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76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折叠工作台。
背景技术
工作台是操作人员经常需要使用的作业工具之一,工作台的作用在于通过提供一个台面来放置工具或工件,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作业;人们较早使用的工作台主要由工作台台面和工作台支架构成,工作台支架为固定框架式,工作台台面与工作台支架固定相联接,由于该种工作台不可折叠,给操作人员的携带造成了许多不便,为此一种可收折以方便携带的折叠工作台应运而生,使操作人员携带时十分方便,现有技术的折叠工作台包括一台面、一台支架,台支架主要由二个“∏”型支架构成,“∏”型支架实际上是由一纵杆和二竖杆组成,其中二相互平行的竖杆的上端头分别对称固定联接于纵杆上,两个“∏”型支架的竖杆的下端头分别用于撑开时着地;内、外二个“∏”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就构成了可折叠的台支架;将台面底部与台支架可拆卸联接后就构成了一可折叠工作台;当要打开工作台时,只需将两个相枢接的“∏”型支架打开,使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撑开状,并形成对台面的支撑,此时工作台成打开状,可以使用;当要收折工作台时,只需将两个相枢接的“∏”型支架收折,使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折叠状,工作台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人员作业的需要,有时需要使用具有不同高度的工作台,而现有的这种固定高度结构的工作台不能适应操作人员的多种需求,若是置备好若干个不同高度的工作台,既会造成使用成本的上升,也给操作人员的携带造成了更多的不便;而另一方面,现有的工作台台面较为平坦,在放置如螺丝刀等作业工具时,工具容易滑出台面而掉到地上,进而影响了操作人员的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既可调节高度,又可保证放置的工具不易滑出的折叠工作台,以适应不同的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工作台,它由一台支架、二横梁和一台面构成,台面为吹塑模压构成,台面底部设一凹腔,二横梁分别与台面底部凹腔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台支架包括二个由一纵杆、二竖杆构成的“∏”型支架,内、外二个“∏”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型支架的二竖杆下端固定接有一底杆,二“∏”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分别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台面上部设有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台面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凹槽、若干波纹状凹凸条、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在台面底部上,其与预备孔位相对应处设有对应槽。
所述的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还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与之相套接的套管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滑动锁接件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
所述的横梁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台面底部凹腔的侧壁,两端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另一边贴靠于台面底部的表面,并与台面底部的表面固定相联接。
所述的“L”型横梁贴靠于台面底部表面的一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定位孔,台面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活动枢接为竖杆上设有枢接孔,一螺杆穿接于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使一竖杆可沿螺杆相对于另一竖杆移动。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穿接于竖杆的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所述的两底杆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
所述的台面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台面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或在台面底部凹腔内设有卡置凸起。
使用时,当需将折叠工作台展开使用时,可先将“∏”型支架扳起,使卡置在台面底部卡接件与卡槽之间的“∏”型支架的竖杆脱开卡接件及卡槽,或使卡置在台面底部凹腔内卡置凸起上的“∏”型支架的竖杆脱开卡置凸起。继续扳动“∏”型支架,由于“∏”型支架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内“∏”型支架套管与横梁的相枢接,两个“∏”型支架成交叉撑开状,也即台支架成撑开状,台支架形成了对台面的支撑,此时工作台成展开状,可以供操作人员使用,台面上部所设的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利用其浅凹槽的四周槽壁,可以防止工具的滑出,台面上部的一侧所设的一圆形凹槽可以放置圆形底的工具,所设的若干波纹状凹凸条可放置条形工具,防止工具的滑动,所设的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在与台面底部对应槽的配合下,可以很容易地将预备孔位穿透,预备孔位穿透后可以将螺丝刀之类的工具插放在预备孔位处。
