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通信系统及便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05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车载通信系统及便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载通信系统以及构成该车载通信系统的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能够在不使用机械钥匙的情况下进行车门的解锁和上锁的被动进入系统正在实用化。被动进入系统由使用者所拥有的便携设备、接触传感器以及车载设备等构成,所述接触传感器探测使用者握住门把手的情况,所述车载设备在使用者握住门把手时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并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在接触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握住门把手的情况下,车载设备从设置于车辆的多个lf发送天线发送唤醒信号,使便携设备起动。起动的便携设备将表示自身的存在的预定的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在接收到该信号的情况下,从lf发送天线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便携设备接收从各发送lf发送天线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并测定接收信号强度。接着,便携设备将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向车载设备发送。车载设备接收从便携设备发送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判定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外,执行与判定结果对应的处理。例如,在便携设备位于车外的情况下,车载设备执行对车门进行上锁或者解锁的处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的车载设备及便携设备。专利文献1的车载设备从车内的多个lf发送天线设置相位差地同时发送信号,从而能够提高通信处理速度。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被动进入系统中,在存在多个便携设备的情况下,针对每个lf发送天线而使便携设备起动,并在与起动的便携设备之间针对每个便携设备而单独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所需的信息的收发。

图22是示出在现有技术中的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处理中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在车辆中,将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的第一~第五lf发送天线设置于车辆,车载设备从各lf发送天线发送检测用信号等各种信号,从而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构成被动进入系统的便携设备设为有6个,将各便携设备称为第一便携设备至第六便携设备。在图22中,“车载设备”是示出车载设备所具备的车载控制部的处理执行状态的时序图。在图22中,“第一lf发送天线”~“第五lf发送天线”是示出从各lf发送天线发送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第一便携设备”~“第六便携设备”是示出从第一便携设备~第六便携设备发送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22所示,车载设备在预定的情况下从第一lf发送天线发送唤醒信号。在图22中,标注了左斜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唤醒信号的定时。唤醒信号向第一便携设备~第六便携设备发送。成功接收到唤醒信号的便携设备从休眠状态起动,将表示自身的存在的id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在图22中,标注了叉记号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id信号的定时。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便携设备和第二便携设备成功接收到唤醒信号,各便携设备将自身的id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

接收到id信号的车载设备对起动的各便携设备单独地发送检测用信号。例如,在第一便携设备和第二便携设备起动的情况下,车载设备首先从第一~第六lf发送天线向第一便携设备发送检测用信号。在图22中,涂黑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的定时。第一便携设备测定该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包括测定获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在图22中,标注了右斜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车载设备接收来自第一便携设备的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即,车载设备判定第一便携设备处于车内还是处于车外。在第一车载设备未处于车外的情况下,从第一~第六lf发送天线向起动的第二便携设备发送检测用信号,同样地进行第二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

车载设备在通过来自第一lf发送天线的唤醒信号而起动的第一便携设备和第二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外的情况下,接下来,从第二lf发送天线发送唤醒信号,对起动的便携设备同样地发送检测用信号,根据来自该便携设备的响应信号,进行各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从第二lf发送天线发送的唤醒信号而将第三便携设备起动,车载设备进行第三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

以下,同样地从第三~第六lf发送天线发送唤醒信号,对起动的便携设备发送检测用信号,进行该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车载设备重复执行以上的处理,直至检测到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为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63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一来,在以往的被动进入系统中,构成为在存在多个通过唤醒信号而起动的便携设备的情况下针对每个起动的便携设备而在与该便携设备之间单独地进行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所需的信息的收发,因此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即在进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所需的信息的通信时需要时间。

此外,为了缩短位置检测的时间,还考虑车载设备与多个便携设备同时通信并进行位置检测这样的方法。但是,在从多个便携设备同时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存在车载设备接收失败的情况,通信也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且实现车载设备和便携设备之间的稳定的信息通信的车载通信系统及构成该车载通信系统的便携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具备:车载设备,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检测用信号;以及多个便携设备,接收从该车载设备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发送与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所述车载设备通过接收从该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而进行所述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在所述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检测用信号是所述多个便携设备共同接收的信号,所述车载设备具备:车载发送部,从所述天线发送检测用信号;以及车载接收部,接收从所述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所述便携设备具备:便携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以及便携发送部,在该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检测用信号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刻发送包括与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信号对应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以及包括与该信息相同的信息的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多个便携设备的所述便携发送部在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时刻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车载发送部从所述天线发送计时开始信号,所述便携设备具备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所述便携发送部在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起经过了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车载发送部在发送所述检测用信号之前,从所述天线发送用于使所述便携设备对该检测用信号的接收处理开始的处理开始信号,所述处理开始信号作为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所述计时部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处理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检测用信号作为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所述计时部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检测用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便携发送部在由所述计时部计时为经过了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在由所述计时部计时为经过了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第二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便携设备具备检测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部,所述便携发送部发送包括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所述车载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者第二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所述便携设备具备检测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部,根据该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的位置,所述便携发送部发送包括所确定的位置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设备中,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检测用信号,接收与该检测用信号对应地从外部的多个便携设备在不同的时刻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从而进行所述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其中,所述检测用信号是所述多个便携设备共同接收的信号,所述车载设备具备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天线发送所述检测用信号的车载发送部以及接收从所述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者第二响应信号的车载接收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设备,构成车载通信系统,该车载通信系统具备:车载设备,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检测用信号;多个便携设备,接收从该车载设备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发送与接收到的所述检测用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所述车载设备通过接收从该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而进行所述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所述便携设备具备:便携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以及便携发送部,在该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检测用信号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刻发送包括与接收到的检测用信号对应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以及包括与该信息相同的信息的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中,在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时刻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中,具备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从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的计时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所述便携发送部在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起经过了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中,所述便携接收部在发送所述检测用信号之前,接收为了使该检测用信号的接收处理开始而从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所述处理开始信号作为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所述计时部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处理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中,所述检测用信号作为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所述计时部对从所述便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设备中,所述便携发送部在由所述计时部计时为经过了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在由所述计时部计时为经过了针对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第二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本发明中,车载发送部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该检测用信号是多个便携设备共同接收的信号,不是向特定的便携设备发送的信号。

