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45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筒扳手,尤指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与图2,为现有的套筒1结构,所述的套筒1的外周侧2设成圆 形,而其内则设具一用以驱转工作物的六角形套接孔3,以供进行扳转作业。
所述的现有结构在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其套筒1外周侧2是呈圆形,故 使用者以手握持时,常会因油塘而感到滑润,无法稳固的提供握持效果。
且使用时常会更换不同尺寸的套筒1,而设呈圆形外周侧2的套筒1在放置 在倾斜的地面时,常会造成任意滚动的缺点,形成更换套筒l时的困扰。
又其内部套接孔3与外周侧2的各个位置厚度都不相同,将在扳动作业中形 成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影响套筒1的结构强度与扳转效果。
除此之外,传统套筒1结构是为金属制成的结构,故重量仍然相当可观,成 套的套筒组更使携带感到沉重,仍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所述的现有结构 的套筒外周侧是呈圆形,故使用者以手握持时,常会因油垢而感到滑润,无法稳 固的提供握持效果。且使用时常会更换不同尺寸的套筒,而设呈圆形外周的套筒 在放置在倾斜的地面时,常会造成任意滚动的缺点,形成更换套筒时的困扰。又 其内部套接孔与外周侧的各个位置厚度都不相同,将在扳动作业中形成应力集中 的问题,进而影响套筒的结构强度与扳转效果。除此的外,传统套筒结构是为金 属制成的结构,故重量仍然相当可观,成套的套筒组更使携带感到沉重,故亟有 待在改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包括有一供组接驱动工具的插接端,与一供
驱转工作物的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具有筒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筒壁内侧设有六个供扳转工作物的扳动部,所述的筒壁内侧各端角处 则设有连接在二扳动部之间的防溃角闪避槽;
所述的筒壁外侧设有六个位置相对应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而筒壁外侧各端 角处则设有连接在二握持凹部之间的握持凸部,所述的些握持凸部与握持凹部是 供使用者直接握持。
所述的筒壁的扳动部中段位置与握持凹部的中段位置之间保持有一第一距 离,而筒壁的闪避槽中段位置与握持凸部的中段位置之间也保持有一第二距离, 其第一距离是相同于第二距离,又闪避槽临近扳动部的位置与握持凹部临近握持 凸部的位置之间保持有一第三距离,此第三距离是相同于第一、第二距离。
所述的握持凹部内侧形成有一内切圆,而所述的些闪避槽外側则形成有一外 接圆,所述的内切圆与外接圆之间保持有一实心距离。
所述的实心距离是界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所述的握持凹部与握持凸部的交接处还形成有一防滑部。 所述的防滑部是设为呈突起陵边状。
所述的扳动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 对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是设为呈凹弧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所述的扳动部是设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对 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是设为一平面配合二侧斜面的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 状。
所述的扳动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 对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是设呈凹弧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所述的扳动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 对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是设为一平面配合二侧斜面的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 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l.本发明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中筒壁是在各个较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点 的位置设为相同厚度的第一、第二、第三距离,使筒壁全周形成有二十四个位置 的厚度都相同,可防止应力集中,使整个防滑套筒结构强度一致,没有任何结构 脆弱点产生。
2. 本发明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中筒壁外侧设有握持凹部与握持凸部, 凭借凹弧形状容纳手部,而凸弧形状可挤入使用者的手部,再搭配呈陵边状的防 滑部提高摩擦阻力,达到良好的防滑握持效果。
