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99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出轴具有不同输出型态及输出轴传动稳定性佳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早期电动工具输出轴只具有单纯旋转功能的缺失,因此有台湾第87210470号“电动手工具轴向震动之切换开关装置”专利案问世,如图1、2、3所示,该电动手工具10包括一减速箱盖11,一固置在减速箱盖11的一后端内的固定座12,套设于减速箱盖11的一筒体的一钢珠压环13、一弹性元件14与一止推环15,一穿入减速箱盖11内的输出轴16,一套设于输出轴16且位于筒体内的离合控制装置17,一装设在减速箱盖11前端的切换装置18,及一组结切换装置18的旋钮19。
当转动旋钮19,可以控制离合控制装置17的一切换块171与一切换座172的切换齿1711、1721相互卡合或脱离,从而使震动块173与固定座12的齿部1731、121可相互啮合或脱离,当齿部1731、121脱离,则输出轴16只能产生转动,当齿部1731、121啮合,则该输出轴16可以产生转动兼具轴向震动效果。上述台湾第87210470号专利案虽然具有可以切换输出轴输出型态的使用效果,但是存有组成构件太多的缺失,为了解决此缺失,因此有台湾第89204541号“电动工具单一切换环装置”专利案问世,该第89204541号专利案虽然组成构件较少,但仍存在输出轴稳定性不佳,导致输出效益较差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切换输出轴输出型态、组成构件简洁,及输出轴稳定性佳可提高输出效益的电动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一马达、一受马达传动的齿轮机构、一组结于齿轮机构箱体的外壳体、一穿设在外壳体内并受齿轮机构传动的输出轴、装置在输出轴与外壳体之间的一棘轮单元、一切换装置与第一轴承,及一套设于该外壳体的旋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为一内空状的圆柱体,具有一锁结于箱体的锁结部、一本体部及一螺锁部;棘轮单元设有一嵌置在本体部内的固定棘轮座,及一套设于输出轴并邻近固定棘轮座的旋转棘轮;切换装置包括一套设于输出轴且受固定棘轮座挡止无法朝向齿轮机构位移的活动座、一嵌置在螺锁部内且邻近活动座的固定座、一设置在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切换单元,及一安装在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活动座有一套环,及一自套环周缘沿轴向延伸并伸出该螺锁部外的驱动杆;切换单元具有设置在套环与固定座之间的相对应二凹槽、二凸块;旋钮可在外壳体外转动,具有一嵌块可与驱动杆组结及脱离;上述电动工具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活动座的二凹槽与固定座的二凸块错开,则切换单元呈第一角度状态,且棘轮单元无法与固定棘轮座啮合,使输出轴只能产生转动型态;当转动旋钮,可带动驱动杆、活动座整体转动,并使二凹槽对齐于二凸块,此时,切换单元呈第二角度状态,及固定座可穿过活动座,当输出轴压置一工件并朝向该齿轮机构移动,则旋转棘轮可啮合于固定棘轮座,当输出轴受传动,就能产生转动兼具轴向线性往复运动。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台湾第89204541号专利案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台湾第89204541号专利案的组合剖视图,说明旋钮处于未切换状态。
图3是台湾第89204541号专利案的另一组合剖视图,说明旋钮处于已切换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旋钮与活动座。
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说明输出轴处于转动输出型态。
图8是图7中切换单元在第一角度位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9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切换单元在第二角度位置的局剖剖面侧视图。
图10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转动活动座使切换单元在第二角度位置的状态。
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说明输出轴处于可产生线性往复运动型态。
图12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活动座与旋钮的另一种组合设计。
图13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说明活动座的从动块穿出螺锁部的状态。
