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00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一种手动双头部扳手,包括组合扳手、闭口扳手、开口扳手、活动扳手及类似者,即一种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
背景技术
手动式双头部扳手已存在多年,其典型构造包括一长扁握把及在其每一端的一扳手头以转动各式固定器。典型变化包括组合、双闭口、双开口、活动及类似者。连于每个扳手头的扁握把使每个扳手头易于接近固定器。然而,扁握把设计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该长扁握把只提供小面积供使用者施力以转动并操作扳手,这小面积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及疲劳,同时限制扭力及连续使用的能力。
近来,有人企图为改善双头部扳手而形成有扭曲握把的扳手。该扭曲握把构造实提供若干优点,包括在扳手的每一端有大面积供使用施力。然而,此型扭曲扳手产生新问题,包括强度变小、扭力上限下限、在一些情形下不易接近固定器。又,扳手握把的扭曲形触感差且让使用者以为它是损坏或拗坏的。因此,有不容忽视的需求要改良该典型双头部扳手。
如图1所示,是典型现有技术的双头部扳手的左侧立面图。现有技术扳手1有握把3与二扳手头5及11。开口扳手头5有想象中心轴线7,它是扳手头5的扳手旋转所绕的轴线。闭口扳手头11有想象中心轴线13,它是扳手头11的扳手旋转所绕的轴线。扳手头5连于握把部9,且扳手头11连于握把部15。操作扳手时,使用者握住握把部15,使扳手头5绕想象中心轴线7转,以转动各式固定器。另外,使用者握住握把部9,使扳手头11绕想象中心轴线13转,以转动各式固定器。从侧面观之,握把部9相对地薄,以致扳手头5能在普通或有限通行环境中轻易接近并啮合固定器。类似地,从侧面观之,握把部15相对地薄,以致扳手头11能在普通或有限通行环境中轻易接近并啮合固定器。结果,握把部9只提供小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以转动并操作扳手头11,握把部15只提供小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以转动并操作扳手头5。这小面积造成使用者不舒适及疲劳,同时限制控制、扭力及连续使用能力。
图2是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扳手的俯视图,所有组件有相同标号。
参考图1及图2,若从端面图观察扳手1,则易于了解扳手头5的想象中心轴线7大致上平行于扳手头11的想象中心轴线13。此外,易于了解第一握把部9及第二握把部15各有横剖形,第一握把部9的有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第一扳手头15的想象中心轴线7及第二扳手头11的想象中心轴线13。相似地,第二握把部15的有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第二扳手头11的想象中心轴线13及第一扳手头15的想象中心轴线7。图1及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握把3在扳手头5及11之间的结构大致上不变。因此,在扳手头5及11之间,从一端到另一端,在不同部分,握把3的厚度大致上固定且不变。相似地,在扳手头5与11之间,在不同部分,握把3的横剖面积大致上固定且不变。此典型现有技术扳手易于接近固定器,但只提供小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以转动并操作扳手,因此造成使用者不舒适及疲劳,同时限制控制、扭力及连续使用能力。因此,对改良型双头部扳手有不容忽视的需求,本发明可提供使用者额外控制、舒适及扭力能力,却减少疲劳及有关于工具的伤害,且不牺牲扳手强度或接近固定器的容易度。
申请人定义“横剖”为有关于握把的切割,切割大致上垂直于其想象纵轴线。申请人定义“厚度”为扫过剖面的中心的最小尺寸。申请人定义“面积”为表面(例如握把部的剖面)的以平方英时为单位的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改良的双头部扳手,其提供使用者额外控制、舒适及扭力能力,却减少疲劳及有关于工具的伤害,且不牺牲扳手强度或接近固定器的容易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其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握把的另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且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第一扳手头与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二者的扳手旋转轴线互相垂直。握把有第一握把部连于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第一握把部及第二握把部之间。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厚度。第三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大于每一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厚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有双扳手头。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易于接近固定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提供使用者额外控制、舒适及扭力能力,却减少疲劳及有关于工具的可能伤害。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有强度及耐久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专业使用者易于接受它。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有制造的成本效率及商业可行性。


