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189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合破拆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突发的灾难和事故要求救援人员轻装上阵,迅速进入救援现场实施救援并快速撤离,而恶劣的救援环境和救援设备的制约使得救援人员很难保证救援效率。在野外救援环境中由于救援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一种救援工具无法完全满足救援需求,使得在救援工作中不得不携带多种装备,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的降低了救援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具进行及时的救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尤其是一种适合方便携带、快速组装的救援破拆工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包括铁铲部件或斧头部件,伸缩杆部件,所述的伸缩杆部件至少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其中第二滑竿位于上部,且可套设在第一滑竿内,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一个带有螺纹结合套,所述的结合套固定在第二滑竿的前端,所述的铁铲部件及斧头部件具有和结合套螺纹相配合的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滑竿前部为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的最小内径与所述的第二滑竿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的锥形体在锥面上开有开口,所述的锥形体上布有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位于第一滑竿上,所述的固定螺母为前端可压紧第二滑竿的锥形中空体,所述的固定螺母布有与第一滑竿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通过螺纹连接在结合套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挂钩,所述的挂钩固定在伸缩杆部件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锯条和锯条紧固装置,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连接手柄的螺旋旋转拉钩和连接锯条的旋转拉钩及旋转套筒,所述的旋转套筒与旋转拉钩和螺旋旋转拉钩相连,所述的螺旋拉钩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拉钩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的锯条的一端通过锯条紧固装置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拉钩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铁铲部件具有三段不同的刃口,分别为直线形、圆弧形和锯齿形。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救援哨装置,所述的救援哨装置包括救援哨和小工具夹紧装置,所述的小工具夹紧装置由圆柱体和锥面组成,且有配合第一滑竿的外螺纹,所述的锥面内部有孔,所述的救援哨与小工具夹紧装置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起子锥子结合小工具,所述的起子锥子结合小工具通过小工具夹紧装置与伸缩杆相连接。[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救援工具携带更加方便,易于组装,能够在短时间内安装好工具,便于及时开展救援;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产品成本低等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斧头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I、铁铲部件2、结合套3、第二滑竿4、紧固螺母5、第一滑竿6、调节螺母7、小工具夹紧装置8、起子锥子结合小工具9、第一滑竿结合套10、挂耳11、旋转拉钩12、锯条13、旋转拉钩14、螺旋套筒1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了铁铲部件、结合套以及伸缩杆部件,由图中可以看出,伸缩杆部件最少由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组成,第二滑竿可在第一滑竿中滑动,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都采用钢管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二滑竿在不使用时可以放在第一滑竿中,又节省了空间可以放置其它组件,同时,也减轻了整个组合破拆工具的重量,易于携带。结合套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方法固定在第二滑竿的前端,在结合套的前部布有外螺纹,用以配合铁铲部件或者斧头部件下端的内螺纹,铁铲或斧头部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牢固地与伸缩杆组件连接。第一滑竿前部为锥形体,该锥形体的最小内径与第二滑竿的外径尺寸相同,在锥形体在锥面上开有开口,在本实例中,在锥面上开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开口,可以在不使用时保证第二滑竿比较容易的置于第一滑竿中。在使用中,有时为了方便,经常需要调整伸缩杆组件的长度,为了能够固定使用时伸缩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个紧固螺母,该紧固螺母为为前端可压紧第二滑竿的锥形的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布有与第一滑竿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当需要固定伸缩杆时,可将固定螺母慢慢旋紧,此时固定螺母的内螺纹与第一滑竿上相匹配外螺纹旋合,而固定螺母的前部则牢牢压紧第二滑竿,通过固定螺母的旋紧,伸缩杆能够有效的固定。