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4294发布日期:2022-06-18 02:4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槽型梁是为了减少自轨面或路面到梁底的高度,从而增加桥下净空而提出的一种桥梁形式。槽形梁为七十年代广泛采用的梁形,其主要优点为经济性好。近年来,随着超载车辆的出现和桥梁使用年限的临近,使得许多桥梁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针对槽形梁的病害问题,已引起了广泛重视。
3.在现有技术中:槽形梁由于梁高较低,在桥梁工程使用若干年后,槽形梁底有明显渗水痕迹,个别槽形梁底出现不连续横向短裂缝,使得桥梁工程结构的整体性下降,桥梁就出现了病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4.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包括槽形梁本体,所述槽形梁本体的外部间隔布置有碳纤维布u形箍,所述槽形梁本体的底部与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二个碳纤维板,所述槽形梁本体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压条。
7.优选的,若干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等距间隔并通过结构胶与槽形梁本体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碳纤维板之间等距设置并通过结构胶与所述槽形梁本体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布与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为分体式结构。
10.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米。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碳纤维材质的碳纤维板、碳纤维布、碳纤维布u形箍及碳纤维布压条,相较于普通钢材重量很小,可手工操作,施工方便,质轻柔软,易附贴,施工质量更易保证;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抗腐蚀、抗老化和防水性能,不须定期维护;从而保证了槽形梁本体不易出现不连续横向短裂缝,进一步保证了桥梁工程结构的整体性,保障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槽形梁本体、2碳纤维板、3碳纤维布、4碳纤维布u形箍、5碳纤维布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7.实施例:
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包括槽形梁本体1,槽形梁本体1的外部间隔布置有碳纤维布u形箍4,槽形梁本体1的底部与碳纤维布u形箍4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二个碳纤维板2,槽形梁本体1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3,碳纤维布u形箍4的两侧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有碳纤维布压条5,进一步保证碳纤维布u形箍4的稳固性。
19.具体的,若干碳纤维布u形箍4等距间隔并通过结构胶与槽形梁本体1固定连接,相邻的碳纤维布u形箍4之间的距离为1米,保证了碳纤维板2的稳固性。
20.具体的,碳纤维板2设置有三个,三个碳纤维板2之间等距设置并通过结构胶与槽形梁本体1固定连接。
21.具体的,碳纤维布3与碳纤维布u形箍4为分体式结构。
2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3.碳纤维材质的碳纤维板2、碳纤维布3、碳纤维布u形箍4及碳纤维布压条5,由于其强度极高,其抗拉强度2600mpa,为钢材的7倍多,因此可采用很薄的板,由于厚度很小,其附加与结构上的重量很小,可手工操作,施工方便,质轻柔软,易附贴,施工质量更易保证;本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抗腐蚀、抗老化和防水性能,不须定期维护。施工仅需对加固表面稍加打磨处理,对原结构不产生任何损伤。
24.施工时,槽形梁本体1的外部需清洁,用喷砂、打磨或相似的方法除去所有污物如灰尘、油、油脂、表面覆盖物等,然后用2m的直边检测已处理过的表面水平方向上的差异,最大允许差异为任何方向上每2m≤
±
5mm,超出上述参数的不平整的基材需要重新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
25.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形梁本体(1),所述槽形梁本体(1)的外部间隔布置有碳纤维布u形箍(4),所述槽形梁本体(1)的底部与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4)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二个碳纤维板(2),所述槽形梁本体(1)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3),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4)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压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4)等距间隔并通过结构胶与槽形梁本体(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板(2)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碳纤维板(2)之间等距设置并通过结构胶与所述槽形梁本体(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3)与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4)为分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4)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局部加固结构,包括槽形梁本体,所述槽形梁本体的外部间隔布置有碳纤维布U形箍,所述槽形梁本体的底部与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二个碳纤维板,所述槽形梁本体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U形箍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碳纤维布压条。本实用新型碳纤维材质的碳纤维板、碳纤维布、碳纤维布U形箍及碳纤维布压条,相较普通钢材重量很小,可手工操作,施工方便,质轻柔软,易附贴,施工质量更易保证;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抗腐蚀、抗老化和防水性能,不须定期维护;从而保证了槽形梁本体不易出现不连续横向短裂缝,进一步保证了桥梁工程结构的整体性,保障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和生活安全。和生活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程 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