便携设备通过便携接收部接收从车载设备发送的信号,便携发送部将包括与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以及包括与该信息相同的信息的第二响应信号向车载设备发送。在存在多个便携设备的情况下,从多个便携设备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存在车载设备接收该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可能性。但是,便携设备发送包括与第一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相同的信息的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即使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也能够接收第二响应信号,能够通过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

此外,也可以是,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不一定是相同的信号。在第一和第二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的一部分中包括共同的信息就足够了。例如,第一响应信号包括与位置检测相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是第一次的响应信号的信息且第二响应信号包括上述与位置检测相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是第二次的响应信号的信息这样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另外,第一和第二响应信号所包括的相同的信息在实质上相同即可,在外观上也可以是不同的信息。例如,即使第一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所示的数值与第二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所示的数值是不同单位的数值或者不同格式的信息,只要上述信息实质上相同,则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响应信号进行收发的系统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本发明中,多个便携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接下来在彼此不同的时刻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当在从车载设备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范围内存在一个便携设备的情况下,无论存在哪个便携设备,车载设备都能够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一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第一响应信号是比第二响应信号更早地从便携设备发送的信号,因此车载设备能够提前地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执行预定处理。当在从车载设备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范围内存在多个便携设备的情况下,车载设备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可能性,但各便携设备在不同的时刻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二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

此外,优选从各便携设备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但不一定需要构成为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例如,多个便携设备在结束执行接收检测用信号而进行的预定处理的时刻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即可。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从多个便携设备在相同的定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但上述多个便携设备还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因此车载设备能够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或者第二响应信号中的任一个。

在本发明中,车载设备发送计时开始信号。便携设备接收计时开始信号,根据从接收到该计时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即,各便携设备以接收到从车载设备发送的计时开始信号的时刻作为基准,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切实地使从各便携设备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不同。因此,车载设备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二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

在本发明中,车载设备在发送用于判定便携设备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之前,发送用于使便携设备对该检测用信号的接收处理开始的处理开始信号。便携设备接收处理开始信号,根据从接收到该处理开始信号起的经过时间,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即,各便携设备以接收到从车载设备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的时刻作为基准,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切实地使从各便携设备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不同。因此,车载设备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二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

此外,上述处理开始信号是用于计测便携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的上述计时开始信号的一个例子。即,此处将处理开始信号兼用作计时开始信号。

在本发明中,便携设备接收检测用信号,根据从接收到该检测用信号起的经过时间,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即,各便携设备以接收到从车载设备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时刻作为基准,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切实地使从各便携设备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不同。因此,车载设备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二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

此外,上述检测用信号是用于计测便携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的上述计时开始信号的一个例子。即,此处将检测用信号兼用作计时开始信号。

在本发明中,便携设备根据计时部所计时的经过时间,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具体来说,各便携设备在经过了第一预定时间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在经过了第二预定时间时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迅速地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即使接收该第一响应信号失败,也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与第二响应信号对应的预定处理。

通过对准从多个便携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定时,即使从多个便携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定时稍有偏差,也能够防止由于从一个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期间与从其他便携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期间相重叠而使第一和第二响应信号发生信号干扰的情况。

另外,在构成为未对准从多个便携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定时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信号干扰,需要预先使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与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充分隔开。在该情况下,车载通信系统的响应性有可能变差。但是,本发明构成为从多个便携设备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即使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与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接近,也没有问题,能够提高车载通信系统的响应性。

在本发明中,便携设备检测从车载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包括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便携设备所检测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载设备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根据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便携设备的位置。车载设备能够使用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执行与上述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相关的预定处理。即,车载设备根据从便携设备发送的响应信号来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便携设备检测从天线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便携设备所检测的各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载设备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根据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便携设备的位置。便携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便携设备的位置,将包括所确定的位置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向车载设备发送。车载设备通过接收包括所确定的便携设备的位置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检测便携设备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且实现车载设备和便携设备之间的稳定的信息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车载设备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便携设备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车载设备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便携设备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五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六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发动机启动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五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在现有技术中的便携设备的位置检测处理中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表示其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

(实施方式1)

<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具备使用设置于车辆c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和rf接收天线21来对各种信号进行收发的车载设备1以及在与该车载设备1之间对该信号进行收发的多个便携设备3。车载设备1进行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等利用了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的结果的预定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是指判定便携设备3是处于车内还是处于车外的车内外判定。此外,本发明中的位置检测的含意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多个lf发送天线22例如是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第一车内天线22c、第二车内天线22d、后门天线22e等,各lf发送天线22利用lf频段的电波来发送信号。此外,lf频段是发送信号的电波频带的一个例子,不一定限定于此。驾驶员座天线22a和副驾驶座天线22b分别配置于驾驶员座侧的支柱和副驾驶座侧的支柱。第一车内天线22c设置于车辆c的前部,第二车内天线22d配置于车辆c的中央部。后门天线22e配置于车辆c的后门。

此处,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主要用于通过对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发送各种信号来进行对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主要对各天线附近的车内区域分别发送各种信号。更详细地说,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主要作为对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发送用于使处理开始的处理开始信号的车内天线而发挥功能,所述处理用于检测该便携设备3的位置。此外,构成为基本上从所有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在检测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时,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也作为向该便携设备3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天线而发挥功能。