3. 本发明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中筒壁外周是为非圆滑状,不但具有防 滑效果,更可直接置放在斜面处,同时均厚筒壁的设计更可达到节省材料与减轻 重量的效果。


图1为现有套筒结构的立体外观图2为现有套筒结构在斜面上滚动的状态图3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的立体外观图4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的横剖面图5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的前视图6为本发明防滑套筒供使用者手部握持时的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置放在斜面上的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第二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l一套筒;2 —外周侧;3 —套接孔;IO—防滑套筒;20 —插接 端;21 —插孔;30 —扳动端;31 —筒壁;32 —扳动部;33 —闪避槽;331 —外接圆; 34 —握持凹部;341 —内切圆;35 —握持凸部;36—防滑部;L1 —第一距离;L2 —第二距离;L3 —第三距离;L4一实心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3与图4,本发明的防滑套筒10包括有一插接端20与一扳动端30; 其中-
所述的插接端20是供棘轮扳手等驱动工具组接,且所述的插接端20内设有 预定尺寸的方形插孔21,以供棘轮扳手的驱动头插置连接。
所述的扳动端30是设在防滑套筒10相反于插接端20的一端,所述的扳动端 30具有设呈六角状的筒壁31,所述的筒壁31内侧设有六个平面形状的扳动部32, 所述的扳动部32是可接触在六角螺栓头或螺帽等工作物以进行扳转工作,由于扳 动部32是设为平面形状,故可与工作物产生较大面积的接触,而可获得高效率的
扳转施力传达效果。所述的筒壁31内侧各端角处则设有连接在二扳动部32之间 的凹弧形状闪避槽33,所述的些闪避槽33是供容纳工作物的端角处,以防止发 生溃角的问题。
所述的扳动端30的筒壁31外侧设有六个凹弧形状且位置相对应于扳动部32 的握持凹部34,而筒壁31外侧各端角处则设有连接在二握持凹部34之间的凸弧 形状握持凸部35,所述的握持凹部34与握持凸部35是可供使用者的手部徒手握 持,以达直接以手扳动的效果,且由于握持凹部34与握持凸部35是分别设为凹 弧形状与凸弧形状,故可提供使用者一良好的握持扳动效果。
所述的握持凹部34与握持凸部35的交接处还形成有一呈突起陵边状的防滑 部36,使所述的筒壁31外侧形成一非圆滑状的表面,而所述的握持凹部34是低 于二防滑部36之间的连线(如图4虚线部份),可提供使用者以手部扳转防滑套 筒IO时一更佳的摩擦阻力,达到良好且稳定的防滑效果,如此即形成具有良好防 滑效果的扳动端30。
所述的筒壁31的扳动部32中段位置与握持凹部34的中段位置之间保持有一 第一距离L1,而筒壁31的闪避槽33中段位置与握持凸部35的中段位置之间也 保持有一第二距离L2,其第一距离L1是大致相同于第二距离L2。又闪避槽33 临近扳动部32的位置与握持凹部34临近握持凸部35的位置之间保持有一第三距 离L3,此第三距离L3是大致相同于第一、第二距离L1、 L2,如此形成具有均厚 筒壁31的扳动端30。
由于生产时仍会有容许的公差存在,故前述的各个距离L1、 L2、 L3实际上 并不会完全相等,而是会保持在一个容许公差尺寸之内,如此达到均厚筒壁31 的效果。而应力集中较容易发生的位置是为厚度差异较大的位置,故本发明将各 个距离L1、 L2、 L3保持在大致相等(仍在容许公差的范围内)的状况,可确实 的防止应力集中,使整个防滑套筒结构强度一致,没有任何结构脆弱点产生。
请同时配合参照图5,这些握持凹部34内侧形成有一内切圆341,而所述的 些闪避槽33外侧则形成有一外接圆331,所述的内切圆341与外接圆331之间保 持有一实心距离L4,所述的实心距离L4是界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距离L1、 L2、 L3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如此可使握持凹部34不致过度凹陷在筒壁 31内。由于所述的实心距离L4即为筒壁31所具有实心圆部份的厚度,故整体筒 壁31仍具有绝佳的结构强度,不但可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更可提供良好的驱动
工作物的效果。
而所述的扳动端30的六角状筒壁31共具有六个第一距离Ll、六个第二距离 L2以及十二个第三距离L3,由于所述的些距离L1、 L2、 L3都为均厚设计,故整 个筒壁31将具有二十四个位置的厚度完全相同,当防滑套筒IO在进行扳转作业 时,二十四个厚度完全相同的位置将可有效的将应力分散,以避免扳动端30的筒 壁31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避免结构的损坏,相对的即可提高结构强度,增加使 用寿命。
同时本案的筒壁31外侧更具有高度的防滑效果,而筒壁31内侧具有良好的 施力传达效果。除此之外,凭借本案防滑套筒10具有均厚筒壁31的设计,更可 有效的节省材料,减少防滑套筒10的重量,有效的达到轻量化的设计诉求,如此 可使成套的套筒组在携带上更感轻便而易于携带,为一相当符合产业利用性的设 计。
