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0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电动发剪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
有监于此,创作人即苦心研究,而得到本实用新型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可使弹性顶持件容易装设配置。
为达成上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是供电动发剪的一剪刃组升降之用,其包含有一组合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设簧部呈开槽状,一拨转套承部,一马达承部,一升降配部,一拨件开口;一马达是呈筒状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马达承部;一定位顶持组是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设簧部,具有一弹性顶持件,一顶持杆插抵于该弹性顶特件,该顶持杆具有一定位端于其前端;一拨转套是呈环筒状,其具有一筒身,一拨转部形成于该筒身外周且露出于该组合壳体的拨件开口外侧,该拨转部是供乎指拨使转动该拨转套,一定位齿区段形成于该筒身的底线供该定位顶持组的顶持杆定位,一升降控缘其呈预定形状凹设于该筒身的另一边;一升降件具有一滑配部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升降配部,一受抵部供该拨转套的升降控缘升降,一顶动部供抵持剪刃组的升降。
其中该组合壳体是包含有一第一壳体及与该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
其中该马达具有一外周部恰可盖设该第一壳体的设簧部开口。
其中该定位顶持组的弹性顶持件是为一压缩弹簧。
其中该定位齿区段其是若干连续的凹齿形成于该筒身的底缘。
其中该升降件的顶动部数量是为二个。
其中该马达的外周是恰可盖设于该组合壳体的设簧部。
其中该定位顶持组的弹性顶持件是为一弹片。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组合局部剖面图,其中不包含第二壳体及马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组合图,显示组合壳体、定位顶持组及拨转套的组合状态;是概同于图2的转动另一位置状态图。
图5是图3中沿5-5剖线方向剖面视图,显示升降件与剪刃组的配合状态。
一电池组20,是装设于该组合壳体10预定位置。
一定位顶持组30,是装设于该第一壳体11的设簧部17,具有一弹性顶持件于本实施例是为压缩弹簧31,一顶持杆35插设于该压缩弹簧31的内孔,该顶持杆35具有一定位端36于其前端。
一拨转套40,是呈环筒状,其具有一筒身41形成有一穿孔42,一拨转部43于该组合壳体10的拨件开口18供手指拨转该拨转套40,一定位齿区段45其是若干连续的凹齿46形成于该筒身41底缘,该定位齿区段45是供该定位顶持组30的顶持杆35定位,一升降控缘47其呈预定形状凹设于该筒身41的另一边。
一马达50,具有一外周部51呈圆筒状而可穿设该拨转套40的穿孔42,其可承坐于该组合壳体10的马达承部15,并可盖设该第一壳体11的设簧部17开口;二固定部53供螺栓锁固于该组合壳体10的马达固部16。
一升降件60,具有二滑配部61装设于该组合壳体10的升降配部19,一受抵部63供该拨转套40的升降控缘47顶抵使该升降件60滑移,各滑配部61前端形成一顶动部65供抵持剪刃组C的升降。
本实施例的作动方式,说明如下首先,再参考图3所示,可拨转该拨转套40的拨转部43使转动,而该定位顶持组30的顶持杆35即可对应该拨转套40的定位齿区段45定位作用,并产生明确的定位效果;因此,该拨转套40转动即可以其升降控缘47顶持该升降件60的受抵部63滑动位移,而使升降件60的顶动部65控制该剪刃组C的升降,如图5所示的状态,因此达到调整剪刃组C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该定位顶持组,并不限定于前一实施例使用压缩弹簧,走亦可变换为一弹片或者其他弹性件等等,其亦弯曲形成有一定位端供对应顶抵该拨转套的定位齿区段,以提供拨转套转动定位之用。
综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功效1.本实用新型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定位顶持组的弹性件相对纵向顶抵该拨转套的定位齿区段,可达到明确的多段定位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定位顶特组纵向设置,可使弹性顶持件容易装设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是供电动发剪的一剪刃组升降之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组合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拨转套承部,一设簧部呈开槽状,一马达承部,一升降配部,一拨件开口;一马达,是呈筒状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马达承部;一定位顶持组,是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设簧部,具有一弹性顶持件,一顶持杆插设于该弹性顶持件,该顶持杆具有一定位端于其前端;一拨转套,是呈环筒状,其具有一筒身,一拨转部形成于该筒身外周且露出于该组合壳体的拨件开口外侧,该拨转部是供手指拨使转动该拨抟转套,一定位齿区段形成于该筒身的底缘供该定位顶持组的顶持杆定位,一升降控缘其呈预定形状凹设于该筒身的另一边;一升降件,具有一滑配部装设于该组合壳体的升降配部,一受抵部供该拨转套的升降控缘升降,一顶动部供抵持剪刀组的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组合壳体是包含有一第一壳体及与该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具有一外周部恰可盖设该第一壳体的设簧部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顶持组的弹性顶持件是为一压缩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齿区段其是若干连续的凹齿形成于该筒身的底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升降件的顶动部数量是为二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的外周是恰可盖设于该组合壳体的设簧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顶持组的弹性顶持件是为一弹片。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升降定位结构的电动发剪,是供电动发剪的一剪刃组升降之用,其是于一组合壳体内装设有一马达、一拨转套、一定位顶持组、及一升降件;该定位顶持组是具有一弹性顶持件,一顶持杆;该拨转套是可供手指拨转动,具有一定位齿区段形成于筒身的底缘供定位顶持组的顶持杆定位,以及一升降控缘其呈预定形状凹设于筒身的另一边;该升降件是可滑移地装设于组合壳体而可该剪刃组升降,其具有一受抵部供拨转套的升降控缘顶动升降,而该升降件位移即可带动该剪刃组的升降。
文档编号B26B19/28GK2560475SQ0224687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4日
发明者廖宜镗 申请人:正璿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