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11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运输期间保持电动工具的保 持器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电钻或冲击式起子的便携式电动工具通过用户的皮带被保持,利用比 如钩子等紧固至所述皮带上的锁止元件来保持,如公开号为2004-255503和2005-313322 日本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要移动到现场或进行作业准备,例如安装工 件的任务,其中旋转驱动力要输出至该工件。
例如,公开号为2004-255503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抓持 部、分别设在抓持部上侧的驱动部(本体部)和具有电池组腔室(电池组)的基部。用于 皮带的钩子的腿部连接至基部的侧壁。钩子插入皮带和腰之间,从而皮带能位于钩子和基 部之间。因而,电动工具以转化至使用姿态的姿态被皮带保持,即在这样的姿态下抓持部的 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驱动部的前端面对用户背部。
公开号为2005-313322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用于容纳电 动机的本体部和从本体部悬挂的把手部(抓持部)。钩状的锁止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把手 部的下端部的侧表面。该电动工具通过皮带以这样的方式被保持,即,锁止构件被插入并夹 入在皮带和腰部之间。具体地,该锁止构件相对于把手部的下端部的侧表面可旋转。这使 得可以改变由皮带保持的电动工具的姿态。通过令抓持部沿着皮带水平延伸,能将电动工 具保持在这样一种姿态,在该姿态下不必扭转保持着抓持部的手腕。
如公开号为2004-25550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在将电动工具通过皮带以转 换的姿态被保持的情况下,当从皮带上拆卸工具时,有必要猛烈地扭转抓握抓持部的手腕。 这样在拆卸工具时施加沉重的负荷给手腕,从而造成使用该工具的不便。在电动工具的姿 态能在皮带保持的状态下被改变的情况下,如公开号为2005-313322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公 开的,手腕承受减小的负担。然而,如果用户具有肥胖的身体,腹部的脂肪在抓持部和皮带 之间不留下空隙,这样使得不可能在抓持部和皮带之间插入拇指。另外,锁止构件和上部和 皮带隐藏在腹部下,这使得难以从皮带上移除锁止构件。此外,如果拇指强制插入或如果工 具被强制从皮带移除,锁止构件可能会从工具上分离或可能会变形。这个可能是失效或破 坏的原因。
换句话说,因为在传统电动工具中锁止构件直接紧固在皮带上,所以取决于用户 身体不同,腹部可能变成障碍。这样造成了难以连接和拆卸电动工具的问题。此外,因为电 动工具在皮带保持状态下完全地固定至皮带上,工具可能会与用户的腿接触,且可能有时 从皮带上跌落。这可能限制在由皮带保持电动工具的同时执行作业准备的用户进行移动。
另外,因为锁止构件布置在抓持部下面,当将锁止构件紧固至皮带时它隐藏在抓 握抓持部的手或胳膊底下。因而,用户不知道锁止构件的梢端部分存在的位置。这样造成 了难以将锁止构件连接至皮带的问题。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其能在连接或拆卸电动工具时减少 抓握手承受的负荷,能消除施加到进行作业准备的用户的移动上的限制并能增加使用的便 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用于在其一端输出旋转力的 本体部;以与本体部呈相交关系从本体部延伸的抓持部;和设在本体部的另外一端且用于 悬挂本体部的拉环,其中拉环构造为,如果本体部利用拉环作为枢轴点从拉环悬挂下来,拉 环保证该电动工具由重量平衡被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在水平姿态,抓持部 的延伸方向大体正交于竖直方向,在倾斜的水平姿态,本体部和抓持部的接合部位于上侧。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不使用时有可能用拉环将电动工具保持就位。用户仅需稍微 扭转手腕就能抓握通过拉环悬挂的电动工具的抓持部。
另外,该抓持部通过重量平衡被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这使得用户 将电动工具悬挂在例如钩子或突耳的悬挂件上而不必担心工具的姿态。由于这样的结构, 在悬挂操作时,用户能轻易地将工具连接至悬挂件上而不需扭转抓握抓持部的手腕。因为 悬挂的电动工具的抓持部被大体上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用户能抓握抓持部 并用稍微的手腕扭转来从悬挂件移除电动工具。因而,在该电动工具用拉环悬挂时该电动 工具能减小用户承受的负荷,使得用户在悬挂操作期间能容易地连接或拆卸工具并且增加 使用的便利性。
