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及平行边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61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路及平行边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边行道系统来改进公路交通。本发明直接有关于在改进公路的沿途设有规则性和可预知距离的边行道系统。本发明最直接有关于在改进公路旁,提供有规则性与可预知距离的边行道系统,包括交通路牌指示现路程及下个边行道的距离。最后,本发明是有关于建造新路或是改造现有的公路,依然可照本模式,提供有规则性与可预知距离的边行道系统并设有交通指示牌,指明路程及边行道的距离。
背景技术
建造新路或改进现有的公路,一边行道或多个连续边行道系统是一创新技术,在双线双向(单线道)公路旁提供边行道的明显好处,是可以增加公路交通的流量,增加公路交通流量可减少每哩行程的耗油量,同时减少每哩行程的车辆废气污染。
另一好处,经常被忽略,是在双线双边(单线道)公路旁设有边行道系统可减少撞车的危险,并提高了双线双向(单线道)公路的安全。减少撞车危险的原因是因为在单线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被阻延在慢行车辆之后。如果有一辆车欲超越慢行车辆,此超车车辆一定是越过来向对方车行的线道,由于匆促、缺乏经验、判断错误或视线不清,造成车祸率高过平时。
无论如何,现有设有边行道的公路有缺陷问题存在。现存的边行道是分散的、不可预知距离的。因此,一辆尾随在慢行车辆之后而想要超越慢行车辆,不可能知道前方有边行道或知道从驾驶者现路程与下个边行道的距离。由于不清楚或不知前方有边行道,驾车者将尝试超越前方车辆。超车驾驶员将进入来向对方车道而超车,如果驾驶者在超车时判断有差错,将造成潜在危险。
除了增加安全威胁,现存在单线道公路旁铺设的边行车道,没有成效反而增加汽油的消耗及产生大量废气污染,额外燃油的消耗是当一辆车在单线道上超越前方慢行车辆时,必须踩油门加速以减少在进入来向对方车道上的时间。汽油的大量消耗是在大踩油门快加速时,因此,降低了燃油的效能。
超越车辆时,通常是从每小时30哩的车速加速到每小时60-70哩的车速。在快速的踩油门加速时,普通的车辆将增耗0.0155升的燃油来改变每小时40哩行驶在平坦公路上的车速,这是个微小数字,但当它牵涉到许多车辆及大量的换档加速时,就变成一个重要数据。举例说明普通一辆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一哩需耗0.044升的汽油,然而,假如平均车速是每小时30哩加速,汽油均耗油量将上升。耗油的变化发生在加速超越慢行车辆及减速尾跟在慢行车辆之后,连续不断的超车又减速,减低了在公路上行驶的平均耗油量哩数到0.675升一哩(14.81哩每升)。汽油耗量的数据是从《公共交通及公路工程手册》的图表6-49和6-50取得,此手册是由《交通工程学院》出版。乘人的轿车组合反映了20%大型轿车、65%标准型轿车、10%各型车及5%的小型轿车。
再者,快加速也增加车辆废气的排放。在快加速过程中,增加燃油的消耗和未燃尽气体造成碳水化合物的废气排放于空气中。在快加速中,综合的燃油消耗与未燃尽气体增加废气的排放。空气污染是由于车辆废气的排放,并造成全球气温提高与危害健康以及污染周边环境。在行驶中的车辆是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空气的主凶。根据调查统计在1995年车辆的排放二氧化碳占总量的64%(国家空气污染趋势1990-1995)。车辆排污的重量显出车辆是污染的一主要来源。(1995环境保护部门出版,国家空气污染的趋势1990-1995)。
最好的情况是车辆在平均不变的速度下达到经济省油的目的,无论如何,假如慢行与重型车辆在双线双向(单线道)公路上慢行,造成尾随车辆大排队,那么尾随在后长队车辆很难在平均速度下行驶,实际情况是加速后减速(刹车)。加速后又减速刹车,减速大大降低了燃油的经济效益而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速增加了汽油的消耗和污气的排放,减速又增加耗油及废气,因为能源的燃油因燃烧膨胀而加速,但因接着刹车减速而浪费能源。结果,为了保持行驶速度,又踩油门加速,周而复始,又产生大量废气。如果所有车辆都能在平均速度下顺畅行驶,不需加速后又减速,燃油与废气都会相应的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改进的交通系统,平行边道系统。商业化后有时称为“郑氏平行边道系统”,适宜于开辟新路或是用来改进现有公路,附设边行道系统,有规则地在可预知的距离内出现。同时提供交通路牌系统指明现行路程及下个平行边道的距离。此平行边道提供单行直向的交通流程,再者,每个边行道提供一路面,单行直向的交通行道。每个边行道有个“入口”进入边行道及“出口”使慢行车辆驶出并重新进入单线道公路。此边行道是相同的单向的边行道,在一定距离内连续出现在公路旁。
