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链式开窗器。
背景技术:
随着家居水平的提高,窗户的种类及形状越来越多,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建筑面积的减少,现在的楼房大多为高层,而楼距也很近,导致低层的居民采光困难。目前的建筑房窗特别是一些高级的楼宇,大型建筑物的窗型如机场、体育中心、工业化厂房等,基于采光、换气、通风、环保及充分利用绿色源的需要,窗扇一般做的比较大而且比较高,以令更多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内。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对窗户开启和关闭的需要,及开窗的安全,市场上普遍采用开窗器。
但是,现有的电动链式开窗器在窗框上固定不牢固,开窗器的链条承重力过大,容易使链条断裂,链条容易从窗框上掉下,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动链式开窗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链式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槽内水平方向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壁与第一置物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一置物槽竖直方向侧壁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二置物槽内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所述链条远离第一置物槽竖直方向一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置物槽的顶部和底部的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链条的一侧延伸至凹槽内,且第二固定杆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三置物槽,所述第三置物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壳体内设有链条盒,所述链条位于链条盒内,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链条与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置物槽内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位于连接板,所述第三固定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有紧固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槽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位于第二置物槽的一侧,所述伸缩板远离第一置物槽的一端与支撑杆靠近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杆的设定,使支撑杆在第一置物槽内移动,第二固定杆的设定,使得链条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的设定,一方面保护链条不被灰尘覆盖,另一方面,减少了齿条7的承重力,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链式开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链式开窗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链式开窗器内链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置物槽、3支撑杆、4第一滑槽、5第一固定杆、6第二置物槽、7链条、8第二固定杆、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电动链式开窗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置物槽2,第一置物槽2内水平方向上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第一固定杆5远离第一滑槽4的一侧壁与第一置物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靠近第一置物槽2竖直方向侧壁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置物槽6,第二置物槽6内设有链条7,链条7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链条7远离第一置物槽2竖直方向一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8,第二置物槽6的顶部和底部的侧壁上均设有凹槽,第二固定杆8远离链条7的一侧延伸至凹槽内,且第二固定杆8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杆3的外壁上设有第三置物槽,第三置物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壳体1内设有链条盒,所述链条7位于链条盒内,所述壳体1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链条7与齿轮啮合,第三置物槽内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位于连接板9,第三固定杆与连接板9转动连接,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内设有紧固件,第一置物槽2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板,伸缩板位于第二置物槽6的一侧,伸缩板远离第一置物槽2的一端与支撑杆3靠近第二固定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驱动电机工作,使齿条7朝远离壳体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3朝远离第一置物槽2的一侧移动,连接板9朝向窗户一侧移动,从而使窗户开启,减少了齿条7的承重力,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驱动电机工作,使齿条7朝远离壳体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3朝远离第一置物槽2的一侧移动,连接板9朝向窗户一侧移动,从而使窗户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