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114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同类带智能芯片的产品其只能是采用传统的机械锁钥匙进行开关锁,这种锁门方式不仅上锁位置不准确,锁舌容易打到门片的边上,锁舌不完全锁上,维持5秒后,锁舌会掉下来,而且门再关上时就会撞击锁舌,因此这种上锁方式不方便。另外,电磁阀必须在工作电流下工作,若是长时间在大电流下工作,会烧坏电磁阀内部的线圈,最终造成电锁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通电解锁、断电上锁的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电磁阀可长时间在工作电流范围内进行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包括壳体、锁舌和置于壳体内的线路板、电磁阀阀体和摆杆,所述电磁阀阀体与线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电磁阀阀体内安设有可进行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摆杆的底端凸出部通过固定长销安设在壳体内,所述摆杆的一端连接在活塞延伸出电磁阀阀体的一端上;壳体的通孔内安设有锁芯弹簧,所述锁舌套接在该锁芯弹簧内,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锁舌的底端相固定连接;活塞进行线性移动后带动摆杆绕着固定长销转动,摆杆转动后带动锁舌在通孔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线路板的底端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红外感应开关,所述摆杆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且可切入凹槽内的凸起。

其中,该电插锁还包括挡销,所述摆杆的一端均向上延伸有由两个凸条组成的卡头,所述活塞延伸出电磁阀阀体的一端上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所述两个凸条之间形成一与挡销相适配的夹持空间,所述挡销贯穿卡槽的一侧、夹持空间后再贯穿卡槽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通孔的顶端设置有锁芯护圈,所述锁芯护圈的内径与锁舌的外径相适配,所述锁舌可通孔该锁芯护圈伸出壳体表面。

其中,所述锁芯护圈的底端相外延伸有一尺寸大于锁芯弹簧尺寸的限位环,所述锁芯弹簧与限位环相接触后其停止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锁体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螺丝与锁体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腔体,所述线路板、电磁阀阀体、摆杆、活塞、锁芯弹簧、锁芯护圈和红外线感应开关均置于该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通过电磁阀阀体通电产生电磁力,吸引活塞产生一个力,使得活塞进行线性移动,进而摆杆绕着固定长销转动,撬动锁舌移动进行上下移动,锁舌伸出壳体表面后进行上锁;当断电后,活塞向相反方向移动,锁舌在锁芯弹簧弹力作用下退回壳体内,由此进行解锁;上述结构实现了通电上锁、断电解锁的效果。锁舌到位后,摆杆上的凸起切入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凹槽内,红外线感应开关感应到后将信号传给线路板,线路板将给电磁阀供电的电流由大电流转换成小电流,使电磁阀电流转为工作电流,由此保证不会烧坏电磁阀内部的线圈,延长了电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锁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锁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摆杆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壳体 11、锁舌

12、线路板 13、电磁阀阀体

14、摆杆 15、活塞

16、固定长销 17、锁芯弹簧

18、红外感应开关 19、挡销

20、锁芯护圈 101、锁体

102、面板 181、凹槽

141、凸出部 142、凸起

143、凸条 144、夹持空间

151、卡槽 20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包括壳体10、锁舌11和置于壳体10内的线路板12、电磁阀阀体13和摆杆14,电磁阀阀体13与线路板12电连接,且电磁阀阀体13内安设有可进行前后移动的活塞15,摆杆14的底端凸出部141通过固定长销16安设在壳体10内,摆杆14的一端连接在活塞15延伸出电磁阀阀体13的一端上;壳体10的通孔内安设有锁芯弹簧17,锁舌11套接在该锁芯弹簧17内,摆杆14的另一端与锁舌11的底端相固定连接;活塞15进行线性移动后带动摆杆14绕着固定长销16转动,摆杆14转动后带动锁舌11在通孔内进行上下移动;线路板12的底端设置有带有凹槽181的红外感应开关18,摆杆14上设置有与凹槽181相适配且可切入凹槽181内的凸起142。此锁为电插锁,工作方式是通电上锁,断电解锁。当电磁阀通电时,内部会产生磁力,对活塞吸合。活塞线性移动,活塞上有个挡销,活塞拉动摆杆绕固定长销转动,摆杆撬动锁舌弹出锁体,锁舌到位后,摆杆上有个凸起部位切入红外线感应开关凹槽内,开关有个信号传给线路板,线路板将给电磁阀供电的电流由大电流转换成小电流,使电磁阀电流转为工作电流,否则电磁阀长时间在大电流下会烧坏电磁阀内部的线圈,造成电锁损坏。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可切换的电插锁,通过电磁阀阀体13通电产生电磁力,吸引活塞15产生一个力,使得活塞15进行线性移动,进而摆杆14绕着固定长销16转动,撬动锁舌11移动进行上下移动,锁舌11伸出壳体10表面后进行上锁;当断电后,活塞15向相反方向移动,锁舌11在锁芯弹簧17弹力作用下退回壳体内,由此进行解锁;上述结构实现了通电上锁、断电解锁的效果。锁舌11到位后,摆杆14上的凸起142切入红外线感应开关18的凹槽181内,红外线感应开关18感应到后将信号传给线路板,线路板12将给电磁阀供电的电流由大电流转换成小电流,使电磁阀电流转为工作电流,由此保证不会烧坏电磁阀内部的线圈,延长了电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插锁还包括挡销19,摆杆14的一端均向上延伸有由两个凸条143组成的卡头,活塞15延伸出电磁阀阀体13的一端上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151,两个凸条143之间形成一与挡销19相适配的夹持空间144,挡销19贯穿卡槽151的一侧、夹持空间144后再贯穿卡槽151的另一侧。该结构说明了摆杆是通过挡销连接活塞上,由此方便了摆杆绕着固定长销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的顶端设置有锁芯护圈20,锁芯护圈20的内径与锁舌11的外径相适配,锁舌11可通孔该锁芯护圈20伸出壳体20表面。锁芯护圈20的底端相外延伸有一尺寸大于锁芯弹簧17尺寸的限位环201,锁芯弹簧17与限位环201相接触后其停止向上移动。限位环201可有效避免锁芯弹簧17的过度移动,进而保证锁舌在通孔内的活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锁体101和面板102,面板102通过螺丝与锁体101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腔体,线路板12、电磁阀阀体13、摆杆14、活塞15、锁芯弹簧17、锁芯护圈20和红外线感应开关18均置于该腔体内。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壳体的具体结构,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钥匙壳体。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