设置2个车内天线即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是由于,无法通过1个lf发送天线22覆盖车内的全部区域,即,便携设备3无法在车内的全部区域接收从1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各种信号。

另一方面,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e主要用于通过对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发送各种信号来进行对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e主要对各天线附近的车外区域分别发送各种信号。更详细地说,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e主要作为对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车外天线而发挥功能。此外,构成为基本上从所有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在检测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时,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e也作为向该便携设备3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天线而发挥功能。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从所有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位置检测用信号的例子,但是,根据情况从一部分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的结构没有被从本发明排除。

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为存在6个便携设备3即第一便携设备31、第二便携设备32、第三便携设备33、第四便携设备34、第五便携设备35和第六便携设备36来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车载设备1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车载设备1具备控制该车载设备1的各构成部的动作的车载控制部10。车载控制部10是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多核cpu等的微型计算机。在车载控制部10中设置有车载接收部11、车载发送部12、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和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

车载控制部10通过执行在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中存储的后述的控制程序,控制各构成部的动作,执行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和与该位置检测的结果对应的预定处理。

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是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闪存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存储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用于通过车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设备1的各构成部的动作来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等,并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车载接收部11与rf接收天线21连接,接收利用uhf频段的电波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等各种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向车载控制部10输出。能够以uhf频段的电波进行通信的区域较宽,因此车辆c中的rf接收天线21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车载发送部12与多个lf发送天线22连接,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而发送用于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强度设定为处于车内或者车外的便携设备3能够接收来自2个以上的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

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而开始计时,将计时结果提供给车载控制部10。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用于进行针对从车载设备1发送的检测用信号没有来自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的暂停处理等。

车载控制部10与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后门开关43等连接,将与各门开关的操作状态对应的门信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以下,将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后门开关43中的任一个适当称为门开关。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来自各门开关的门信号,识别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和后门开关43的操作状态。驾驶员座门开关41或者副驾驶座门开关42分别是用于对驾驶员座侧或者副驾驶座侧的车门进行上锁或者开锁的开关,设置于驾驶员座外侧或者副驾驶座外侧的门把手。后门开关43是用于对作为车门之一的后门进行上锁或者开锁的开关,设置于后门的外侧。各门开关是按钮。此外,也可以设置检测使用者对门把手的接触的接触传感器以代替按钮。另外,车载控制部10可以直接取得与各门开关的操作对应的门信号,也可以经由门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其他ecu等而取得门信号。

另外,车载控制部10与检测各车门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开关44连接。门开闭检测开关44是根据车门的开闭而进行接通断开的开关,构成为将与接通或断开状态对应的开闭信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

图3是示出便携设备3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的结构相同,因此说明第一便携设备31的结构,省略其他便携设备3的结构的说明。便携设备3具备控制该便携设备3的各构成部的动作的便携控制部31a。便携控制部31a是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cpu、多核cpu等的微型计算机。在便携控制部31a中设置有便携接收部31b、便携发送部31e、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1g和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

便携控制部31a读取在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1g中存储的后述的控制程序,控制各构成部的动作,从而控制各构成部的动作,执行将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所需的信息发送到车载设备1的处理。

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1g是与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相同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1g存储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用于通过便携控制部31a控制便携设备3的各构成部的动作来执行将包括用于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等的信息在内的响应信号等向车载设备1发送的处理。

便携接收部31b经由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1c与接收天线31d连接,接收利用lf频段的电波从车载设备1发送的各种信号,并向便携控制部31a输出。接收天线31d例如是3轴天线,无论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朝向或者姿势如何,都能获得恒定的接收信号强度。

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1c是检测接收天线31d接收到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将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向便携控制部31a输出的电路。

便携发送部31e与rf发送天线31f连接,依照便携控制部31a的控制,发送与从车载设备1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便携发送部31e利用uhf频段的电波来发送响应信号。此外,uhf频段是发送信号的电波频带的一个例子,不一定限定于此。

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依照便携控制部31a的控制而开始计时,并将计时结果提供给便携控制部31a。计时部用于计测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

<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

图4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车载设备1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便携设备3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以下,依次说明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所执行的处理、便携设备3的便携控制部31a所执行的处理。

在图6a中,“触发”是表示开始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触发信号的时序图。对车载设备1输入或输出的触发信号以粗线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触发信号的信号电平设为根据门开关的操作状态而变化。高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未按下门开关的状态,低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按下了门开关的状态。特别是,图6a中的“触发”表示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操作状态。车载设备1在触发信号的从高电平向低电平下降的定时,开始车内外判定的处理。

在图6a中,“处理状态”是表示车门的上锁解锁状态的时序图。通过以粗线示出的上下的高度来示出上锁解锁状态。粗线位于上侧的状态对应于上锁状态,粗线位于下侧的状态对应于解锁状态。

在图6a中,“车载设备”是表示车载设备1所具备的车载控制部10的处理执行状态的时序图。空心的矩形部分表示车载控制部10执行某种处理的时间段。车载设备1以触发信号的下降沿作为触发,开始车室内外判定的处理,将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各种信号的指示提供给车载发送部12。

在图6a中,“驾驶员座天线”、“副驾驶座天线”、“第一车内天线”、“第二车内天线”、“后门天线”是表示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标注了左斜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表示从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第一车内天线22c、第二车内天线22d或者后门天线22e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定时。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从驾驶员座天线22a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处理开始信号是用于使用于检测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的位置的处理开始的信号。

另外,涂黑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用于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定时。

在图6a中,“第一便携设备”~“第六便携设备”是表示第一便携设备31至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右斜下的矩形部分表示从第一便携设备31至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响应信号。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仅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是包括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信息的信号。