当需调节工作台的高度时,在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没有接滑动锁接件的情况下,由于二套管的对应端头之间有一定距离,可用手将内“∏”型支架的两竖杆向内扳动,由于二竖杆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其下端由同一底杆固定相联接,而在与外“∏”型支架的竖杆相枢接的中部,无论是采用一长螺杆穿接于各竖杆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还是采用一铆钉固定枢接于二竖杆,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竖杆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内“∏”型支架的两竖杆中的至少有其中一竖杆可以在长螺杆或短螺杆中有移动空间,则内“∏”型支架的一竖杆其上端相对于另一竖杆可移动一定的距离,在扳力作用下,二套管会相互靠近,由于二套管的相互靠近,则其中的一套管会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该套管的脱出,使另一套管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二套管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后,内“∏”型支架与外“∏”型支架之间可自由转动,根椐调节的要求,将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的二竖杆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的二套管相互远离,并分别与二横梁对应的端头枢接孔相套;由于两相枢接的内、外“∏”型支架的高度取决于其交叉打开后被固定的距离,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的距离越短则高度越高,距离越长则高度越低,通过调节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工作台高度的目的;与外“∏”型支架的纵杆之间相枢接的二横梁端部,也可设有若干的枢接孔用于调节外“∏”型支架,调节时必须将横梁从台面上拆下,进行移动外“∏”型支架的纵杆,移动好后,再将横梁与台面固定相联接。
当需调节工作台的高度时,在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接有滑动锁接件的情况下,二套管之间的相互靠近则受制于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起锁固作用;滑动锁接件是这样装在二套管之间的,将滑动锁接件设有凸起的一端与一套管相套接,套接时将凸起稍微下压后对准套管一端所设的导轨向套管内滑进,直至滑动锁接件的凸起与套管相对应的凹陷相匹配为止;滑动锁接件的另一端直接滑入另一套管的内壁,其滑入的长度受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所设的条状体的端部的卡头所限制。使用时,将中部的手柄向一侧扳动,由于该侧条状体与手柄联成一体,条状体在刚性弹力作用下其端部向下移动,造成了卡头的下移,卡头的下移后失去了对套管的顶靠,使套管可以沿滑动锁接件进行移动,在用手扳动手柄时,其抓握手柄的同时,也抓握住内“∏”型支架的一竖杆,相当于该竖杆受到了一扳力,在扳力的作用下,与前述相同,该竖杆所接的套管会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一套管脱出后,则另一套管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相接的枢接孔中脱出,二套管从横梁的枢接孔中脱出后,内“∏”型支架与外“∏”型支架之间可自由转动,将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的二竖杆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二套管分别与二横梁对应端头的枢接孔相套,相套时,套管沿滑动锁接件从其中部向外滑出,当滑动至卡头脱离套管的内壁后,卡头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弹起,卡头上移后重新对套管产生了顶靠作用;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所设有的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主要用于保护条状体,避免因条状体端部的过分移动而造成条状体联接部的折断。
当需将折叠工作台折叠收藏时,先将内“∏”型支架二套管采用上述的方法移出枢接孔,而后将内、外“∏”型支架向台面底部收折,由于内、外“∏”型支架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内“∏”型支架二套管与横梁的相枢接,内、外“∏”型支架成交叉折叠状,并向台面底部贴靠,最后将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卡在台面底部卡接件与卡槽之间,使内、外“∏”型支架不能活动,工作台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与台面底部固定相接的横梁的各端部上设置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将内“∏”型支架中的纵杆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之间接有或不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在内、外“∏”型支架的两竖杆下端固定接有一底杆,使内“∏”型支架一竖杆的端部可以在刚性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另一竖杆的端部移动,在扳力作用下,可实现将二套管在横梁枢接孔之间的移动,即实现了内、外“∏”型支架上端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而达到了调节工作台高度的目的,且由于对应于内、外“∏”型支架,在横梁上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枢接孔位,使得高度的调节可以更高;由于台面为吹塑模压构成,使得台面的重量很轻,制作成本低廉;而两节套管之间所相接的滑动锁接件可以实现其对横梁之间枢接的牢固性,避免了因其它外力的作用而使内“∏”型支架的二套管移出枢接孔而造成台支架与横梁相脱的现象;而“L”型横梁贴靠于台面底部表面的一边所设有的若干锁接孔、定位孔和在台面底部表面所设的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可以更加方便于横梁与台面之间的固定相联接,特别是用于锁固的螺纹孔处于台面底部的表面,使得在上螺丝时螺丝刀可直立使用,使用十分方便而省力;而由于在台面上部设了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台面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凹槽、若干波纹状凹凸条、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使工作台既可便于放置工具,且放置的工具还不易滑出,大大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工作台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展开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另一展开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外“∏”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内“∏”型支架的构造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滑动锁接件的构造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
