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15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扳手。

背景技术:
一般扳手之类的手动工具包括手柄及固设在手柄上的卡爪,卡爪可沿手柄的方向延伸或沿与手柄垂直的方向延伸,多个卡爪构成可与工件配合的卡口。在实际使用时,人们通常需要面对不同规格及型号的工件,而只有对应型号的扳手才能够稳定有效的与工件配合。若扳手的卡口与工件不匹配,那么扳手将无法使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脱,因此通常需要根据工件具体尺寸选用对应型号的扳手。由于工件的种类及型号各不相同,因此人们通常需要准备各式各样不同型号的手动工具,这是非常不便的。美国专利US7997168B2公开了一种可调棘轮扳手,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栓和螺母。包括一对可活动的卡爪以及调节装置。该可调棘轮扳手主要利用拨轮带动齿轮轴转动,从而使可活动的卡爪沿齿轮轴相向或相背移动,达到调节卡爪形成的卡口大小,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螺栓或螺母。虽然这种可调棘轮扳手实现了调节卡爪的功能,但是它的实用性是非常低的。一是因为拨轮的操作不方便,二是因为它本身的传动机构稳定性差,三是因为通过齿轮轴调节的一对卡爪在使用中不稳固。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高、可调节卡口的大小的可调扳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高的可调扳手,实现扳手的卡口距离可以调节,卡爪与工件紧密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扳手,包括手柄和工作部,手柄具有第一端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具有用于接收工作部的头部,工作部包括至少两个卡爪,卡爪沿工作部的周向分布,并沿工作部的轴向延伸,可调扳手还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被设置成用于调节卡爪,使卡爪在工作部的径向上同时移动,接近或远离工作部的中心。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工作部还包括基座,卡爪可滑动的设置在基座上,卡爪具有夹紧面;手柄带动基座转动,基座带动卡爪沿基座的轴线转动,卡爪通过夹紧面输出扭矩。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基座上具有槽部,其中槽部被设置为可与卡爪配合,使得卡爪可沿槽部移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旋钮和连接件,旋钮与基座同轴,连接件方向垂直于旋钮的轴线,旋钮和连接件具有可配合的锥齿面,旋钮通过锥齿面带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穿过卡爪,其中连接件的外螺纹与卡爪的内螺纹配合使得连接件转动时带动卡爪沿槽部移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旋钮和连接件,旋钮与基座同轴,连接件的轴线垂直于旋钮的轴线,旋钮和连接件具有可配合的锥齿面,卡爪具有杆部,杆部上具有与连接件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转动时带动卡爪沿槽部移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为旋钮,旋钮的下端面具有平面螺纹结构,卡爪的上端面具有弧状齿面,平面螺纹结构与弧状齿面配合使得旋钮转动时带动卡爪沿槽部移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工作部还包括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棘爪元件,棘爪元件与基座上的棘齿面的齿配合,使得棘爪元件可选择性的带动基座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在另一方向上则发生打滑,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换向开关,换向开关用于切换棘爪元件带动基座转动的方向;手柄具有可容纳换向装置的第一空间。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向开关包括弹簧和限位部件,手柄具有可容纳弹簧的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在朝向工作部一侧与第一空间连通,限位部件与棘爪元件配合,弹簧通过限位部件向棘爪元件施加预紧力。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弹簧设置在限位部件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向开关还包括拨片,拨片与棘爪元件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基座包括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第一转动部件与第二转动部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部件具有与棘爪元件配合的棘齿面,槽部位于第二转动部件上。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工作部具有不少于两个卡爪。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工作部具有三个卡爪。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卡爪为工字型,嵌套在基座的槽部中。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夹紧面可选择性的设置为卡爪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夹紧面为V形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夹紧面为异形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基座和旋钮在其中心轴线方向上具有通孔。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手柄的内侧面下沿将卡爪限制在槽部中。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卡爪沿工作部的周向均匀分布。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卡爪用于夹紧工件,如螺栓、螺母等紧固件。本发明的可调扳手实现了卡爪间的卡口距离可调,卡爪与工件连接紧密,操作方便,调节快速,稳定性高且具有自锁功能,可有效防止卡爪夹紧工件后,扳手带动工件转动时卡爪松脱。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可调扳手的主视图。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可调扳手的工作部。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节装置和卡爪。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节装置和卡爪的另一设置方式。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二转动部件的A-A剖视图。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可调扳手内的换向装置。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可调扳手的换向装置的截面图。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卡爪及其夹紧面。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可调扳手的工作部。