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8953发布日期:2023-05-25 04:1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架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限高,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架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1、高架桥,在城市中为克服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且道路又难于拓宽,会采用高架桥来疏通交通密度。

2、为保护高架桥的使用安全,会在高架桥上设置限高装置,以保护司机和建筑的安全。

3、根据专利号cn201825525u,公开(公告)日:2011-05-11,公开的一种高架车限位装置,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侧壁上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转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侧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定位孔之间安装有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挡板和拉杆之间的弹簧来进行限位,还具有缓冲作用,省时省力,定位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使用要求。

4、包括上述的专利的现有技术中,高架桥上的限高装置多为物理限高,当车辆高于限高装置时,会直接和限高架相撞,虽然撞击感会直观的提醒司机车辆较高不易通过,但在撞击时车辆和限高装置均会损坏,维修报警过程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限高装置,旨在解决物理限高撞击时车辆和限高装置均会损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包括:

3、支撑架,其包括支撑杆;

4、阻挡机构,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可转挡板,所述可转挡板上螺纹连接有过载螺钉,所述过载螺钉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弹簧推抵所述抵接部贴合所述支撑杆。

5、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呈线性阵列卡接于所述支撑架的配重框。

6、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配重框上均开设有对接凸点,所述配重框上开设有对接凹槽,所述对接凸点受驱卡接于所述对接凹槽内。

7、作为优选的,所述配重框上开设有灌注口。

8、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导电片和摄像头,所述可转挡板上设置有导电板,所述可转挡板受驱旋转,以驱使所述导电板贴合导电片,使得所述摄像头通路。

9、作为优选的,所述可转挡板上开设有透风孔。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转动部,所述可转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

11、作为优选的,所述配重框为塑料框。

12、作为优选的,所述抵接部为橡胶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利用了过载螺钉,能在车辆顶部撞击可转挡板时,克服弹簧的推抵力使得可转挡板旋转,存在撞击感的同时不会损伤可转挡板,并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并且在可转挡板旋转时能使导电板接触导电片以启动摄像头对违规车辆进行拍摄,以便后续追责。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配重组件(3),所述配重组件(3)包括呈线性阵列卡接于所述支撑架(1)的配重框(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上设置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和所述配重框(31)上均开设有对接凸点(32),所述配重框(31)上开设有对接凹槽,所述对接凸点(32)受驱卡接于所述对接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框(31)上开设有灌注口(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上设置有导电片(14)和摄像头(13),所述可转挡板(21)上设置有导电板(23),所述可转挡板(21)受驱旋转,以驱使所述导电板(23)贴合导电片(14),使得所述摄像头(13)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挡板(21)上开设有透风孔(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上开设有转动部(15),所述可转挡板(21)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框(31)为塑料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52)为橡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限高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架限高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包括支撑杆(11);阻挡机构(2),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11)上的可转挡板(21),所述可转挡板(21)上螺纹连接有过载螺钉(25),所述过载螺钉(25)上设置有弹簧(251),所述弹簧(251)上设置有抵接部(252),所述弹簧(251)推抵所述抵接部(252)贴合所述支撑杆(11),利用了过载螺钉,能在车辆顶部撞击可转挡板时,克服弹簧的推抵力使得可转挡板旋转,存在撞击感的同时不会损伤可转挡板,并减少对车辆的损坏,并且在可转挡板旋转时能使导电板接触导电片以启动摄像头对违规车辆进行拍摄,以便后续追责。

技术研发人员:齐风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齐风荣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