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规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905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塞规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放销式塞规的塞规盒。
销式塞规是测量有关加工的产品上的圆孔孔径的重要测量工具,其使用方法是将塞规放入被测量的圆孔,看是否通过或止通来测量圆孔的直径。销式塞规要成套使用,一般从Φ0.2794mm开始,到Φ25.4mm之间每间隔0.0254mm一只,一套共计990支。一套塞规一般分为8组,为了使用方便,一组放置在一个塞规盒内。现有的塞规盒采用木材制造,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这种塞规盒构造较为笨重,重量重,不利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携带和取用。由于木材吸油,其保油性较差,装在这种木材制造的塞规盒中的塞规,其防锈油很快就会被木材吸收,金属塞规会生锈造成测量误差。特别是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空气潮湿,而且海洋上的空气的腐蚀性较强,常常造成大量的塞规尚未到达目的地就生锈报废。另外,由于木材吸收水份,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时,木材塞规盒容易受潮而影响其保温性能,塞规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容易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的塞规盒,它能够减小塞规的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塞规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它的特殊之处是,盒体1内具有塑料塞规座板3,塞规座板3的上面具有若干塞规孔4,塞规座板3的下面具有若干与塞规孔4对应的塑料塞规座5,塞规孔4与塞规座5的内孔同轴;各塞规座5的上端与塞规座板3成一体。
塞规孔4和塞规座5一般在塞规座板3上均匀分布,塞规孔4与塞规座5的内孔的直径一般也相等,塞规孔4的表面一直延伸到塞规座5的内孔的表面,使塞规孔4的表面与塞规座5的内孔的表面成为同一圆柱面。塞规放置在塞规孔4和塞规座5的内孔中。塞规座板3与塞规座5可以采用塑料注射一次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塞规座5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塞规座5的外表面为圆柱面便于制做塑料模具,而且节省塑料材料,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塞规座板3为左右两块的分体结构,其中的一块上具有连接槽6和位于连接槽6一端的连接孔7,连接孔7的直径大于连接槽6的宽度;其中的另一块上具有连接筋8和位于连接筋8一端的连接柱9,连接柱9的直径大于连接筋8的宽度;连接筋8和连接柱9分别插在连接槽6和连接孔7内。
塞规座板3采用分体结构可以将左右两块设计成相同的形状,采用同一塑料模具制做左右两块塞规座板3,它们的一侧都具有连接槽6和连接孔7,它们的另一侧都具有连接筋8和连接柱9。安装时将一块上的连接筋8和连接柱9插入另一块上的连接槽6和连接孔7内即可将两块连接在一起,然后去掉其中一块侧面上的不与连接槽6和连接孔7连接的连接筋8和连接柱9,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塞规座板3,该塞规座板3即可装入盒体1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采用塑料的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0和外层11,内层10与外层11之间具有间隙12。
盒体1可以采用塑料注射吹塑制造,双层结构可以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和降低成本,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盒盖2采用塑料的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3和外层14,内层13和外层14之间具有间隙15。
盒盖2采用双层结构的作用与盒体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的后部通过塑料连接条16与盒盖2的后部连接,连接条16的两条相对的宽边分别与盒体1和盒盖2成一体。
连接条16的两条相对的宽边分别与盒体1和盒盖2成一体,这种结构可以使盒体1、盒盖2和连接条16采用塑料注射吹塑一次成型,不需要在盒体1与盒盖2之间安装铰链,生产工艺简单。连接条16的作用与铰链的作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的前表面中部安装有手提把17。
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的前表面上具有两个塑料搭勾18,两个搭勾18分别位于手提把17的两侧,搭勾18与盒体1成一体;盒盖2的前表面上具有两个与搭勾18配合的塑料搭扣19,搭扣19与盒盖2成一体。
搭勾18、搭扣19可以与盒体1、盒盖2和连接条16一起采用塑料注射吹塑一次成型,不需要在盒体1与盒体2之间再安装金属锁。搭勾18与搭扣19的作用与金属锁的作用相同。
