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73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划线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划大型圆弧的对延长 直径的划线工具,具体来说就是涉及一种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
背景技术
大直径圆柱型或球型罐体一般指其直径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圆形容 器,它们都是由圆形外壳组成。这些圆形容器不论是压力式还是重力式, 也不论是双壳体或单壳体,例如储气罐、储油罐及储煤罐,因其体积和重 量过大给罐体制造设备带来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些大型圆形体,现有的制 造工具根本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或者即使能够满足使用条件,制造的精度 低,另一方面操作复杂,成本高。在大型圆柱形、锥体及球形罐体的构件工程制造实践中,整体制作过 程中都需要进行圆形、圆弧划线,小型构件采用分规进行,大型构件采用 土办法线拉旋转划线。现有技术往往采取上述两种方法来解决大型圆弧的 定位划线操作。第一种是利用传统的圆规来划圆,但是传统的圆轨来进行划圆操作 时,因其必须将两规架支撑部位抬高,以带有定位针的一端放置在圆心位 置,转动带有划线装置一端进行旋转划线。这样以来带来的问题是,因其 抬高太多而难以进行大半径圆弧的划线操作,或者划出的圆弧精度较差,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第二种方法是采用一个固定长度的绳,将其一端固定于圆心位置,另 一端设置一个划笔来进行划线操作。采用这种方法来划线的过程中出现了 如下问题划线过程中绳必须绷紧才能保证划出规则的圆弧,但是在大直 径圆弧划线时并无法保持其能划出规则的圆弧,除了精度低外还存在使用 的次数少无法重复使用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有人提出了采用一种外轨规的 方式来制作划圆弧工具,此种外轨规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外轨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外轨规主要结构包括有直线形的规杆IO,套 于规杆10上的圆心滑块11和划线滑块12,所述的圆心滑块11和划线 滑块12可以滑至规杆上的任意位置,并通过滑块其上的螺钉13进行与 规杆的固定,圆心滑块11的底端设置有定位针,用以在划圆弧时定位在 圆心位置,划线滑块12底端设置有划线装置,通常为喷墨水笔、或为铅 笔、或为粉笔。可以利用划线装置划出圆弧的轮廓,而圆心滑块和划线 滑块之间的距离就是所划圆弧的半径。这样的设计的确克服了上述两种 方法存在的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下列问题在划大直径圆弧时,理论上可以将规杆制作足够长,以适应不同的 直径。但在施工实践中发现,太长的规杆使用时非常不方便,在划圆弧 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折而影响所划圆弧的精度;太长的规杆使用场合有 限,多数施工场合并不需要太长的规杆,另外为了使外轨规获得更多的 使用价值,通常将规杆的长度做成标准长度,例如1160mm。在某些需要 长直径的外规轨施工现场,需要将多个外规轨连接起来,以延长其长度。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外轨规测量长度不能延长 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延长测量长度的外轨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以 延长测量长度的外轨规,以在原有测量范围的基础上加大所划半径的长 度,减少划圆弧中间存在的误差,达到精确划弧和方便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包括有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其中 第一规杆上套设有一圆心滑块,第二规杆上套设有一划线滑块,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之间套接有一接长装置,所述的接长 装置的两侧开有两个对应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为内径等于第一规杆和第 二规杆外径的孔洞,所述的接长装置上还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该紧固螺钉分别伸于所述的腔室内可抵于规杆上。所述的接长装置下部设置有可纵向转动的轮子。所述的第一规杆上的圆心滑块底部设置有一个定位装置,该定位装 置上端为一可放置所述圆心滑块底部的凹槽,下端设置有一定针。所述的定位装置上端的凹槽内设置有一圆珠,所述的圆心滑块的底 端放置于凹槽内接触于所述的圆珠。所述的第一规杆与第二规杆之间通过接长装置连接有至少一个中间 规杆,也可以不设划线滑块,中间规杆起到延长划线半径长度的作用, 其上可以设有划线滑块,以在划圆弧的时候划出同心圆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延长装置将原有的外轨规的规杆连接在一起, 仅保留一个圆心滑块和一个划线滑块,延长了原有外轨规的划线半径。 同时因为在圆心滑块的底端设置了带有圆珠的定位装置,提高了划线的 灵活性,也提高了划圆弧线的精度。


