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双开钢门开闭锚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054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特大型双开钢门开闭锚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门重量可达到50吨的特大型双开钢门的开闭锚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的双开钢门在现有技术中并不常见。因此,一般的双开钢门,对于其锁定结构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设计,即在门体的上、下部与门框之间设定上下两个可通过人手打开或关闭的门栓,在两扇门体之间设置门锁。它的缺点是只能用于重量相对较轻的大门上,对于单门重量可达50吨的特大型双开钢门,门在关闭时状态下,为抵御13级台风的吹袭,传统的门栓和门锁设计显然是不适用的。而且,由于这类型的特大双开钢门世界上并不多见,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适应这种特大型双开钢门的需求的,并能使门体能够抵御13级台风吹袭的双开钢门锁定结构,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而且使门体在关闭状态下能够抵御13级台风的吹袭的特大型双开钢门开闭锚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特大型双开钢门开闭锚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每扇单门的上、中、下三处分别设置的单门顶部锚碇机构、单门中部锚碇机构和单门下部锚碇机构、以及连接控制各锚碇机构运作的控制装置;

单门下部锚碇机构包括固定在单门下部的由第一液压缸驱动的斜插式抱闸机构和与斜插式抱闸机构对应的止挡定位机构,斜插式抱闸机构包括设置有斜向导轨的斜插支架和活动设置在斜向导轨上的斜插滑座、固定在斜插滑座上的斜插轴,第一液压缸连接斜插滑座;止挡定位机构包括藏于单门下方地板内的由第二液压缸驱动升降的挡闸,斜插轴活动顶压于挡闸上,非锚碇时间该挡闸端面缩回至与大堂地板平齐;

单门中部锚碇机构包括顶杆装置和与水平顶杆装置对应配合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顶杆装置包括顶杆和带动顶杆动作的电机驱动装置,顶杆的端部设置有定位端头,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活动夹持于定位端头上,门启动关闭时,顶杆缓缓伸出,门完全关闭时,顶杆端部定位端头也刚刚抵住门的内侧面;此时,装在门内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动作,将顶杆端部定位端头内侧死死压向门内侧面,外力不可能将它们分开;

单门顶部锚碇机构包括设置在单门上部的连杆座、由第三液压缸驱动上下伸缩的插销、连接于第三液压缸与插销之间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单门上方的带有插孔的定位座构成,插销与插孔插接配合,第三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于连杆座上,连杆座的上部连接有与插销对应的插销座,插销与连杆机构组成利用死点的自锁系统,在无动力的状态下保持自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挡闸包括设置在第二液压缸上方的立向设置的管座,活动设置在管座内的管状升降柱,第二液压缸连接驱动管状升降柱的升降,在管状升降柱的上侧设置有弧形挡板和可调挡柱。

进一步地,所述管座内设置有活动设置免润滑导座,免润滑导座套设于管状升降柱外并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连接于第三液压缸与插销之间的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的上、下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座上,上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插销的底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包括锁紧器箱体及其上设置的液压缸、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以及与分别与上、下连杆机构对应连接的上夹钳和下夹钳,通过液压缸连接带动上、下连杆机构,从而驱动上夹钳和下夹钳将定杆端部的定位端头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水平设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蜗轮蜗杆机构,顶杆的行程由传感器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旋转编码器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抵御13级台风的吹袭,采用门关闭时每扇单门都进行上、中、下三处的可靠锚碇,门开启时则在其下部进行可靠的锚碇的结构形式,单门下部的锚碇采用液压驱动机械斜插式抱闸机构,与下方的液压驱动上下伸缩的挡闸结构配合,非锚碇时间该挡闸端面缩回至与大堂地板平齐,其端面装饰与地板无异;单门中部的锚碇使门完全关闭时,顶杆端部圆盘也刚刚抵住门的内侧面;此时,装在门内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动作,将顶杆端部圆盘内侧死死压向门内侧面,外力不可能将它们分开;而单门的顶部锚碇由上下伸缩的锲形插销完成,锲形插销与连杆机构组成利用死点的自锁系统,由液压缸驱动,它们在无动力的状态下保持自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门顶部锚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门中部锚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门下部锚碇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单门 2、单门顶部锚碇机构 2-1、连杆座 2-2、第三液压缸 2-3、插销 2-4、连杆机构 2-5、定位座 3、单门中部锚碇机构 3-1、顶杆装置 3-11、顶杆 3-12、定位端头 3-2、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 3-21、锁紧器箱体 3-22、液压缸 3-23、连杆机构 3-24、上夹钳 3-25、下夹钳 4、单门下部锚碇机构 4-1、第一液压缸 4-2、斜插式抱闸机构 4-21、斜向导轨 4-22、斜插支架 4-23、斜插滑座4-24、斜插轴 4-3、止挡定位机构 4-31、第二液压缸 4-32、挡闸4-321、管座 4-322、升降柱 4-323、弧形挡板 4-324、可调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特大型双开钢门开闭锚碇,它包括每扇单门1的上、中、下三处分别设置的单门顶部锚碇机构2、单门中部锚碇机构3和单门下部锚碇机构4、以及连接控制各锚碇机构运作的控制装置;