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它由一台支架、二横梁2和一台面3构成,台面3为吹塑模压构成,台面3底部设一凹腔31,二横梁2分别与台面3底部凹腔31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台支架包括内“∏”型支架11和外“∏”型支架12,其中,外“∏”型支架12由一纵杆121、二竖杆122构成,二竖杆122上端头与纵杆121采用焊接相固定;内“∏”型支架11由一纵杆、二竖杆112构成,内“∏”型支架11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110、111,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竖杆112上端头采用焊接相固定;如图5、图6所示,内“∏”型支架11的二竖杆112下端头固定接有一底杆113,其固定方式为焊接相固定,底杆113、123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13;二套管110、111之间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5,滑动锁接件5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51,与之相套接的套管110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1101;滑动锁接件5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52,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53,在滑动锁接件5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54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55;滑动锁接件5是这样装在二套管110、111之间的,将滑动锁接件5设有凸起51的一端与套管110相套接,套接时将凸起51稍微下压后对准套管110一端所设的导轨1101向套管110内滑进,直至滑动锁接件5的凸起51与套管110相对应的凹陷相匹配为止;滑动锁接件5的另一端直接滑入另一套管111的内壁,其滑入的长度受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所设的条状体的端部的卡头52所限制;如图4所示,外“∏”型支架12下端头固定接有一底杆123,其固定方式为焊接相固定;将内“∏”型支架11与外“∏”型支架12的竖杆112、122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其枢接方式为,在内“∏”型支架11、外“∏”型支架12的竖杆112、122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41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42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螺杆42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这样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可沿螺杆42相对于另一竖杆112移动;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横梁2的相对应的一端部相枢接,枢接时套管110与一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21相套,套管111与另一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21相套,二横梁2相套端部的枢接孔21设为一个以上;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1两端分别与二横梁2的相对应的另一端部相枢接,枢接时纵杆121两端与二横梁2端部所设的枢接孔21对应相套,二横梁2相套端部的枢接孔设为一个以上;横梁2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台面3底部凹腔31的侧壁,另一边贴靠于台面3底部的表面,该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22、定位孔23,与之相对应在台面3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横梁2与台面3固定时,定位孔23与定位凸起相配合,锁接孔22与螺纹孔相配合并由螺丝锁固;在台面3底部凹腔31内设有卡置凸起39,台面3上部设有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34,台面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凹槽35、若干波纹状凹凸条36、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37,在台面3底部上,其与预备孔位37相对应处设有对应槽38。
使用时,当需将折叠工作台展开使用时,可先将“∏”型支架11、12扳起,使卡置在台面3底部凹腔31内卡置凸起39上的“∏”型支架的竖杆122脱开卡置凸起39,继续扳动“∏”型支架11、12,由于“∏”型支架11、12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121、内“∏”型支架套管110、111与横梁2的相枢接,两个“∏”型支架11、12成交叉撑开状,也即台支架成撑开状,台支架形成了对台面的支撑,此时工作台成展开状,可以供操作人员使用,使用时,台面3上部所设的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34,利用其浅凹槽34的四周槽壁,可以防止工具的滑出,台面3上部的一侧所设的一圆形凹槽35可以放置圆形底的工具,所设的若干波纹状凹凸条36可放置条形工具,防止工具的滑动,所设的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37,在与台面底部对应槽38的配合下,可以很容易地将预备孔位37穿透,预备孔位37穿透后可以将螺丝刀之类的工具插放在预备孔位37处。。
当需调节工作台的高度时,将中部的手柄53向一侧扳动,由于该侧条状体与手柄53联成一体,条状体在刚性弹力作用下其端部向下移动,造成了卡头52的下移,卡头52的下移后失去了对套管111的顶靠,使套管111可以沿滑动锁接件5进行移动,在用手扳动手柄53时,其抓握手柄53的同时,也抓握住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相当于该竖杆112受到了一扳力,在扳力的作用下,由于二竖杆112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其下端由同一底杆113固定相联接,而在与外“∏”型支架12的竖杆122相枢接的中部,采用一铆钉41固定枢接于二竖杆112、122,一螺杆42穿接于另二竖杆112、122的枢接孔中,并在螺杆42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内“∏”型支架11的两竖杆112中的其中一竖杆在螺杆42中有移动空间,则内“∏”型支架11的一竖杆112其上端相对于另一竖杆112可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该竖杆112所接的套管111会从横梁2的枢接孔21中脱出,套管111脱出后,则另一套管110也可十分方便地从与横梁2相接的枢接孔21中脱出,二套管110、111从横梁的枢接孔21中脱出后,内“∏”型支架11与外“∏”型支架12之间可自由转动,将内“∏”型支架11的二套管110、111移至所需高度的其它枢接孔21处,并松开扳动的力,内“∏”型支架11的二竖杆112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二套管110、111分别与二横梁2对应端头的枢接孔21相套,相套时,套管111沿滑动锁接件5从其中部向外滑出,当滑动至卡头52脱离套管111的内壁后,卡头52在刚性弹力的作用下弹起,卡头52上移后重新对套管111产生了顶靠作用;在滑动锁接件5本体的中部所设有的限制手柄53移动的限位块54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55,主要用于保护条状体,避免因条状体端部的过分移动而造成条状体联接部的折断。