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逃生孔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1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快速逃生孔盖,包括孔盖(1)和孔盖圈(2),还包括孔盖锁和孔盖锁解锁后将孔盖(1)自动弹起的弹开机构;所述弹开机构包括在孔盖(1)与孔盖圈(2)之间设置的弹开弹簧(3);所述孔盖(1)闭合到孔盖圈(2)时,弹开弹簧(3)被压缩;

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锁包括位于孔盖(1)内侧的锁杆(4)和设置在孔盖圈(2)上的锁孔(5);所述锁杆(4)的一端与锁孔(5)相对,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对并设置有吸附板(6);所述锁杆(4)的中部设置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套设在锁杆(4)上的第一螺旋弹簧(7)和套设在第一螺旋弹簧(7)外的与孔盖(1)位置固定的导向套(8),所述第一螺旋弹簧(7)与锁杆(4)固接;所述锁杆(4)伸入锁孔(5)内时第一螺旋弹簧(7)处于自然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驱动组件和手动内开组件,所述手动内开组件包括拉板(9)、接触斜板(10)和内开按钮(11);所述拉板(9)的一侧穿过位于吸附板(6)上的横向的导向孔并设置有勾扯部,另一侧斜向下倾斜构成与接触斜板(10)相配合的接触部;所述接触斜板(10)在内开按钮(11)的驱动下可沿竖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孔盖(1)内侧的磁芯(12),所述磁芯(12)与吸附板(6)相对的一端设置导磁板(13),所述磁芯(12)外绕设电磁线圈(14);所述导磁板(13)上也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拉板(9)分别穿过导磁板(13)上的导向孔和吸附板(6)上的导向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锁包括两组锁杆(4)和锁孔(5)且以孔盖(1)的中心对称分布,两锁杆(4)上对应设置复位组件、吸附板(6)、手动内开组件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两电磁驱动组件共用一个磁芯(12)和电磁线圈(14);所述两手动内开组件的接触斜板(10)通过连板(17)连接构成V形的联动叉(15),所述联动叉(15)通过一个内开按钮(11)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1)的内侧设置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通过连杆与孔盖(1)固定;所述内开按钮(11)包括竖向的推杆和固定在推杆下端的按压头,所述推杆的上端穿过安装板(16)后与连板(17)固接,所述推杆上套设第二螺旋弹簧(18),所述第二螺旋弹簧(18)位于按压头与安装板(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4)由靠近锁孔(5)的锁止段(19)和远离锁孔(5)的驱动段(20)构成;所述锁止段(19)和驱动段(20)之间设置自动开启组件;所述自动开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盘(21)和第二连接盘(22),所述第一连接盘(21)和第二连接盘(22)分别固定在锁止段(19)和驱动段(20)相对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盘(21)与第二连接盘(22)之间设置多根空心的玻璃支撑柱(23),所述玻璃支撑柱(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盘(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盘(22)连接,玻璃支撑柱(23)内部填充热膨胀介质(24);

所述第二连接盘(22)朝向第一连接盘(21)的盘面上设置滑动杆(25),所述第一连接盘(21)上设置与滑动杆(25)相配合的滑动孔;所述滑动杆(2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22)固接,另一端穿设在滑动孔内;所述滑动杆(25)上套设第三螺旋弹簧(27),所述第三螺旋弹簧(27)在玻璃支撑柱(23)破碎时可驱动第一连接盘(21)向第二连接盘(22)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25)位于滑动孔内的一端延伸超出第一连接盘(21),且端部设置抵挡块(26),所述第三螺旋弹簧(27)位于抵挡块(26)与第一连接盘(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介质(24)为水银;所述第二连接盘(22)上的滑动杆(25)至少为两根且以第二连接盘(22)的中心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21)与第二连接盘(22)之间的玻璃支撑柱(23)的数量为三根且绕第一连接盘(21)和第二连接盘(22)的中心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1)与孔盖圈(2)相互铰接,所述孔盖圈(2)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弹簧安装筒(28),所述弹开弹簧(3)位于弹簧安装筒(28)内,两弹簧安装筒(28)和两锁孔(5)均以铰接位置与孔盖(1)中心所在直线对称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逃生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4)、拉板(9)和接触斜板(10)采用耐磨稀土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耐磨稀土合金材料的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碳5%,硅3%,铬3.5%,锆2%,镁1%,钒1%,锰2%,镍1%,钴2%,稀土元素3%,余量为铁及熔炼工艺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稀土元素为配比为2:2:3的镧、铈和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