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0711发布日期:2023-03-31 23:4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公路交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桥梁是整个公路交通的咽喉,随着近年来大量桥梁的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桥梁由于荷载标准提高、设计和施工的不规范、不良条件下的腐蚀以及使用功能发生改变等众多原因,致使许多桥梁处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营,出现了许多病害如:空心板板底纵向裂缝、空心板板底横向裂缝、水蚀、钢筋锈蚀、台身竖向裂缝、桥面铺装裂缝等。若对既有桥梁进行拆除重建,则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所以对既有桥梁采用适当的加固技术进行改造,延长桥梁的运营周期已迫在眉睫。
3.碳纤维板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板材纤维含量可达65%以上,材料功效利用率高,抗拉强度可达2450-2800mpa,是钢的8-9倍,且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弹性模量为165gpa,略低于钢而优于其它复合材料, 碳纤维板的疲劳强度高于高强钢丝。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极限仅为静荷强度的30%-40%;由于纤维与树脂高温挤压复合可延缓裂纹的扩展,以及存在纤维内力再分配的可能性,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可达到静荷强度的70%-80%,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碳纤维板的锚固问题仍然制约着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发展,且碳纤维板对旧桥梁板如何进行复合加固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旧桥梁板纵向抗弯加固和横向整体加固的应用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用该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确保桥梁运营安全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对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加固技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国外邓朗妮等人设计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夹片式(楔形)锚具,该锚具主要由锚板(锚杯)及夹片组成,锚板(锚杯)为一整体,内有一楔形通孔,夹片为两片楔形块,将夹片楔入锚板(锚杯)夹紧碳纤维板。原理是碳纤维板受拉时带动夹片一起移动,使夹片收到挤压,同时挤压力也使夹片将碳纤维板紧紧夹住,产生极大的摩擦力,实现了对碳纤维板的动态锚固。但两片楔形块的设计使预应力碳纤维板与梁板加固面之间至少存在3~8mm的间隙,两者不能紧密贴合影响预应力碳纤维板对梁板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及方法,采用主动加固与被动加固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梁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梁体的拉应力,延缓底板出现裂缝的时间,限制腹板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包括梁板,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梁板底面上设有以提高梁体的抗弯和承载能力、减少或延缓梁底横向裂缝发展的主动加固结构;和
