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限高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6684发布日期:2022-04-14 22:3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限高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限高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限高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交通运输量也在不断的增大,目前,有不少大型货车违章超载超限,道路交通不堪重负,路面遭到严重的损坏,每年给国家造成数千亿的损失,在道路上经常需要通过限高机构来限制货车的装载高度。
3.现有道路限高设备高度均是固定的,但是目前公路路况的不同,会需求不同限高和宽度目前,致使需要生产不同的道路限高设备,使用范围差,不利于产品推广,现有道路限高设备均安装在公路上,常常需要人员把材料运输到公路上,然后进行建筑安装,加大危险发生概率,同时当无需限高时,道路限高设备均直接拆除,无法进行再利用,加大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限高预警装置,包括横板、立杆、调节组件、两个升降组件和两个移动组件,所述横板与立杆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呈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杆内,且每个升降组件的顶部均贯穿一个立杆并向上延伸,所述调节组件位于两个升降组件之间,且调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板分别滑动设置在调节组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杆的底部。
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升降电机、固定板、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转动轴、转动圆柱、螺纹柱和固定块,每个所述立杆内均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呈水平状设置在立杆内,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且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伞齿安装在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轴呈水平状转动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伞齿设置在转动轴上,且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相啮合,所述转动圆柱转动设置在立杆的顶部,且转动圆柱的底部贯穿立杆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三伞齿安装在转动圆柱的底部,且第三伞齿与第二伞齿相啮合,所述固定块位于立杆的正上方,所述螺纹柱转动设置在转动圆柱内,且螺纹柱的顶部贯穿转动圆柱并与固定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圆柱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电机、调节齿轮和两个l型框,两个所述l型框呈对称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且两个l型框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块的侧壁上,每个所述l型框的侧壁上均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横板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l型框的两侧壁上,所述调节齿轮位于两个l型框之间,每个所述l 型框的内壁上均安装有齿条,且两个齿条均与调节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电机安装在一个横板的侧壁上,且调节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横板与调节齿轮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组件均包括固定框、延伸框、移动电机、铰接板、铰接块、
连接杆、两个移动框和两个移动轮,所述固定框安装在立杆的底部,所述延伸框安装在固定框的底部,且延伸框的内部与固定框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固定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铰接板位于固定框内,所述移动电机安装在固定框的侧壁上,且移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框与铰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框呈间隔滑动设置在延伸框内,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移动框之间,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框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块套设在连接杆上,且铰接块的顶部延伸至固定框内并与铰接板的底部相铰接,两个所述移动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框内。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延伸框的顶部均安装有警示灯牌,每个所述横板的侧壁上安装有呈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反光条。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电机与两个移动电机的外壁上均罩设有保护罩。
10.进一步的,所述l型框的顶部安装有电子感应探头。
11.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2.其一,根据安装公路的路况,驱动升降电机带动第一伞齿转动。第一伞齿转动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转动,第二伞齿转动带动第三伞齿转动,使得转动圆柱旋转,通过螺纹柱与内螺纹的设置,使得螺纹柱随着转动圆柱的旋转而进行升降,以此来调节本实用限高的高度,根据公路的宽度,驱动调节电机,使调节齿轮在两个齿条上转动,两个l型框之间的间距随着调节齿轮的转动而进行扩张或缩减,以此使本实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公路路况,使用范围广,当无需限高时,本实用可无需拆卸并可再次利用于下个公路上,减少了成本。
13.其二,当立杆通过移动轮移动至指定公路时,移动电机驱动铰接板以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为轴心进行转动,带动铰接块向上移动,铰接块移动使得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两端的移动框带着移动轮在延伸框内进行上升,使延伸框与地面接触,固定住立杆的位置,当无需限高,需要移走立杆时,反向重复上述步骤,使移动轮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使立杆直接移动至下一个公路上进行使用,无需进行拆卸安装,减少了因在公路上进行安装,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杆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中:横板1、反光条11、立杆2、调节组件3、调节电机31、调节齿轮32、l型框33、限位块34、齿条35、保护罩36、电子感应探头37、升降组件 4、升降电机41、固定板42、第一伞齿43、第二伞齿44、第三伞齿45、转动轴46、转动圆柱47、螺纹柱48、固定块49、移动组件5、固定框51、延伸框 52、移动电机53、铰接板54、铰接块55、连接杆56、移动框57、移动轮58、警示灯
