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碰锁,具体是一种用于窗户的碰锁。
背景技术:
碰锁一般安装在窗户上,传统碰锁的零部件较多,尤其是螺钉、弹簧等小零件居多,结构复杂,导致安装起来不方便,由于零部件多,因此在配送的时候往往会多出很多零件,以免出现零部件缺少的问题,但是由此也带来碰锁成本高、易浪费的问题。
据此,发明人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的碰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碰锁,包括锁体、提拉部和转动部,所述锁体内壁贴合设置有相配合的面板,所述提拉部一端嵌入面板且另一端伸出锁体外,所述转动部与面板转动配合,当提起或放下提拉部时,所述提拉部与转动部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部内嵌在锁体内,所述面板一端凹陷形成有沟槽,所述面板另一端开设有凹孔,所述转动部包括对应设置在沟槽和凹孔的凸块和固定部,当移动提拉部时,转动部可以以固定部为支点使凸块在沟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部与转动部扣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部包括提拉体和一体设置在提拉体上的扣条,所述扣条和提拉体之间形成有锁槽,所述转动部还包括转动体和一体设置在转动体上的锁条,所述转动体和锁条之间形成有供提拉体一端嵌入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条和扣条贴合设置且抵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条远离转动体的一端设置有锁扣,所述扣条远离提拉体的一端设置有扣块,所述锁扣和扣块抵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部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面板、转动部和提拉部依次转动配合,零部件配合度高,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碰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碰锁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锁体;2、提拉部;21、提拉体;22、扣条;23、锁槽;24、把手;3、转动部;31、凸块;32、固定部;33、转动体;34、锁条;35、滑槽;4、面板;41、沟槽;42、凹孔;43、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碰锁,包括锁体1、提拉部2和转动部3,所述锁体1内壁贴合设置有相配合的面板4,所述提拉部2一端嵌入面板4且另一端伸出锁体1外,所述转动部3与面板4转动配合,当提起或放下提拉部2时,所述提拉部2与转动部3联动连接。
如图1所示,面板4具有一定弹性,进行折弯之后大体呈“C”字型,放入锁体1的内腔,转动部3内嵌在锁体1的面板4内,面板4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供转动部3的凸块31放置的沟槽41,面板4相对沟槽41的另一面上开设有供转动部3的固定部32放置的凹孔42;转动部3包括转动体33和一体设置在转动体33上的锁条34,转动体33和锁条34之间形成有供提拉体21一端嵌入的滑槽35,提拉部2包括提拉体21和一体设置在提拉体21上的扣条22,扣条22和提拉体21之间形成有锁槽23,锁条34插入锁槽23内,扣条22插入滑槽35内;如图2所示,锁条34远离转动体33的一端设置有锁扣,所述扣条22远离提拉体21的一端设置有扣块,所述锁扣和扣块抵设连接。
当移动提拉部2时,使用者往上提把手24,提拉部2带有把手24的一端朝上,提拉部2嵌入转动部3的一端朝下,锁槽23也向下移动,锁槽23带动锁条34从而带动转动部3向下倾斜,即转动部3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凸块31也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从而滑出沟槽41,也就是说转动部3可以以固定部32为支点使凸块31在沟槽41内滑移出,转动部3与面板4分离,从而使碰锁处于打开状态;同理,当使用者朝下按把手24时,提拉部2带有把手24的一端往下,提拉部2嵌入转动部3的一端朝上,锁槽23也朝上移动,锁槽23带动锁条34从而带动整个转动部3向上倾斜,进而转动部3以固定部32为支点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作为转动部3一部分的凸块31也顺时针旋转且正好滑入沟槽41内,转动部3再次与面板4连接,此时碰锁处于闭合状态。面板4、转动部3和提拉部2依次转动配合,零部件配合度高。
安装时,先将转动部3装配到面板4内,固定部32滑入凹孔42内使得转动部3一端与面板4的一端连接,由于沟槽41是由面板4上凸出设置的凸条43与面板4之间形成的,凸条43呈圆弧状因而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可以将凸块31先慢慢与凸条43贴合滑移,此时凸条43在弹性范围内发生一定形变,等到凸块31滑移至沟槽41时,凸块31滑入沟槽41内,凸条43因受力消失而恢复原状,转动部3和面板4的装配完毕。然后再将提拉部2扣合在转动部3内,锁条34插入锁槽23内,扣条22插入滑槽35内,提拉部2和转动部3互相咬合。最后将安装好转动部3和提拉部2的面板4送入锁体1的内腔,让面板4和锁体1内壁贴合设置,整个碰锁安装完毕,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拆卸时,先将整个面板4从锁体1内分离出来,再依次拆卸提拉部2和转动部3即可,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