由于两相枢接的内、外“∏”型支架11、12的高度取决于其交叉打开后被固定的距离,内、外“∏”型支架11、12上端之间的距离越短则高度越高,距离越长则高度越低,通过调节内、外“∏”型支架11、12上端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调节工作台高度的目的;与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2之间相枢接的二横梁2端部,也可设有若干的枢接孔21用于调节外“∏”型支架12,调节时必须将横梁2从台面3上拆下,移动外“∏”型支架12的纵杆122,移动到位后,再将横梁2与台面3固定相联接。
当需将折叠工作台折叠收藏时,先将内“∏”型支架11二套管110、111采用上述的方法移出枢接孔21,而后将内、外“∏”型支架11、12向台面底部收折,由于内、外“∏”型支架11、12之间的相枢接以及外“∏”型支架纵杆122、内“∏”型支架二套管110、111与横梁2的相枢接,内、外“∏”型支架11、12成交叉折叠状,并向台面底部贴靠,最后将外“∏”型支架12的竖杆122卡置在台面3底部凹腔31内卡置凸起39上,使内、外“∏”型支架11、12不能活动,工作台折叠后,其体积大大缩小,可便于收藏或携带。
实施例二,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工作台,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之间的活动枢接为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43穿接于竖杆112、122的各枢接孔中,螺杆43的螺纹端由螺母431锁接相固定,这样内“∏”型支架11的竖杆112可沿螺杆43移动;而在台面3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32,台面3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33,通过卡接件32与卡槽33的相配合,使内、外“∏”型支架11、12的竖杆112、122卡在台面3底部卡接件32与卡槽33之间,则内、外“∏”型支架11、12不能活动,达到收折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工作台,它由一台支架、二横梁和一台面构成,台面底部设一凹腔,二横梁分别与台面底部凹腔两相对的侧边固定相联接;台支架包括二个由一纵杆、二竖杆构成的“∏”型支架,内、外二个“∏”型支架的竖杆分别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其特征在于“∏”型支架的二竖杆下端还固定接有一底杆,二“∏”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二套管分别与二竖杆上端头固定相联接;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台面为吹塑模压构成,台面上部设有一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台面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凹槽、若干波纹状凹凸条、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在台面底部上,其与预备孔位相对应处设有对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型支架的二套管之间还接有可锁固其相互靠近的滑动锁接件,滑动锁接件的一侧由端部向内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凸起,与之相套接的套管的一端设有导轨及相对应的凹陷;滑动锁接件的另一侧由中部向外一体延伸设有条状体,条状体的端部设有卡头,条状体上一体设有手柄,在滑动锁接件本体的中部相应设有限制手柄移动的限位块和限制条状体下移的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为“L”型,其“L”型一边贴靠于台面底部凹腔的侧壁,两端部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另一边贴靠于台面底部的表面,并与台面底部的表面固定相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横梁贴靠于台面底部表面的一边还设有若干的锁接孔、定位孔,台面底部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活动枢接为竖杆上设有枢接孔,一螺杆穿接于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使一竖杆可沿螺杆相对于另一竖杆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长螺杆穿接于竖杆的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型支架的竖杆均设有枢接孔,一铆钉铆接于二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一短螺杆穿接于另二相对应枢接竖杆的枢接孔中,螺杆的螺纹端由螺母锁接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底杆的各端头各套入一脚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面底部的一边装接有卡接件,台面底部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或在台面底部凹腔内设有卡置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工作台,它由一台支架、二横梁和一台面构成,台面底部设有可与横梁相固定的凹腔,横梁为“L”形;台面上部设有可适于置放工具的浅凹槽、圆形凹槽、若干波纹状凹凸条及二可穿透的预备孔位;台支架包括内、外“∏”型支架,内、外“∏”型支架在下端固接一底杆,在中部内外对应相枢接;“∏”型支架的纵杆分别与二横梁的对应端部相枢接,横梁的各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枢接孔,内“∏”型支架的纵杆设为相分离的二套管,套管之间接有滑动锁接件;内、外“∏”型支架的竖杆之间的二枢接处至少有一处设为活动枢接。采用该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既可调节高度,还可使放置的工具不易滑出工作台。
文档编号B25H1/16GK2635294SQ032055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S·柯蒂斯·奈, 戴维·温特, 泰恩·汉妮, 罗伯特·阿瑟尔, 巴里·莫厄尔, L·柯蒂斯·斯特朗 申请人:香港来福太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