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649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筒扳手,特别是棘轮套筒扳手,更特别是具有多套头的棘轮套
筒扳手。
背景技术
棘轮套筒扳手有单向棘和双向棘之分。单向棘套筒扳手在旋紧螺母时,手柄带动套筒向螺母旋紧方向转动一角度后,手柄反向转动时套筒不随手柄转动而停留于原角度,手柄再向旋紧方向转动带动套筒转动,如此反复,旋紧螺母;由于每次旋紧无需脱套、上套,故旋紧速度快,如本申请人的CN01546060. 8号的"棘轮扳手";但这种扳手由于荷力时套筒不能随手柄反向转动,故不能用于旋松螺母的情状(旋松螺母需更换扳手或调转到另一端的非棘轮式扳头)。为克服这一缺陷,本申请人的CN03229033. 0号的棘轮套筒扳手,设有具两个爪凸的双向棘爪,能双向切换地配合于套筒上的棘轮,使手柄既能带动套筒荷力时正向转动,又能带动套筒荷力时反向转动(切换又向棘爪后),故既适合旋紧螺母,又适合旋松螺母,使用方便度大为提高;这种棘轮套筒扳手的套筒具有同轴连体的两个套头,一端一个,规格一大一小,适合两种规格螺母的旋紧与旋松。株式会社山崎、长船工业株式会社的CN200630147410. 4号"带套筒夹头的棘轮扳手",除了具有双向棘爪适合旋紧及旋松螺母外,在外套筒连体的两个套头内各内置有一套头,规格一大一小,一内套头轴向延伸的管形体与另一内套头经卡簧固定连接,管形体上套有两个弹簧,分别顶抵于外套筒内壁中部环形凸台两侧,弹簧另一端各顶抵于内套头内端壁,非干涉状态时两内套头外端各与两外套头对齐;这种棘轮套筒扳手适合四种规格螺母的旋紧与旋松;使用内套头时直接套用内套头,使用外套头时将外套头对准螺母稍施力压入,相应内套头即被螺母顶压而内縮,外套头便套入螺母;这种棘轮套筒扳手,当使用左端外套头时,该端内套头内縮,而右端内套头即外伸而伸出于右端外套头外端,同理,使用右端外套头时,该端内套头内縮,左端内套头则外伸而伸出于左端外套头;由此导致的缺陷是,内套头外伸增大了空间占取,使扳手不适合受空间限制的某些殊场合的使用,再则,内套头外伸时,容易与周围物件碰撞而受损,一旦碰损形变,内套头就不能回纳,丧失了扳手的正常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已有技术中多规格一体的棘轮套筒扳手使用时一端内套头内
縮必然导致另一端内套头外伸所产生占空大而制约使用范围,易碰伤不能回纳而丧失使用
功能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这种套筒扳手合多规格套头于一体,当使用一端外套头、该端内套头内縮时,另一端内套头不会外伸。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套筒能转动地安装于手柄一端的套筒孔,外套筒一端为一号套头,外套筒另一端为二号套头,外套筒中部为棘轮,一号套头内置有三号套头,二号套头内置有四号套头,手柄的通槽内经销枢联有双向棘爪,双向棘爪前侧两端方向各具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爪凸,双向棘爪后侧配合有弹簧换向组件,其特殊之处是所述四号套头内端方向连有管状体,管状体端部能移动地内置于所述三号套
头,管状体上套有弹簧,三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其内设置有卡簧,四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
槽其内设置有卡簧,一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三号套头的所述卡簧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一
号套头的所述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二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四号套头的所述卡簧能
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二号套头的所述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 所述手柄后端部可以是弯形尖端部。 所述双向棘爪后侧中部具有一凸起部,所述弹簧换向组件是指手柄的置簧盲孔中 设有弹簧,弹簧前端顶置有钢珠,该钢珠靠合于双向棘爪后侧凸起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一号套头内置有三号套头,二号套头内置有四号套头,四号套头 内端的管状体端部能移动地内置于三号套头,管状体上套有弹簧,故外力作用下压縮弹簧, 四号套头和三号套头能相对靠近;又由于一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三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 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一号套头的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二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四号 套头外壁设有卡簧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二号套头的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故非干涉状 态下,三号套头和四号套头受弹簧作用而相斥,且又受各自所处环槽外侧限位,使三号套头 与一号套头对齐,四号套头与二号套头对齐;当使用一号套头时,三号套头被推压而内縮, 四号套头受环槽外侧限位而不外伸,三号套头只是压縮弹簧,依着四号套头的管状体靠近 于四号套头;同样,使用二号套头时,四号套头被推压而内縮,三号套头不外伸。本实用新型 消除了已有技术的四套头棘轮套筒扳手一端内套头内縮必然导致另一端内套头外伸所带 来的缺陷,故使用时空间占取率小,内套头不会碰伤而影响使用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示意图; 图2是朝向一号、三号套头外端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朝向二号、四号套头外端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右视图; 图5是图四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套筒外形图; 图7是图6左视图; 图8是图6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号套头外形图; 图10是图9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四号套头外形图; 图12是图11右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包括双向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双向棘爪切换状态图; 图15是图6外套筒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号套头与四号套头配合一状态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号套头内縮与四号套头配合状态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四号套头内縮与三号套头配合状态图。