在该电动工具中,拉环可包括正交于抓持部延伸方向和本体部竖直悬挂方向的通 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仅通过将拉环悬挂在悬挂件上,电动工具就能被悬挂成沿着用 户身体的侧面或具有悬挂件的结构的壁表面延伸。这使得能减小抓持部从用户身体的侧面 或壁表面的突出量,从而阻止悬挂的电动工具阻碍作业准备。
在该电动工具中,拉环可用刚性材料制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拉环不容易变形。因而,在悬挂操作期间,用户能在不必用手保 持拉环形状的情况下就能将拉环悬挂在悬挂件上,这使得能便利地悬挂电动工具。
在该电动工具中,本体部可包括用于容纳拉环的容纳部,该拉环在折叠位置和悬 挂位置之间是位置可变的,其中在所述折叠位置,拉环被容纳在容纳部中,其中在所述悬挂 位置,本体部从拉环上悬挂下来。
通过这样的结构,当不需要进行悬挂操作时,能用容纳部容纳拉环。因而,当电动 工具被使用时拉环不会变成障碍。这使得有可能进一步增强该电动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在电动工具中,拉环可用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在折叠位置和悬挂位置之间是位置可 变的,在折叠位置,拉环被容纳进容纳部中,在悬挂位置,本体部从拉环上悬挂下来,本体部 包括运动限制部,用于限制拉环在悬挂位置的位置变换运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当悬挂电动工具时有可能阻止拉环从悬挂位置移动出来。当将 拉环悬挂在悬挂件上时,因为用户没有必要保持拉环的形状,所以用户能较容易地用拉环 悬挂电动工具。
在电动工具中,容纳部可用来以这样的状态容纳拉环,S卩,拉环部分地从本体部突出,拉环的部分突出部分作为手指配合部,供用户从容纳部取出拉环。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从容纳部容易地展开拉环和容易地进行将拉环位置改变至悬 挂位置的工作。这还有助于增强使用的便利性。
在电动工具中,本体部可包括两个延伸穿过本体部的通孔,拉环具有连续的环的 形状并穿过本体部的通孔。
在电动工具中,本体部可包括两个延伸穿过本体部的通孔,拉环具有连续的环的 形状并穿过本体部的通孔,并且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本体部内用于弹性地保持拉环的弹性构 件,该弹性构件用来与拉环的穿过本体部通孔的部分接触。
通过这样的结构,就不存在轴从本体部移除的可能性。所以,有可能阻止拉环由于 悬挂的电动工具的自身重量或由于工具跌落时产生的震动而从本体部脱离。这有助于增强 安全性。因为拉环通过设在本体部内的弹性构件弹性地保持在折叠位置或悬挂位置,有可 能容易地保持拉环在所述折叠位置或悬挂位置。这还有助于增强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特征将从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得以展示,其 中
图I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左视图,其中示出拉环处于折叠状态,图IB 是拉环展开时的电动工具的左视图,且图IC是拉环展开时的电动工具的右视图2A是显示保持在折叠状态的拉环和其周围结构的平面图,图2B是其左视图,且 图2C是其右壳体部分被移除后的右视图3A是显示保持在展开状态的拉环和其周围结构的平面图,图:3B是其左视图,且 图3C是其右壳体部分被移除后的右视图4A是用于解释拉环旋转运动的视图,在该视图中拉环处于折叠位置,图4B是显 示拉环保持在展开位置的视图,且图4C是显示拉环处于位置改变过程的视图;和
图5A是用于解释电动工具悬挂姿态的右视图,在该视图中电动工具呈水平姿态, 图5B是电动工具的后视图,在该视图中电动工具呈水平姿态,且图5C是电动工具的右视 图,在该视图中电动工具呈倾斜的水平姿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一个实 施例。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中的电动工具包括用于在其一端输出旋转驱动力的管状本 体部2、以与本体部2的轴线呈相交关系而从本体部2延伸的抓持部3、和在延伸方向H上 与抓持部3的梢端可拆卸地相连的电池组部4。形成本体部2和抓持部3的外壳的壳体1 通过本体部2的中心线沿着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被划分成两个部分。
