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69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钻,具体为一种可以吸尘的新型冲击钻。
背景技术
建筑装潢工程中,常常要在墙面上钻洞。冲击钻的使用就尤为频 繁,可是由于冲击钻在钻洞过程中,用强力将墙体上粉刷的墙面以及 墙里的水泥、砖块破碎,使得在钻孔过程中尘土飞扬。这样,不但使 施工人员处于一种粉尘污染的环境里,而且极有可能因为能见度差, 而导致施工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 安全无尘的冲击钻是相关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以解决 现有冲击钻在钻孔过程中因尘土飞扬而带来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包括钻头、钻身、手柄和电源;在所述的 钻头下设置有一吸尘机构,吸尘机构由进气口、风道管、吸气风扇和可拆卸的收容器组成;进气口设于钻头的下方,进气口由一段伸缩性风道管与设置在钻身下方的收容器连通;吸气风扇设于空腔中,并与 电源、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吸气风扇包括排气孔,与空气连通,以降低因吸气带来的 压强。在开动冲击钻的同时,也开动吸尘机构,在冲击中产生的灰尘被 吸尘机构吸纳,收容至收容器,收容器满后,将收容器拆卸下倒掉, 安装上重新使用。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计而成的新型冲击钻,具有结构简 单、实用无尘的优点。而且可将现有冲击钻直接改装即可,可广泛工 业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钻头 2、钻身 3、手柄 4、进气口 5、吸气风扇 6、收容器 7、风道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包括钻头1、钻身2、手柄 3和电源;在所述的钻头1下设置有一吸尘机构,吸尘机构由进气口 4、风道管7、吸气风扇5和可拆卸的收容器6组成;进气口 4设于钻头1的根部下方,进气口 4由一段伸缩性风道管7与设置在钻身2 下方的收容器6连通;吸气风扇5设于空腔中,并与电源、控制器电连接。使用时,将电源开通,冲击钻工作的同时,吸尘机构也开始工作, 在冲击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被通过进气口 4通过空腔,被收集在收容 器6中。当钻头l进入墙体后,可通过风道管7的伸缩性适应。当收容器6满了的时候,拆卸收容器6倒掉灰尘,然后安装上继 续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包括钻头(1)、钻身(2)、手柄(3)和电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钻头(1)下设置有一吸尘机构,吸尘机构由进气口(4)、风道管(7)、吸气风扇(5)和可拆卸的收容器(6)组成;进气口(4)设于钻头(1)的下方,进气口(4)由一段伸缩性风道管(7)与设置在钻身(2)下方的收容器(6)连通;吸气风扇(5)设于空腔中,并与电源、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尘冲击钻,包括钻头、钻身、手柄和电源;在所述的钻头下设置有一吸尘机构,吸尘机构由进气口、吸气风扇和可拆卸的收容器组成;进气口设于钻头的下方,进气口由一段伸缩性风道管与设置在钻身下方的收容器连通;吸气风扇设于空腔中,并与电源、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计而成的新型冲击钻,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无尘的优点。而且可将现有冲击钻直接改装即可,可广泛工业使用。
文档编号B25D17/14GK201102233SQ20072019868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戴旖文, 盛英明 申请人: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