在梁板两侧腹板处设有以提高腹板抗剪能力、限制约束腹板竖向、斜向裂缝继续发展的被动加固结构;主动加固结构,由厚度为 2.0mm、宽度 100mm的若干条碳纤维板、楔形锚板、楔形块、固定锚板、压板,螺杆,液压缸,牵拉架,胶粘剂构成,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梁板底面上设有至少一条预应力碳纤维板,预应力碳纤维板的一端通过固定锚板和胶粘剂固定在靠近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梁板底面上,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另一端通过楔形锚板、楔形块和胶粘剂固定在靠近对面另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梁板底面上,预应力碳纤维板与对应的梁板底面之间设有胶粘剂;被动加固结构,由4mm厚、15cm 宽的若干个钢板条, cfn200/200型双向碳纤维网格布,水泥和锚杆构成,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两侧腹板跨中8~10m范围面上设有2条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钢板条,各钢板条通过锚杆固定在梁板两侧腹板面上,两钢板条与对应的两侧腹板面之间及两钢板条之间的腹板上分别设有水泥砂浆层,双向碳纤维网格布设在两钢板条及之间水泥砂浆层的外侧面上,双向碳纤维网格布外侧面上设有水泥砂浆层。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楔形锚板为一块矩形钢板,矩形钢板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楔形槽,楔形槽两侧边的矩形钢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矩形钢板的上、下端面为平面,楔形槽的宽度与置在其内的碳纤维板宽度适配,楔形槽的下端面为斜面;一个楔形块,用于在楔形锚板的楔形槽内顶压固定碳纤维板下端面于对应的梁板面上,楔形块为一块滑配在楔形槽内的楔形钢板,楔形块的宽度与楔形槽宽度适配,楔形块的上端面为平面,楔形槽的下端面为与楔形槽的下端面同斜度的斜面。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楔形块的上端面为防滑面。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锚板为一块矩形钢板,矩形钢板对应两边设有若干个通孔,矩形钢板的上、下端面为平面。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封边板,用于封压碳纤维板的一端,封边板为金属板,封边板由上、下卡板、后侧壁板、固定铆钉所组成,上卡板的下端呈间隔距离设有下卡板,上、下卡板的后侧边分别与后侧壁板的上下端固定为一体,上卡板和后侧壁板的厚度小于下卡板的厚度,上卡板的中部设有若干个上通孔,下卡板的中部设有若干个下通孔,下通孔呈圆台形或阶梯形通孔,上、下卡板的间距与碳纤维板的厚度适配。
11.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现场勘察需复合加固的桥梁段各梁板状况,详细记录各梁板的状态,包括各梁板底面纵向裂缝、空心梁板底面和梁板两侧腹板面上的横向裂缝、水蚀、钢筋锈蚀、竖向裂缝,并作现场勘察详细记录、依现场勘察详细记录对需复合加固的桥梁段各梁板的施工作详细设计;(2)各梁板的清理:清理梁板水蚀、钢筋锈蚀、宽度大于1cm的裂缝,水泥膨胀松散脱落处的受损部位及受损部位周边外扩至少20cm的梁板表面外延部位,对受损部位和受损部位周边外扩部位进行清理和凿毛,使新补填充混凝土与原结构间有足够的粘结力,保证原混凝土和新补填充混凝土达到整体受力的设计要求,清理时,用钢刷子、铁锤和铁凿清理受损和外扩部位杂物、凿除原混凝土的松散部位,凿毛则用人工用一端带锤尖的铁锤进行,受损部位和外延部位面凿成深度10mm、密度9~12点/10cm
2 的小坑,而后用水冲洗受损部位和外延部位面的混凝土碎渣;对外露钢筋除锈和除表面杂物,外露钢筋锈蚀部超钢筋截面
20%的锈蚀钢筋部截断更换;(3) 对受损部位的修补和外延部位面加固;修补填充材料的重量配比为: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抗裂纤维:外加剂=100:180:5~8:4~5;适量加水均匀拌合成喷射砂浆, 用喷砂机用修补填充材料对受损部位进行修补填充且修补填充材料外周边延伸至外延部位面,用抹子抹平喷射砂浆外端面,抹平的喷射砂浆外端面高于周边梁体平面2mm,对喷射砂浆养生, 使补填充混凝土达到整体受力的设计要求;(4)对梁板的宽度小于1cm的裂缝,用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灌满填补,抹平填补外端面,喷水养生;(5)对梁体进行预应力加固:包括以提高梁体的抗弯和承载能力、减少或延缓梁底横向裂缝发展的主动加固;和用以提高腹板抗剪能力,限制约束腹板竖向、斜向裂缝的继续发展的被动加固;主动加固:(a)制备楔形锚板、固定锚板、楔形块、压板、封边板,备齐厚度为 2.0mm、宽度 100mm的若干条碳纤维板,螺杆,液压缸,牵拉架,胶粘剂;(b)在各梁底面依设计图纸投影标出各碳纤维板的位置线,用砂轮磨平碳纤维板位置线内及位置线两端对应的楔形锚板、固定锚板面上对应梁板面上的凸尖物,使对应梁板面为平面;(c)在各碳纤维板的一端设有与封边板上、下通孔对应的贯通孔,封边板内涂胶,各碳纤维板的一端头卡进封边板的上、下卡板之间后,若干个固定铆钉的下端头依次穿过上卡板的上通孔、碳纤维板的贯通孔和下卡板的下通孔且铆固在下通孔内,使封边板与碳纤维板的一端头固定为一体,形成碳纤维板的卡固端,碳纤维板的另一端为牵拉端;(d)碳纤维板卡固端的固定锚板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在距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对应梁底面上, 