图14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与局剖剖视图,说明从动块与旋钮的组结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及在整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如“左”、“右”是以图7所示的方位为准。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马达20,一受马达20传动的齿轮机构30,一锁结于齿轮机构30箱体31的外壳体40,一穿入外壳体40内并受齿轮机构30传动的输出轴50,依序安装在外壳体40与输出轴50之间的一棘轮单元60、切换装置70与第一轴承80,及套设在外壳体40上的旋钮90。
在本实用新型中,马达20、齿轮机构30与输出轴50的组成及传动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本说明书中不予赘述。
外壳体40为一内空状的圆柱体,设有一锁结于箱体31的锁结部41、一自锁结部41沿轴向延伸的本体部42,及一自该本体部42沿轴向收束延伸的螺锁部43。
此外,基座44是安装在本体部42内并封闭锁结部41且邻近齿轮机构30,及一轴承45安装在基座44内并供输出轴50穿设。
输出轴50有一受齿轮机构30传动的传动段51,一位于外壳体40内的套置段52,及一位于外壳体40外的外置段53。外置段53还设有一凸环54及一螺纹部55,主要是供一工具夹头锁结以便于组结一工具头,可为钻头或起子头。
棘轮单元60包括一嵌置在本体部42内的一固定棘轮座61,及一套结于套置段52且位于固定棘轮座61左侧的旋转棘轮62。
固定棘轮座61有一套设在套置段52且贴触基座44的底环611、一自底环611的周缘沿轴向圈围形成的围壁612、自该围壁612的外壁面沿径向伸出的若干支臂613,及设置在底环611的内面的若干棘轮齿614。
此外,在本体部42的一内孔面设有对应于支臂613的若干轴向嵌槽421,当将固定棘轮座61装置入本体部42内,借由将支臂613置入嵌槽421中,就可使固定棘轮座61定位不转动。
旋转棘轮62是套结在套置段52并位于围壁612内,且相对应于棘轮齿614设置若干棘轮齿621。
切换装置70包括一套设于输出轴50并受围壁612挡止且位于螺锁部43内的活动座71、一嵌置在螺锁部43内的一固定座72、一设置在活动座71与固定座72之间的切换单元73,及一设置在活动座71与固定座72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74。
活动座71有一套环711,及一自该套环711的周缘沿轴向延伸且伸出螺锁部43外的驱动杆712。
固定座72具有一套设于套置段52的底环721、一自底环721的周缘沿轴向圈围形成的围壁722,及自围壁722的外壁面沿径向伸出的若干支臂723。
切换单元73有自套环711的一套孔孔壁沿径向往外设置的二对称凹槽731,及设置于围壁722的二对称凸块732,且二凸块732可穿过二凹槽731。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围壁722的一段部制成凹、凸相交状以形成二凸块732。
第一弹性元件74为一扭力弹簧,具有穿结于套环711的第一端脚741,及穿置于其中一支臂723的第二端脚742。
在螺锁部43的一内孔面对应于支臂723设置若干轴向嵌槽431,当将固定座72置入螺锁部43内,借由将支臂723置入嵌槽431中,就可使固定座72定位不转动,且底环721与围壁722贴触套环711。
切换装置70还包括设置在螺锁部43的内孔面可容置驱动杆712的轴向限位凹槽432,且限位凹槽432的槽宽大于驱动杆712的宽度,可对驱动杆712产生限位作用。
第一轴承80安装在螺锁部43的端部容置槽433内。
可在固定座72的围壁722内设置第二轴承81,借由第一轴承80与轴承45可使输出轴50稳定传动,借由第二轴承81则可使输出轴50转动更顺畅、稳定性更佳。
旋钮80是套设在外壳体40外,有一套设于螺纹部55的底板91,一自底板91的周缘沿轴向圈围形成的转动环92,一自转动环92朝底板91反向成型供与一电动工具的枪形壳体嵌结的一嵌结环96,一设置在底板91的内面可供驱动杆712置入及脱离的嵌块93,及设置在转动环92的内环面的若干嵌结肋条94与二驱动肋条95。
如图4、6所示,嵌块9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U形块体,有一开口931可供驱动杆712进入组结及退出脱离。
电动工具还包括一套设在输出轴50的外置段53且弹抵凸环54与第一轴承80的第二弹性元件10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波浪形弹簧。
此外,电动工具还包含一装设在螺锁部43、本体部42、基座44与齿轮机构30的一扭力控制环32之间的扭力调整装置110,有一螺设于螺锁部43并与嵌结肋条94组结的控制环111,当转动旋钮90就可调整输出轴50的输出扭力。
如图7、8所示,当切换单元73呈第一角度状态时,则二凸块732是贴触于套环711并与二凹槽731错开,此时,固定座72受套环711挡制而无法往右侧位移,相对该旋转棘轮62与固定棘轮座61的棘轮齿621、614无法接合,使输出轴50受齿轮机构30传动时只能产生转动。
如图6、9、10所示,当转动旋钮90,则嵌块93随之转动并借由开口931使驱动杆712进入嵌块93内,持续转动旋钮90,则可带动驱动杆712产生转动并使活动座72整体转动,相对改变二凹槽731的角度并可对齐于二凸块732,进而使切换单元73呈第二角度状态,如图11所示,此时,二凸块732可穿过二凹槽731,相对固定座72可往右侧位移,及旋转棘轮62与固定棘轮座61的若干棘轮齿621、614可相互啮合,在此状态下,当输出轴50受传动且压置一工件而往右侧位移,则可借由棘轮齿621、614不断地啮合,使输出轴50得以产生轴向线性往复运动,相对可产生轴向震动、冲击敲打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00可使输出轴50的线性往复运动效果更佳,再借由第一弹性元件74的回复弹力,可提高输出轴50的线性往复运动效果。
