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4019发布日期:2023-12-25 17:2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
1.一
.
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

2.二
.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表面被沥青水泥混凝土等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还有越来越多的地面上盖起了高楼大厦和各种建筑物

原来可以下渗水的大面积地面,变成了不透水层面,使得这些地方地下水回灌的路径被截断,加上抽取地下水量的加大,导致地下水严重缺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口号,目的在于尽可能将天降的雨雪水保留下来

这对北方雨水缺少的广大地区是很重要的

3.在市区道路的两边,都有马路牙子
(
又称路缘石
)
,其作用是将车辆行驶的柏油马路
(
或混凝土马路
)
与两边的人行道或绿地分开

现有路边使用的马路牙子都是实体的,一般都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也有少数是用石料制成的

不言而喻,这样的马路牙子是不透水的

马路的路面都是中间高两边低

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都会从较高的中部路面流向两边靠近马路牙子的低处,再沿着马路牙子流向分散设立的排水口,并从排水口流进排水管道,进而流向河道被排走

虽然近年来为补充地下水,除了专门的回灌井之外,也采取了一些将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的措施,例如在维修地下管道时,将不透水的排水管道改为可渗水管道,或将不透水的路面砖翻建改为可渗水砖等,但这都不能改变大部分雨水被从排水管道排走的局面

4.现在本技术人提出申请的“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是将不透水的实体结构的马路牙子,改为带有一排透水孔洞的马路牙子,可使下雨时流到路边的雨水,能够透过马路牙子存在的这些透水孔,直接渗透进路边绿地,或向人行道下面的地下渗透

虽然这种改变不算大,但却是将原来对雨水仅仅起隔离和限流
(
导流
)
作用的马路牙子,变成了能够将雨水渗透浇灌滋润路边绿地以及回灌地下水的马路牙子

5.三
.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是将实体的马路牙子改变成带有几个前后通透可以透水的立式条状孔洞结构
——
立置穿透孔的马路牙子,并且立置穿透孔具有近似直角梯形的横剖面,其梯形剖面的大底边在马路牙子正面,小底边在马路牙子背面,直角腰边在下,而斜腰边在上,面向马路的一面的入水口洞口比较高大而背向马路一面的出水口洞口比较低矮,使得下雨时汇流到路边马路牙子处的雨水能够穿过这些孔洞流渗到相邻的绿地或人行道的地下,并进一步扩散渗流,渗入地下,成为路边绿地林木所需要的一部分水源

6.具体而言,由于各生产单位制造的马路牙子可能具有不同的规格尺寸,因此在这里只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要点

为了在有尽可能大的透水能力的情况下,还要保证马路牙子的力学性能而不容易被撞压损毁,本发明“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是这样设计的:每个马路牙子的正面视图,是在按照使用状态立放的条状马路牙子上,沿着长度方向开有几个横向排列的竖条状的立置穿透孔

如果马路牙子的长度是
55
厘米,高度是
25
厘米,厚度是
12
厘米,为了兼顾这种马路牙子的透水能力和机械强度,立置穿透孔的顶部与马路牙子顶面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例如5厘米左右
(4
厘米~8厘米
)。
这个距离不能太小,以免降低马路牙子的强度;这个距离也不能太大,如果距离太大,雨水的入水口就太低,在马路路面垫高时有可能把入水口封堵住;立置穿透孔的底部与马路牙子底面之间也要留有一定距
离,例如5厘米左右
(4
厘米~6厘米
)。
这个距离也不能太小或太大:太小了不易保证马路牙子的强度,而这个距离太大了会使出水口太小,不便水流的通过;孔洞的宽度可取5厘米左右
(3
厘米~6厘米
)
;为保证马路牙子的强度,相邻两个立置穿透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能太近,可取
10
厘米~
20
厘米;这样,如果马路牙子的长度是
55
厘米,高度是
25
厘米,厚度是
12
厘米,则可以设计在这个马路牙子上开有2个或3个立置穿透孔;立置穿透孔正面
(
挨着马路的一面
)
高度
15
厘米,顶部与马路牙子顶面之间距离5厘米,底部与马路牙子底面之间距离也设计为5厘米;立置穿透孔的四个顶角可以不用直角而采用圆弧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强度,而且在用混凝土浇注这种马路牙子时也便于脱模

模具最好用不易与混凝土粘结的聚乙烯等材料制造,或用进行过不粘接处理的钢铁或铝等材料制造,以便于脱模

7.在这里有一个突出的技术特点是: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在立置穿透孔处的侧视截面
(
剖面
)
图,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是具有近似直角梯形的侧视截面
(
剖面
)
,并使直角梯形的大底边位于紧靠马路的正面,而直角梯形的小底边位于马路牙子的背面,并且近似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腰边位于立置穿透孔的下面,而斜腰边处于立置穿透孔的上面

也就是说,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正面和背面立置穿透孔的开口大小是不同的:面对马路的正面开口大
(
开口高
)
,以便于应对马路牙子正面开口相对于柏油路面的高度差异和日后再次铺路时造成的变化,能够保障“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面向马路的开口始终存在,而不会因路面的抬高而被路面封堵住,以确保下雨时流到马路边的雨水能够流进这种梯形截面
(
剖面
)
的立置穿透孔,并能穿过马路牙子向其背后的绿地或土地流渗