此外,关于上述说明的图6a中的时序图的矩形部分的图案与各种信号的对应关系,在示出其他时序图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使用图4来说明车载控制部10的处理步骤。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监视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或者后门开关43等门开关的操作状态,判定门开关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111)。接通状态是按下了门开关的状态,断开状态是未按下门开关的状态。在图6a中,“触发”所示的高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未按下门开关的状态,低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按下了门开关的状态。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触发信号的信号电平来识别门开关的操作状态。在判定为门开关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1:“否”),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在判定为门开关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1:“是”),车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以利用lf频段的电波从与所操作的门开关对应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步骤s112)。

如后文中所述地,处理开始信号是为了计测便携设备3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定时而用于使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的计时开始的计时开始信号的一个例子。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处理开始信号兼用作计时开始信号。

此外,车载控制部10也可以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以将计时开始信号作为与处理开始信号不同的信号来发送。例如,车载设备1也可以构成为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接着发送计时开始信号。另外,在将处理开始信号和计时开始信号作为不同的信号来发送的情况下,车载设备1从相同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计时开始信号即可。处理开始信号从便携设备3容易接收该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因此计时开始信号也从相同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从而能够使得便携设备3能够切实地接收该计时开始信号。

接下来,车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从而不等待来自便携设备3的响应,接着处理开始信号的发送而利用lf频段的电波从副驾驶座天线22b、第一车内天线22c、第二车内天线22d、后门天线22e、驾驶员座天线22a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具有预定的信号强度的检测用信号(步骤s113)。

根据图6a,说明步骤s111~步骤s113的处理动作。如图6a所示,车载控制部10与按下门开关对应地执行步骤s112所示的处理,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即,车载控制部10将触发信号的下降沿作为触发而开始车内外判定的处理,对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命令。

在图6a中,“车载设备”的时序图所示的空心矩形部分表示车载控制部10执行车内外判定的主要处理的一部分即步骤s112和步骤s113的处理的定时。

车载发送部12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从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在图6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操作了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车载发送部12从驾驶员座天线22a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标注了左斜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处理开始信号是用于使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处理开始的信号。例如,处理开始信号包括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便携设备3的信息、便携设备3中的车载设备1的认证所需的信息等。另外,处理开始信号包括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所需的信息。例如,在处理开始信号中,包括用于认证作为处理开始信号的发送源的车载设备1的正当性的信息、为了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而需要的信息的请求信息等。

此外,例如在操作了副驾驶座门开关42的情况下,车载发送部12从副驾驶座天线22b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在操作了后门开关43的情况下,车载发送部12从后门天线22e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即,从接近所操作的门开关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

接下来,车载发送部12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检测用信号(涂黑的矩形部分)。检测用信号是用于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信号。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信号的定时是预先确定的。例如,车载设备1将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时间作为基准时间,在针对每个lf发送天线22而不同的预定的定时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还在于,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此处,驾驶员座天线22a)最后发送检测用信号这一点。如果紧接在从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之后从相同的该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则对该lf发送天线22造成负荷。但是,通过构成为在从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情况下,从其他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最后从该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能够防止由信号发送引起的负荷集中于该一个lf发送天线22。

不过,在本发明中,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顺序并不特别限定成如上所述,能够按任意的顺序设定。

返回到图4,说明车载控制部10的处理步骤。结束了步骤s113的处理的车载控制部10通过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而开始对等待来自便携设备3的响应的待机时间即暂停时间的计时(步骤s114)。此外,关于开始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的计时的定时,只要能够执行暂停处理,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从门开关变成接通状态的时刻、开始或者结束对处理开始信号的发送的时刻起开始计时。

接下来,车载控制部10判定车载接收部11是否接收到从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中的任一个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步骤s115)。如后文中所述,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便携设备3接收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便携设备3预先存储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定时,因此,通过检测接收天线31d在预定的定时接收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确定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便携设备3认证作为处理开始信号的发送源的车载设备1,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将包括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用于在车载设备1侧认证便携设备3的信息等在内的响应信号向车载设备1发送。如图6a所示,从便携设备3两次发送响应信号。右斜下的矩形部分表示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从一台第一便携设备发送响应信号的情况。第一次发送的响应信号是第一响应信号,第二次发送的响应信号是第二响应信号。

另外,根据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的存在位置,响应信号有时从全部的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发送,也有时从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之内的一部分便携设备3发送。但是,各便携设备3利用相同的频带的电波来发送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从2个以上的便携设备3同时发送响应信号的情况、无法正常接收该响应信号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115中,车载控制部10判定是否正常地接收到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

在判定为接收到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5:“是”),车载控制部10根据响应信号中包括的信息,认证便携设备3,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步骤s116)。在判定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16:“是”),车载控制部10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计算作为响应信号的发送源的便携设备3与车内和车外的统计距离(步骤s117)。

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是矢量。该矢量的分量是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多个检测用信号各自的接收信号强度。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分量而具有与从5根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多个检测用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上述矢量是5维的。车载设备1的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存储例如根据便携设备3在车内的多个部位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方差矩阵或者逆方差矩阵等的统计值。车载控制部10计算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与在步骤s115中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矢量的统计距离。换言之,计算对应于在步骤s115中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与配置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相似度的值。统计距离例如是马氏距离(mahalanobisdistance),但没有特别限定。

同样地,车载设备1的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存储根据便携设备3在车外的多个部位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方差矩阵或者逆方差矩阵等的统计值。车载控制部10计算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与在步骤s115中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矢量的统计距离。