[0026] 图中标记为1手柄,11套筒孔,12销孔,13通槽,2外套筒,21 —号套头,22 二号 套头,23卡簧槽,24棘轮,25环槽,251环槽外侧,26环槽,261环槽外侧,3三号套头,31卡 簧槽,4销,5双向棘爪,51爪凸,52销孔,53凸起部,6钢珠,7弹簧,8四号套头,81管形体, 82卡簧槽,9卡簧,10卡簧,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四合一棘轮套筒板手,将外套筒2卡簧槽23中的卡簧嵌于手柄1 一端的套筒孔3 周壁的嵌槽,使外套筒2能转动地且不会脱出地安装于手柄1的套筒孔ll,外套筒一端为 一号套头21,外套筒另一端为二号套头22,外套筒中部为棘轮24,一号套头、二号套头和棘 轮连为一体成为所述外套筒;一号套头内置有三号套头3,二号套头内置有四号套头8,手 柄的通槽13内经销4枢联有双向棘爪5,双向棘爪前侧两端方向各具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 爪凸51,双向棘爪后侧中部具有一凸起部53,手柄的置簧盲孔中设有弹簧7,弹簧前端顶置 有钢珠6,该钢珠靠合于双向棘爪后侧凸起部53—侧;四号套头内端方向连有管状体81,管 状体端部能移动地内置于三号套头,管状体上套有弹簧20,三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31其 内设置有卡簧9,四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82其内设置有卡簧10, 一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 25,三号套头的卡簧9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一号套头的环槽25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二号 套头内壁设有环槽26,四号套头的卡簧10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二号套头的环槽26并受该 环槽两侧限位;手柄后端部为弯形尖端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四个不同规格的套头。三号套头3和四号套头8在弹簧20作用 及环槽25、环槽26外侧限位下,分别与一号套头、二号套头对正,如图15、图16示;使用内 置的三号套头3或四号套头8是将套头套入相应螺母即可。使用一号套头21时,将该套头 对准螺母稍施力压向螺母,三号套头3内縮,四号套头8的卡簧10限位于环槽外侧261而 保持不移动,三号套头3只是压縮弹簧20而靠近于四号套头8,如图17所示;同理,使用二 号套头时,四号套头内縮,三号套头不移动。 用拇指推拨切换双向棘爪5,分别能旋紧螺母或旋松螺母。
权利要求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外套筒(2)能转动地安装于手柄(1)一端的套筒孔(11),外套筒一端为一号套头(21),外套筒另一端为二号套头(22),外套筒中部为棘轮(24),一号套头内置有三号套头(3),二号套头内置有四号套头(8),手柄的通槽(13)内经销(4)枢联有双向棘爪(5),双向棘爪前侧两端方向各具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爪凸(51),双向棘爪后侧配合有弹簧换向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四号套头内端方向连有管状体(81),管状体端部能移动地内置于所述三号套头,管状体上套有弹簧(20),三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31)其内设置有卡簧(9),四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82)其内设置有卡簧(10),一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25),三号套头的所述卡簧(9)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一号套头的所述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二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26),四号套头的所述卡簧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二号套头的所述环槽并受该环槽两侧限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其特征是所述手柄后端部为弯形尖端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其特征是所述双向棘爪后侧中部具有一凸起部(53),所述弹簧换向组件是指手柄的置簧盲孔中设有弹簧(7),弹簧前端顶置有钢珠(6),该钢珠靠合于双向棘爪后侧凸起部(53) —侧。
专利摘要使用方便,占空小,不易损坏的四合一棘轮套筒扳手,外套筒(2)能转动地安装于手柄(1)的套筒孔(11),外套筒一端为一号套头(21),另一端为二号套头(22),中部为棘轮(24),一号套头内置有三号套头(3),二号套头内置有四号套头(8),四号套头内端方向的管状体(81)端部能移动地内置于三号套头,管状体上套有弹簧(20),三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31)其内设置有卡簧(9),四号套头外壁设有卡簧槽(82)其内设置有卡簧(10),一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25),三号套头的卡簧(9)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一号套头所述环槽,二号套头内壁设有环槽(26),四号套头的卡簧能轴向移动地位置于二号套头的环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四种规格螺母的旋紧或旋松。
文档编号B25B23/16GK201455859SQ20092011802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0日
发明者沈红民 申请人:沈红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