此系统包括许多重复的边行道,因此选择每个边行道为相同长度,包括两个边行道之间的距离也是同等距离。然而,重复的相间距离可以相等或是可相等。同时边行道的长度及与下个边行道的距离可因地形而改变。
“郑氏平行边道系统”的发明要旨是在两个平行边道之间的距离可以预知。因此,车辆驾驶者在改进公路上行驶,会知道整个系统运作及功能。同时可预知下个边行道的距离。因此,此创新发明提供路牌指示系统,提示驾驶者有关平行边道系统,并通知驾驶者下个平行边道的距离,同时也重复通知驾驶者下一个平行边道的距离。
这可以预知到下个平行边道的距离的信息,对正在改进公路上驾驶者有正面意义。这是实际的,尤其是行驶在百哩或过百哩的改进公路上。驾驶者当他知道整条公路设有平行边道系统,那他将选择稍等而让慢行车辆驶进平行边道时,顺利越过而不必冒险加油超车而进入迎面而来的车道。这样,驾驶者行驶在改进公路上,利用“郑氏平行边道系统”可避免危险,而且避免经济上的损失,以及加速超车所排放的废气。
此可预知的多个重复的平行边道,可借公路标志指示系统来告知驾驶者,他是在改进公路设有平行边道系统的路段上行驶。路标系统可同时指示两个平行边道的距离,以及从现行路段到下个平行边道的距离。
显然,这是本发明的目的,让此改进公路系统,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好让重型及慢行车辆驶入,而方便普通车速的车辆超越而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让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连续出现在改进公路旁,使超车者不需进入迎面对行车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连续地出现在改进公路旁,方便超车而又不会影响汽油的消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连续地出现在改进公路旁,方便超车而不会增加车辆废气的排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连续地出现在改进公路两旁,方便来路与去路交通顺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连续地出现在改进公路两旁,而不显著增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改进公路旁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系统,作为建造四线(四线双向)交通公路的另一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改进公路旁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系统,作为建造双线(单线道)交通公路的另一选择。
本发明的最终目的是,在改进公路旁提供相等长度的平行边道系统,作为改造现有双线(单线道)公路的模式。


为了能使深切了解本发明的意义,提供下列说明与参阅有关图标图1为在一改进的直线公路上,平行边道是由一交通岛分开。
图2为在一改进公路在蜿蜒的山区,平行边道是由路墙或篱网分开。
图3为在一改进的公路上,交通车辆正向设有平行边道系统驶去。
图4为在本发明的改进公路上,重型及慢行车辆已进入了平行边道系统。
图5为在本发明的改进公路上,普通车辆因有平行边道的设施,已全部超越重型及慢行车辆而无阻前进。
图6为在发明的改进公路,在接近城市时提供双向平行边道系统。
图7为在发明的改进公路附设平行边道及交通标志系统。
图8是有关交通路牌系统指示重型及慢行车辆何时应驶入平行边道。
图9显示各种设在平行边道内及进出口处的路牌标志。
图10显示一直线平边道系统设在发明的改进公路上,公路与平行边道是由实体双线分开。
图11显示交通流程在近平行边道的进口处,也可见公路与平行边道是由实体双线分开。