结束了步骤s117的处理的车载控制部10根据在步骤s117中计算出的统计距离,判定作为在步骤s115中接收到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源的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外(步骤s118)。即,车载控制部10通过步骤s117~步骤s118的处理,确定便携设备3的位置。车载控制部10在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比与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下(步骤s118:“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步骤s119),结束处理。当在车门被解锁的状态下操作门开关的情况下,车载控制部10执行将车门上锁的处理,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操作门开关的情况下,车载控制部10执行将车门解锁的处理。更具体来说,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执行将指示门的上锁或者解锁的信号发送到未图示的门ecu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只要有一台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下,就不等待来自其他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而由车载控制部10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步骤s115:“否”)、判定为步骤s116认证失败的情况(步骤s116:“否”)或者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步骤s118:“否”)下,车载控制部10判定从开始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的计时起是否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步骤s120)。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否”),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15,执行对来自其他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的接收乃至车内外判定。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是”),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此外,以上说明的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方法是一个例子,可以将能够根据来自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来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任意方法应用于本发明。

接下来说明便携设备3的处理。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的处理中,仅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不同,因此在此说明第一便携设备31的处理。便携设备3的便携控制部31a监视便携接收部31b接收的信号,判定便携接收部31b是否接收到从车载设备1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步骤s131)。在判定为未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31:“否”),便携控制部31a结束处理。在判定为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31:“是”),便携控制部31a开始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的计时(步骤s1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时刻设为基于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的计时开始定时,但如上所述,也可以在构成为从车载设备1与处理开始信号分开地发送计时开始信号的情况下,将接收到该计时开始信号的时刻设为计时开始定时。具体来说,便携控制部31a构成为监视便携接收部31b接收的信号,在判定为便携接收部31b接收到计时开始信号的情况下,开始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的计时即可。

另外,便携控制部31a也可以构成为监视便携接收部31b接收的信号,在判定为便携接收部31b接收到检测用信号的情况下,开始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的计时。在该情况下,优选使从与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相同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在将从与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不同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便携设备3有可能无法接收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的检测用信号。如果无法接收检测用信号,则便携设备3无法开始计时。处理开始信号基本上从使便携设备3容易接收该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因此,通过使从与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相同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用信号而发挥功能,能够提高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便携设备3也能够接收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的检测用信号的可能性。

接下来,便携控制部31a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1c检测从车载设备1的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骤s133)。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定时是预先确定的。因此,便携控制部31a通过在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1h进行计时的特定定时取得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1c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检测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便携控制部31a根据先前接收到的处理开始信号所包括的信息,认证处理开始信号等的发送源是否为正规的车载设备1,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步骤s134)。在判定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134:“否”),便携控制部31a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34:“是”),便携控制部31a判定从接收处理开始信号起是否经过了第一预定时间(步骤s135)。第一预定时间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中是共同的。在判定为未经过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5:“否”),便携控制部31a再次执行步骤s135的处理,待机直至经过第一预定时间为止。在判定为经过了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5:“是”),便携控制部31a使便携发送部31e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步骤s136)。便携发送部31e以uhf频段的电波从rf发送天线31f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第一响应信号包括在步骤s133中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用于在车载设备1侧认证作为该信息的发送源的便携设备3的正当性的信息等。

第一便携设备31以外的其他便携设备3也在经过了大致相同的第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在使用者持有多个便携设备3的情况下,在同一定时从多个便携设备3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参照图11a)。因此,便携控制部31a执行以下的处理。

便携控制部31a判定从接收处理开始信号起是否经过了第二预定时间(步骤s137)。第二预定时间针对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中的每一个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为按第一便携设备31、第二便携设备32、第三便携设备33、第四便携设备34、第五便携设备35、第六便携设备36的顺序第二预定时间依次变长来进行说明。各便携设备3的第二预定时间被设定成在一个便携设备3和车载设备1之间进行第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期间与在其他便携设备3和车载设备1之间进行第二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期间不重复,第六便携设备36能够尽可能提前地将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1。在判定为未经过第二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7:“否”),便携控制部31a再次执行步骤s137的处理,待机直至经过第一预定时间为止。在判定为经过了第二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37:“是”),便携控制部31a使便携发送部31e发送第二响应信号(步骤s138),结束处理。与第一响应信号同样地,第二响应信号包括在步骤s133中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用于认证作为该信息的发送源的便携设备3的正当性的信息等。

此外,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包括与接收信号强度相关的实质上相同的信息即可,第一和第二响应信号也可以包括一部分不同的信息。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便携设备3在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情况下,检测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在共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在针对每个便携设备3而不同的定时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参照图11a)。

此外,在使用图4和图5来说明的例子中,说明了车载控制部10执行统计距离的计算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便携设备3执行统计距离的计算和车内外判定的主要处理,并将包括车内外判定的结果的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1。具体来说,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1g存储根据便携设备3在车内的多个部位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方差矩阵或者逆方差矩阵等的统计值以及根据便携设备3在车外的多个部位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方差矩阵或者逆方差矩阵等的统计值,来作为用于进行车内外判定的信息。便携控制部31a当在步骤s133中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1c检测到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后,执行与步骤s117和步骤s118相同的处理。即,便携控制部31a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计算自身的便携设备3与车内和车外的统计距离。然后,便携控制部31a根据计算出的统计距离,判定自身是否处于车外。即,便携控制部31a确定自身的位置。便携控制部31a在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比与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自身处于车外。同样地,便携控制部31a在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比与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检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群的统计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自身处于车内。以下,通过执行与图5的步骤s134~步骤s138相同的处理,便携控制部31a通过便携发送部31e将包括车内外判定的结果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向车载设备1发送。

车载设备10通过车载接收部11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步骤s115:“是”),根据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来认证便携设备3,判定认证是否成功(步骤s116)。在判定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16:“是”),车载控制部10根据响应信号所包括的车室内外判定的结果,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室内(步骤s118)。在便携设备3进行车室内外判定的结构中,车载控制部10不执行步骤s117的处理。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下(步骤s118:“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步骤s119),结束处理。