转动旋钮90后,第一弹性元件74的第一端脚741随活动座71转动一角度,所以具有一回复弹力,如此,当反向转动旋钮90,则嵌块93借由开口931旋出并脱离驱动杆712,当驱动杆712不受嵌块93卡掣,活动座71就可借由第一弹性元件74的回复弹力自动复位,并使二凹槽731与二凸块732错开而使切换单元73回复成前述第一角度状态。
本实施例中,驱动杆712的转动角度约十五度,可通过将其置位在限位凹槽432内达到限制转动角度效果。
如图6、12、13、14所示,活动座71与旋钮90可有不同组合设计,将驱动杆712的外段朝向套环711反向弯折成从动块713,从动块713并穿出螺锁部43的一相对应穿孔434且恰位于旋钮90的二驱动肋条95之间,如此,当转动旋钮90,就可借由驱动肋条95推动从动块713进而可带动活动座71转动,达到可以改变切换单元73呈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的效果,当然,转动该旋钮90亦具有可调整输出轴50输出扭力的效果。
此外,活动座71与旋钮90的另一种设计是将一环端面97抵接于外壳体40不与枪形壳体嵌结,并通过其他定位元件98嵌置于螺锁部43获得定位,所以不用拆解枪形壳体就可拆卸旋钮90,具有组装、拆卸较方便的特性。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功效及优点如后所述一、因为本实用新型切换输出轴50输出型态的组件只包括棘轮单元60、切换装置70、第一弹性元件80与旋钮90而已,相较于台湾第89204541号专利案,具有组件较少,相对具有组成较方便及可降低成本的功效及优点。
二、因为本实用新型在基座44内设有轴承45、在固定座72内设有第二轴承81,及在螺锁部43内设有第一轴承80,所以具有可使输出轴50的转动顺畅度、稳定度较佳,相对可提高输出效益的功效及优点。
三、因为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限位凹槽432限制驱动杆712的转动行程,所以具有可较精确控制二凹槽731与二凸块732的对应角度,具有操作较方便的功效及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一马达、一受马达传动的齿轮机构、一组结于齿轮机构箱体的外壳体、一穿设在外壳体内并受齿轮机构传动的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轴与外壳体之间的棘轮单元、切换装置与第一轴承,及套设在外壳体上的旋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为一内空壳体;输出轴有一位于外壳体外以组结一工具头的外置段;棘轮单元包括一嵌置在外壳体内并邻近齿轮机构的固定棘轮座,及一套结输出轴并邻近固定棘轮座的旋转棘轮;切换装置包括一套设于输出轴并受固定棘轮座挡止不朝向齿轮机构位移的活动座,一套结于输出轴并嵌置在外壳体内的固定座,一设置在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切换单元,及一装设在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旋钮是套设于外壳体外并组结活动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活动座有一套设于输出轴的套环,及自套环周缘沿输出轴的轴向延伸并与旋钮的一嵌块组结及脱离的驱动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旋钮有一容置并限制驱动杆转动行程的限位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具有一底环、一自底环的周缘沿轴向形成的围壁,及自围壁沿径向延伸且嵌置入外壳体的嵌槽的支臂;切换单元设置在套环与围壁之间,有相对应的凹槽与凸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电动工具还包括一设置在围壁内的第二轴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电动工具还包括一套设于输出轴且弹抵第一轴承与输出轴凸环的第二弹性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活动座有一套设于输出轴的套环,及一自套环周缘沿输出轴的轴向延伸再沿套环反向弯折的从动块,且从动块穿出外壳体并与旋钮组结。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受马达传动并组结外壳体的齿轮机构、穿入外壳体并受齿轮机构传动的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轴与外壳体之间的棘轮单元、切换装置与第一轴承,及套设于外壳体的旋钮;棘轮单元设有嵌置在外壳体内的固定棘轮座,及套结输出轴的旋转棘轮;切换装置包括套设于输出轴并与旋钮组结的活动座、嵌置在外壳体内的固定座,及设置于活动座与固定座的切换单元。当转动旋钮,可以改变切换单元的角度及输出轴输出型态。
文档编号B25F1/00GK2607235SQ03238419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吴建俊 申请人: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