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642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属于道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世界各国在“丁”字路口使用红绿灯控制各个方向车辆的通行法,此法虽有效控制了各个方向车辆有序通行保证了交通安全,但也间接因等红绿灯造成车辆扎堆产生堵车,浪费时间并在等红绿灯时间车辆不熄火,浪费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空气污染,红绿灯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各个城市道路都是横竖交叉又在同一水平面上,而车辆去哪个方向的都有,为了保障车辆安全有序,所以采用红绿灯控制法,一个方向通行时而另一个方向只能停车等候,这样就会使大量车辆扎堆造成堵车;第二,因去往每个方向的车辆都有一定等红绿灯时间,我们可以这样算一下,如果每个城市每天上路的车辆有一百万辆,那么就有50万辆在缓慢行驶,而另50万辆同时在等红绿灯;第三,因全世界城市内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分车辆在等红绿灯,而大部分车辆选择不熄火,加上夏天热开空调,冬天冷开暖风,这样一来世界上每天因等红绿灯会浪费多少能源,又无端产生大量车辆尾气造成空气污染;第四,每天城市上班族因等红绿灯间接产生堵车造成车辆行驶缓慢,为了不延误上班时间,只能提前很长时间上路。总之目前,车辆拥堵成为世界每个城市一大问题,此问题的一大因素就是红绿灯造成的。
[0003]而现有立交桥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占地面积过大,浪费土地资源。第二,各方向立交桥路线乱。第三,建设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该结构立交层数少,成本低,效果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包括主干道A和主干道B及主干道A和主干道B交叉所形成的丁字路口,在主干道B的正反车道间设置一个弯路道使得主干道B的正反车道连通,该弯路道横跨主干道A且分别与主干道A的两侧连通,其中在弯路道与主干道A交叉处分别设置半圆形高架桥一和高架桥二使得弯路道与主干道A形成空间交叉错位,从而保证主干道A的直行。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下两层设计,只需在各个城市现有丁”字路建造无需加宽路面,且在同一时间内个方向车辆可互不干涉通过,即左行车直接左转,右行车直接右转,双向直行直接通过,路线清晰,同时省去等红绿灯时间提高流速,减少车辆在路上的时间,也能减少能源浪费,大大减少了城市车辆过多的堵车困扰。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主干道Al和主干道B2及主干道Al和主干道B2交叉所形成的丁字路口,在主干道B2的正反车道间设置一个弯路道3使得主干道B2的正反车道连通,该弯路道3横跨主干道Al且分别与主干道Al的两侧连通,其中在弯路道3与主干道Al交叉处分别设置半圆形高架桥一 4和高架桥二 5使得弯路道3与主干道Al形成空间交叉错位,从而保证主干道Al的直行。
[0011]附图中,a、b、c线路依次表示主杆道B上车辆正在进行右转弯、掉头和左转弯,d线路表示主干道A上车辆进行左转弯,e线路表示主干道A上车辆进行右转弯。
【主权项】
1.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包括主干道A (I)和主干道B (2)及主干道A (I)和主干道B (2)交叉所形成的丁字路口,其特征在于:在主干道B (2)的正反车道间设置一个弯路道(3)使得主干道B (2)的正反车道连通,该弯路道(3)横跨主干道A (I)且分别与主干道A (I)的两侧连通,其中在弯路道(3)与主干道A (I)交叉处分别设置半圆形高架桥一(4)和高架桥二(5)使得弯路道(3)与主干道A(I)形成空间交叉错位,从而保证主干道A (I)的直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需红绿灯的丁字路桥结构,包括主干道A和主干道B及主干道A和主干道B交叉所形成的丁字路口,在主干道B的正反车道间设置一个弯路道使得主干道B的正反车道连通,该弯路道横跨主干道A且分别与主干道A的两侧连通,其中在弯路道与主干道A交叉处分别设置半圆形高架桥一和高架桥二使得弯路道与主干道A形成空间交叉错位,从而保证主干道A的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下两层设计,只需在各个城市现有丁字路建造无需加宽路面,且在同一时间内个方向车辆可互不干涉通过,即左行车直接左转,右行车直接右转,双向直行直接通过,路线清晰,同时省去等红绿灯时间提高流速,减少车辆在路上的时间。
【IPC分类】E01C1/04
【公开号】CN204825535
【申请号】CN201520496142
【发明人】吴学志, 杨熙
【申请人】吴学志, 杨熙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