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12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的动力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动力扳手的应用非常广泛,现有技术的动力扳手一般包括机架、 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然而,当前的动力扳手体积较大、且一般只设置有一个套筒模块,在工作量较大的操作中,如铁路轨枕立式螺栓的紧固、拆卸和保养,将耗费工作人员较多的体力,且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套筒、体积较小且成本较低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减速器及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 所述减速器包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及一可使所述锥齿轮与任一伞形齿轮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底端的套筒,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耦合的第二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包括两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中的输出轴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中间轴的两侧。更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双向离合器、联接于所述双向离合器的拨叉及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换向杆,所述换向杆通过第一滑杆联接于所述拨叉。更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位移调节装置,所述位移调节装置包括联接于所述套筒的L型的第二滑杆及滑动联接于所述第二滑杆并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操纵杆。更近一步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调矩装置,所述调矩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弹簧、套接于所述输出轴并卡接于所述弹簧顶端的压套、设置于所述压套上方的方销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顶端的调矩螺栓。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体积小、成本低且易于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0012]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油机3传动箱312伞形齿轮315 第一滑杆41第二齿轮44 方销47第二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包括机架(未图示)、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1、联接于汽油机1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汽油机1的减速器2及设置于减速器2 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3,减速器2包括一锥齿轮21,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31,中间轴31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311、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312 及一可使锥齿轮21与任一伞形齿轮312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4及联接于输出轴4底端的套筒46,输出轴4上设置有一与第一齿轮311耦合的第二齿轮41。优选地,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包括两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中的输出轴4对称地分布于中间轴31的两侧,此设计符合轨枕螺栓的分布特点,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所述轨枕螺栓动力扳手亦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套筒模块。所述换向模块包括设置在中间轴31上的双向离合器313、联接于双向离合器313 的拨叉314及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换向杆316,换向杆316通过第一滑杆315联接于拨叉 314。此设计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抬压换向杆316调节第一滑杆315的纵向位移,与其连接的拨叉314带动双向离合器313进行纵向位移,从而使得中间轴31及设置在其上的伞形齿轮312发生纵向位移,通过位移,锥齿轮21可选择性地与两伞形齿轮312之一发生耦合,也可以与他们同时分离,从而使得中间轴31可选择性地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者停止转动。优选地,所述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位移调节装置,所述位移调节装置包括联接于套筒46的L型的第二滑杆47及滑动联接于第二滑杆47并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操纵杆 48。本设计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抬压操纵杆48调节第二滑杆47的纵向位移,从而使得套筒 46发生纵向位移,从而可以调节紧固、拆卸螺栓的合理位置。优选地,所述枕螺栓动力扳手还包括调矩装置,所述调矩装置包括套接于输出轴4
2减速器 31中间轴 313双向离合器 316换向杆 42弹簧 45调矩螺栓 48操纵杆
21锥齿轮 311第一齿轮 314拨叉 4输出轴 43压套 46套筒的弹簧42、套接于所述输出轴4并卡接于所述弹簧42顶端的压套43、设置于压套43上方的方销44及联接于输出轴4顶端的调矩螺栓45。本设计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对调矩螺栓 45上下位置的调节,方销44和压套43也相应地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弹簧42的松紧度,进而控制了螺栓的扭力。更为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把手(未图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减速器2与汽油机1相链接,减速器2与传动箱3相链接,减速器2中的锥齿轮21与传动箱3中的中间轴31上的伞形齿轮312相互传动,从而带动了中间轴31及其上的相关部件的转动。在中间轴31的两侧布有两个输出轴4,两输出轴 4通过其上的第二齿轮41经中间轴31上的第一齿轮311传动,从而实现了转动,装于输出轴4底端的套筒46也随之转动。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轨枕螺栓动力扳手,用于紧固、拆卸及保养轨枕螺栓,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汽油机、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传动模块及与所述传动模块联接的套筒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减速器及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所述减速器包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及一可使所述锥齿轮与任一伞形齿轮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底端的套筒,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耦合的第二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筒模块,所述套筒模块中的输出轴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中间轴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双向离合器、联接于所述双向离合器的拨叉及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换向杆,所述换向杆通过第一滑杆联接于所述拨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调节装置,所述位移调节装置包括联接于所述套筒的L型的第二滑杆及滑动联接于所述第二滑杆并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操纵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矩装置,所述调矩装置包括套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弹簧、套接于所述输出轴并卡接于所述弹簧顶端的压套、设置于所述压套上方的方销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顶端的调矩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轨枕螺栓动力扳手,包括机架、汽油机、传动模块及套筒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联接于所述汽油机的减速器及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和套筒模块之间的传动箱,所述减速器包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箱包括一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两开口相向分布的伞形齿轮及一可使所述锥齿轮与任一伞形齿轮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的换向模块,所述套筒模块包括输出轴及联接于所述输出轴底端的套筒,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耦合的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且易于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螺栓的紧固、拆卸操作中。
文档编号B25B21/00GK201931413SQ20102063116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倪玉标, 杨建国 申请人:张家港市繁昌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