在下文的描述中,具有本体部2和抓持部3的左外壳的壳体1的左半部将被称作 “左壳体la”,且其右半部被称为“右壳体lb”,从而相互区分出壳体1的被分开的各部分。 沿着本体部2的中心线延伸的方向将被称作“轴向F”,且大体上与中心线重合的直线将被 称作“轴线E”。
例如电动机等的驱动力源6和用于改变驱动力源6的转速的变速单元(未示出) 布置本体部2内。在轴向F的本体部2的一端,具有用于输出要在变速单元内经受速度改 变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单元7。输出单元7包括用于保持梢端工具的卡盘。利用该梢端工 具,电动工具进行拧紧例如螺钉或螺钉等紧固件的工作或钻孔工作。
如图2至4所示,本体部2的另一端包括大体上为圆形的端面8,该端面8由两个 具有不同直径的同心匹配半圆部分形成。端面8的大直径部分具有与本体部2基本相同的 直径并形成在右壳体Ib内。小直径部分具有比本体部2小的直径并形成在左壳体Ia内。 结果,本体部2的另一端包括弧形凹口 10,该弧形凹口 10在本体部2的一半周长上径向地 向内下沉。当电动工具被悬挂时用作枢轴点的拉环14旋转地布置在该凹口 10内。
更具体地,左壳体Ia包括形成在本体部2另一端内的小直径部分9并且小直径部 分9具有比本体部2的其余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小直径部分9和本体部2的其余部分之 间的外径之间的差异产生的水平差构成凹口 10。因此,小直径部分9和本体部2的其余部 分之间的平表面构成凹口 10的扇形底部11。小直径部分9的外圆周表面构成凹口 10的弯 曲内壁。向外开通的切口形成在内壁的弧的各相反端部。
内壁的弧的各相反端部位于左壳体Ia的接缝部分。右壳体Ib包括置于内壁的弧 的各相反端处的端壁12,每个端壁12具有在延伸方向H上延伸的表面。随着左壳体Ia和 右壳体Ib结合在一起,切口的开口被端壁12关闭。因此,切口构成以与轴线E呈正交的关 系延伸穿过本体部2并沿着延伸方向H直线地延伸的枢转孔。拉环14包括插入枢转孔内 的轴17。轴17用作供拉环14绕着旋转的中心轴。
轴17具有杆状的形状并包括横截面大体上为正方形形状的棱柱部分19,棱柱部 分的侧面彼此垂直,并且一对圆柱部分18位于棱柱部分19的各相反端部并具有与壳体1 的枢转孔滑动接触的圆周表面。棱柱部分19的其中一个侧面与布置在本体部2内的弹性 构件例如板簧13的平表面接触,并被向着本体部2的一端挤压,从而限制轴17的旋转。
更具体地,板簧13包括在与轴向F和轴17的中心轴均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表 面。所述平表面的一个纵向端在本体部2内被固定至左壳体Ia的内表面上。棱柱部分19 的其中一个侧面保持与板簧13的平表面接触。如果轴17克服板簧13的挤压力旋转,棱柱 部分19的下一个侧面接触板簧13的平表面,因此停止轴17的旋转。
换句话说,每次当轴17被转动大约90度时,棱柱部分19的每一侧面与板簧接触。 随着轴17旋转大约90度进入其中轴17被板簧13弹性保持的各个位置,这使得用户有“卡 搭”(clicking)的感觉。由于这样的构造,在其旋转期间拉环14的位置每90度通过板簧 13被确定一个。在其中棱柱部分19的每个侧面接触板簧13的平表面的各自位置,拉环14 的旋转通过板簧13的挤压力被限制。
轴17的各相反端部通过弯曲部分15被连接至弧形部分16,弧形部分16绕轴17 和轴线E的交点形成弧形形状。拉环14构成“D”形形状的环,其中在弧形部分16内的空 隙S(参见图1)用作通孔。换句话说,由于弯曲部分15的存在,拉环14具有连续的环的形 状,并且在弧形部分16或轴17的端部不存在断开。因此,弧形部分16通过轴17被保持在 本体部2中。这样消除了轴17被从本体部2移除和拉环14从本体部2脱开的可能性。
通过绕轴17旋转弧形部分16大约90度,弧形部分16能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 之间转换,其中在折叠位置,弧形部分16被折叠进入凹口 10中,在展开位置,弧形部分16的扇形侧面部分地接触凹口 10的端壁12。在展开位置,弧形部分16的弧的大体上的中心 点与轴线E重叠。拉环14的弧形部分16的中间延伸部从本体部2的另外一端在轴向F上 突出得最远。拉环14的通孔正交于轴向F和延伸方向H。
换句话说,轴17和弧形部分16在展开位置与轴向F共面。即使当弧形部分16处 于展打开位置时,在轴向F或延伸方向H上有力施加至弧形部分16,也不存在弧形部分16 绕轴17旋转的可能性展开位置是悬挂位置,在该位置电动工具能通过拉环14被悬挂。
在悬挂位置,如图5所示,用户30的皮带31或例如竖钩、吊钩或凸耳的悬挂件32 被插过拉环14 “D”形的内部空隙S,并开始与弧形部分16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因而,拉环 14被悬挂在悬挂件32上,结果电动工具能从悬挂件32悬挂下来。悬挂件32和拉环14之 间的接触点变成电动工具的枢轴点。由于本体部2和电池组部4之间的重量平衡,悬挂的 电动工具被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其中在水平姿态,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大 体上正交于竖直方向G,其中在倾斜的水平姿态,本体部2和抓持部3的接合部分在竖直方 向G上位于上侧。