现有的塞规盒,其塞规座板是采用一块较厚的木板,在这块木板上加工出若干用于放置塞规的孔,它的重量重,加工工艺复杂。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各自独立的圆柱形塞规座5与塞规座板3成一体的结构,塞规座板3可以较薄,各塞规座5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结构可以采用塑料注塑使塞规座板3与塞规座5一次成型,生产工艺简单,而且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减轻了重量,便于使用过程中携带和搬运。由于塑料不吸潮、不吸油,其保油性较好,将塞规放置在塞规孔4和塞规座5中,其防锈油不易散失。这样可以防止塞规生锈,减小塞规测量的误差。本实用新型的塞规座板3采有分体结构,可以降低塑料模具的制造成本,使本实用新型的塞规座板3及塞规座5制造工艺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和盒盖2都采用塑料的双层结构,这种结构不但可以节省塑料材料、减轻重量、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携带和搬运,而且保温性能较好,可以减小塞规由于热胀冷缩作用带来的测量误差。盒体1、盒盖2、连接条16、搭勾18和搭扣19都可以采有塑料材料制造,采用塑料模具使它们一次成型成为一体。由于塑料具有较好的弹性,连接条16可以起到铰链的连接作用,搭扣19也可以方便地钩在搭勾18上,也可以从搭勾18上方便地打开。这样就不需要安装金属铰链和金属锁,制造工艺简化。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中塞规座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销式塞规的塞规盒,它包括盒体1、盒盖2和塞规座板3,它们都采用塑料制造。盒体1采用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0和外层11,内层10与外层11之间具有间隙12。盒盖2也采用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3和外层14,内层13与外层14之间具有间隙15。盒体1和盒盖2的后部具有将两者连接成一体的塑料连接条16。盒体1的前表面中部安装有塑料手提把17,手提把17的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塑料搭勾18。盒盖2的前表面上具有两个与搭勾18配合的搭扣19。盒体1、盒盖2、连接条16、搭勾18和搭扣19采用塑料注射吹塑一次成型,使它们成为一体。塞规座板3上面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塞规孔4,塞规座板3下面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与塞规孔4对应的塑料塞规座5。塞规座5的上端与塞规座板3成一体,塞规座5的内孔的表面与塞规孔4的表面为同一圆柱面。塞规座板3分为左右两块,左右两块完全相同,它们可以采用同一塑料模具成批制造。每一块塞规座板3的左侧具有连接槽6和位于连接槽6一端的连接孔7,右侧具有连接筋8和位于连接筋8一端的连接柱9。连接孔7的直径大于连接槽6的宽度,连接柱9的直径大于连接筋8的宽度。连接槽6与连接筋8的宽度相等,连接孔7与连接柱9的直径相等。将左侧的一块塞规座板3上的连接筋8和连接柱9分别插入右侧的一块塞规座板3的连接槽6和连接孔7中,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塞规座板3。将右侧的一块塞规座板上的连接筋8连同连接柱9掰去,就可以将塞规座板3放入盒体1内。
使用时,首先将各种规格的塞规装入塞规座板3上的塞规孔4和塞规座5的内孔内,盖上盒盖2,并使搭扣19扣在搭勾18上被勾住。此时就可以用手提住手提把17携带整个塞规盒。如果需要取用塞规,应将塞规盒平放,将搭扣19从搭勾18上扳开,打开盒盖2,就可以取用塞规。
权利要求1.塞规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其特征是,盒体(1)内具有塑料塞规座板(3),塞规座板(3)的上面具有若干塞规孔(4),塞规座板(3)的下面具有若干与塞规孔(4)对应的塑料塞规座(5),塞规孔(4)与塞规座(5)的内孔同轴;各塞规座(5)的上端与塞规座板(3)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塞规座(5)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塞规座板(3)为左右两块的分体结构,其中的一块上具有连接槽(6)和位于连接槽(6)一端的连接孔(7),连接孔(7)的直径大于连接槽(6)的宽度;其中的另一块上具有连接筋(8)和位于连接筋(8)一端的连接柱(9),连接柱(9)的直径大于连接筋(8)的宽度;连接筋(8)和连接柱(9)分别插在连接槽(6)和连接孔(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盒体(1)采用塑料的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0)和外层(11),内层(10)与外层(11)之间具有间隙(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盒盖(2)采用塑料的双层结构,它具有内层(13)和外层(14),内层(13)和外层(14)之间具有间隙(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盒体(1)的后部通过塑料连接条(16)与盒盖(2)的后部连接,连接条(16)的两条相对的宽边分别与盒体(1)和盒盖(2)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盒体(1)的前表面中部安装有手提把(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塞规盒,其特征是,盒体(1)的前表面上具有两个塑料搭勾(18),两个搭勾(18)分别位于手提把(17)的两侧,搭勾(18)与盒体(1)成一体;盒盖(2)的前表面上具有两个与搭勾(18)配合的塑料搭扣(19),搭扣(19)与盒盖(2)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塞规盒,为克服现有塞规盒制造工艺复杂、使用不方便、使塞规造成的测量误差较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1和盒体2。盒体1内具有塑料塞规座板3。塞规座板3的上面具有若干塞规孔4,塞规座板3的下面具有若干与塞规孔4对应的塑料塞规座5。塞规孔4与塞规座5的内孔同轴,各塞规座5的上端与塞规座板3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简单,重量轻、使于使用者使用。它用于盛放塞规,塞规不易生锈,产生测量误差的机会减少。
文档编号B25H3/02GK2407897SQ00202070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5日
发明者张云旭 申请人:张云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