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0980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警示标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
【背景技术】
[0002]行驶在道路的大小车辆偶尔会出现意外被迫停车,或者公路管理部门对部分路段进行路政施工、道路养护。这都会影响车流的正常运行,此时,须在车外或维修区外一定距离(依照公路所限最低车速的设置而定)放置醒目的锥形交通警示标志(俗称锥形桶),目的是提醒其他车辆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虽然现有类似警示标已有多种,但不够方便和实用,常见的锥形交通警标志比较笨重,不方便搬移,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包括竖直的锥体,锥体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底座的下侧通过能够收起或放下的折叠支架连接脚轮。
[0006]所述的脚轮采用万向轮。
[0007]所述的脚轮包括滚轮,滚轮通过轮轴连接外部结构,外部结构通过活动轴与连接部相连,连接部与折叠支架相连。
[0008]所述的折叠支架包括与底座固定相连的水平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能够绕转轴转动的活动杆一端,活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部相连;且活动杆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活动杆的转动角度限制在O?90°的限位装置。
[0009]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活动杆相铰接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上部结构上用于卡接连接杆另一端的滑动槽,连接杆能够沿滑动槽滑动,滑动槽上还设置有用于在活动杆转动到90°位置时,对活动杆进行固定的折叠栓。
[0010]所述的脚轮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底座的下方。
[0011]所述的底座为环形,且下侧设置有用于使脚轮嵌入的凹槽。
[0012]所述底座、折叠支架和脚轮之间均为铆接。
[0013]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脚轮通过折叠支架与锥体的底座连接,使用折叠支架可使脚轮能够收起和放下,形成可折叠的脚轮,当需要移动锥形交通标志时,将底座下面折叠的脚轮展开,将其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可以将脚轮收起,这样既不影响锥形交通标志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还由于增加脚轮等部件,增加了整体自重,同时降低了锥形交通标志整体的重心,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脚轮,能够移动,搬运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率,大大节省了布置和收起锥形交通标的时间,间接也减小了在布置和收起锥形交通标志时可能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
[0015]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万向轮作为脚轮,可以自由旋转,实现转弯,使用更加方便。
[001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更好地实现脚轮收起和放下到指定位置。
[0017]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栓,能够在脚轮放下后将其固定,增加移动稳定性。
[0018]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的底座上设置凹槽,能够充分利用凹槽的空间位置放置脚轮,不影响锥形交通标志的堆叠。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是正视图,图2 (b)是俯视图,图2 (c)是左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脚轮和折叠支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24]图中,1-锥体,2-底座,3-折叠支架,4-脚轮。5-连接部,6-活动轴,7-外部结构,8-轮轴,9-滚轮,10-折叠栓,11-上部结构,12-活动杆,13-连接杆,14-转轴,15-滑动槽;
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的锥体1,锥体I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2,底座2的下侧通过折叠支架3连接脚轮4,脚轮4为三个且能够随着折叠支架3的折叠或打开进行收起或放下。
[0027]参见图2(a)至图2 (C),脚轮4采用万向轮,包括滚轮9,滚轮9通过轮轴8连接外部结构7,外部结构7通过活动轴6与连接部5相连,通过其中的活动轴6转动,可以带动外部结构7、轮轴8和滚轮9 一起自由旋转,从而实现转弯,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0028]参见图3和图4,折叠支架3包括与底座2固定相连的水平上部结构11,上部结构11的端部通过转轴14连接能够绕转轴14转动的活动杆12 —端,活动杆12的另一端与连接部5相连;且活动杆12和上部结构11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用于将活动杆1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O?90°。限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活动杆12相铰接的连接杆13,以及设置在上部结构11上用于卡接连接杆13另一端的滑动槽15,连接杆13能够沿滑动槽15滑动;滑动槽15上还设置有折叠栓10,折叠栓10用于在活动杆12转动到90°位置时,对活动杆12进行固定。
[0029]折叠支架3的上部结构11整体铆定在底座2上,折叠支架3的活动杆12同样铆接在脚轮4的连接部5上,通过连接杆13沿着滑动槽15定向移动,来实现脚轮4的收起和放下并进行定位,从而实现脚轮4的折叠。
[0030]参见图5,底座2为环形,内部为圆形,外部为八边形,且下侧设置凹槽16 ;脚轮4均匀分布在底座2的下方,互成120°,凹槽16用于使脚轮4嵌入,从而不占用其它空间,使本实用新型能够依次套在一起,便于存放。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原理及过程:当需要移动时,先转动活动杆12,并扣动折叠栓10,使连接杆13通过,直至活动杆12带动底座2下面折叠的脚轮4放下,在转动90°时,到达竖直位置,再利用折叠栓10对连接杆13进行限位,从而固定活动杆12,此时可以通过滚轮9移动,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再通过扣动折叠支架3的折叠栓10将脚轮4收起,将本实用新型在该指定位置摆放好;使用结束后,依旧通过扣动折叠支架3的折叠栓10将脚轮4放下,移走,收起脚轮4,将本实用新型堆叠。
[003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实用,布置和收回方便、迅速;通过脚轮4实现了移动,脚轮4通过折叠支架3与底座2连接,使用折叠支架3可使脚轮4能够收起和放下,当需要移动时,把脚轮4放下,放好之后,可以将脚轮4收起,这样既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还由于增加脚轮4等的缘故,增加了其自重,降低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重心,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的稳定性,脚轮4采用活动轴6,使脚轮4可以随意方向滚动,可以转弯。此夕卜,脚轮4及折叠支架3布置的位置充分利用底座2的内部空间位置,并不影响堆叠,便于存放。
【主权项】
1.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锥体(1),锥体(I)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2),底座(2)的下侧通过能够收起或放下的折叠支架(3)连接脚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轮(4)采用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轮(4)包括滚轮(9),滚轮(9)通过轮轴(8)连接外部结构(7),外部结构(7)通过活动轴(6)与连接部(5)相连,连接部(5)与折叠支架(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支架(3)包括与底座(2)固定相连的水平上部结构(11),上部结构(11)的端部通过转轴(14)连接能够绕转轴(14)转动的活动杆(12) —端,活动杆(12)的另一端与连接部(5)相连;且活动杆(12)和上部结构(1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活动杆(1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O?90°的限位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活动杆(12)相铰接的连接杆(13),以及设置在上部结构(11)上用于卡接连接杆(13)另一端的滑动槽(15),连接杆(13)能够沿滑动槽(15)滑动,滑动槽(15)上还设置有用于在活动杆(12)转动到90°位置时,对活动杆(12)进行固定的折叠栓(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轮(4)为三个且均勾分布在底座(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为环形,且下侧设置有用于使脚轮(4)嵌入的凹槽(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折叠支架⑶和脚轮⑷之间均为铆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包括竖直的锥体,锥体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底座的下侧通过能够收起或放下的折叠支架连接脚轮。本实用新型脚轮通过折叠支架与锥体的底座连接,可使脚轮能够收起和放下,当需要移动锥形交通标志时,将底座下面折叠的脚轮展开,将其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可以将脚轮收起,这样既不影响锥形交通标志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还由于增加脚轮等部件,增加了整体自重,同时降低了锥形交通标志整体的重心,增加了其使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脚轮,能够移动,搬运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使用效率,大大节省了布置和收起锥形交通标的时间。
【IPC分类】E01F9-012
【公开号】CN204570514
【申请号】CN201520243485
【发明人】杨少伟, 张弛, 王雄, 王云泽
【申请人】长安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