如果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被保持相对于竖直方向G水平或倾斜地水平,电池组 部4布置成高于悬挂件32或抓持部3的可能性就通过电动工具的自身重量以及本体部2 和电池组部4之间的重量平衡被排除。因而,电动工具会呈其中轴线E不与竖直方向G正 交的姿态。
换句话说,如果拉环14通过其通孔仅仅悬挂在悬挂件32上而不管抓持部3的定 向或倾斜度,从而弧形部分16的内圆周表面能接触悬挂件32的话,电动工具会从悬挂件32 悬挂下来,且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通过重量平衡自我矫正到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 这使得用户不必扭动手腕就能连接电动工具至悬挂件32上,且仅通过用手腕的较小扭转 抓握抓持部3就能从悬挂件32上拆卸电动工具。结果,电动工具能被容易地连接和拆卸, 这有助于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地,悬挂件32通常在正交于皮带31或壁表面的方向上突出。因此,拉环14 以如下方式被悬挂在悬挂件32上,即,悬挂件32在正交于轴向方向F和延伸方向H的方向 上被插进拉环14的内部空隙S中。因为内部空隙S在插入方向上是开通的,不用扭转,拉 环14就能悬挂在悬挂件32上。这保证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和本体部2的轴线E沿着用 户身体的侧面延伸。
换句话说,与具有拉环14的本体部2相交的抓持部3的延伸方向H保持与用户身 体的侧面或壁表面平行。这使得减小电动工具从用户身体的侧面或壁表面的突出量成为可 能,且使得输出单元7难以接触用户30的腿。由于这样的结构,当用户运动至现场或进行 作业准备如安装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的工作时悬挂的电动工具不会成为障碍。这有助于避免 否则会施加于在作业准备期间对用户30的移动的限制。
因为拉环14具有弧形部分16并以点对点接触的关系悬挂在悬挂件32上,所以有 可能利用拉环14作为枢轴点旋转抓持部3。更具体地,抓持部3能利用拉环14的弧形部 分16作为枢轴点被转动,而不必改变电动工具的姿态。换句话说,抓持部3能绕一竖直轴 线旋转且也能绕一水平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竖直轴线穿过拉环14和悬挂件32之间的接触 点并沿着竖直方向G延伸,所述水平轴线穿过与竖直轴线呈正交关系的接触点。通过结合 这两种旋转,临近电池组部4的抓持部3的部分能被从用户30的身体或具有悬挂件32的结构的壁表面处移开,从而在身体或壁表面与抓持部3之间产生间隙。
当用户试图抓握电动工具时,即使抓持部3紧密接触身体或壁表面且即使没有用 于拇指插入的空隙,也能通过强制地插入拇指或通过用其余的手指保持住抓持部3来转动 抓持部3。因为抓持部3的旋转在身体或壁表面和抓持部3之间产生间隙,能可靠地用用 户30的手抓握抓持部3并阻止否则会由电动工具的跌落引起的破坏或其它故障。这样有 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拉环14的旋转被板簧13限制。因此,当拉环14被悬挂在悬挂件32上时,即使拉 环14与悬挂件32或用户30的皮带31接触,拉环14仍然不从悬挂位置旋转至折叠位置。 这使得能容易地进行电动工具的悬挂而不必保持拉环14在适当的位置,因此提高了使用 的便利性。因为拉环14具有环的形状或圈的形状并被以点对点接触的关系悬挂在悬挂件 32上,电动工具的姿态能以特定的自由度改变,同时保持工具处于被悬挂状态。这减少了作 业准备期间对用户移动的限制并使得用户容易地抓握抓持部3。
拉环14用比树脂制成的壳体1坚硬的例如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的刚性材料制成。 因此,拉环14很难由于悬重变形,所述悬重例如为电动工具的重量或当电动工具跌落时产 生的震动。因此,在悬挂位置,拉环14相对于电动工具的姿态保持恒定。这样消除了当将 拉环14连接至悬挂件32以及从悬挂件32上拆卸拉环时抓握或保持拉环14处于特定姿态 的必要。这样使得进行连接和拆卸操作变得简单。换句话说,当拉环14被从例如具有防移 除单元的竖钩的悬挂件32上移除时,用户的一只手用于解锁防移除单元同时另一只手抓 握抓持部3以支撑电动工具的重量。这样防止连接或拆卸期间否则会由于电动工具跌落引 起破坏或变形。
