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57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自动化机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吸附装置,可吸附不同大小的工件,且可避免漏气以提高吸附能力。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附装置是于一承板开设有若干通孔,待加工的工件可置放于该承板上方,于该承板下方抽真空时,工件上方的气压将远大于工件下方的气压,此压力差可将该工件稳固地定位于该承板上,以利进行加工。
现有吸附装置必须配合工件大小及形状设置其通孔,使工件置放于承板上时,覆盖所有通孔,如此始能达成较佳的真空及吸附效果,若有部分通孔未受工件覆盖时,大量气体将经由这些未遭覆盖的通孔进入承板下方,亦即产生所谓的,“漏气”现象,使承板下方的真空度大幅降低,不仅严重影响吸附能力,吸附装置的工作效率亦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可稳固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可避免漏气且具有极佳的吸附效率。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附装置是包含有一承板,一内环,一塞件,以及一外环,该承板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具有一小径部,一大径部,以及一肩部位于该小径部与大径部之间,该内环是容设于该通孔大径部中并贴抵于该肩部,该内环具有一轴孔与该通孔的小径部连通,该塞件是容设于该通孔大径部中,该塞件与该内环之间具有互相靠抵的预力,以使该内环的轴孔为该塞件所封闭,该外环是设于该通孔大径部的末端,该外环并具有一轴孔;通过此,该吸附装置可稳固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工件,且吸附能力极佳。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导气板的顶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吸附装置10是包含有一承板20,一内环30,一塞件40,一外环50,以及一导气板60。
该承板20具有多数通孔22连通该承板20的顶面201与底面202,该通孔22具有一小径部23,一大径部24,以及一肩部25位于该小径部23与大径部24之间,该承板20是由不具磁力亦不会受磁力吸引的材质(如铝)所制成。
该内环30是容设于该通孔20大径部24中并贴抵于该肩部25,该内环30具有一轴孔32与该通孔20的小径部23连通,该内环30的外缘则紧密地贴抵于该大径部24的内缘,此外,该内环30设有一锥面34位于该轴孔32的底端,于本实施例中该内环30是由具有磁性的材料(如磁铁)制成。
该塞件40是呈圆球形而容设于该通孔22大径部24中,该塞件40是由可受磁力吸引的材料(如铁)所制成,使该塞件40与该内环30之间具有磁力可互相吸引而连结在一起,以使该内环30的轴孔32为该塞件40所封闭。
该外环50是设于该通孔20大径部24的底端,该外环20并具有一轴孔52,连通该通孔22与外界,该外环50的外缘则紧密地贴抵于该大径部24的内缘,该轴孔52顶端并设有一锥面54,该外环50亦是以不具磁力亦不会受磁力吸引的材质(如铝)所制成。
该导气板60是贴合于该承板20的底面202,如图2至图4所示,该导气板60表面设有多数纵横排列的沟槽62与该外环50的轴孔52连通,该导气板30内则设有一气道64连通该沟槽62与外界,该气道64的出口则设有一接头66,可供抽气管路接设。
通过此,当待加工的工件70置放于该承板20上时,被覆盖的通孔22如图3所示,由于该塞件40与该内环30间的磁力作用使二者吸附在一起,空气将经由该工件70与该承板20的缝隙、该小径部23、该内环30的轴孔32、该内环30与该塞件40的缝隙、该外环50的轴孔52、该沟槽62及该气道64被抽离(如箭头所示),使该工件70底面71的气压远小于顶面72的气压(一大气压),利用此气压差即可将工件稳固地定位于该承板20上;需要说明的是,该塞件40与该内环30之间虽有吸引力,然该塞件40内外的压力差足以将二者分离而产生缝隙。
反观其他未被工件70覆盖的通孔22,则如图5所示,由于该通孔22小径部23未被遮蔽,故大量空气将直接由该小径部23与该内环30的轴孔32灌入该通孔22中,高速流动气体的动能将克服该塞件40与该内环30的吸引力,使该塞件40与该内环30分离,同时气体的冲击力道将迫使该塞件40贴抵于该外环50的锥面54,利用该塞件40内外的压力差可令该塞件40紧紧贴抵于该外环50的锥面54,以现有加工技术可达密封程度,故可消除此处的漏气现象。
换言之,被工件70覆盖的通孔22可经由抽气提供吸附的力量,未被工件70覆盖的通孔22(或者工件70与承板20间隙较大处的通孔22)虽然瞬间会有大量漏气,然于极短时间内高速气流即可使该塞件40抵顶于该外环50的锥面54,使漏气现象几乎消失,如此,该吸附装置10可依据工件的大小或形状不同,自动调整各通孔22中塞件40的位置,避免漏气现象,同时提高承板20下方的真空度,可有效提升吸附装置的工作效率,确实能改善现有技术结构的缺失,从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该内环30与该塞件40之间只要有互相靠抵的预力即可,此预力可利用该内环30与该塞件40的材质来达成,亦可利用结构上的设计来形成,例如可以选择二者均为具有磁性材质制成,或者仅其中一者为磁性材料制成,而另一者为可受磁力吸引的材质制成,均为本实用新型中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通过由结构设计来形成内环与塞件间的预力则如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吸附装置80,亦包含有一承板82、一内环84、一塞件86、一外环88以及一导气板90,所不同处在于该外环88设有一容置部89位于其轴孔881的顶端,用以供一弹性件92容置并供该弹性件88的底端抵顶,该弹性件92的顶端则抵顶于该塞件86,提供该塞件86与该内环84之间互相靠抵的预力。
通过此,当该承板82的通孔83为工件94所覆盖时,如图6所示,空气将如箭头所示的方向被抽出,而未被覆盖通孔83的情况则如图7所示,高速流动的气体将克服该弹性件92的弹力,迫使该塞件86贴抵于该外环88的锥面882,以消除漏气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包含有一承板,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具有一小径部,一大径部,以及一肩部位于该小径部与大径部之间;一内环,是容设于该通孔大径部中并贴抵于该肩部,该内环具有一轴孔与该通孔的小径部连通;一塞件,是容设于该通孔大径部中,该塞件与该内环之间具有互相靠抵的预力,通过以使该内环的轴孔为该塞件所封闭;以及一外环,是设于该通孔大径部的末端,该外环并具有一轴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环设有一锥面位于其轴孔的一端。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外环设有一锥面位于其轴孔的一端。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塞件是呈球形。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环是由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该塞件则由可受磁力吸引的材料制成,提供二者之间互相靠抵的预力。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塞件是由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该内环则由可受磁力吸引的材料制成,提供二者之间互相靠抵的预力。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导气板与该承板贴合,该导气板表面设有一沟槽与该外环的轴孔连通,该导气板内则设有一气道连通该沟槽与外界。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弹性件以其二端抵顶于该外环与该塞件,提供该内环与该塞件之间互相靠抵的预力。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外环设有一容置部位于该轴孔的一端,用以容置该弹性件并供该弹性件的一端抵顶。
专利摘要一种吸附装置,是于一承板中开设有若干通孔,并于通孔中依序容设有一内环、一塞件与一外环,其中塞件与内环之间具有互相靠抵的预应力,通过此,该承板上可吸附不同大小的工件,同时可避免漏气现象,并提高吸附装置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5B11/00GK2675343SQ20042000123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日
发明者梁吉旺, 杨忠衡 申请人:梁吉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