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2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扳手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手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棘轮扳子的改良。
对于前述先前技术所改良的棘轮扳手70有在该头部71的一侧钻设一孔711,请参阅图2所示,而孔中螺合一螺栓72,令弹簧73的另一端抵靠于该螺栓72的一端,如美国专利第6,334,373号、6,205,889号与4,991,468号。或是如图3所示的棘轮扳手80,在凹室81中装设一挡止片82,如美国专利第5,636,557号。另外亦有如图4所示的棘轮扳子90在凹室91中装设另一挡止块92,供弹簧93抵靠。
前述的先前技术均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或是增加额外的元件才可完成。因此,在制作的困难度与成本上均缺乏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的改良包含有一握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孔以及一凹室,该凹室的一侧与该槽孔连通,另一侧具有一侧墙;一驱转件,中央具有一多角形孔,外围具有一环齿部;该驱转件可自由旋转地装设于该头部的槽孔中;一掣爪,其一侧具有一齿部,该掣爪容设于该头部的凹室中的一侧,并抵靠于该凹室的侧墙,该掣爪的齿部已可分离的方式与该驱转件的环齿部啮合;一自定位弹性件,具有一体成形的一定位部以及一弹性臂,该自定位弹性件容设于该凹室相对于该掣爪的另一侧,使该定位部抵靠于该凹室的侧墙以及该驱转件,且该弹性臂的外端则抵靠于该掣爪。
其中该自定位弹性件由一具有弹性的线体所构成,该定位部由该线体弯曲呈螺旋状所形成,该弹性臂则是由该定位部的一端向外延伸。
其中该掣爪上具有一凹槽,供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的外端容设于其中。
其中该掣爪的凹槽的方向与该驱转件的径向夹角呈一锐角。
其中该自定位弹性件由一具有弹性的片体所构成,该片体的一部份被弯曲以形成该定位部,而该弹性臂则是由该定位部的一端向外延伸。
其中该掣爪上具有一凹缺,供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的外端容设于其中。
其中该片体上设有至少一孔。
其中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具有至少一部份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部的高度。
图6为沿图5中6-6剖线的剖示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定位弹性件的立体图;图8为自定位弹性件与掣爪的立体图;图9为另一种型态的自定位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显示扳手反转时掣爪的作动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定位弹性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3与
图14为为另外二种型态的自定位弹性件的立体图。
一驱转件20,其为一环形柱体,中央具有一六角形或十二角形的穿孔21,外围具有一环齿部22。该驱转件20容设于该头部11的槽孔12中,可自由旋转。该驱转件20装设于该孔槽12的方式为已知技术,且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此容不赘述。
一掣爪30,具有一齿部32以及一凹槽34。该掣爪30容设于该头部11的凹室13中的一侧,使该掣爪30相对于该齿部32的另一侧抵靠于该凹室13的侧墙14,且该齿部32与该驱转件20的环齿部22以可分离的方式啮合。
一自定位弹性件40,请参阅图7,由一金属线所构成,由弯曲一部份的该线体以形成一呈螺旋状的定位部41,而该线体其余的部分则向外延伸以形成一呈弧形的弹性臂42(读者可配合参阅图6与图7,可明确了解该弹性臂42的空间型态)。该自定位弹性件40容设于该头部11的凹室13中,位于相对于该掣爪30的另一侧。该弹性臂42的外端呈悬空状,请参阅图8,并容设于该掣爪30的凹槽34中。由此,该自定位弹性件40可自动定位于该凹室13中,并提供该掣爪30弹力。
图9显示另一种型态的自定位弹性件40′,其亦由一金属线体所构成的螺旋状的定位部41′以及一弧状的弹性臂42′,不同的是该定位部41′的螺旋方向与前述相反,然其装设位置与所产生的功效与前述无异。
请再参阅图5所示,当顺时针转动该握柄10时,该掣爪30的齿部32会与该驱转件20的环齿部22啮合,以带动该驱转件20转动。另外,当逆时针转动该握柄10时,请参阅
图10,该掣爪30会沿著侧墙14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令该掣爪30的齿部32会与该驱转件20的环齿部22分离,使该握柄10转动时,该驱转件20仍保持不动。此一作动状态与已知单向棘轮扳手相同,在此请容不赘述。
要特别提出说明的是,请参阅图5,该掣爪30的凹槽34的方向与该驱转件20的径向夹角为锐角。因此,该自定位弹性件40的弹性臂42作用于该掣爪30的弹力F可分解为一正向力Fn以及一切线向力Ft。该切线向力Ft可令该掣爪30复位,而该正向力Fn可令该掣爪30齿部32的所有齿牙与该驱转件20的环齿部22啮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1具有较为优越的出力表现。