当电动工具进行螺钉拧紧工作或其它工作时,拉环14能被保持在折叠位置。由于 这样的结构,在进行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拉环14不会变成障碍。这意味着作业期间使用上的 便利性不会由于拉环14的增加而被消弱。在折叠位置,弧形部分16的部分延伸部的外径 变得大于本体部2的外径。因而,弧形部分16从凹口 10向外突出的尺寸与外径差L相当 (参见图幻,从而提供手指配合部分20。拉环14能通过用手指末端保持手指配合部分20 而被轻易地从折叠位置展开。
存在很多用右手的人,这意味着当该工具被使用时抓持部3通常用右手抓握。在 目前的实施例中,当该工具被使用时凹口 10形成为位于本体部2的左侧。由于这样的结构, 手指配合部分20向左侧即向着用户30突出,并且很少在现场与壁表面接触。拉环14能用 不抓握抓持部3的空着的左手轻易地在悬挂位置操作。假定内空隙S以与轴向F和延伸方 向H呈正交关系而开通,且拉环能沿着用户30身体的侧面或具有悬挂件32的结构的壁表 面悬挂电动工具的话,拉环14可具有例如正方形的矩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虽然本发明已经就上述实施例进行了展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 是,在不脱离后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用于在其一端输出旋转力的本体部;以与本体部呈正交关系而从本体部延伸的抓持部;和设在本体部的另一端用于悬挂本体部的拉环,其中拉环被构造为,如果本体部利用拉环作为枢轴点从拉环处悬挂下来,拉环保证该 电动工具通过重量平衡被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在该水平姿态,抓持部的延 伸方向基本上正交于竖直方向,在该倾斜的水平姿态,本体部和抓持部的接合部位于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拉环包括正交于抓持部延伸方向和 本体部竖直悬挂方向二者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拉环由刚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之一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本体部包括用于容纳拉 环的容纳部,该拉环在折叠位置和悬挂位置之间是位置可变的,在该折叠位置,拉环被容纳 进容纳部中,在该悬挂位置,本体部从拉环处悬挂下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拉环用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在折 叠位置和悬挂位置之间是位置可变的,在该折叠位置,拉环被容纳进容纳部中,在该悬挂位 置,本体部从拉环处悬挂下来,本体部包括用于限制拉环在悬挂位置的位置变化运动的运 动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用来以如下状态容纳 拉环拉环部分地从本体部突出,拉环的部分突出部分用作手指配合部,供用户从容纳部取 出拉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何一个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本体部包括两个延伸穿 过本体部的通孔,拉环具有连续的环的形状并穿过本体部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何一个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本体部包括两个延伸穿 过本体部的通孔,拉环具有连续的环的形状并穿过本体部的通孔,并且进一步包括布置在 本体部内用于弹性地保持拉环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用来与拉环的穿过本体部通孔的部 分相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用于在其一端输出旋转力的本体部;以与本体部呈正交关系而从本体部延伸的抓持部;和设在本体部的另一端用于悬挂本体部的拉环,其中拉环被构造为,如果本体部利用拉环作为枢轴点从拉环处悬挂下来,保证该电动工具通过重量平衡被保持在水平姿态或倾斜的水平姿态,在水平姿态,抓持部的延伸方向基本上正交于竖直方向,在倾斜的水平姿态,本体部和抓持部的接合部位于上侧。
文档编号B25F5/00GK102029599SQ20101029282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中村雅道, 松本宏司, 汤浅秀和 申请人:松下电工电动工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