图10是图9中的旋钮的仰视图。图11是图9中的卡爪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调扳手包括手柄10和工作部20,手柄10具有第一端12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13。第二端13上具有头部11(参见图2)并与工作部20连接。工作部20上设有卡爪23,卡爪23可以通过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以配置成适用于操作各类工件。本发明的可调扳手可具有两个或多个卡爪。本实施例优选为具有3个卡爪,并沿工作部20的周向分布。本实施例的可调扳手的工作部20的结构如图2和3所示,包括基座22、卡爪23、换向装置24和调节装置21。手柄10的头部11与基座22连接,通过换向装置24选择性的带动基座22绕其轴线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在另一方向则发生打滑,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基座22上设有槽部224,槽部224与卡爪23相配合使得卡爪23可沿槽部224滑动,例如卡爪23可设置成工字型嵌套在基座22中。调节装置21用于调节卡爪23在槽部224上的位置。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调节装置21包括旋钮211和连接件212。连接件212包括具有锥齿面2123的近端2121和具有外螺纹的远端2122。连接件212穿过卡爪23并通过远端2122与卡爪23以螺纹连接。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为齿形结构,连接件212的近端2121的锥齿面2123与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啮合,使得旋钮211转动时,连接件212带动卡爪23沿槽部224移动。旋钮211还可通过定位销225与基座22保持同轴,提高旋钮211调节卡爪23移动时的稳定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卡爪23可设置为具有杆部234,杆部234上具有外螺纹。卡爪23的杆部234穿过连接件212并通过螺纹与连接件212连接。连接件212的近端2121具有锥齿面2123,与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上的齿形结构啮合,使得旋钮211转动时,连接件212带动卡爪23沿槽部224移动。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旋钮211上设置有两条凸出于旋钮211的表面的脊部,使用时可以通过对两条脊部施加旋转力矩以转动旋钮21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旋钮211的外周面设置为适用于握持的表面,即可以通过握持旋钮211的外周面转动旋钮211。本实施例的基座22包括第一转动部件221和第二转动部件222,其中基座22的槽部224位于第二转动部件222上,第一转动部件221与第二转动部件2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件221的外周面包括棘齿面。如图5所示为第二转动部件222的A-A剖视图,槽部224中心对称分布在第二转动部件222上,靠近中心的端部2241宽度大于另一端部,用于容纳连接件212的近端212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基座22也可以是一体件,即基座22的外周面的部分为棘齿面。本实施例的换向装置24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由拨片2422和限位部件2421构成的换向开关242以及棘爪元件241。其中棘爪元件241和限位部件2421分别位于手柄10内的第一空间113和第二空间114(参见图7)。拨片2422上设置有转轴2423,穿过手柄10与棘爪元件241连接。拨片2422和棘爪元件241可以绕转轴2423轴线同步转动。申请人在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3/070641)中公开了棘爪元件24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即本实施例中的棘爪元件241与第一转动部件221和换向开关242组成棘轮部件,实现可调扳手的棘轮功能,并通过换向开关242切换转动方向。其他的棘爪元件结构也可参考美国专利US6789447B1、US7587961B1或英国专利申请GB2041272A中的棘爪元件。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爪23为工字型,用于与基座22上的槽部224配合。卡爪23还包括夹紧面231,可选择性的视紧固件结构设置为内侧面或外侧面。如本实施例中的卡爪23的夹紧面231为内侧面,用于与外角紧固件配合。如前所述,卡爪23可在基座22的槽部224上移动,多个卡爪23的夹紧面231构成用于夹紧紧固件的卡口,夹紧面231到卡口中心的距离为卡口的半径。夹紧面231上可设置特殊构型,如图7所示的为V形面,用于与工件的棱边配合使用。实施例2如实施例1的可调扳手,在本实施例中,可调扳手的工作部20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基座22、卡爪23、换向装置24和旋钮211。其中基座22包括第一转动部件221和第二转动部件222,第一转动部件221与第二转动部件222分别具有可相互配合的外齿面和内齿面,使得第一转动部件221可带动第二转动部件222绕其轴线转动。手柄10的头部11与基座22连接,通过换向装置24选择性的带动基座22绕其轴线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在另一方向则发生打滑,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二转动部件222上设有槽部224,槽部224与卡爪23相配合使得卡爪23可沿槽部224滑动。本实施例优选为三对卡爪23,并沿工作部20的周向分布。图10-1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旋钮211的仰视图和卡爪23的立体图。从图10中可以看出,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的中心具有一杆部2111,向第一转动部件221延伸并穿过第一转动部件221和第二转动部件222,使旋钮211与第一转动部件221和第二转动部件222保持同轴。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具有平面螺纹结构2112,其在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上的投影为平面螺旋线,螺旋线可为一组、两组或多组,本实施例优选为一组。卡爪23的上端面235与旋钮211的下端面2113接触,如图11所示的卡爪23的上端面235具有弧状齿形结构232,与旋钮211的下端面的平面螺纹结构2112配合使得旋钮211在绕轴转动时可与卡爪23发生滑动。具体的,当旋钮211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卡爪23将靠近或远离旋钮211的中心。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旋钮211上设置有两条凸出于旋钮211的表面的脊部,使用时可以通过对两条脊部施加旋转力矩以转动旋钮211。本实施例的换向装置24的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如图6所示,包括由拨片2422和限位部件2421构成的换向开关242以及棘爪元件241。棘爪元件241与第一转动部件221和换向开关242组成棘轮部件,实现可调扳手的棘轮功能,并通过换向开关242切换转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卡爪23的夹紧面231可选择性的视紧固件结构设置为内侧面或外侧面。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爪23的夹紧面231设置为内侧面,夹紧面231为平面。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