牌5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4.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道路限高预警装置,包括横板1、立杆2、调节组件3、两个升降组件4和两个移动组件5,所述横板1与立杆2 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2呈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升降组件4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杆2内,且每个升降组件4的顶部均贯穿一个立杆2并向上延伸,所述调节组件3位于两个升降组件4之间,且调节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组件 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板1分别滑动设置在调节组件3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组件5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杆2的底部。
25.具体的,每个所述升降组件4均包括升降电机41、固定板42、第一伞齿 43、第二伞齿44、第三伞齿45、转动轴46、转动圆柱47、螺纹柱48和固定块49,每个所述立杆2内均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42呈水平状设置在立杆2 内,所述升降电机41设置在固定板42的底部,且升降电机41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42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伞齿43安装在升降电机41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轴46呈水平状转动设置在立杆2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伞齿44设置在转动轴46上,且第一伞齿43与第二伞齿44相啮合,所述转动圆柱47转动设置在立杆2的顶部,且转动圆柱47的底部贯穿立杆2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三伞齿45安装在转动圆柱47的底部,且第三伞齿45与第二伞齿44相啮合,所述固定块49位于立杆2的正上方,所述螺纹柱48转动设置在转动圆柱47内,且螺纹柱48的顶部贯穿转动圆柱47并与固定块49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圆柱4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根据安装公路的路况,驱动升降电机41带动第一伞齿43转动。第一伞齿43转动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伞齿44转动,第二伞齿44转动带动第三伞齿45转动,使得转动圆柱47旋转,通过螺纹柱48 与内螺纹的设置,使得螺纹柱48随着转动圆柱47的旋转而进行升降,以此来调节本实用限高的高度。
26.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电机31、调节齿轮32和两个l型框33,两个所述l型框33呈对称位于两个固定块49之间,且两个l型框33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块49的侧壁上,每个所述l型框33的侧壁上均安装有限位块34,两个所述横板1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l型框33的两侧壁上,所述调节齿轮32 位于两个l型框33之间,每个所述l型框33的内壁上均安装有齿条35,且两个齿条35均与调节齿轮32相啮合,所述调节电机31安装在一个横板1的侧壁上,且调节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横板1与调节齿轮32固定连接,根据公路的宽度,驱动调节电机31,使调节齿轮32在两个齿条35上转动,两个l型框 33之间的间距随着调节齿轮32的转动而进行扩张或缩减,以此使本实用能够适用与不同的公路路况。
27.具体的,每个所述移动组件5均包括固定框51、延伸框52、移动电机53、铰接板54、铰接块55、连接杆56、两个移动框57和两个移动轮58,所述固定框51安装在立杆2的底部,所述延伸框52安装在固定框51的底部,且延伸框52的内部与固定框5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固定框5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铰接板54位于固定框51内,所述移动电机53安装在固定
框51的侧壁上,且移动电机53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框51与铰接板54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框57呈间隔滑动设置在延伸框52内,所述连接杆56位于两个移动框57之间,且连接杆5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框57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块55套设在连接杆56上,且铰接块55的顶部延伸至固定框51内并与铰接板54的底部相铰接,两个所述移动轮58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框57内,当立杆2通过移动轮58移动至指定公路时,移动电机53驱动铰接板54以移动电机53的输出端为轴心进行转动,带动铰接块55向上移动,铰接块55移动使得连接杆56以及连接杆56两端的移动框57带着移动轮58在延伸框52内进行上升,使延伸框52与地面接触,固定住立杆2的位置,当无需限高,需要移走立杆2时,反向重复上述步骤,使移动轮58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使立杆2直接移动至下一个公路上进行使用,无需进行拆卸安装,减少了因在公路上进行安装,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情况出现。
28.具体的,两个所述延伸框52的顶部均安装有警示灯牌59,每个所述横板 1的侧壁上安装有呈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反光条11,通过警示灯牌59与反光条 11的设置,可警示提醒来往车辆的司机,关注限高的高度,及时绕行,避免发生事故。
29.具体的,所述调节电机31与两个移动电机53的外壁上均罩设有保护罩36,通过保护罩36的设置,避免了调节电机31与移动电机53裸露在外面与雨雪接触导致损坏的情况出现。
30.具体的,所述l型框33的顶部安装有电子感应探头37,通过电子感应探头37可提前测得车辆高度及车牌号,并显示在警示灯牌59上提示司机。
31.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当立杆2通过移动轮58移动至指定公路时,移动电机53驱动铰接板54以移动电机53的输出端为轴心进行转动,带动铰接块55向上移动,铰接块55移动使得连接杆56以及连接杆56两端的移动框 57带着移动轮58在延伸框52内进行上升,使延伸框52与地面接触,固定住立杆2的位置,根据安装公路的路况,驱动升降电机41带动第一伞齿43转动。第一伞齿43转动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伞齿44转动,第二伞齿44转动带动第三伞齿45转动,使得转动圆柱47旋转,通过螺纹柱48与内螺纹的设置,使得螺纹柱48随着转动圆柱47的旋转而进行升降,以此来调节限高的高度,根据公路的宽度,驱动调节电机31,使调节齿轮32在两个齿条35上转动,两个l型框33之间的间距随着调节齿轮32的转动而进行扩张或缩减,以此使本实用能够适用与不同的公路路况,通过警示灯牌59与反光条11的设置,可警示提醒来往车辆的司机,关注限高的高度,及时绕行,避免发生事故。
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