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步骤s115:“否”)、在步骤s116中判定为认证失败的情况(步骤s116:“否”)或者在步骤s1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步骤s118:“否”)下,车载控制部10判定从开始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的计时起是否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步骤s120)。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否”),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15,执行对来自其他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的接收乃至车内外判定。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是”),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接下来,说明这样构成的车载通信系统的作用。

(第一例)

如图6b所示,第一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的情况。在使用者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车载设备1从驾驶员座天线22a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接下来,从各lf发送天线22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用于进行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使用者持有第一便携设备31,因此第一便携设备31接收处理开始信号,测定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具有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依次发送到车载设备1。在车内和车外附近仅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正常地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一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因此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最初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特别是,如图6a所示,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车门被解锁。以下,在图7~图11中也是同样的。

(第二例)

图7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如图7b所示,第二例是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一例相同。

此外,在如背景技术那样与各便携设备单独地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与第六便携设备36的通信倾向于在多个便携设备3中被放在最后,因此在如本例那样只有第六便携设备36的情况下,直至执行预定的处理为止需要时间。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中,通过利用多个便携设备3能够共同接收的检测用信号,即使在只有第六便携设备36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通信所需的时间。

另外,第六便携设备36将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依次发送到车载设备1,而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是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中最迟的定时。但是,在车内和车外附近仅存在第六便携设备36,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正常地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即,车载设备1能够在不等待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最初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而执行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定时与第一便携设备31相同,因此,即使使用者持有第六便携设备36,车载设备1也能够以与使用者持有第一便携设备31的情况相同的处理时间对车门进行上锁或者解锁。在使用第二便携设备32、第三便携设备33、第四便携设备34和第五便携设备35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车载设备1能够迅速地对车门进行上锁或者解锁。

(第三例)

图8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如图8b所示,第三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且第二便携设备32处于车内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一例相同。其中,如图8a所示,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在相同的定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然后,接着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第二便携设备32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车载设备1之间进行第二响应信号的收发之后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在第三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这两者,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

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三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因此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即,车载设备1能够在不等待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先前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此外,如图8a所示,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车门被解锁。

(第四例)

图9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如图9b所示,第四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且第二便携设备32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三例相同。在第四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这两者,如图9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四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因此不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接下来,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能够进行第二便携设备32的车内外判定。第二便携设备32存在于车外,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二便携设备32的第二响应信号,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在第四例中,与第三例相比处理变迟,但即使变迟也能够根据来自第二便携设备32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此外,如图9a所示,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车门被解锁。

(第五例)

图10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五例的说明图。如图10b所示,第五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且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四例相同。在第五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六便携设备36这两者,如图10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五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因此不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接下来,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第六便携设备36存在于车外,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二便携设备32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此外,如图10a所示,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车门被解锁。第五例是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最迟的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外的情况,但即使变迟也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第五例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最延迟的例子,但由于构成为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因此如果与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则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即,与针对每个便携设备3确认该便携设备3是否存在并进行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和收发而进行车内外判定那样的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能够更迅速地进行各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

(第六例)

图11是示出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六例的说明图。如图11b所示,第六例是第一至第五便携设备31、32、…、35处于车内且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五例相同。在第六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如图11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六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因此不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同样地,对于第二至第五便携设备32、33、34、35也进行车内外判定,但由于都存在于车内,因此不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者解锁。最后,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第六便携设备36存在于车外,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第六例是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最迟的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外的情况,但即使变迟也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与第五例同样地,第六例是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最延迟的例子,但由于构成为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因此与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此外,如图11a所示,当在车门被上锁的状态下按下驾驶员座门开关41的情况下,车门被解锁。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能够缩短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且能够实现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稳定的信息通信。具体来说,即使在多个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辆c周边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通信而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1中,车载发送部12不等待来自便携设备3的响应而从设置于车辆c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用于判定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信号。然后,多个各便携设备3在相同的定时发送与处理开始信号对应的第一响应信号,在彼此不同的定时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车载设备1构成为通过将多个便携设备3能够共同接收的检测用信号发送到各便携设备3来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因此相比于单独地与各便携设备3进行通信的情况,能够缩短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信息通信所需的时间,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

根据本实施方式1,各便携设备3构成为将接收到从车载设备1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的时刻作为基准而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从各便携设备3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被同时发送。因此,车载设备1即使对从各便携设备3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的接收失败,也能够切实地接收第二响应信号,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便携设备3构成为发送包括与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对应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该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

在本实施方式1中,多个便携设备3构成为对准定时而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接下来,在针对多个便携设备3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因此,即使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接近,也不存在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发生信号干扰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设计成多个便携设备3以最短时间完成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车载设备1能够提前地接收第一响应信号或者第二响应信号。

另外,车载设备1构成为通过将多个便携设备3能够共同接收的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发送到各便携设备3来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因此相比于单独地与各便携设备3进行通信的情况,能够缩短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信息通信所需的时间,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

进而,车载设备1在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后,不等待来自接收到处理开始信号的便携设备3的响应就发送检测用信号。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信息通信所需的时间,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便携设备3检测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包括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而确定便携设备3的位置。通过使用来自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高精度地确定便携设备3的位置。

进而,在便携设备3侧进行车内外判定的结构中,检测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而确定自身的位置。然后,便携设备3将与所确定的自身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发送到车载设备1,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信息,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通过使用来自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高精度地确定便携设备3的位置。

进而,当在车内或者车辆c的周边存在1个便携设备3的情况下,通过提前地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能够在便携设备3中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即使在多个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内或者车辆c周边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从各便携设备3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执行车门的上锁处理或者解锁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车载设备1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便携设备3进行自身的车内外判定,作为与从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对应的信息,将包括车内外的判定结果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发送到车载设备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使用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来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从单一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来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例如在如发动机启动那样仅需要发现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通过多个lf天线进行位置检测,也能够构成为仅使用一个车内lf天线来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多个便携设备3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例子,但不一定需要同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