参照图6,为本发明防滑套筒10筒壁31供使用者手部握持时的使用状态图。 所述的筒壁31外侧的握持凹部34与握持凸部35可供使用者手部服贴在表面,具 有良好的握持扳动效果。而设在握持凹部34与握持凸部35之间的防滑部36则可 提供使用者手部更大的摩擦阻力,以使扳转效果更加明显,有效提供使用者手部 一绝佳的止滑效果。由于筒壁31外侧是形成非圆滑表面,故即便是沾有油渍,也 可提供直接扳转而不打滑的效果。
参照图7,为本发明防滑套筒IO置在斜面上的状态图。由于筒壁31外侧是 形成非圆滑的表面,故当防滑套筒IO置在斜面上时,可凭借二防滑部36稳固的 置放在斜面上,而不会发生滚动的问题,如此不论是在何种工作环境,都可随手 置放本案的防滑套筒IO,也更可方便的再次拿起使用,为一相当贴心的设计。
参照图8,为本发明防滑套筒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前述实施 例相同,其差异处是在于所述的握持凹部的形状设计不同。所述的握持凹部是设 为一平面配合二侧斜面的设计,如此的设计也可使防滑套筒具有均厚的筒壁,且 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相当的好用、实用。
惟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畴。
说明书附图<image>imag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image><image>imag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image><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包括有一供组接驱动工具的插接端,与一 供驱转工作物的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具有筒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内侧设有六个供扳转工作物的扳动部,所述的筒壁内侧各端角处 则设有连接在二扳动部之间的防溃角闪避槽;所述的筒壁外侧设有六个位置相对应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而筒壁外侧各端 角处则设有连接在二握持凹部之间的握持凸部,所述的些握持凸部与握持凹部是 供使用者直接握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 的扳动部中段位置与握持凹部的中段位置之间保持有一第一距离,而筒壁的闪避 槽中段位置与握持凸部的中段位置之间也保持有一第二距离,其第一距离是相同 于第二距离,又闪避槽临近扳动部的位置与握持凹部临近握持凸部的位置之间保 持有一第三距离,此第三距离是相同于第一、第二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 凹部内侧形成有一内切圆,而所述的些闪避槽外侧则形成有一外接圆,所述的内 切圆与外接圆之间保持有一实心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心 距离是界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 凹部与握持凸部的交接处还形成有一防滑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 部是设为呈突起陵边状。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动 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对于扳动部的握 持凹部是设为呈凹弧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动 部是设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对于扳动部的握持 凹部是设为一平面配合二侧斜面的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动 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对于扳动部的握持凹部是设呈凹弧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动 部是设为呈平面形状,所述的闪避槽是设为凹弧形状,而位置相对于扳动部的握 持凹部是设为一平面配合二侧斜面的形状,握持凸部则设为凸弧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具均厚筒壁的防滑套筒,其包括有一供组接驱动工具的插接端,与一供驱转工作物的扳动端,所述的扳动端具有筒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内侧设有平面形状的扳动部,所述的筒壁内侧各端角处则设有凹弧形状的闪避槽;所述的筒壁外侧设有握持凹部与握持凸部,所述的握持凹部与握持凸部的交接处还形成有一防滑部,使所述的筒壁外侧形成一非圆滑状的表面;所述的筒壁的各个位置分别保持有多数个第一、第二、第三距离,所述的些距离完全相同,如此形成均厚的筒壁。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1121259SQ20061010957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0日
发明者胡厚飞 申请人:胡厚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