封边板前端边顶持在碳纤维板受力向侧的固定锚板的后端边上,固定锚板上端面将两端面涂胶的碳纤维板通过螺杆和拧紧的螺母压固在靠近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对应的梁底面上;(e)楔形锚板通过螺杆和拧紧的螺母固定在靠近距对面另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对应的梁底面上,楔形锚板的上端面贴合固定在对应的梁底面上,碳纤维板另一端的牵拉端穿过楔形锚板上的楔形槽向后延伸与牵拉装置连接,位于楔形槽内的碳纤维板的下端面卡设有一个楔形块,在碳纤维板与对应的梁底面之间设有胶粘剂;(f)用牵拉装置对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控制应力为1000mpa,即单条张拉力为20t,张拉控制应变为6

,张拉采用应力的应变双控,且偏差需不大于6%;(g)当牵拉装置对碳纤维板施加的预应力和碳纤维板的伸长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向前压紧位于楔形槽内的碳纤维板下端面卡设的楔形块,使楔形块上端面将碳纤维板的上端面锁固在楔形槽内对应的梁底面上,完成对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张拉,卸掉牵拉装置,用水泥砂浆封固楔形槽内的楔形块;(h)在楔形锚板与固定锚板之间的预应力碳纤维板上呈间隔1.5m距离设有一个压板,在距碳纤维板两侧边外缘约10mm处,于梁底打孔埋置压板的化学锚固锚栓并安装压板,
宽的钢板条,长度为跨中8-10m范围,提高了腹板的抗弯抗剪变形,在腹板已粘贴钢板之间采用配套 cwsm 湿法砂浆粘贴30cm宽的cfn200/200型双向碳纤维网格,可预防腹板产生新的竖向、斜向裂缝或限制裂缝发展。
18.2、本发明的楔形锚板与固定锚板的结构,克服了传统楔形锚板两片楔形块的设计使预应力碳纤维板与梁板加固面之间没有间隙存在,两者能紧密贴合,稳定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对梁板加固效果,3、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材料成本低、测算表明本发明方法与传统外包钢柱及混凝土加固方法相比降低材料成本80%,减少施工周期70%,减少施工人员80%,节省施工费用70%,且不会断路施工,加固施工方便、加固强度和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楔形锚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楔形锚板和楔形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封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封边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固定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预应力碳纤维板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预应力碳纤维板牵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加固结构局部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被动加固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1:如图1-15所示,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的结构,包括梁板1,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梁板底面17上设有以提高梁体的抗弯和承载能力、减少或延缓梁底横向裂缝发展的主动加固结构;和在梁板两侧腹板处设有以提高腹板抗剪能力、限制约束腹板竖向、斜向裂缝继续发展的被动加固结构。
22.主动加固结构,由厚度为 2.0mm、宽度 100mm的若干条碳纤维板3、楔形锚板5、楔形块4、固定锚板10、压板11,螺杆2,液压缸15,牵拉架16,胶粘剂构成。在两支撑桥墩之间宽
90~94cm的梁板底面上设有2条预应力碳纤维板3。预应力碳纤维板的一端通过固定锚板10、螺杆2和胶粘剂固定在靠近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梁板底面上,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另一端通过楔形锚板、螺杆2、楔形块4和胶粘剂固定在靠近对面另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梁板底面上,预应力碳纤维板与对应的梁板底面之间设有胶粘剂。