图l是外轨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 轨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先请看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结构示 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主要结 构包括有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其中第一规杆上套设有一圆心滑块,第二规杆上套设有一划线滑块。上述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外轨规结构并 无不同,现有技术中是在同一个规杆上同时设置了一个圆心滑块和一个 划线滑块。圆心滑块和划线滑块上分别开有一个容纳规杆穿过的通孔, 圆心滑块和划线滑块可以在规杆上滑动到任意位置,并通过拧紧圆心滑 块上的定位螺钉来使其固定在规杆上,划线滑块上同样也设置有定位螺 钉,同样可以通过拧紧该定位螺钉使划线滑块固定在规杆的某一位置。 然后利用圆心滑块上的具有锐利顶端的定针固定于待划圆弧位置处,以 该点作为圆心,绕圆心移动规杆,则规杆另一端的划线滑块上的划线装 置比如粉笔可以在其行走轨迹上留下划痕,则此划痕即为所需要的大直 径圆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将两 个外轨规的规杆拆下,拆除其中的第一规杆上的划线滑块,拆除其中第 二规杆上的圆心滑块,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之间套接有一接长装置,该 接长装置是要将规杆的长度延长,并且保持其在一条直线上,即保持规 杆仍然作为直杆,但长度延长了一倍。对连接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的接长装置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主要是 要在该接长装置相对应的两侧各开有一个腔室,每个腔室为内径等于第 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外径的孔洞,当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分别穿到腔室内 时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接长装置上还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 一个紧固螺钉设置在插有第 一规杆的腔室外部,紧固螺钉可拧入到腔室内部,并抵于第一规杆上以 固定该第一规杆于接长装置上,另一个紧固螺钉设置在插有第二规杆的 腔室外部,也可以拧入到腔室内部,并抵于第二规杆上以固定该第二规 杆于接长装置上。在利用上述装置划半径大于规杆长度的圆弧时,分别 将位于接长装置两侧的圆心滑块和划线滑块移动位置,当其间距离等于 所划圆弧的半径时拧紧紧固螺钉,此时由硬质且轻便材料制作成的规杆 相当于原有规杆的长度延长,可以划出大直径的圆弧。因为规杆的长度过大,并且有接长装置的重量,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之间的接长装置处承受了大部分的重量,有可能造成第一规杆和第二 规杆出现弯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会影响所划圆弧的精度。这种情 况下,在接长装置下部设置有可纵向转动的轮子。所谓的纵向转动是指 在延长后的规杆划线时,轮子随着规杆的转动而转动,该轮子在中间起 到支撑作用, 一方面是支撑规杆和接长装置不让其因自身的重量而变形, 另一方面是在划线时减少因半径过大而造成的划线不方便的问题。作为上述结构的一个改进,为了克服在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设置了 接长装置而造成圆心滑块对圆心定位不牢固的问题。在圆心滑块的底部 设置了一个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一块状体,上端开设有一个可以容 纳圆心滑块底部的凹槽,下部设有一个定针,该定针定位于所划圆弧的 圆心处以作为划圆弧的圆心。为了圆心滑块在定位装置中滑动顺畅,在 凹槽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圆珠。实施例1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来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主要结构包括有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2,其中第一规杆1上套设有一圆心滑块4,第二规杆2上套设有一划线 滑块5。上述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外轨规结构并无不同,现有技术中 是在同一个规杆上同时设置了一个圆心滑块和一个划线滑块。圆心滑块 和划线滑块上分别开有一个容纳规杆穿过的通孔,圆心滑块和划线滑块 可以在规杆上滑动到任意位置,并通过拧紧圆心滑块上的定位螺钉来使 其固定在规杆上,划线滑块上同样也设置有定位螺钉,同样可以通过拧 紧该定位螺钉使划线滑块固定在规杆的某一位置。然后利用圆心滑块上 的具有锐利顶端的定针固定于待划圆弧位置处,以该点作为圆心,绕圆 心移动规杆,则规杆另一端的划线滑块上的划线装置比如粉笔可以在其 行走轨迹上留下划痕,则此划痕即为所需要的大直径圆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将两 个外轨规的规杆拆下,拆除其中的第一规杆上的划线滑块,拆除其中第二规杆上的圆心滑块,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2之间套接有一接长装置 3,该接长装置3是要将规杆的长度延长,并且保持其在一条直线上,即 保持规杆仍然作为直杆,但长度延长了一倍。对连接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2的接长装置3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主要是要在该接长装置3相对应的两侧各开有一个腔室,每个腔室为内 径等于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2外径的孔洞,当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 2分别穿到腔室内时第一规杆1和第二规杆2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接长装置3上还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31, 一个紧固螺钉31设置 在插有第一规杆1的腔室外部,紧固螺钉31可拧入到腔室内部,并抵于 第一规杆1上以固定该第一规杆1于接长装置3上,另一个紧固螺钉31 设置在插有第二规杆2的腔室外部,也可以拧入到腔室内部,并抵于第 二规杆2上以固定该第二规杆2于接长装置3上。在利用上述装置划半 径大于规杆长度的圆弧时,分别将位于接长装置3两侧的圆心滑块4和 划线滑块5移动位置,当其间距离等于所划圆弧的半径时拧紧紧固螺钉 31,此时由硬质且轻便材料制作成的规杆相当于原有规杆的长度延长, 可以划出大直径的圆弧。