(实施方式2)

<发动机启动时和动作时的处理>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2是示出发动机启动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3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监视发动机启动开关的操作状态,判定发动机启动开关是否为接通状态(步骤s211)。接通状态是按下了发动机启动开关的状态,断开状态是未按下发动机启动开关的状态。

在图13a中,“触发”表示发动机启动开关的操作状态。高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未按下发动机启动开关的状态,低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按下了发动机启动开关的状态。另外,“处理状态”表示发动机的驱动状态。通过以粗线示出的上下的高度来表示发动机的驱动状态。粗线位于上侧的状态对应于发动机停止的状态,粗线位于下侧的状态对应于发动机驱动的状态。

在判定为发动机启动开关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在判定为发动机启动开关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112~步骤s118同样地,车载控制部10在步骤s212~218中执行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发送、响应信号的接收、认证处理、车内外判定的处理。其中,在步骤s212中,车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以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利用lf频段的电波来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即,首先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接下来从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处理开始信号。

此外,处理开始信号仅从第一和第二车内天线22c、22d发送。这是由于,发动机启动的条件是以与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认证作为条件的,即使是正规的便携设备3,在该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下也不进行发动机启动,且这是由于,不需要进行从主要对车外的便携设备3发送各种信号的3个车外天线、即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e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来使车外的便携设备3起动的动作。

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车内天线22c、22d通过2个车内天线来覆盖车内的所有的信号发送区域,因此需要从2个车内天线即第一和第二车内天线22c、22d发送处理开始信号。

当在步骤s2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218:“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步骤s219),结束处理。更具体来说,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执行将指示发动机的启动的信号发送到未图示的发动机ecu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只要有一台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就不等待来自其他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而由车载控制部10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

当在步骤s2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步骤s218:“否”)、判定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步骤s215:“否”)或者判定为认证失败的情况(步骤s216:“否”)下,车载控制部10判定是否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步骤s220)。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20:“否”),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15。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20:“是”),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可以构成为由便携设备3执行统计距离的计算和车内外判定的主要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这两者发送处理开始信号,但便携设备3使从任一个车内天线即第一车内天线22c或者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的一个处理开始信号或者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即可。

即,在使处理开始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也可以使从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同样地,在使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发送的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也可以使从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的检测用信号作为计时开始信号而发挥功能。

例如,有时一个便携设备3能够仅接收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其他便携设备3能够仅接收从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在该情况下,一个便携设备3将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或者检测用信号用作计时开始信号,其他便携设备3将从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或者检测用信号用作计时开始信号。

根据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是从第一车内天线22c或者第二车内天线22d中的哪一个发送的信号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的接收定时不同,因此计时开始的定时变得不同。因此,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也有时稍微存在偏差。但是,处理开始信号和检测用信号都是从第一和第二车内天线22c、22d连续地发送,因此发送定时的偏差很微小,不造成问题。多个便携设备3能够在大致相同的定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在不发生信号干扰的定时发送第二响应信号。

接下来,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车载通信系统的作用。

(第一例)

如图13b所示,第一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的情况。在使用者按下了发动机启动开关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车载设备1从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接下来,从各lf发送天线22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使用者持有第一便携设备31,因此第一便携设备31接收处理开始信号,测定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具有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依次发送到车载设备1。在车内和车外附近仅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一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因此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最初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

(第二例)

图14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如图14b所示,第二例是第二便携设备32处于车内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一例相同。其中,第二便携设备32将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依次发送到车载设备1,而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比第一便携设备31迟。但是,在车内和车外附近仅存在第二便携设备32,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进行第二便携设备32的车内外判定,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即,车载设备1能够不等待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是根据最初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而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的定时与第一便携设备31相同,因此即使使用者持有第二便携设备32,车载设备1也能够以与持有第一便携设备31的情况相同的处理时间使发动机启动。在使用第三便携设备33、第四便携设备34、第五便携设备35和第六便携设备36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车载设备1能够迅速地使发动机启动。

(第三例)

图15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如图15b所示,第三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且第二便携设备32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一例相同。其中,如图15a所示,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在相同的定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然后,接着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第二便携设备32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车载设备1之间进行第二响应信号的收发之后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在第三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这两者,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

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三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内,因此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即,车载设备1能够不等待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是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先前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

(第四例)

图16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四例的说明图。如图16b所示,第四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且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内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三例相同。在第四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六便携设备36这两者,如图16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四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因此不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接下来,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第六便携设备36存在于车内,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在第四例中,与第三例相比处理变迟,但即使变迟也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第四例是本实施方式2中的发动机的启动处理最延迟的例子,但由于构成为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如果与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则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

(第五例)

图17是示出发动机的启动所涉及的处理的第五例的说明图。如图17b所示,第五例是第一至第五便携设备31、32、…、35处于车外且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内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四例相同。在第五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如图17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五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因此不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同样地,对于第二至第五便携设备32、33、34、35也进行车内外判定,但由于都存在于车外,因此不进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最后,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第六便携设备36存在于车内,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第五例是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最迟的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车内的情况,但即使变迟也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与第四例同样地,第五例是发动机的启动处理最延迟的例子,但由于构成为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与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使发动机启动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发动机启动时的处理,但也能够将本实施方式2的处理应用于在发动机动作过程中确认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内的处理。

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缩短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且能够实现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稳定的信息通信。具体来说,在多个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辆c周边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通信并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执行发动机的启动处理。