23.被动加固结构,由4mm厚、15cm 宽的若干个钢板条19, cfn200/200型双向碳纤维网格布20,水泥和锚杆构成。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两侧腹板18跨中8~10m范围面上设有2条纵向呈间隔距离分布的钢板条19,各钢板条通过锚杆固定在梁板两侧腹板面上,两钢板条与对应的两侧腹板面之间及两钢板条之间的腹板上分别设有厚4~5mm的水泥砂浆层21,双向碳纤维网格布20设在两钢板条19及之间水泥砂浆层的外侧面上,双向碳纤维网格布外侧面上还设有一层厚4~5mm的水泥砂浆层21。
24.所述的楔形锚板5为一块矩形钢板,矩形钢板的上端面51中部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楔形槽8,楔形槽8两侧边的矩形钢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9,矩形钢板的上端面、下端面为平面,楔形槽的宽度与置在其内的碳纤维板3宽度适配,适配即碳纤维板可沿楔形槽内纵向滑动且不能横向移动。楔形槽的下端面为斜面。一个楔形块4,用于在楔形锚板的楔形槽内顶压固定碳纤维板下端面于对应的梁板面上。楔形锚板是通过锚固在对应梁体上的钢制螺杆2、垫片7和螺母29固定在对应的梁板上。楔形块4为一块滑配在楔形槽内的楔形钢板,楔形块的宽度与楔形槽宽度适配,楔形块的上端面为平面,楔形槽的下端面为与楔形槽的下端面同斜度的斜面42。楔形块的上端面为防滑面41,如制成毛面或交叉纹的防滑面,用于卡顶碳纤维板面。
25.固定锚板10为一块矩形钢板,矩形钢板对应两边设有若干个通孔9,矩形钢板的上、下端面为平面。固定锚板是通过锚固在对应梁体上的钢制螺杆2、垫片7和螺母29固定在对应的梁板上。
26.封边板6,用于封压碳纤维板3的一端,封边板为金属板,封边板由上卡板66、下卡板61、后侧壁板62、固定铆钉63所组成,上卡板的下端呈间隔距离设有下卡板,上、下卡板的后侧边分别与后侧壁板的上下端固定为一体,上卡板和后侧壁板的厚度小于下卡板的厚度,上卡板的中部设有若干个上通孔65,下卡板的中部设有若干个下通孔64,下通孔呈圆台形或阶梯形通孔,上、下卡板的间距与碳纤维板3的厚度适配。
27.一种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现场勘察需复合加固的桥梁段各梁板1状况,详细记录各梁板的状态,包括各梁板底面17纵向裂缝、空心梁板底面和梁板两侧腹板面18上的横向裂缝、水蚀、钢筋锈蚀、竖向裂缝,并作现场勘察详细记录、依现场勘察详细记录对需复合加固的桥梁段各梁板的施工作详细设计。
28.(2)各梁板的清理:清理梁板水蚀、钢筋锈蚀、宽度大于1cm的裂缝,水泥膨胀松散脱落处的受损部位及受损部位周边外扩至少20cm的梁板表面外延部位,对受损部位和受损部位周边外扩部位进行清理和凿毛,使新补填充混凝土与原结构间有足够的粘结力,保证原混凝土和新补填充混凝土达到整体受力的设计要求,清理时,用钢刷子、铁锤和铁凿清理受损和外扩部位杂物、凿除原混凝土的松散部位,凿毛则用人工用一端带锤尖的铁锤进行,受损部位和外延部位面凿成深度10mm、密度9~12点/10cm
2 的小坑,而后用水冲洗受损部位
和外延部位面的混凝土碎渣;对外露钢筋除锈和除表面杂物,外露钢筋锈蚀部超钢筋截面20%的锈蚀钢筋部截断更换。
29.(3) 对受损部位的修补和外延部位面加固;修补填充材料的重量配比为: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抗裂纤维:外加剂=100:180:5~8:4~5;砂子为粒径0.125~0.25mm的细砂,所述的抗裂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玄, 抗裂纤维的单丝直径为0.1mm~0.2mm,长度0.3cm~0.8cm,外加剂为水泥速凝剂;适量加水均匀拌合成喷射砂浆。用喷砂机用修补填充材料对受损部位进行修补填充且修补填充材料外周边延伸至外延部位面,用抹子抹平喷射砂浆外端面,抹平的喷射砂浆外端面高于周边梁体平面2mm,对喷射砂浆养生, 使补填充混凝土达到整体受力的设计要求;(4) 对梁板的宽度小于1cm的裂缝,用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灌满填补,抹平填补外端面,喷水养生;(5)对梁体进行预应力加固:包括以提高梁体的抗弯和承载能力、减少或延缓梁底横向裂缝发展的主动加固;和用以提高腹板抗剪能力,限制约束腹板竖向、斜向裂缝的继续发展的被动加固;主动加固:(a)制备楔形锚板5、固定锚板10、楔形块4、压板11、封边板6,备齐厚度为 2.0mm、宽度 100mm的若干条碳纤维板3,螺杆2,液压缸15,牵拉架16,胶粘剂;(b)在各梁底面17依设计图纸投影标出各碳纤维板的位置线,用砂轮磨平碳纤维板位置线内及位置线两端对应的楔形锚板、固定锚板面上对应梁板面上的凸尖物,使对应梁板面为平面;(c)在各碳纤维板的一端设有与封边板6上、下通孔对应的3个贯通孔,封边板内涂胶,各碳纤维板的一端头卡进封边板的上、下卡板之间后,3个固定铆钉的下端头依次穿过上卡板的上通孔65、碳纤维板的贯通孔和下卡板的下通孔64且铆固在下通孔内,使封边板与碳纤维板的一端头固定为一体,形成碳纤维板的卡固端。
