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5524发布日期:2022-08-10 01:0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建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是市政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之一,通常由道路和道路配套的排水结构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构成。
3.一般的排水结构是在道路两侧挖设排水沟渠,并在道路上间隔布设排水竖井,排水沟渠与排水竖井相互连通,在排水沟渠上通常还覆盖有上盖,为便于排水,上盖上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降水较大时,尤其是短时强降水的情况发生时,需要人工将排水沟渠上的上盖打开,使得排水速度加快,避免或延缓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但是通过人工打开上盖效率低下,通常情况下人工打开上盖的速度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且需要在雨天进行工作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工打开排水沟渠上盖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包括路面、设置在路面两侧沿路面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和间隔布设在路面两侧的竖井,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竖井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上盖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盖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水较大时,驱动机构带动上盖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排水沟直接暴露,不再受到上盖的阻挡,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排水沟的内壁上的挂钩,所述挂钩可拆卸的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上设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驱动所述挂钩与所述上盖分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发组件触发时挂钩与上盖分离,上盖移动打开后,露出排水沟,使得排水速度加快,从而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10.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收集箱和铰接在所述排水沟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收集箱,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挂钩,所述收集箱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水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大时,收集箱内的雨水较多,因此收集箱整体较
重,给转动杆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转动杆转动,此时固定在转动杆另一端的挂钩与上盖脱钩,上盖自动打开,这样就能够在雨水较大时使得排水沟直接打开,雨水流入排水沟不再受到上盖的阻碍,流入更加快速,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效率更高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12.可选的,所述上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供所述挂钩插入的插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体被挂钩钩住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当雨水较大使得挂钩脱钩后,第一盖体在拉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向第二盖体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盖体覆盖的排水沟直接裸露,不会受到第一盖体的阻碍,在雨水多时候路面上的积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入排水沟中,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同时在雨水较多时第一盖体能够自动打开,不需要人工手动打开,效率更高,且在雨天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安全性更高。
14.可选的,所述排水沟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水组件和带动所述滤水组件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排水沟内置于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水组件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由上盖流入排水沟中,雨水中携带的泥沙等杂质被滤水组件过滤,使得杂质含量少的雨水经由排水沟流入竖井中,降低了排水沟及竖井堵塞的可能性,且在雨水较大时,落在滤水组件上水较多,水流动时候使得滤水组件以转动组件为中心转动,使得滤水组件向竖井方向倾斜,加速水排入竖井的速度,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不需要人工手动打开,效率更高,且在雨天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安全性更高。
16.可选的,所述滤水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排水沟内且沿排水沟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上设有滤水孔,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竖井连通,所述转动组件置于所述排水槽和所述排水沟之间且置于所述排水槽的中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较大时,落在滤水组件上水较多,水流动时候使得滤水组件以转动组件为中心转动,使得滤水组件向竖井方向倾斜,加速水排入竖井的速度,降低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市内涝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穿设在排水沟侧壁上的转轴和固定在所排水槽上的抵块,所述抵块固定在所述滤水组件靠近所述竖井的一端,当所述上盖移动时,所述上盖抵推所述抵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盖体打开时,由于第一盖体的移动方向是朝向竖井的方向,因此第一盖体会抵推抵块,使得滤水组件沿着转轴转动,靠近竖井的一侧低于远离竖井的一侧,即使得整个滤水组件倾斜,此时由于滤水组件存在坡度,落在滤水组件上的水会加速流向竖井,从而加速了积水的排出速度。