单门下部锚碇机构4包括固定在单门下部的由第一液压缸4-1驱动的斜插式抱闸机构4-2和与斜插式抱闸机构对应的止挡定位机构4-3,斜插式抱闸机构4-2包括设置有斜向导轨4-21的斜插支架4-22和活动设置在斜向导轨上的斜插滑座4-23、固定在斜插滑座上的斜插轴4-24,第一液压缸4-1连接斜插滑座4-23;止挡定位机构4-3包括藏于单门下方地板内的由第二液压缸4-31驱动升降的挡闸4-32,斜插轴4-24活动顶压于挡闸4-32上,非锚碇时间该挡闸端面缩回至与大堂地板平齐;所述挡闸4-32包括设置在第二液压缸上方的立向设置的管座4-321,活动设置在管座内的管状升降柱4-322,第二液压缸连接驱动管状升降柱的升降,在管状升降柱的上侧设置有弧形挡板4-323和可调挡柱4-324。

进一步地,所述管座内设置有活动设置免润滑导座4-425,免润滑导座套设于管状升降柱外并与其滑动接触。

单门中部锚碇机构3包括顶杆装置3-1和与水平顶杆装置对应配合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3-2,顶杆装置3-1包括顶杆3-11和带动顶杆动作的电机驱动装置,顶杆的端部设置有定位端头3-12,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活动夹持于定位端头上,门启动关闭时,顶杆缓缓伸出,门完全关闭时,顶杆端部定位端头也刚刚抵住门的内侧面;此时,装在门内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动作,将顶杆端部定位端头内侧死死压向门内侧面,外力不可能将它们分开;其中,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3-2包括锁紧器箱体3-21及其上设置的液压缸3-22、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3-23以及与分别与上、下连杆机构对应连接的上夹钳3-24和下夹钳3-25,通过液压缸连接带动上、下连杆机构,从而驱动上夹钳和下夹钳将定杆端部的定位端头锁紧固定。所述顶杆水平设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蜗轮蜗杆机构,顶杆的行程由传感器及与伺服电机连接的旋转编码器控制。

单门顶部锚碇机构2包括设置在单门上部的连杆座2-1、由第三液压缸2-2驱动上下伸缩的插销2-3、连接于第三液压缸与插销之间的连杆机构2-4以及设置在单门上方的带有插孔的定位座2-5构成,插销与插孔插接配合,第三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于连杆座上,连杆座的上部连接有与插销对应的插销座,插销与连杆机构组成利用死点的自锁系统,在无动力的状态下保持自锁。连接于第三液压缸与插销之间的连杆机构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的上、下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座上,上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插销的底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门的常处状态是关闭的,门关闭时每扇单门都进行上、中、下三处的可靠锚碇,门开启时则在其下部进行可靠的锚碇。单门下部的锚碇采用液压驱动机械斜插式抱闸机构,与下方的液压驱动上下伸缩的挡闸结构配合,非锚碇时间该挡闸端面缩回至与大堂地板平齐,其端面装饰与地板无异;单门中部的锚碇使门完全关闭时,顶杆端部圆盘也刚刚抵住门的内侧面;此时,装在门内的液压驱动自锁式夹钳动作,将顶杆端部圆盘内侧死死压向门内侧面,外力不可能将它们分开;而单门的顶部锚碇由上下伸缩的锲形插销完成,锲形插销与连杆机构组成利用死点的自锁系统,由液压缸驱动,它们在无动力的状态下保持自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足以抵御13级台风的吹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