另外,构成为在发动机启动所涉及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处理中,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第一车内天线22c和第二车内天线22d发送处理开始信号,不从其他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载通信系统的响应性。

(实施方式3)

<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载通信系统除了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具备未图示的行李箱天线。行李箱天线是lf发送天线22之一。行李箱天线设置于车辆c的行李箱内,车载发送部12构成为按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而从行李箱天线发送各种信号。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8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监视后门开关43的操作状态,判定是否进行了基于后门开关43的上锁操作(步骤s311)。即,车载控制部10在后门被解锁的状态下判定是否按下了后门开关43。

在图19a中,“触发”表示基于后门开关43的上锁操作的状态。高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未按下后门开关43的状态,低电平的触发信号对应于进行了基于后门开关43的上锁操作的状态。另外,“处理状态”表示对便携设备3关入行李箱的情况的警报处理状态。通过以粗线示出的上下的高度来表示警报处理状态。粗线位于上侧的状态对应于未进行警报处理的状态,粗线位于下侧的状态对应于进行警报处理的状态。

在判定为未进行基于后门开关43的上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1:“否”),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在判定为进行了基于后门开关43的上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11:“是”),车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发送部12的动作,以从行李箱天线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步骤s312)。接下来,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113~步骤s118同样地,车载控制部10在步骤s313~318中执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发送、响应信号的接收、认证处理、车内外判定的处理。

当在步骤s3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318:“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发出警报的处理(步骤s319),结束处理。步骤s319的警报用于向使用者通知便携设备3被关入到行李箱中的情况。警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发出警报声,也可以点亮警报灯,也可以使车辆c和车载设备1执行特定的动作而进行警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只要有一台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就不等待来自其他便携设备3的响应信号,而由车载控制部10执行发出警报的处理。

当在步骤s318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情况(步骤s318:“否”)、判定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步骤s315:“否”)或者判定为认证失败的情况(步骤s316:“否”)下,车载控制部10判定是否经过了预定响应时间(步骤s320)。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20:“否”),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315。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20:“是”),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在图18中未说明后门上锁的处理,可以另行执行后门上锁的处理,也可以是只要至少一个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则即使其他便携设备3处于行李箱内也将车门上锁,也可以构成为以在行李箱内不存在便携设备3作为条件而将车门上锁。

此外,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为由便携设备3执行统计距离的计算和车内外判定的主要处理。

接下来,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车载通信系统的作用。

(第一例)

图19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9b所示,第一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行李箱内的情况。在使用者按下后门开关43而进行了行李箱的上锁操作的情况下,如图19a所示,车载设备1从行李箱天线发送处理开始信号,接下来,从各lf发送天线22在针对多个lf发送天线22中的每一个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第一便携设备31存在于行李箱内,因此第一便携设备31接收处理开始信号,测定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将具有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第一响应信号和第二响应信号依次发送到车载设备1。在车内和车外附近仅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一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行李箱内,因此车载设备1的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最初发送的第一响应信号而进行车内外判定,能够发出用于防止便携设备3被关入到行李箱内的警报。

(第二例)

图20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二例的说明图。如图20b所示,第二例是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行李箱内且第二便携设备32处于车外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一例相同。其中,如图20a所示,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在相同的定时发送第一响应信号。然后,接着第一响应信号的发送,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第二响应信号,第二便携设备32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车载设备1之间进行第二响应信号的收发之后发送第二响应信号。在第二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这两者,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和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

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二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行李箱内,因此能够发出表示便携设备3被关入到行李箱内的情况的警报。即,车载设备1能够不等待从第二便携设备32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是根据从第一便携设备31先前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而发出警报。

(第三例)

图21是示出防止关入行李箱的处理的第三例的说明图。如图21b所示,第三例是第一至第五便携设备31、32、…、35处于车外且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行李箱内的情况。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的步骤与第二例相同。在第三例中,在车内和车外附近存在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如图21a所示,在相同的定时从第一至第六便携设备31、32、…、36发送第一响应信号,因此车载设备1存在接收第一响应信号失败的情况。但是,车载设备1能够接收从第一便携设备31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能够根据该第二响应信号,进行第一便携设备31的车内外判定。在第三例中,第一便携设备31处于车外,因此不执行警报处理。同样地,对于第二至第五便携设备32、33、34、35也进行车内外判定,但由于都存在于车外,因此不执行警报处理。最后,车载设备1接收从第六便携设备36发送的第二响应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响应信号而进行第六便携设备36的车内外判定。第六便携设备36存在于行李箱内,因此车载设备1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警报处理。第三例是第二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最迟的第六便携设备36处于行李箱内的情况,但即使迟变也能够根据来自第六便携设备36的第二响应信号而执行警报处理。第三例是警报处理最延迟的例子,但由于构成为在不同的定时向各便携设备3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和用于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与以往的车载通信系统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车内外判定,执行用于防止关入行李箱的警报处理。

根据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缩短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所需的时间且能够实现车载设备1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稳定的信息通信。具体来说,在多个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辆c周边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进行便携设备3和便携设备3之间的通信并进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执行用于防止关入行李箱的警报处理。

应该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通过上述意思来表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意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车载设备

3便携设备

10车载控制部

11车载接收部

12车载发送部

13车载设备用存储部

14车载设备用计时部

21rf接收天线

22lf发送天线

22a驾驶员座天线

22b副驾驶座天线

22c第一车内天线

22d第二车内天线

22e后门天线

31第一便携设备

31a便携控制部

31b便携接收部

31c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

31d接收天线

31e便携发送部

31frf发送天线

31g便携设备用存储部

31h便携设备用计时部

32第二便携设备

33第三便携设备

34第四便携设备

35第五便携设备

36第六便携设备

41驾驶员座门开关

42副驾驶座门开关

43后门开关

44门开闭检测开关

c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