确保使用时,伸缩杆不会产生伸缩。在紧固螺母的外表面可增加一些花纹,用以增大紧固螺母外表面的摩擦系数,便于手工调节紧固螺母。由图I可以看出,在结合套上还安装了一个手柄,该手柄在顶部同样具有一个具有外螺纹的部件,同时在结合套上也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内螺纹孔,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安装或拆卸手柄。旋转拉钩可以固定焊接在手柄上和伸缩杆装置上,在本实例中,在手柄和伸缩杆装置上焊接有挂耳,通过挂耳,旋转拉钩分别与手柄和伸缩杆装置相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方便拆卸与组合。锯条可以通过两个螺旋旋转拉钩固定在组合救援破拆工具上。螺旋旋转拉钩可以保证锯条工作时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为了更加方便调节锯条的松紧程度,在本实例中还增加了一个旋转套筒,连接手柄的螺旋旋转拉钩和连接锯条一端的螺栓拉钩均采用外螺纹与旋转套筒的内螺纹旋合,但两者外螺纹的旋向方向相反,拧动旋转套筒的时候,两者将快速相离或者靠近,从而达到了调节锯条上作用力的效果。在本实例中还增加了一个救援哨装置,包括救援哨和小工具夹紧装置,小工具夹紧装置由圆柱体和锥面组成,且有配合第一滑竿的外螺纹,所述的锥面内部有圆孔。在本实例中,救援哨与小工具夹紧装置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螺纹等其它连接方式。与伸缩杆装置第一滑竿与第二滑竿连接处一样,在小工具夹紧装置外也可设置一个相同的紧固装置,通过紧固螺母的旋转来压迫圆柱面和锥面,用以充分固定小工具固定装置。小工具固定装置内有一圆孔,它的作用是用来连接锥子起子结合小工具与伸缩杆装置的,使用锥子起子结合小工具时,将小工具旋入小工具固定装置内即可,不使用时,可将锥子起子结合小工具放入伸缩杆装置中,以节约空间,方便携带。由图I可以看出,铁铲部件具有三段不同的刃口,分别为直线形、圆弧形和锯齿形。实现劈、挖、锯的功能。材料选用3Crl3不锈钢材。铲头的两侧设置了不同的刃口,增·加了开山斧和锯子的功能。铲子的前部分为刀刃状,增强了破拆能力,同时减少了挖掘时的阻力。图2为斧头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斧头部件与伸缩杆部件连接方式相同,在斧头部件上也布有与结合套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方便拆卸与组装。斧头两边的刀口形状不同,兼备劈砍和破拆的功能,结合使用,能够高效的清除障碍物。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包括铁铲部件或斧头部件,伸缩杆部件,所述的伸缩杆部件至少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其中第二滑竿位于上部,且可套设在第一滑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一个带有螺纹结合套,所述的结合套固定在第二滑竿的前端,所述的铁铲部件及斧头部件具有和结合套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竿前部为锥形体,所述的锥形体的最小内径与所述的第二滑竿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的锥形体在锥面上开有开口,所述的锥形体上布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位于第一滑竿上,所述的固定螺母为前端可压紧第二滑竿的锥形中空体,所述的固定螺母布有与第一滑竿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通过螺纹连接在结合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挂钩,所述的挂钩固定在伸缩杆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锯条和锯条紧固装置,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连接手柄的螺旋旋转拉钩和连接锯条的旋转拉钩及旋转套筒,所述的旋转套筒与旋转拉钩和螺旋旋转拉钩相连,所述的旋转拉钩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的锯条的一端通过锯条紧固装置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拉钩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铲部件具有三段不同的刃口,分别为直线形、圆弧形和锯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救援哨装置,所述的救援哨装置包括救援哨和小工具夹紧装置,所述的小工具夹紧装置由圆柱体和锥面组成,且有配合第一滑竿的外螺纹,所述的锥面内部有孔,且在锥面上开有开口,所述的救援哨与小工具夹紧装置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起子锥子结合小工具,所述的起子锥子结合小工具通过小工具夹紧装置与伸缩杆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组合破拆工具,包括铁铲部件或斧头部件,伸缩杆部件,所述的伸缩杆部件至少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其中第二滑竿位于上部,且可套设在第一滑竿内,所述的破拆工具还包括一个带有螺纹结合套,所述的结合套固定在第二滑竿的前端,所述的铁铲部件及斧头部件具有和结合套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且配合该工具还包括锯条,救援哨及锥子起子结合小工具等配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救援工具携带更加方便,易于组装,能够在短时间内安装好工具,便于及时开展救援;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产品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25F1/02GK202656160SQ2012202266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林声涛, 金秋谈, 蒋冰, 胥海波, 程威, 韦乐 申请人:湖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