图12显示交通流程在平行边道出口附近,也可见公路与平行边道是由实体双线分开。
图13为交通流程在发明的改进直行公路上,平行边道的交通指示系统及路牌位置,公路与平行边道是实体双线分开。
图14为交通流程在发明的改进直行公路上,平行边道的交通指示系统及路牌位置,公路与平行边道是由石墙分开。
图15为在发明的改进的弯形公路上,提供来回双向各三个平行边道系统,公路与平行边道是由实体双线或石墙分开。平行边道设有交通指示系统。
图16为在山岭地区建造的弯形贴行边道。公路与弯形贴行边道是由实体篱网分开,路边面临山谷下边的弯形贴行边道的围栏是由实体的石墙或是坚固的串连石柱围栏组成。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在发明的改进公路1的一路段,郑氏平行边道系统,显示平行边道9与路段4是由交通岛分开。平行边道10,包括(假设交通由左同右)一平行边道入口7、平行边道9及平行边道出口11,是与平行边道区公路路段4接邻。此模式可以是新建造的新路或是修造改进现有公路以取得改进公路1的效益。
图1同时描绘在发明的改进公路上的一段,包括来回两条路线,路线8及包括路段2,3,4,5与6以及平行边道10。本发明模式的特点是在整条公路上设有许多平行边道10,连续不断地在可预知的距离内出现。郑氏平行边道系统是一连串的平行边道10,连续地在可预知的距离内出现。本发明的改进公路系统模式可用以建造新路或是改进现有公路,提供平行边道系统及有关交通标志,指示交通并指明下一个平行边道10的距离。
此改进公路1模式描绘于图1,有两条线路,右边去向线路,包括路段2,3,4,5与6和左边来向线路8。然而,平行边道系统是可与多过两条线路的公路组合,再者,平行边道系统也可在公路流程的“右边”或“左边”。显然,公路路段2,3,4,5及6或是线路8,交通流程是由左到右,显示在图1的意义,只有在进口处标明“入口”及平行边道9出口处标明“出口”。
由于改进公路的交通流程是由左到右表明于图1,车辆将先驶到平行边道前的路段2,接着前进到平行边道10。车行流程是前行到路段3与平行边道的入口7平行,此时重型及慢行车辆24(见图3的长大块)或快速车辆23(见图3的小块)路标引导,交通惯例或法规将分开行驶中的车辆,重型与慢行车辆由入口7进入平行边道10的边道9。这样,周而复始,重型及慢行车辆24将在行驶流程中连续进入平行边道10的边行道9。当重型及慢行车辆24驶开并进入平行边道10,紧跟在后的其它车辆,便可超越继续加油至路段4,慢行车辆24此时已经进入边道9。通常的情况,在漫长的公路上,当许多快速车辆23遇上一辆或多辆慢行车辆24时将被“绑住”或阻延去路,直到抵达平行边道前的路段2。此时,重型及慢行车辆24将靠右驶入边行道9,而快速车辆23便可超越并继续在路段4快速加油前进,慢行车辆24便在边道9行驶。重型及慢行车辆24驶到出口11时将照指令、惯例或交通法规,让路给公路上的流动车辆。那些快速车辆23曾被阻在慢行车辆24之后,此时早已在慢行车辆24重新从出口11进入路段5之前,越过路段5到路段6奔驰而去。
图1中的横线并非实体分离物障,而是普通的油漆划分公路来回双道的界线。依此可见横线50是划分交通线路8与反向交通的路段2,3,4,5及6。
图2描绘在发明的改进公路13是建造在山岭地区,弯形贴行边道30与公路16是由实体墙或篱网52分开,这是依本发明的需要,此贴行边道30包括(假设交通流程是由左到右)贴行边道入口19、边行道20及贴行边道出口21、邻隔公路路段16,这种模式可以是新建造的郑氏新路13或是改造旧路来得到改进公路13的利益。
图2描绘一双线(单线道来回)公路,线路29和反向的路段14,15,16,17及18,附设一贴行边道30,本发明的特点是建造一连串的贴行边道,有规则性而且在可预知的距离内连续出现。建于蜿蜒出腰的贴行边道系统是一连串的贴行边道30,有规则性的、可预知距离性的附设于改进公路。本发明是一改进公路13,可以是新建造公路附设贴行边道系统,或是改造现有旧路而提供的贴行边道系统,可选择性的,提供指示牌预告下个贴行边道的距离。
描绘于图2的改进公路13,有双线道,右线道包括路段14,15,16,17及18和左线道29。无论如何,此贴行边道可与多过双线道公路结合。再者,此贴行边道系统可设于公路交通流程的“右边”或“左边”。即,选公路线道含路段14,15,16,17及18和公路线道29于图2指明交通流程是由左到右,具有意义的只有在左边道20的入口处用指示牌指引“入口”及出口处标明“出口”。