图1是典型现有技术的双头部扳手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扳手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双头部扳手的正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扳手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扳手的端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扳手的第一握把部的横剖端视图;图7是图3所示的扳手的第二握把部的横剖端视图;图8是图3所示的扳手的第三握把部的横剖端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双头部扳手的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双头部扳手的正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扳手的俯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扳手 3握把 5扳手头7想象中心轴线 9握把部 11扳手头13想象中心轴线 15握把部21双头部扳手23握把 25第一扳手头27第二扳手头29想象中心轴线 30孔31想象中心轴线32孔33第一握把部35第二握把部37第三握把部71双头部扳手73握把75第一扳手头77第二扳手头79想象中心轴线80孔81想象中心轴线 82孔83第一握把部85第二握把部87第三握把部D1横剖厚度 D2横剖厚度 D3横剖厚度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目的是呈现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发明。
参考图3及4,以左侧立面图及俯视图显示本发明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双头部扳手21包括握把23、第一扳手头25连于握把23的一端、第二扳手头27连于握把23的另端。扳手头25有孔30,扳手头27有孔32。每一孔为啮合各式固定器。孔30有扳手旋转的想象中心轴线29,孔32有扳手旋转的想象中心轴线31。因第一扳手头25与第二扳手头27的相对位置,第一扳手头25的想象中心轴线29垂直于第二扳手头27的想象中心轴线31(图5显示最清楚)。握把23有第一握把部33连于第一扳手头25、第二握把部35连于第二扳手头27、第三握把部37在第一握把部33及第二握把部35之间。扳手头25与27都固定于扳手21。在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里,可有一或两个扳手头固定于扳手的握把。在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里,可有一或两个扳手头枢接扳手的握把。在操作扳手21时,使用者握住握把部35,使扳手头25绕想象中心轴线29转动各式固定器。能在图3中看到,握把部35提供的面积远大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使扳手头25绕想象中心轴线29转动。另外,使用者握住握把部33,使扳手头27绕想象中心轴线31转动各式固定器。能在图4里看到,握把部33提供的面积远大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使扳手头27绕想象中心轴线31转动。
图5是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扳手的端面图。在此图里,可轻易了解,因第一扳手头25与第二扳手头27的相对位置,第一扳手头25的想象中心轴线29垂直于第二扳手头27的想象中心轴线31。
图6是图3所示的扳手21的第一握把部33的横剖端面图。在此端面图里能看到第一握把部33有横剖形,且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第一扳手头25的想象中心轴线29,并大致上平行于第二扳手头27的想象中心轴线31。第一握把部33有横剖厚度D1在此横剖图里。
图7是图3所示的扳手21的第二握把部35的横剖端面图。在此端面图里能看到第二握把部35有横剖形,且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第二扳手头27的想象中心轴线31,并大致上平行于第一扳手头25的想象中心轴线29。第二握把部35有横剖厚度D2在此横剖图里。
图8显示图3所示的扳手21的第三握把部37的横剖端面图。第三握把部37还有横剖厚度D3在此横剖图里。
参考图6~8,第三握把部37的厚度D3大于第一握把部33的横剖厚度D1及第二握把部35的横剖厚度D2。相似地,第三握把部37的横剖面积大于第一握把部33的横剖面积及第二握把部35的横剖面积。申请人再定义“横剖”为有关于握把的切割,切割大致上垂直于其想象纵轴线。申请人定义“厚度”为扫过剖面的中心的最小尺寸。申请人定义“面积”为表面(例如握把部的剖面)的以平方英时为单位的值。本发明的扳手的所有实施皆有强化中段或第三握把部37,第三握把部37的厚度与横剖面积大于其它握把部(第一握把部33及第二握把部35)的任一的横剖厚度与横剖面积。每一握把部的横剖厚度与横剖面积皆可能延其纵向变化,然而,每一握把部须在至少一个位置使上述的结构上的关系发生。图3~8所示的结构提供在典型现有技术双头部扳手以上的有效并不容忽视的优点。这些改善之处包括增加扳手强度及耐久性,增加使用者控制、舒适及扭力能力,并减少使用者疲劳及有关于工具的可能伤害。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双头部扳手的左侧立面图。
图10与图11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双头部扳手的左侧立面图及俯视图。双头部扳手71包括握把73、第一扳手头75连于握把73的一端、第二扳手头77连于握把73的另端。扳手头75有孔80,扳手头77有孔82。每一孔为啮合各式固定器。孔80有扳手旋转的想象中心轴线79,孔82有扳手旋转的想象中心轴线81。因第一扳手头75与第二扳手头77的相对位置,第一扳手头75的想象中心轴线79垂直于第二扳手头77的想象中心轴线81。握把73有第一握把部83连于第一扳手头75、第二握把部85连于第二扳手头77、第三握把部87在第一握把部83及第二握把部85之间。扳手头75与77都固定于扳手71。在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里,可有一或两个扳手头固定于扳手的握把。在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里,可有一或两个扳手头枢接扳手的握把。在操作扳手71时,使用者握住握把部85,使扳手头75绕想象中心轴线79转动各式固定器。能在图10中看到,握把部85提供的面积远大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使扳手头75绕想象中心轴线79转动。另外,使用者握住握把部83,使扳手头77绕想象中心轴线81转动各式固定器。能在图11里看到,握把部83提供的面积远大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面积,让使用者施力使扳手头77绕想象中心轴线81转动。本发明双头部扳手可能有两个相同或不同的扳手头。每个扳手头可能固定于或枢接于扳手的握把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能包括棘合机构在一或两个扳手头里,以加速作业。