20.可选的,所述路面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部开口,所述收集箱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水沟的侧壁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箱置于放置槽内可以与路面的平面平齐,放置槽可直接与排水沟连通,当收集箱内的水达到储存上限时,多余的水可以漫出收集箱流入放置
槽内并最终由路面吸收或直接流入排水沟中。
22.可选的,所述放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放置槽通过穿孔连通所述排水沟,所述转动杆铰接在所述穿孔的侧壁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通过穿孔与排水沟连通,当放置槽内的水位高于穿孔所在的位置时,放置槽即通过穿孔向排水沟内排水,避免放置槽内积水过多。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步骤,在路面两侧开挖排水沟并沿排水沟间隔开挖竖井,排水槽安装步骤,在排水沟内安装转轴,在排水槽上焊接抵块,排水槽置于转轴上以转轴为中心转动;盖体安装步骤,在排水沟两侧开设滑槽,在滑槽内安装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滑槽内滑动,第一盖体上有一根拉簧固定在排水沟或竖井上;触发组件安装步骤,在排水沟的端部开设放置槽,放置槽上开设穿孔与排水沟连通,转动杆铰接在穿孔中,且收集箱放置在放置槽内,挂钩插入第一盖体内固定第一盖体,完毕。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发组件触发第一盖体移动,排水沟直接暴露,能够加快排水进程,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在第一盖体移动时抵推滤水组件,滤水组件倾斜,落在滤水组件内的水加速向竖井内流动,加速排水效率,降低路面积水的可能。触发组件随着降水增多自动触发,避免人工雨天打开上盖的操作,安全性更高。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在降水较大时,驱动机构带动上盖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排水沟直接暴露,不再受到上盖的阻挡,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高。
27.2、当第一盖体打开时,由于第一盖体的移动方向是朝向竖井的方向,因此第一盖体会抵推抵块,使得滤水组件沿着转轴转动,靠近竖井的一侧低于远离竖井的一侧,即使得整个滤水组件倾斜,此时由于滤水组件存在坡度,落在滤水组件上的水会加速流向竖井,从而加速了积水的排出速度。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排水沟与竖井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市政工程道路结构的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11、放置槽;2、排水沟;21、上盖;211、排水孔;212、第一盖体;213、第二盖体;214、拉簧;22、驱动机构;221、挂钩;222、触发组件;2221、收集箱;2222、转动杆;23、过滤机构;231、滤水组件;2311、排水槽;2312、滤水孔;232、转动组件;2321、转轴;2322、抵块;3、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参照图1,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包括路面1和在路面1一侧开挖的排水沟2,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竖井3,排水沟2与竖井3相连通,排水沟2内的水汇集进入竖井3内最终由竖井3内的主排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在排水沟2上设置有上盖21,上盖21上有排水孔211,避免排水沟2直接暴露在外,降低失足掉落进排水沟2的可能。
31.参照图2和图3,盖合在相邻两个竖井3之间的排水沟2上的上盖21至少包括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在排水沟2上设置有供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滑动的滑槽,当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盖合在排水沟2上时,第一盖体212、第二盖体213中的任一或全部可以在滑槽内滑动,滑槽沿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开设,使得第一盖体212和/或第二盖体213沿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上开设腰孔或其他形状的孔作为排水孔211与排水沟2连通,在路面1需要排水时路面1上的积水可以经由排水孔211流入排水沟2中,减少路面1积水的可能性。
32.参照图3和图4,上盖21和排水沟2之间有驱动机构22,驱动机构22驱动第一盖体212沿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移动,驱动机构22包括挂钩221和触发组件222,当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将整个排水沟2盖合时,挂钩221卡合在第一盖体212上,第一盖体212上可以开设供挂钩221插入的插槽,触发组件222与挂钩221连接,触发组件222包括了收集箱2221和转动杆2222,收集箱2221固定在转动杆2222的一端,挂钩221固定在转动杆2222的另一端,收集箱2221用于收集雨水,转动杆2222的中部铰接在路面1上,当收集箱2221中的雨水足以带动转动杆2222转动时,转动杆2222带动另一端的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钩,第一盖体212能够沿着排水沟2滑动,在第一盖体212和排水沟2之间或者第一盖体212与竖井3之间连接一根拉簧214,在挂钩221插入插槽时,拉簧214处于拉伸的状态,而当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钩时,第一盖体212在拉簧214复位所产生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向竖井3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盖体212覆盖的排水沟2的位置即直接暴露。此时在路面1上可以开设放置槽11用于放置收集箱2221,放置槽11与排水沟2连通,转动杆2222穿过放置槽11的侧壁,放置槽11的侧壁啥办法开设有穿孔,穿孔与排水沟2连通,当收集箱2221内的水过多时,收集箱2221内的水可以流入放置槽11内,放置槽11通过穿孔与排水沟2连通,当放置槽11内的水位高于穿孔所在的位置时,放置槽11即通过穿孔向排水沟2内排水,避免放置槽11内积水过多。