因为规杆的长度过大,并且有接长装置3的重量,第一规杆l和第 二规杆2之间的接长装置3处承受了大部分的重量,有可能造成第一规 杆1和第二规杆2出现弯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会影响所划圆弧的 精度。这种情况下,在接长装置3下部设置有可纵向转动的轮子6。所 谓的纵向转动是指在延长后的规杆划线时,轮子随着规杆的转动而转动, 该轮子在中间起到支撑作用, 一方面是支撑规杆和接长装置不让其因自 身的重量而变形,另一方面是在划线时减少因半径过大而造成的划线不 方便的问题。实施例2下面以另外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 外轨规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圆心滑块底部设置了一个定位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 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设置定位装置作为实施例1结构的一个改进,主要为了克服在第一 规杆1和第二规杆2设置了接长装置3而造成圆心滑块4对圆心定位不 牢固的问题。在圆心滑块4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定位装置7,该定位装置7 为一块状体,上端开设有一个可以容纳圆心滑块4底部的凹槽71,下部 设有一个定针72,该定针72定位于所划圆弧的圆心处以作为划圆弧的 圆心。为了圆心滑块在定位装置中滑动顺畅,在凹槽的底部设置了一个 圆珠。定位装置7的结构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 度的外轨规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下面再以另外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加划线长度 的外轨规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规杆1 和第二规杆2之间接上了第三规杆9,第三规杆9与第一规杆1及第二 规杆2之间分别通过一个接长装置连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各个规 杆长度为固定值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标准规杆的依次连接达到延长划线 半径的目的。其结构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 外轨规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实施例的类似,在不影响划圆弧精度的情况下可以依次连接 多个中间规杆。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结构是为了实现划圆弧的特殊需求,它是用来划同心 圆弧的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是在中间规杆上增设了一个划线滑块, 增设的划线滑块与第二规杆上的划线滑块共同作用,可以实现本实用新 型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划两个同心圆弧。当然,也可以增加多个 划线滑块,用来划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弧。9
权利要求1.一种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包括有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其中第一规杆上套设有一圆心滑块,第二规杆上套设有一划线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之间套接有一接长装置,所述的接长装置的两侧开有两个对应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为内径等于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外径的孔洞,所述的接长装置上还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该紧固螺钉分别伸于所述的腔室内可抵于规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长装置下部设置有可纵向转动的轮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一规杆上的圆心滑块底部设置有一个定位装置,该定位装 置上端为一可放置所述圆心滑块底部的凹槽,下端设置有一定针。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定位装置上端的凹槽内设置有一圆珠,所述的圆心滑块的底端放 置于凹槽内接触于所述的圆珠。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规杆与第二规杆之间通过接长装置连接有至少一个中间规 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间规杆上设置有划线滑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包括有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其中第一规杆上套设有一圆心滑块,第二规杆上套设有一划线滑块,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之间套接有一接长装置,接长装置的两侧开有两个对应的腔室,腔室为内径等于第一规杆和第二规杆外径的孔洞,接长装置上还设置有两个紧固螺钉,该紧固螺钉分别伸于腔室内可抵于规杆上。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划线长度的外轨规将原有的外轨规的规杆连接在一起,仅保留一个圆心滑块和一个划线滑块,延长了原有外轨规的划线半径,同时因为在圆心滑块的底端设置了带有圆珠的定位装置,提高了划线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划圆弧线的精度。
文档编号B25H7/04GK201109113SQ20072019912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2日
发明者非 刘, 姚仁光, 金戈天, 陶晓敏 申请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