这种梯形截面
(
剖面
)
在日后穿透孔被泥沙杂物堵塞时,也便于用钻头倾斜插入进行疏通

这种近似直角梯形截面
(
剖面
)
的穿透孔由于上面是直角梯形的斜腰,虽然开口较高,但上面透水孔的空洞部分所占体积小而混凝土的实体部分所占体积大,可以保证马路牙子的机械强度大,不怕汽车撞击和碾压

在这里之所以说是“近似直角梯形”截面,是因为并不需要下面的梯形“直角腰边”绝对垂直于马路牙子正面和背面的梯形的上

下底边,立置穿透孔由前向后的底边也可以稍微向上或向下倾斜一些

8.如果马路牙子背面是下沉式绿地
(
低于路面的花池
)
,雨水汇流到路边后,就会穿过马路牙子的立置穿透孔而直接地

源源不断地流进绿地

如果马路牙子背面是比较高的绿地
(
花坛
)
或人行道,为了使从前面
(
靠马路的一面
)
流渗到后面
(
靠路边绿地或人行道的一面
)
的雨水能够更好的流渗,可以在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背面立置穿透孔后面的开口
(
出水口
)
部位,留有一条沿马路牙子长度方向的凹沟状的渗水槽

渗水槽的深度约3厘米左右
(2
厘米~4厘米
)、
宽4厘米左右
(2
厘米~5厘米
)
,可以将从正面流进到背面的雨水沿着马路牙子方向向两边扩散渗透开来,在更大的范围向路边绿地或人行道下的土地渗水

为了更好地向立置穿透孔两边扩散渗水,在道路施工安放这种马路牙子时,最好在这种马路牙子的渗水槽里填充进容易扩散渗水的孔隙大的碎渣石或粗砂子,以免被不容易渗水的普通泥土进入渗水槽,增大了扩散渗水的阻力

如果为了简化马路牙子的加工工艺而不开这条渗水槽,就需要在道路施工安放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时,在其出水口附近多填充一些容易扩散渗水的孔隙大的碎渣石或粗砂子,以便更好地实现将汇集到路边的雨水尽快

尽量多地流渗进路边绿地

9.当马路边更新换代采用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以后,对于路边的绿地特别有
好处

如今路边一颗大树根部可以接受雨水的裸露土地面积,一般只有1平米左右

即使下一场大雨,能够通过这1平米大小的土地面渗向地下的水量也是很有限的,根本不能满足大树的需要

路边大树要想活下去,就需要利用深深扎根,向更深的地下吸水

还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向绿地浇水

而有了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以后,下雨时就能将流淌到路边的雨水及时流渗进到绿地,补充绿地的需要,便于绿地植物的生长,也减少了雨水的流失浪费

10.四
.
附图说明:附图1是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正面视图

数标1是马路牙子实体,数标2是立置穿透孔的正面开口,数标3是立置穿透孔的背面开口

11.附图2是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
带有渗水槽
)
的立置穿透孔处的横截面
(
剖面
)


数标4是立置穿透孔直角梯形横截面的位于马路牙子正面开口处的下底,数标5是立置穿透孔直角梯形截面处于马路牙子背面开口的上底,数标6是立置穿透孔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腰边,数标7是立置穿透孔直角梯形截面的上斜腰边,数标8是渗水槽截面的轮廓线

12.附图3是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背面视图

可以看到渗水槽是贯穿马路牙子两端的

在混凝土浇注时渗水槽被条状模具成型为下凹的空槽状

在施工安放马路牙子时,可以将渗水槽里填充容易扩散渗水的碎渣石或粗砂子

以便起到容易扩散渗水的作用

若为简化加工工艺,在浇筑混凝土马路牙子时也可以不留渗水槽,而在施工安放这种马路牙子时,在背面出水口附近多填充一些碎渣石或粗砂子,以便于快速扩散渗水

五.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兼顾这种“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透水能力和机械强度,如果设计马路牙子的长度是
55
厘米,高度是
25
厘米,厚度是
12
厘米,则可以设计在这个马路牙子上开有3个宽度5厘米的立置穿透孔

相邻两个立置穿透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10
厘米

这样,沿长度方向尺寸的分配是
10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也可以设计在这个马路牙子上开有2个宽度5厘米的立置穿透孔,相邻两个立置穿透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15
厘米

这样,沿长度方向尺寸的分配是
15
厘米
+5
厘米
+15
厘米
+5
厘米
+15
厘米

14.设计正面
(
挨着马路的一面
)
立置穿透孔高度
15
厘米,顶部与马路牙子顶面之间距离5厘米,底部与马路牙子底面之间距离也设计为5厘米;立置穿透孔的底部
(
直角梯形的直角腰边
)
垂直插入马路牙子正面,直达背面,但立置穿透孔的上面
(
直角梯形的斜腰边
)
不是垂直插入的,而是以一定的角度
(
大约
30

45

)
斜向下方插进的

这样的立置穿透孔的横断面
(
剖面
)
是一个直角梯形

梯形的“大底边”在马路牙子的正面,“直腰”在下而“斜腰”在上

位于马路牙子背面的是直角梯形较短的“上底”边,其高度比正面开口的高度低不少

也就是说,这种立置穿透孔的进水口大
(

)
而出水口小
(

)。
进水口高是为了适应马路路面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立置穿透孔的四边
(

)
的顶角采用小圆弧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带透水孔的马路牙子”的强度,而且在用混凝土浇注马路牙子时也便于脱模

模具最好用不易与混凝土粘结的聚乙烯等塑料材料制造,或用进行过不粘接处理的钢铁或铝等材料制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