由以上所述的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1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构造或元件,该自定位弹性件40可自动定位于该凹室13中,并提供该掣爪30弹力。如此可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加工程序。
请参阅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棘轮扳手1的改良,其主要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包含有一握柄51,其具有一头部52、一槽孔53以及一凹室54,一驱转件55,装设于该槽孔53中,可自由旋转,一掣爪56以及一自定位弹性件57,容设于该凹室54中。该自定位弹性件57,请参阅
图12,由一金属片体所构成,由弯曲该片体的一部份以形成一断面呈C形的定位部571,而该片体的其余部分则形成一呈弧形的弹性臂572。该定位部571抵靠于该凹室54的侧墙541以及该驱转件55,该弹性臂572的外端则抵靠于该掣爪56上的凹缺561。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功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容不赘述。
图13与
图14显示二种可供选择的自定位弹性件的型态,其中
图13所显示的自定位弹性件57′,同样由一金属片体弯曲以形成一定位部571′以及一弹性臂572′,然在该片体上开设有一长形孔573′,其具有降低材料成本以及调整该弹性臂弹力的功能。基于相同的原理,
图14所显示的自定位弹性件57”,具有一定位部571”以及一弹性臂572”,其中该弹性臂572”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部571″的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扳手的改良,包含有一握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孔以及一凹室,该凹室的一侧与该槽孔连通,另一侧具有一侧墙;一驱转件,中央具有一多角形孔,外围具有一环齿部;该驱转件可自由旋转地装设于该头部的槽孔中;一掣爪,其一侧具有一齿部,该掣爪容设于该头部的凹室中的一侧,并抵靠于该凹室的侧墙,该掣爪的齿部已可分离的方式与该驱转件的环齿部啮合;其特征在于一自定位弹性件,具有一体成形的一定位部以及一弹性臂,该自定位弹性件容设于该凹室相对于该掣爪的另一侧,使该定位部抵靠于该凹室的侧墙以及该驱转件,且该弹性臂的外端则抵靠于该掣爪。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子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自定位弹性件由一具有弹性的线体所构成,该定位部由该线体弯曲呈螺旋状所形成,该弹性臂则是由该定位部的一端向外延伸。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子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掣爪上具有一凹槽,供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的外端容设于其中。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掣爪的凹槽的方向与该驱转件的径向夹角呈一锐角。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子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自定位弹性件由一具有弹性的片体所构成,该片体的一部份被弯曲以形成该定位部,而该弹性臂则是由该定位部的一端向外延伸。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掣爪上具有一凹缺,供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的外端容设于其中。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片体上设有至少一孔。
8.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自定位弹性件的弹性臂具有至少一部份的宽度小于该定位部的高度。
专利摘要一种棘轮扳手的改良,包含有一握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槽孔以及一凹室,该凹室的一侧与该槽孔连通,另一侧具有一侧墙;一驱转件,中央具有一多角形孔,外围具有一环齿部;该驱转件装设于该头部槽孔中,可自由旋转;一掣爪,其一侧具有一齿部,该掣爪容设于该头部凹室中,该掣爪的齿部已可分离的方式与该驱转件的环齿部啮合,以及一自定位弹性件,由一金属线体所构成,具有一呈螺旋状的定位部以及一弧形的弹性臂,该自定位弹性件容设于该凹室中,使该定位部抵靠于该凹室的侧墙以及该驱转件,且该弹性臂的外端则抵靠于该掣爪。
文档编号B25B13/46GK2544897SQ02236528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7日
发明者吴传福 申请人:吴传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