33.使用时若降水量大,收集箱2221内的水位提升较快,从而使得转动杆2222转动,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钩后第一盖体212向竖井3方向移动,使得原本被第一盖体212覆盖的排水沟2直接暴露,这样原本在路面1上的积水能够迅速流入排水沟2,不再受到第一盖体212的阻挡,排水速度更快,且更加不需要人工在雨天环境下逐个打开第一盖体212,安全性更高的同时打开效率得到了提升。收集箱2221内可以设置若干通孔,当降水量小的时候,流入收集箱2221内水的流速远小于收集箱2221内水通过通孔流出的速度,这样在降水量小的时,收集箱2221的重量不足以使得转动杆2222转动,挂钩221不会与第一盖体212脱钩,使得第一盖体212仍然覆盖在相应的排水沟2上。而当降水量大时,流入收集箱2221的水大于收集箱2221通过通孔排出的水,使得收集箱2221的重量增加,最终使得转动杆2222转动带动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钩,第一盖体212向竖井3方向移动,由第一盖体212覆盖的排水沟
2直接暴露,使得路面1上的积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排入排水沟2内,减少路面1积水的可能。且降水少时挂钩221不会与第一盖体212脱钩,降水多时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自动脱钩,也就是说依据降水量的多少,第一盖体212可以自动打开,这样就不需要雨天由人工逐一将上盖21从排水沟2上取下,提升了安全性的同时使得上盖21的打开效率得到了提升。
34.参照图2和图3,由于排水沟2排出的大部分为雨水,因此排水时雨水携带的泥沙、树叶等会淤积在排水沟2内,一般在排水沟2内增加一个过滤机构23,过滤机构23包括滤水组件231和转动组件232,滤水组件231沿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布设,以两个相邻竖井3之间的排水沟2为例,滤水组件231的端部与竖井3连通,排水量不大时,滤水组件231起到过滤作用,泥沙等大颗粒物均在滤水组件231上,而经过滤水组件231过滤的水会流入排水沟2中,经由排水沟2直接排入竖井3中。当降水量大时,流入排水沟2内的水量较大,此时滤水组件231无法及时过滤,由于滤水组件231也是直接与竖井3连通,水能够沿着滤水组件231直接流入竖井3中,提升排水效率避免因过滤不及时影响路面1上的积水排出,降低路面1上雨水淤积的可能性。
35.参照图3和图5,转动组件232设置在排水沟2内,滤水组件231置于转动组件232上,并且以转动组件232为中心转动,当滤水组件231上的水直接排入竖井3内时,随着水流流动,使得滤水组件231以转动组件232为中心转动,转动竖井3靠近竖井3一侧的滤水组件231会向排水沟2的底部接近,形成坡面,加快滤水组件231上的水向竖井3的流速,从而加快了排水速度,降低路面1积水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36.参照图3和图5,转动组件232可以是一根转轴2321,转轴2321沿排水沟2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排水沟2内,滤水组件231架设在转轴2321上,以转轴2321为轴转动,滤水组件231可以是由五块滤板组成的顶部开口的排水槽2311,排水槽2311靠近竖井3的滤板上开设有与竖井3连通的连通口,滤板上开设有滤水孔2312,转动组件232还包括一个抵块2322,抵块2322设置在排水槽2311的靠近上盖21的一端,当第一盖体212向竖井3方向移动时第一盖体212与抵块2322接触,从而推动排水槽2311转动,靠近竖井3的一端向下移动,整个排水槽2311形成坡面,加速排水速度,避免路面1积水,由于第一盖体212在降水较大的时候才打开,此时流入排水沟2内的水也较多,当第一盖体212打开时候可以带动排水槽2311形成坡面,进一步加快了排水速度,减少路面1积水的可能。
37.在路面1两侧进行排水施工时,首先沿着路面1开挖排水沟2,排水沟2开挖完成后垂直于排水沟2间隔开挖竖井3,竖井3将排水沟2分段并与排水沟2连通,排水沟2及竖井3开挖完成后开始制作排水槽2311,首先焊接排水槽2311的框架,框架以排水沟2的形状为基础,随后再框架上固定滤板,与竖井3连通的滤板上开设连通口用于与竖井3连通。在排水沟2中放置转轴2321,转轴2321垂直于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且固定在排水沟2的侧壁上,将排水槽2311放置在转轴2321上,此时转轴2321置于排水槽2311的中部,排水槽2311与转轴2321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与转轴2321相适配的转槽,当排水槽2311放置在转轴2321上时,转轴2321置于转槽内,当排水槽2311转动时候就能够以转轴2321为中心进行转动。将排水槽2311安装完成后,在排水槽2311的顶部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排水槽2311的顶部。安装完成后,在排水沟2上盖21设第一盖体212和第二盖体213,并在第一盖体212与排水沟2靠近竖井3的一侧安装一根拉簧214,随后在远离竖井3的一侧的路面1上开挖放置槽11,并在放置槽11的侧壁上开设穿孔,穿孔连通放置槽11和排水沟2,将转动杆2222插入穿孔
内,转动杆2222的中部铰接在穿孔的侧壁上,转动杆2222的一端置于放置槽11内,转动杆2222的另一端置于排水沟2内,置于放置槽11内的转动杆2222的端部用于固定收集箱2221,置于排水沟2内的转动杆2222的端部固定挂钩221,挂钩221插入第一盖体212内。
38.本技术中的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在需要使用时,例如在降水量较大时,收集箱2221能够收集雨水,此时收集箱2221的重量增加,带动转动杆2222转动,使得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离。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离后,处于拉伸状态的拉簧214回缩复位,带动第一盖体212滑动,使得排水沟2直接打开,能够加速排水进程,第一盖体212滑动时,第一盖体212向排水槽2311的抵块2322处移动并最终与抵块2322接触,使得排水槽2311以转轴2321为中心转动,靠近竖井3的一侧较低,使得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入竖井3中,避免路面1上雨水淤积,降低路面1积水和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而当降水量小时,收集箱2221内收集的水能够快速排出,使得收集箱2221没有足够的重量带动挂钩221与第一盖体212脱离,第一盖体212仍然盖合在排水沟2的相应区域,雨水穿过第一盖体212落入排水沟2中首先被排水槽2311过滤,过滤完成后的水继续向排水沟2内流入,通过排水沟2流向竖井3中,而雨水中夹杂的灰尘等大颗粒物则被留在排水槽2311的滤板上,仅需定期打开第一盖体212对滤板进行清洁。而在降雨结束后则可以手工将第一盖体212复位并将挂钩221重新固定在第一盖体212上用于固定第一盖体212。这样在降水量大时第一盖体212可以自动打开,不需要人工打开,使得路面1上的积水能够尽快排除出,降低路面1积水过多形成城市内涝的同时也避免雨天人工冒雨打开第一盖体212,安全性更高。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