着上固定座42的开口进入上固定座42内与弹簧43抵靠,下凸柱24沿着下固定座52的开口进入下固定座52内与弹簧43抵靠,设于上固定座42内的每个弹簧43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缘41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凸柱22;设于下固定座52内的每个弹簧43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缘51的外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凸柱24。当车辆直接撞击第一侧板20时,第一侧板20朝向第二侧板30转动,同时第一侧板20朝着上凸板40及下凹板50向内侧收缩,第一侧板20上的上凸柱22及下凸柱24挤压弹簧43,弹簧43发生弹性形变被压缩,同时上凸板40、下凹板50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车辆的撞击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上凸柱22及下凸柱24与第一侧板20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侧板20内侧壁。
29.上凸板40右侧边缘与下凹板50右侧边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多个杆体71,该多个杆体71彼此等距间隔排布,每个杆体71外围套设一滚筒72,滚筒72与杆体71可转动地连接,滚筒72内侧两端设有套设于杆体71外围的轴承73;各滚筒72与第一侧板20的各矩形通孔21一一对应,滚筒72的一部分对应穿过第一侧板20的矩形通孔21,从而滚筒72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侧板20外侧壁。当车辆沿近似平行于第一侧板20的方向撞向滚筒72时,将使得滚筒72转动,从而减缓车辆对隔离带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上凸板40与上凸缘41为一体成型,下凹板50与下凸缘51为一体成型,上固定座42为三排呈阵列排布于上凸缘41上,下固定座52为一排等距间隔排布于下凸缘51上。
30.进一步地,上凸板40上方设有一防护板80,防护板80为一弹性金属板,防护板80左侧边缘抵靠第二侧板30内壁,防护板80右侧边缘焊接于上凸缘41的内侧面,防护板80两端与两个挡板60的内壁相抵靠。防护板80与上凸板40之间通过一支撑板81连接,支撑板81靠近防护板80与上凸板40左侧边缘,支撑板81两端分别焊接于防护板80下表面与上凸板40上表面。防护板80上设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穿孔82,上凸板40、上凸缘41、第二侧板30及两个挡板60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土壤填充在该容纳空间内,沿着防护板80的穿孔82将植物栽种于土壤。当车辆撞击第一侧板20时,第一侧板20朝向第二侧板30发生转动,上凸板40上方的土壤受到挤压,通过设置防护板80,使得大部分土壤不会轻易被挤出容纳空间,使得土壤在防护板80与上凸板40之间被挤压时能够形成一定的阻尼缓冲作用。
31.上凸板40下表面及下凹板50上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吊环44,上凸板40上的吊环44与下凹板50上的吊环44之间捆绑有多根阻尼绳45,用于对上凸板40及下凹板50发生弹性形变的幅度形成阻尼缓冲。当第一侧板20呈竖直状态时,阻尼绳45处于松弛状态。当车辆撞击第一侧板20时,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发生弹性形变,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施加给第一侧板20缓冲作用力,使第二侧板30朝远离第一侧板20的方向运动,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呈相互远离的趋势运动,使得阻尼绳45绷直对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施加反向拉力;限制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继续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增加了使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继续发生弹性形变所需要施加的外力。当车辆撞击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得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的弹性形变量过大,阻尼绳45依次崩断,在阻尼绳45崩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将第一侧板20受到的部分撞击力释放,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32.本实用新型的市政道路隔离带通过上凸板40、下凹板50、捆绑在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之间的阻尼绳45、转动地连接于上凸板40与下凹板50之间的滚筒72等结构,对隔离带受到车辆撞击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对隔离带形成有效的保护,减轻隔离带被撞受损程度。
33.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凡未涉及到的说明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可参考公知技术加以实施。
34.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