图2显示改进公路13的交通流程是由左到右,车辆必先遇到在贴行边道的前路段14而由此路段驶入贴行边道30,接着,交通车辆驶向路段15与贴行边道19接邻。此时,重型及慢行车辆24(许多图中的长形大方块)或是快速车辆23(许多图中的小方块)由路牌指令、惯例或交通常规与公路交通流程分开而由入口19进入贴行边道系统30。这是假设整条公路上的重型车辆及慢行车辆24是公路交通规定的部份车辆将驶进贴行边道30的边行道20。
当慢行车辆24与交通流程分离而进入贴行边道30,其余车辆继续在改进公路13上向路段16前进,这样就有效地超越了慢行车辆24,此时慢行车辆已进入边道20。通常情况,在一段较长的公路上,在交通车辆抵达贴行边道前的路段14,许多快速车辆23将被“绑住”或是阻延行驶在一辆或是多辆慢行车辆24之后。在抵达路段14时,慢行车辆24将进入边行道20,而快速车辆23将踩油门由路段16直冲而去。假如慢行车辆24须按指令、惯例或交通法规而让路给曾被阻延的交通流程车辆,在慢行车辆24尚未从贴行边道出口21进入路段17重新进入改进公路13之前,快速车辆23此时可越过路段17,超越贴行边道而向路段18奔驰而去。
图2中的横线条50并非表示实体物障,只是指明公路界线、线路29和反向交通路段14,15,16,17及18。
图3描绘直行交通的一段改进公路1,车辆行驶在接近平行边道的路段2而朝平行边道10前进。那些慢行车辆24多数是卡车、旅行车及其高容量或货运车辆。这些快速车辆23通常是轿车,体形较小,基本功能是少量客人的运输。
图4显示,在改进公路1上交通车辆的流程,同时示意车辆正行驶于公路的路段4,隔邻平行边道10的边行道9之间,最好的应用此发明是可预见交通流程,包括慢行车辆24及快速车辆23先相挤在平行边道的前路段2而前进到平行边道10。交通车辆在前进到路段3与平行边道入口7邻接,此时慢行车辆24将驶离交通流程而由入口7进入平行边道10的边行道9。
可以预知的,快速车辆23将在平行边道之前,路段2前进到分离路段3,然后再驶至超越平行边道的路段4,而后驶至平行边道接连路段5,然后超前越过平行边道后的路段6而奔驰,另一应用本发明的选择是慢行车辆24前进至超越平行边道的路段4,而快速车辆23驶出并进入公路边行道9。
图5描绘交通流程在改进公路1上,显示过了平行边道的路道6,可见在路段6上,排龙了许多快速车辆23,在慢行车辆24之前加速。这些快速车辆23将逐渐加速远离慢行车辆24,如图5所示直到这些快速车辆遇到另一组的慢行车辆24。
图6显示交通流程在改进的公路1与进入城市或大都会地区前的公路连接。如图6所示,可以预见的在进入城市之前,将有四线路延长与改进公路1连接。图6显示两线路31与32是由城市开出而另两线路33与34是进入城市或都会地区。线路31与32是由实体油漆条纹25分开,而线路33与34是由实体油漆条纹26分开。交通车辆驶向城市或都会地区将通过平行边道前的路段2而到路段27,有关慢行车辆各自驶离而进入线路34,而快速车辆进入线路33。交通车辆离开城市或都会地区时,慢行车辆驶在线路31,而快速车辆驶在线路32,不久遇到平行边道的出口区28,接着驶离到路段6而去。图6也假设,慢行车辆24将在划区的慢行车道行驶,而快速车辆23也将在划区的快速车道行驶。
图7描绘直行的改进公路1,设有一连串的平行边道10及一连串的交通路牌(40至49)分别显示于图8与图9。平行边道10的长度和每个平行边道的距离均相等。但是,根据工程师的地势实况分析与计算,每个平行边道10的长度与连续下个平行边道10间的距离可以变化。
图8与图9显示一连串的交通标志(40至49),是一路牌指示系统,提供有关平行边道的设施的正确信息给行驶在改进公路1上的驾驶者。第一个路牌40通知驾驶者他们正在设有平行边道的改进公路1上行驶——所有重型及慢行车辆必须驶出。第二个路牌41、第三个路牌42以及第四个路牌43,各别都是提醒从路牌的起点到下个平行边道10的距离及提醒重型与慢行车辆驶出。第五个路牌44指令重型及慢行车辆24驶出而入平行边道10。第六个路牌45告知驾驶者他们正在平行边道10上行驶。第七个路牌46与第八个路牌47都是通知驾驶者遵照速度行驶。第九个路牌48是警告快速车辆驾驶者在行驶到路段4时,注意慢行车辆将从出口11驶出公路。第十个路牌49是警告行驶在平行边道上的车辆,他们将在出口处11与行驶在公路上路段4的流程车辆相遇。更重要的是,路牌49指令在平行边道出口11的慢行车辆24让路给行驶在过道路段4的快速车辆23。由于慢行车辆24将在重新进入公路路段6时,让路给快速车辆23,便确保快速行驶的车辆23不会碰上慢行车辆24。这路牌系统的设施是通知行驶在平行边道系统10的车辆有关路段位置,同时指示车辆不论是行驶在边行道9或是路段4的正确线道。此路牌系统的另外作用是提示可预知下个平行边道10的距离,此路牌系统还能提高改进公路1的优势及其平行边道系统,以确保快速车辆23将行驶愉快,不被慢行车辆24阻延。如果快速车辆23行驶无阻,连续超越每个平行边道10,那么快速车辆23将可以达到经济省油。如果快速车辆23达到了节省燃油,那么快速车辆23的废气排放也减少。可附加一路牌指示平行边道10与下个平行边道10的距离。
