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财务用的保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82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财务用的保险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盒,具体涉及一种财务用的保险盒。



背景技术:

保险柜(箱)是一种特殊的容器。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防火保险柜和防盗保险柜、防磁保险柜、防火防磁保险柜和防火防盗保险柜等等。每一种保险柜都有其国家标准。市面上的保险柜多为前两种。依据不同的密码工作原理,防盗保险柜(箱)又可分为机械保险和电子保险两种,前者的特点是价格比较便宜,性能比较可靠。早期的保险柜(箱)大部分都是机械保险柜(箱)。电子保险柜(箱)是将电子密码、IC卡等智能控制方式的电子锁应用到保险柜(箱)中,其特点是使用方便。

随话说,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尤其是在学校或单位财务处工作的人,能否设计出一种两个人同时打开保险柜时才能拿到内部钱财的柜体,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财务用的保险盒。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财务用的保险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连接两个独自开关的盒盖,每一个盒盖通过铰链Ⅰ连接在盒体的后端的上沿处,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支撑沿台,所述支撑沿台上有能够开关的透明板,所述透明板通过铰链Ⅱ连接在盒体后端的上沿处;每一个盒盖前端各设置有一个密码锁,通过解锁相应地密码锁进行盒盖的开关;每一个盒盖前端下部的盒体内壁上各安装有一个开关按钮,通过盒盖的开关实现开关按钮的通断,每一个开关按钮又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盒盖前端内壁的照明灯相连,所述照明灯又依次与光敏传感器和电源串接。

优选的是,所述盒体内通过两个水平隔板将盒体分为三个储物区域,前部区域为硬币区域,中间区域为纸币区域,后部区域为票据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票据区域内又通过两个垂直隔板将其分为三个区域,用于盛放不同的票据。

优选的是,所述硬币区域处的透明板上设置有两个以盒盖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硬币投口。

优选的是,所述纸币区域处的透明板上设置有两个以盒盖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纸币投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只有同时打开两个盒盖还能够将透明板翻开拿到盒体内的东西;设置有照明系统,在光线不强的时候打开任一个盒盖时,照明灯才会亮起;盒体内被隔断出多个区域,用于存放不同的物件;透明板上设置有硬币投口和纸币投口,在不打开透明板的情况下,每一个盒盖在打开时可以独自进行往盒体内存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关闭盒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盒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盒盖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1—盒体,1a—硬币区域,1b—纸币区域,1c—票据区域,2—盒盖,3—铰链Ⅰ,4—支撑沿台,5—透明板,6—铰链Ⅱ,7—开关按钮,8—照明灯,9—光敏传感器,10—电源,11—水平隔板,12—垂直隔板,13—硬币投口,14—纸币投口,15—密码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4所示,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财务用的保险盒,包括盒体1,盒体1上连接两个独自开关的盒盖2,每一个盒盖2通过铰链Ⅰ3连接在盒体1的后端的上沿处,盒体1内设置有支撑沿台4,支撑沿台4上有能够开关的透明板5,透明板5通过铰链Ⅱ6连接在盒体1后端的上沿处;每一个盒盖2前端各设置有一个密码锁15,通过解锁相应地密码锁进行盒盖的开关;每一个盒盖2前端下部的盒体1内壁上各安装有一个开关按钮7,通过盒盖2的开关实现开关按钮7的通断,每一个开关按钮7又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盒盖2前端内壁的照明灯8相连,照明灯8又依次与光敏传感器9和电源10串接,照明灯8采用LED灯,电源10为电池组。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透明板5上设置有两个以盒盖2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硬币投口13。透明板5上还设置有两个以盒盖2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纸币投口14。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盒体1内通过两个水平隔板11将盒体1分为三个储物区域,前部区域为硬币区域1a,中间区域为纸币区域1b,后部区域为票据区域1c。票据区域1c内又通过两个垂直隔板12将其分为三个区域,用于盛放不同的票据。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硬币区域1a处的透明板5上设置有两个以盒盖2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硬币投口13。纸币区域1b处的透明板5上设置有两个以盒盖2接缝处为对称中心的纸币投口14。

本实用新型中,只有同时打开两个盒盖2还能够将透明板5翻开拿到盒体1内的东西;设置有照明系统,在光线不强的时候打开任一个盒盖2时,照明灯8才会亮起;盒体1内被隔断出多个区域,用于存放不同的物件;透明板5上设置有硬币投口13和纸币投口14,在不打开透明板5的情况下,每一个盒盖2在打开时可以独自进行往盒体1内存钱。

尽管具体地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