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528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支撑轨道的高架桥梁跨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为简支结构,其缺点是经济跨度小,一般为30m以下,无法适应较大跨越能力的要求。若采用上承式的箱梁截面,虽然可以适用于大跨的情况,但其结构高度大,空间利用率低,景观性差,没有降噪能力,需要设置较高的声屏障,而且若列车脱轨,列车容易冲出桥梁,形成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特定局限,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梁体跨越能力大、建筑高度低、降噪性能好、防列车落梁安全性好、受力结构可兼做附属构造等功能。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该山型梁为连续结构,由两端的边跨和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组成,边跨和中跨连成一体,两个边跨的外端部由边墩支撑;边跨和中跨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的连接处由中墩支撑;山型梁的梁体包括底板、两侧对称设置的边腹板、加劲箱体(可设置或不设置)、中腹板及边腹板顶部的上翼缘板,在底板上连接有承轨台,沿梁长方向固定有供电装置、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置于边腹板的内侧及中腹板的两侧电缆支架上或置于底板上,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置于底板上或置于边腹板的内侧及中腹板的两侧电缆支架上;上翼缘板顶部固定有声屏障或人行道栏杆。
[0006]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山型梁为双线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位于中腹板的两侧。
[0007]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连续山型梁跨度在15?180米之间。
[0008]所述的供电设备是固定在底板上的三轨供电设备,或是安装在两侧上翼缘板或中间上翼缘板上的接触网。
[0009]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连续山型梁基本为对称结构,两侧边腹板自下而上向外侧倾斜,边腹板上下两端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O?45度,边腹板可做成弧形或折线形结构。山型梁的中腹板与底板垂直。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加劲箱体。
[0010]所述的两侧上翼缘板的宽度为0.5?3.0米。
[0011]所述的中间上翼缘板的宽度为0.5?4.0米。
[0012]所述的上翼缘板顶面与底板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1.0米。
[0013]所述的两侧上翼缘板的顶部与站台面等高,方便乘客上下车。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5]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采用连续的梁体构造,利用底板支撑轨道及列车,降低了桥上轨道标高和线路整体高度,且降噪性能好,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能防止列车脱轨后冲出桥梁,防列车落桥安全性好,梁体结构可兼做桥面附属构造,结构有效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综合经济性好,实用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20]1:供电装置2:两侧上翼缘板
[0021]3: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
[0022]4: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
[0023]5:底板6:承轨台
[0024]7:列车8:边腹板
[0025]9:声屏障或人行道栏杆10:中腹板
[0026]11:中间上翼缘板12:加劲箱体
[0027]13:边跨14:中跨
[0028]15:边墩16:中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1示意的是没有设置加劲箱体的情况,图2示意的是设置了加劲箱体的情况。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梁体由底板5、加劲箱体12(可设置或不设置)、两侧对称设置的边腹板8、中腹板10及腹板顶部的上翼缘板2、11组成。底板、两侧边腹板、中腹板、加劲箱体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底板5上设置有承轨台6,列车7在承轨台6上通过。承轨台6为上行和下行两组。底板5的下方设置有加劲箱体12。
[0031]城市轨道交通山型梁为双线梁,上、下行铁路共用同一梁体。
[0032]城市轨道交通连续山型梁跨度在15?180米之间。
[0033]梁体内部沿梁长方向固定有供电装置1、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3和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4。供电设备I是安装在底板上的三轨供电设备,也可以是接触网系统,接触网支柱安装于上翼缘板2上,也可安装在上翼缘板11上。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3置于边腹板8的内侧及中腹板10的两侧电缆支架上或置于底板5上,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4置于底板5上或置于边腹板8的内侧及中腹板10的两侧电缆支架上。
[0034]城市轨道交通连续山型梁基本为对称结构,两侧边腹板自下而上向外侧倾斜,边腹板上下两端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O?45度,边腹板可做成弧形或折线形结构。中腹板10与底板5垂直。
[0035]在站台处,上翼缘板2的顶部与站台面等高,方便乘客上下车。
[0036]上翼缘板2的宽度为0.5?3.0米,上翼缘板2顶部固定有声屏障或人行道栏杆9。上翼缘板11的宽度为0.5?4.0米。上翼缘板2、11的顶面与底板5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1.0米。
[00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纵向为连续结构,由两端的边跨13和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14组成,边跨13和中跨14连成一体,边跨13和中跨14的跨度均在15?180米,具体边中跨比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两个边跨13的外端部由边墩15支撑。边跨13和中跨14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14的连接处由中墩16支撑。边跨13—般为2跨,中跨14可为O?10跨,具体可根据需要调整,中墩16的个数也相应调整。
[0038]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降噪性能好,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利用底板支撑轨道及列车,降低了桥上轨道标高和线路整体高度,同时能防止列车脱轨后冲出桥梁,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15?180米跨度的双线连续桥梁。
[0039]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山型梁构造,具有建筑高度低、降噪性能好、防列车落桥安全性好、梁体结构可兼做桥面附属构造等优点,综合经济性好,实用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权项】
1.一种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该山型梁为连续结构,由两端的边跨(13)和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14)组成,边跨(13)和中跨(14)连成一体,两个边跨(13)的外端部由边墩(15)支撑;边跨(13)和中跨(14)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14)的连接处由中墩(16)支撑;山型梁的梁体包括底板(5)、两侧对称设置的边腹板(8)、中腹板(10)、边腹板顶部的两侧上翼缘板(2)和中腹板顶部的中间上翼缘板(11),在底板(5)上连接有承轨台(6),沿梁长方向固定有供电装置(I)、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3)、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4),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3)置于边腹板(8)的内侧及中腹板(10)的两侧电缆支架上或置于底板(5)上,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4)置于底板(5)上或置于边腹板(8)的内侧及中腹板(10)的两侧电缆支架上;两侧上翼缘板(2)的顶部固定有声屏障或人行道栏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续山型梁为双线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位于中腹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山型梁边跨(13)及中跨(14)跨度在15?180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供电设备(I)是固定在底板上的三轨供电设备,或是安装在两侧上翼缘板(2)或中间上翼缘板(11)上的接触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翼缘板(2)的宽度为0.5?3.0米;中间上翼缘板(II)的宽度为0.5?4.0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翼缘板(2)和中间上翼缘板(11)的顶面与底板(5)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1.0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山型梁为对称结构,两侧边腹板(8)自下而上向外侧倾斜,边腹板(8)上下两端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O?45度,边腹板(8)为弧形或折线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山型梁的中腹板(10)与底板(5)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底板(5)的下方设置有加劲箱体(1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其特征在于:两侧上翼缘板(2)的顶部与站台面等高,方便乘客上下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为连续结构,由两端的边跨和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组成,边跨和中跨连成一体,两个边跨的外端部由边墩支撑;边跨和中跨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的连接处由中墩支撑;山型梁的梁体由底板、底板下部的加劲箱体(可设置或不设置)、两侧对称设置的边腹板、中间腹板、各腹板顶部的上翼缘板组成。在底板上连接有承轨台,沿梁长方向固定有供电装置、牵引变及电力电缆支撑体、通信及信号光电缆支撑体。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山型梁构造,利用底板支撑轨道及列车,降低了桥上轨道标高和线路整体高度,且具有降噪性能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防列车落桥安全性好、结构可兼做桥面附属构造、综合经济性好等优点。
【IPC分类】E01D19/00, E01D2/00, B61B5/00, B61B5/02
【公开号】CN205115986
【申请号】CN201520813167
【发明人】卢春房, 何华武, 孙树礼, 王祯, 苏伟, 施威, 张上, 商耀兆
【申请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