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8782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铁路及市政山岭隧道的明洞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明洞是用明挖法在路堑或半路堑中修建衬砌结构,并在其外表回填土石的隧道。明洞主要用于遭受塌方、落石或流石、流泥危害的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是公路、铁路及市政山岭隧道等设计和施工时的常用结构。
[0003]目前,山岭隧道明洞的衬砌背后排水往往通过紧贴明洞结构外缘设置竖向及纵向打孔排水管,然后设置横向排水管引排至洞内水沟,然而经常由于施工不善而造成衬砌背后擁水,甚至造成明洞回填土流失,形成空洞,对明洞衬砌结构受力不利。这种排水方式的不利之处主要在于:
[0004](I)纵向排水管埋设于回填料内,而回填施工往往粗糙,排水管易破损或拥堵;
[0005](2)纵向排水管在施工时容易被挤压,从而造成排水管弯曲变形,排水不畅;
[0006](3)明挖边坡往往土层松散、岩体破碎,地表雨水下渗,沿坡面汇集于衬砌背后,若排水不畅,则影响边坡稳定性,造成明洞结构受力发生变化,有可能导致明洞结构承受水压,日积月累后将导致明洞结构开裂、渗漏水等病害。
[0007]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有效提高山岭隧道明洞衬砌背后排水的可靠性和施工便易性。
[000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用于在隧道明洞的衬砌背后进行排水,所述明洞衬砌两侧或单侧设有边坡,所述明洞与边坡之间自上而下均依次布置有回填土石层、侧墙回填层和墙脚回填层。所述侧墙回填层和墙脚回填层顶面靠边坡一端沿隧道纵向分别设有一条汇水槽道,每条汇水槽道包括设于底部的固定基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上的纵向排水管和设于上部的透水层;两纵向排水管之间间隔布置有多根连接所述两纵向排水管的横向导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上部环向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回填土石层和侧墙回填层之间还设有排水滤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每条汇水槽道处的边坡内沿隧道纵向间隔布置有多道仰斜排水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仰斜排水孔的仰角为10~15°,所述相邻两道仰斜排水孔之间的距离为3~5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侧墙回填层顶面设有横向排水坡,所述横向排水坡由明洞向边坡延伸。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排水管上部在120° -180°范围内环向设置各进水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道横向导水管之间的距离为5~10m。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滤层由无砂混凝土或砂卵石堆砌而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滤层厚度为40~60cm。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为混凝土基座或水泥砂楽基座。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边坡坡面沿隧道纵向设有多道横向排水带,所述各横向排水带与各横向导水管交叉间隔布置,各横向排水带分别与下部汇水槽道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明洞两侧回填层内设置上下两条汇水槽道,以固定纵向排水管,而且通过上部透水层保护,从而可以避免施工期间纵向排水管弯曲、变形后影响排水效果;两条汇水槽道之间间隔设置多根上下连通的横向导水管,进一步保证排水通畅。采取两条纵向排水管与多根横向导水管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明洞衬砌背后的排水效果。通过在回填土石层和侧墙回填层之间设置排水滤层,可以起到过滤和透水作用,利于地下水顺利通畅排除,有效改善排水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边坡内设置两排仰斜排水孔,可以引排边坡内的地下水至汇水槽道,改善边坡积水情况,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00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侧墙回填层顶面设置横向排水坡,可以将回填土层渗水引排至汇水槽道处,疏排衬砌背后积水,有效改善排水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边坡坡面上设置横向排水带,可以将边坡坡面地下渗水引排至下部汇水槽道,进一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00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排水系统铺设于明洞的各回填层中,而非紧贴明洞结构外缘设置,因而施工方便。纵向排水管、横向导水管、横向排水带等均依靠边坡坡面设置,因而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水槽道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堑式明洞结构的排水系统,用于在隧道明洞的衬砌I背后进行排水,所述明洞衬砌I两侧或单侧设有边坡6,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明洞衬砌I两侧均设置边坡6。所述明洞与每侧边坡6之间自上而下均依次布置有回填土石层2、侧墙回填层5和墙脚回填层7。所述每侧侧墙回填层5和墙脚回填层7顶面靠边坡6 一端沿隧道纵向分别设有一条汇水槽道8,每条汇水槽道8包括设于底部的固定基座13、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13上的纵向排水管10和设于上部的透水层14。两纵向排水管10之间间隔布置有多根连接所述两纵向排水管10的横向导水管11 ;所述纵向排水管10上部环向设有多个进水孔12 ;所述回填土石层2和侧墙回填层5之间还设有排水滤层3。其中,所述相邻两根横向导水管11之间的距离为5~10m,每根横向导水管11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上下两根纵向排水管10连接;所述固定基座13为混凝土基座或水泥砂浆基座,所述固定基座13的厚度为20cm ;汇水槽道8为混凝土槽道或水泥砂浆槽道,侧墙回填层5由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堆砌而成;所述透水层14为砂卵石透水层。所述排水滤层3由无砂混凝土或砂卵石堆砌而成,所述排水滤层3的厚度为40~60cm。两侧的排水结构沿隧道中线对称,所述的横向导水管11优选为沿相邻的边坡6坡面设置。
[0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