在考虑本发明时,“简单”及“显而易知”不应被混淆或视为相同。因此,须借助上述许多相关目的,包括易于接近固定器、舒适、扭力、强度、耐久及人体工学考虑,来衡量本发明的新颖性及创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固定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固定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该第一握把部及该第二握把部之间,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厚度,该第三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大于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5.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该第一握把部及该第二握把部之间,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面积,该第三握把部的横剖面积大于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面积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9.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该第一握把部及该第二握把部之间,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厚度,该第三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大于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14.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该第一握把部及该第二握把部之间,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面积,该第三握把部的横剖面积大于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面积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21.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包括侧面向该第一扳手头渐细、顶面向该第二扳手头渐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棘合机构。
29.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大致上不扭曲,并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该不扭曲的握把包括侧面向该第一扳手头渐细、顶面向该第二扳手头渐细。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34.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大致上不扭曲,并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形垂直于该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形,该不扭曲的握把包括侧面向该第一扳手头渐细、顶面向该第二扳手头渐细。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渐细的侧面与该二握把部连续并相同,且该渐细的顶面与该二握把部连续并相同。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4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4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42.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43.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44.一种双头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该握把的另一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握把大致上不扭曲,并包括第一握把部连于该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该第二扳手头,该第一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垂直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形大致垂直于该第二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并大致上平行于该第一扳手头的扳手旋转轴线,该不扭曲的握把有侧面向该第一扳手头渐细、顶面向该第二扳手头渐细。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渐细的侧面与该二握把部连续并相同,且该渐细的顶面与该二握把部连续并相同。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异于该第二扳手头。
5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第一扳手头与该第二扳手头相同。
5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包括棘合机构。
53.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双头部扳手,其中该二扳手头中至少一个枢接于握把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人体工学握把的双头部扳手,其包括一握把、第一扳手头连于握把的一端、第二扳手头连于握把的另端,每个扳手头有一孔以啮合各式固定器,且每个孔有扳手转动的想象中心轴线,第一扳手头与第二扳手头的相对位置使二者的扳手旋转轴线互相垂直,握把有第一握把部连于第一扳手头、第二握把部连于第二扳手头、第三握把部在第一握把部及第二握把部之间,每一握把部从其端部观察在至少一处有一横剖厚度,第三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大于每一握把部的横剖厚度及第二握把部的横剖厚度。
文档编号B25G1/10GK1493433SQ0315550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1日
发明者理查·马可, 理查 马可 申请人:智慧财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