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69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拧螺母的工具,尤其涉及ー种扳手。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呆扳手种类繁多,例如呆扳手、梅花扳手、两用扳手等,虽然各种呆扳 手可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但他们都存在ー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于不同尺寸的螺母,需要换用不同口径的扳手,因此工作时要配备多把扳手。为解决该问题,一些厂商推出了ー种活扳手,在活扳手上设置有一相对于扳手柄固定不动的呆扳唇和一可相对于呆板唇移动的活板唇,呆板唇和活板唇之间的距离即为扳手的扳ロ大小,在扳手上还设置有一蜗轮,转动蜗轮可调节扳ロ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螺母,解决工作时要配备多把扳手的问题。但活扳手往往是卡在螺母上再调节开ロ宽度,使用很不方便;同时容易因开ロ调节不当损坏螺母的角,造成圆角打滑而失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扳手,其上设置有多个扳ロ,不仅解决了工作时频繁更换和配备多把扳手的问题,而且还不需要调节扳ロ的尺寸,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提出ー种扳手,包括ー扳手柄、ー连接在所述扳手柄一端的第一扳手头以及ー连接在所述扳手柄另ー端的第二扳手头,在所述第一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一开ロ,在所述第二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二开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ロ的内壁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至少两个エ作平面和连接在相邻两工作平面之间的过渡连接面,所述两台阶面的其中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与另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成对平行并相对,相对设置的每对工作平面夹成ー个扳ロ,同一扳ロ的两工作平面间的距离为该扳ロ的ロ径尺寸;所述第一开ロ内的各扳ロ的ロ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开ロ内的各扳ロ的ロ径尺寸均不同。优选地,位于同一开ロ内的各扳ロ按ロ径尺寸的大小顺序依次排布,使得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最小ロ径的扳ロ和最大ロ径的扳ロ。优选地,位于同一开口内的各扳ロ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扳手柄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位于同一开ロ内的最小口径的扳ロ最靠近所述扳手柄。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ロ均为封闭型的开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ロ的内壁还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位于同一开ロ内的所述两台阶面和所述两端面合围连接成封闭的多边形。优选地,位于同一开ロ内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开ロ内的最小口径的扳口和最大口径的扳ロ相连,每个端面均由两个互成120度角的定位面构成,各端面的两定位面和与其相连的扳ロ的两工作平面围成正六面柱体的四个连续的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扳手头和所述第二扳手头水平设置,所述扳手柄为直柄并相对于水平面傾斜。优选地,所述扳手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扳手头上的最大口径的扳ロ大于所述第二扳手头上的最大口径的扳ロ。优选地,所述第一扳手头在竖直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扳手柄在竖直方向的厚度,所述扳手柄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扳手头的端面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头的端面的上部向 所述扳手柄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ー凸台,所述凸台的底面与所述扳手柄的顶面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开ロ和所述第二开ロ内均具有三个扳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扳手通过在两端的扳手头设置有多个不同口径的扳ロ,使其可代替多把不同型号的扳手,不仅解决了工作时频繁更换和配备多把扳手的问题,而且还不需要在工作时经常调节扳ロ的尺寸,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此外,该扳手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较小、重量轻、经济实用等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參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包括ー扳手柄I、ー连接在扳手柄I 一端的第一扳手头2以及ー连接在扳手柄I另ー端的第二扳手头4,在第一扳手头2上设置有一第一开ロ21,在第二扳手头4上设置有一第二开ロ 41。结合參阅图I和图2,第一开ロ 21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台阶面221、223。台阶面221包括三个工作平面2211和两个连接在相邻两工作平面2211之间的过渡连接面2212。台阶面223的结构与台阶面221的结构相同,其也包括三个工作平面2231和两连接在相邻两工作平面2231之间的过渡连接面2232。台阶面221上的各工作平面2211与台阶面223上的各工作平面2231成对平行并相对,且相对设置的每对工作平面2211、2231夹成ー个扳ロ,使得该第一开ロ 21内总共具有三个扳ロ。同一扳ロ的两工作平面2211、2231间的距离为该扳ロ的口径尺寸,第一开ロ 21内的三个扳ロ的口径尺寸分别为L1、L2、L3。第ニ开ロ 41的内壁形状与第一开ロ 21的内壁形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开ロ 41的内壁尺寸与第一开ロ 21的内壁尺寸不同,使得第二开ロ 41内的各扳ロ的口径尺寸L4、L5、L6以及第ー开ロ 21内的各扳ロ的口径尺寸L1、L2、L3均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头2上的三个扳ロ的口径尺寸L1、L2、L3分别为11mm、15mm和18mm,第二板手头4上的三个板ロ的口径尺寸L4、L5、L6分别为10mm、13mm和16mm,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扳ロ的尺寸规格都可适当调整,扳ロ的数量也可进行调整,第一扳手头2、第二扳手头4上的各扳口数量满足至少两个都行。[0022]较佳的实施方式是位于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的各扳ロ按ロ径尺寸LI、L2、L3的大小顺序依次排布,使得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最小口径的扳口和最大口径的扳ロ。