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渣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炉渣冷却装置,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对高炉渣全面冷却。该装置包括铁轨,铁轨上设置有沿铁轨移动的运渣车,铁轨外侧设置有用于盛放高炉渣的渣道,铁轨的下方沿铁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水管,各个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渣道,各个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喷嘴。所述多个水管包括粗水管和细水管,粗水管的直径为80mm,粗水管上的喷嘴为扁口形状,细水管的直径为40mm。
【专利说明】高炉渣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渣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炉渣在通过运渣车倾倒在渣道上后,需要向高炉渣上打水,使高炉渣冷却。目前,采用仰望打水管式打水,打水时水的流向易被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例如大风天气下水流方向容易被风吹离高炉渣。而且,这种方式使用的打水管的直径不够合理,其圆形开口设计使水柱不易分散,从而达不到全面冷却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高炉渣冷却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炉渣冷却装置,包括铁轨,铁轨上设置有沿铁轨移动的运渣车,铁轨外侧设置有用于盛放高炉渣的渣道,铁轨的下方沿铁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水管,各个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渣道,各个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喷嘴。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水管包括粗水管和细水管,粗水管的直径为80mm,粗水管上的喷嘴为扁口形状,细水管的直径为40mm。
[0006]进一步的是:各个粗水管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粗水管之间设置有一个细水管。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对高炉渣全面冷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炉渣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0009]图2为扁口形状的喷嘴的示意图;
[0010]图中标记为:铁轨1,运渣车2,粗水管3,细水管4,渣道5,喷嘴6。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高炉渣冷却装置,包括铁轨1,铁轨I上设置有沿铁轨移动的运渣车2,铁轨外侧设置有用于盛放高炉渣的渣道5,铁轨I的下方沿铁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水管,各个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洛道5,各个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喷嘴6。上述水管的数量可以根据渣道的长度设定。可以为10个,20个等等。
[0013]使用时,将铁轨I下方的各个水管与高压水源相连。通过运渣车2将高炉渣运送至指定倒渣位置,然后将高炉渣倾倒在渣道上。接车通过各个水管向渣道上的高炉渣打水,使高炉渣冷却。
[0014]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将上述水管分成两类来设置可提高高炉渣的冷却效率,有利于实现高炉渣全面快速冷却。上述水管包括粗水管3和细水管4,粗水管3的直径为80mm,粗水管3上的喷嘴为扁口形状,细水管4的直径为40mm。如图2所示,扁口形状的喷嘴有利于将水柱打散,使打水面积扩大,还可增加水压,使水流喷射距离变长。有利于对高炉渣进行面覆盖冷却。
[0015]在上述基础上,又对粗水管3和细水管4的排布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各个粗水管3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粗水管3之间设置有一个细水管4。这种排布方式更有利于对高炉渣进行全面覆盖冷却。当然粗水管3和细水管4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其它方式,例如,每设置2个粗水管后再设置I个细水管。
【权利要求】
1.高炉渣冷却装置,包括铁轨(I),铁轨(I)上设置有沿铁轨移动的运渣车(2),铁轨外侧设置有用于盛放高炉渣的渣道(5),其特征是:铁轨(I)的下方沿铁轨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水管,各个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渣道(5 ),各个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喷嘴(6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渣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水管包括粗水管(3)和细水管(4),粗水管(3)的直径为80mm,粗水管(3)上的喷嘴为扁口形状,细水管(4)的直径为40mm 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渣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各个粗水管(3)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粗水管(3)之间设置有一个细水管(4)。
【文档编号】C21B3/08GK203668427SQ20132073551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代春晏, 娄元涛 申请人:钢城集团凉山瑞海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