在实际运作上,由于许多车辆将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快速车辆23将接龙尾随在慢行车辆24之后。通常快速车辆23,都希望驾回他们的平常车速而尝试超越慢行车辆24。为了要超越慢行车辆24,快速车辆23将进入来向交通线路8(图3)一一造成不安全情况。相反地,建造改进公路1或及附设平行边道或是贴行边道将提醒快速车辆23何时何地将出现平行边道10或贴行边道30。这可保证快速车辆23可在何时何地安全地、省油地超越慢行车辆24。这样,快速车辆23就不会迫不及待或尝试冒险进入来向交通线路8,而会等待驶到平行边道10(图1)或贴行边道30(图2)而超越慢行车辆24。图为所有的车辆驾驶者都会从有关路牌的指示知道平行边道10或贴行边道30的地点,此交通路牌设立改进公路1可令驾驶者知道他们所行驶的公路是设有平行边道系统,此路牌也指示此处连续的平行边道10或贴行边道30的距离及下一个平行边道10或贴行边30的距离。为了提高安全与省油,此改进公路1附设平行边道系统,在某些或是所有的情况下,可以禁止车辆进入来向线路路段8超车,而只许在这去向线路路段4顺路加油超车。
在抵达平行边道10或30,那些慢行车辆24,将被指示牌引导而驶入边行道9或边行道20,这些慢行车辆24进入边行道9或20,便已与快速车辆23分离。快速车辆23继续行驶在路段4,顺路踩油门越过慢行车辆24而向路段6驰去,假设互换地,慢行车辆24可前进到路段4而快速车辆23驶出而进边行道9或20。
图10描绘在发明的改进公路1上的直行路段,此超车路段4是与平行边道10的边行道9隔离,是以实体双线22分开,这是最经济、最易保养的方法来分开超车路段4与改进公路的边行道9。
在图11,交通流程以箭头表示,由右到左,显示进入平行边道10,是以实体双线22漆画在路面上来分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
在图12,交通流程以箭头表示,由右到左,显示驶出平行边道10,是以实体双线22漆画在路面上来分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
图13显示交通流程(箭头)在本发明的改进公路1的直行路段,是以实体双线22设在路面上来分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再者,如前所述,图13显示附设一路牌系统提供信息给行驶在改进公路1的驾驶者有关沿路存在的平行边道系统。
图14显示交通流程(箭头),在本发明的改进公路1的直行路段,是以石墙或篱网52来隔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再者,如前所述,图14的改进公路附设一交通标志系统,提供信息给行驶在改进公路1的驾驶者有关改进公路1附设的平行边道系统。
图15描绘在改进公路1的直行路段附设有规则性的平行边道10在不同方向的隔邻两线路,在图15中还可见有些平行边道10,是用石墙或篱网52来隔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另一些平行边道10是以实体双线22设在路面来分开超车路线4与边行道10,有些提供有交通标志系统而有些没有。
图16描绘建在蜿蜒山区的改进公路13弧形路段,具有两个山腰54与56,在改进公路13的下方是山谷55。改进公路13复杂的情况是典型的崎岖山区环境,其中,提高交通安全是本发明最大的好处。此改进公路13显示于图16,是以实体篱墙32来隔开超车路段4与边行道9,并附设壁墙53围住整段贴行边道20直到临接面对山腰54和56的山谷55。再者,此改进公路13显示于图16提供再加强的沿路的围篱墙57在面对山腰54和56之间。
此边行道9或边行道20的长度将由公路工程师根据路况及地势环境而定。无论如何,最好的模式是选相等长度的边行道9或20,并在同一区域内保持相同,如下山坡长度、平坦地区长坡与山岭区长度,最好的选择是保持每个平行边道的出口11与下个平行边道的入口7的距离均等。均等长度的边行道9或20及相等距离的平行边道出口11及下个平行边道入口7能预知信息、提高了安全和省油的效益。另一选择性是边行道9或10的长度可变化,同样,每下个平行边道入口7与下个平行边道入口7与下个平行边道出口11可有变化。有一样不能有变化的是对每个平行边道10或30的预知性。