30.碳纤维板的另一端为牵拉端;所述的碳纤维板牵拉端距对应的端头面3~4cm内的碳纤维板厚度大于碳纤维板中部厚度4~8mm,如采用制作时加插纤维丝或制作后涂设粘纤维胶形成,以方便牵拉碳纤维板时,牵拉滑块上设有的固定碳纤维板端头的卡件固定,即卡件最好卡固在紧靠加厚的碳纤维板前端的碳纤维板上。
31.(d)碳纤维板卡固端的固定锚板通过螺杆、垫片和螺母固定在距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28约1.2~1.6m的对应梁底面上, 封边板前端边顶持在碳纤维板受力向侧的固定锚板的后端边上,固定锚板上端面将两端面涂胶的碳纤维板通过螺杆、垫片和拧紧的螺母压固在靠近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对应的梁底面上;(e)楔形锚板5通过螺杆、垫片和拧紧的螺母固定在靠近距对面另一支撑桥墩的支座中心线1.2~1.6m的对应的梁底面上,楔形锚板的上端面贴合固定在对应的梁底面上,碳纤维板另一端的牵拉端穿过楔形锚板上的楔形槽向后延伸与牵拉装置连接,位于楔形槽内的碳纤维板的下端面卡设有一个楔形块,在碳纤维板与对应的梁底面之间设有胶粘剂;(f)用牵拉装置对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各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控制应力为1000mpa,即单条张拉力为20t,张拉控制应变为6

,张拉采用应力的应变双控,且偏差需不
大于6%;(g)当牵拉装置对碳纤维板施加的预应力和碳纤维板的伸长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向前压紧位于楔形槽内的碳纤维板下端面卡设的楔形块4,使楔形块上端面将碳纤维板的上端面锁固在楔形槽内对应的梁底面上,完成对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张拉,卸掉牵拉装置,用水泥砂浆封固楔形槽内的楔形块;(h)在楔形锚板与固定锚板之间的预应力碳纤维板3上呈间隔1.5m距离设有一个压板11,在距碳纤维板两侧边外缘约10mm处,于梁底打孔埋置压板的化学锚固锚栓并安装压板且通过压板螺母锚固在锚栓上。张拉前保持压板处于松弛状态,确保碳纤维板在张拉过程中不受约束,张拉锚固完毕后,最后拧紧压板螺母,使碳纤维板与梁底密贴,并将挤出的多余结构胶抹平刮除,使预应力碳纤维板粘固在对应的梁底面上。
32.被动加固:(a)备齐4mm厚、15cm 宽的若干个钢板条19,30cm宽的cfn200/200型双向碳纤维网格布20,水泥和锚杆;(b)在两支撑桥墩之间的两侧腹板跨中8~10m范围面上设有2条纵向且间隔25cm距离平行分布的钢板条,各梁两侧腹板处依设计图纸投影标出各钢板条的位置线,用砂轮机打磨掉两钢板条的位置线内及之间的梁板腹板面的2mm厚的表面混凝土,剔除打磨水泥渣并用水冲清理干净,使对应的梁板腹板面为平面;(c)将两钢板条分别通过锚杆固定在两侧打磨过的腹板面上下侧边上,每个钢板条上相邻锚杆距离100cm,每个钢板条通过螺母固定在对应的锚杆上,两钢板条与对应的两侧腹板面之间设有水泥砂浆层21,两钢板条之间的水泥砂浆层与钢板条外端面平行;(d)双向碳纤维网格布中部通过胶粘剂包设在两钢板条及之间水泥砂浆层的外侧面及对应的腹板面上,双向碳纤维网格布外侧面上再设有厚度5mm的水泥砂浆层;完成对旧桥梁板进行复合加固。
33.所述的牵拉装置是:托盘22上端纵向中部设有牵拉架16,两个并排呈间隔设置的滑道杆14位于牵拉架两侧,两滑道杆上滑配有牵拉滑块12,牵拉滑块12上设有固定碳纤维板端头的卡件(如两固定锚板之间通边螺栓夹合碳纤维板牵拉端),牵拉滑块的后端中部与牵拉架后部之间设有液压缸15,液压缸伸缩杆13与牵拉滑块的后端中部连接,液压缸后端固定在对应的牵拉架上,两滑道杆前端和托盘前端顶持在楔形锚板的对应侧边及螺杆上,托盘下端通过伸缩杆23、支撑杆27、紧固螺杆26和支撑底盘25顶持在地面上;即支撑杆27下端固定在支撑底盘25的中部,伸缩杆23下部套设在支撑杆27内且通过支撑杆27上端口的卡固环24及紧固螺杆26调节固定伸缩杆套设在支撑杆内的长度,用于调控支撑托盘的支撑距离。
34.使用时,托盘22通过伸缩杆23、支撑杆27支顶牵拉架16于楔形锚板后端的梁底面上,两滑道杆前端和托盘前端顶持在楔形锚板的对应侧边及螺杆上,启动液压缸带动液压缸伸缩杆移动,使牵拉滑块沿滑道杆14移动,通过牵拉滑块12上设有的固定碳纤维板端头卡件对碳纤维板进行预应力张拉。
35.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在90cm宽的空心板梁底面共张拉2条预应力碳纤维板,两条预应力碳纤维板的纵向中线平行设置且相距60cm,相邻两条预应力碳纤维板的牵拉端反向设置,碳纤维板的牵拉端或卡固端距靠近的支撑桥墩上端支座中心线为1.2~1.6m,,碳
纤维板采用cfp-1型碳纤维板,胶或胶粘剂为粘纤维胶,采用cfsr-a/b碳纤维胶,胶粘剂涂抹厚度不小于10mm。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