优选地,位于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的各扳ロ的排布方向与扳手柄I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位于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的最小ロ径的扳ロ最靠近扳手柄1,从而使该开口内的最大口径的扳ロ离扳手柄I的距离最远,所以在使用时,对扳手柄I施力,最大口径的扳ロ的カ矩是最大的,从而弥补了因扳ロロ径太大而造成扳头强度不够的缺陷。此外,为避免因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设置多个扳ロ而造成开 ロ太大导致強度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开ロ 21和第二开ロ 41均设计成为封闭型的开ロ,第一开ロ 21和第二开ロ 41的内壁均为封闭的形状,使得该第一开ロ 21和第二开ロ 41的内壁除了包括上述两台阶面221、223之外,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面222、224。位于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的两台阶面221、223和两端面222、224合围连接成封闭的多边形,位于同一开ロ(第一开ロ 21或第二开ロ 41)内的两端面224、222分别与该开口内的最小口径尺寸LI的扳口和最大口径尺寸L3的扳ロ相连。端面222或224由两个互成120度角的定位面2221或2241构成,端面222的两个定位面2221和与口径为L3的扳ロ的两工作面2211、2231围成正六面柱体的四个连续的侧面,以使扳手在使用时能正好能匹配尺寸为L3的六角螺母的四个侧面。端面224的两定位面2241和与其相连的口径尺寸为LI的扳ロ的两工作面2211、2231围成正六面柱体的四个连续的侧面,以使扳手在使用时能正好匹配尺寸为LI的六角螺母的四个侧面。參阅图3,为了減少操作时被操作面上的其他突出物阻挡的几率,也为了便于扳手柄I握持,该第一扳手头2和第二扳手头4水平设置,扳手柄I为直柄并相对于水平面傾斜,优选地,该扳手柄I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度。由于第一扳手头2上的最大口径的扳ロ大于第二扳手头4上的最大口径的扳ロ,所以,第一开ロ 21的尺寸大于第二开ロ 41的尺寸。为了弥补开ロ尺寸较大而造成扳手头強度不足的缺陷,第一扳手头2在竖直方向的厚度应大于扳手柄I在竖直方向的厚度,扳手柄I的端面与第一扳手头2的端面的下部连接,第一扳手头2的端面的上部向扳手柄I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ー凸台23,凸台23的底面与扳手柄I的顶面相连,从而使扳手柄I与第一扳手头2不仅在竖直面相连,在水平面上也相连,进而提高了第一扳手头2的強度。综上,本发明的扳手通过在两端的扳手头设置有多个不同口径的扳ロ,使其可代替多把不同型号的扳手,不仅解决了工作时频繁更换和配备多把扳手的问题,而且还不需要在工作时经常调节扳ロ的尺寸,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板手,包括一板手柄、一连接在所述板手柄一%5的弟一板手头以及一连接在所述扳手柄另一端的第二扳手头,在所述第一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平面和连接在相邻两工作平面之间的过渡连接面,所述两台阶面的其中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与另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成对平行并相对,相对设置的每对工作平面夹成一个扳口,同一扳口的两工作平面间的距离为该扳口的口径尺寸;所述第一开口内的各扳口的口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内的各扳口的口径尺寸均不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开口内的各扳口按口径尺寸的大小顺序依次排布,使得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最小口径的扳口和最大口径的扳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开口内的各扳口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扳手柄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位于同一开口内的最小口径的扳口最靠近所述扳手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封闭型的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还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位于同一开口内的所述两台阶面和所述两端面合围连接成封闭的多边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开口内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开口内的最小口径的扳口和最大口径的扳口相连,每个端面均由两个互成120度角的定位面构成,各端面的两定位面和与其相连的扳口的两工作平面围成正六面柱体的四个连续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头和所述第二扳手头水平设置,所述扳手柄为直柄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度。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头上的最大口径的扳口大于所述第二扳手头上的最大口径的扳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头在竖直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扳手柄在竖直方向的厚度,所述扳手柄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扳手头的端面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头的端面的上部向所述扳手柄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的底面与所述扳手柄的顶面相连。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内均具有三个扳口。
专利摘要一种扳手,包括一扳手柄、一连接在扳手柄一端的第一扳手头以及一连接在扳手柄另一端的第二扳手头,在第一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口,在第二扳手头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壁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台阶面;台阶面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平面和连接在相邻两工作平面之间的过渡连接面,两台阶面的其中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与另一台阶面上的各工作平面成对平行并相对,相对设置的每对工作平面夹成一个扳口,同一扳口的两工作平面间的距离为该扳口的口径尺寸;第一开口内的各扳口的口径尺寸以及第二开口内的各扳口的口径尺寸均不同。该扳手具有一物多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经济实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B25B13/02GK202438947SQ20122000512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周明杰, 雷超 申请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