慢行车辆24进入边行道9或20之后,他将前进到平行边道9或20的终点而到出口11,并重新进入改进公路1,慢行车辆24此时是行驶在快速车辆23(图5)之后,没有快速车辆23,不需要踩油门或进入反线路8超车。
由于详述在此的有明显改变的本发明的特点与概念可用一技术完成,这种调整也是包括在本发明专利的理念精神与范围内。即,所有的事宜阐述在此,只是例项阐明而非范畴的极限。
这平行边道系统是可以与建造的新路或高速公路结合,或是加设在现有公路或高速公路旁,无需投入大资金。此平行边道系统只需10%至15%的修造现有公路或建造新路或高速公路的费用,而能得到附加的利益,即增加安全、减少车辆废气黑烟、节省汽油、缩短行驶时间、提高旅游便利,实施这平行边道系统所得的好处是大于一对一比例的造路成本的增加。因此,增加10%的造路成本可产生大过10%的利益,如前所述的行驶安全、燃油经济及废气排放等方面。这些非片面的利益,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尤其是一些大都会的近区是连接蜿蜒危险的山腰公路,而且又是拥挤与超载。
车祸、拥挤与污染在发展中国家的双线双向(单线道)公路上是司空见惯的,据马来西亚警方的九天调查的统计并公布于当地的报章,刊于1999年正月22日的交通意外资料,显示四线双向(高速)公路与双线双向(单线道)公路的车祸九天资料的比较是,车祸发生在四线路(高速)公路是18起,而发生在双线路(单线道)公路是447起,包括129名死亡,这资料显示车祸事故发生在传统的双线公路上是2650%高于四线高速公路。“郑氏平行边道系统”正可以改善这情况。
在发展中国家铺设郑氏平行边道系统,可以减低成本及减少烦恼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废气黑烟问题。再者,有效功能的公路或高速公路系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是基于贸易与可靠的商贸运输与商贸往来,一条改进公路或高速公路系统,可促进发展中国家保持他们目前的经济地位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及全面经济发展。再者,本发明的实践可促进效益、节省车辆燃油及减少车辆的废气。
权利要求
1.一改进公路系统,包括一线道适合于交通车辆,重复行驶的边行道路段。其特征为在此路段包含此线道提供一路面的单线道,适宜同向交通流程,每个边行道路段,提供一路面适合单线同向交通车辆行驶,每个边行道路段设有入口,让车辆驶入,与出口让车辆驶出,此边行道路段是连续地、重复地沿公路出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公路系统,其特征为其所附设的入口是相等距离的,(因地势情况可变化)是从这一入口到下一个与同向交通流程车辆相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公路系统,其特征为其所附设的出口是相等距离的,(因地势情况可变化)是从这一入口到下一个与同向交通流程车辆相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公路系统,其特征为其所附设的出口是相等距离的,(因地势情况可变化)是从这一出口到下一个同向交通流程车辆相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公路系统,也附设交通标志系统,其特征为包含此交通标志系统,包括各种路牌;这些路牌是在公路上与隔邻道出现;这些路牌标志分别指明由此路牌到下一个边行道路段的距离,同时指明此边行道路段到下个边行道路段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改进公路系统,包含一单线道,适宜同向交通流程及附设复数个边行道路段,并装置交通标志。此边行道路段设有一入口及一出口,及提供一路面适合单线同向的车辆交通流程。此边行道路段是连续地、重复地沿路出现复数的交通标志,包括交通标志系统的路牌,指明改进公路系统的现行路段及各边行道的相间距离,及可包括路牌处到下一个边行道路段的距离。
文档编号E01F13/00GK1333851SQ99815449
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8日
发明者郑杰克 申请人:郑杰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