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压合式门安全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49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应用于具有升、降门结构的医疗器械中的安全机构,具体是一种多点压合式门安全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普通的医疗设备中,常用的具有上下移动开关门结构的装置很多,如具有移动开关门结构的腔体结构。在已知技术中,其中一种是设备本身没有安全联锁装置,在使用这种设备时,当操作人员手臂或者其他一些物品不小心放在腔体与门结构之间时,门结构不能及时感应,仍然上下移动,则会对人员或物品造成伤害,同时也对设备自身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存在这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是设备本身有一定的安全联锁装置,但是监测点比较单一,触发条件苛刻,不能做到完全覆盖整个腔体结构,只能对腔体某一部分进行有效的防触发保护,因此这种设备依然存在上述的风险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多点压合式门安全联锁装置,对整个设备腔体结构和门结构所有部分的完全有效的保护,这大大提高了使用这一开关门结构设备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点压合式门安全联锁装置,其设置在具有压合式门结构的腔体结构中,所述腔体结构通过门结构的上、下移动控制腔体结构的开启或密封,所述安全联锁装置包括固定在腔体结构上表面的感应芯片,所述感应芯片的上方规则地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柱,弹性垫柱上方设有感应键板,在感应键板上卡接有安全环;所述安全环与弹性垫柱粘接在一起;所述感应芯片与门结构的运动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芯片采用电磁感应或光电感应的原理接收并传递信号,在感应键板或者安全环任何一点触碰到感应芯片,感应芯片都会瞬间发出报警信号,通过程序控制门结构停止运动。

为了能做到完整的保护,增加触发灵敏度,所述感应键板采用柔性塑材通过模具注塑加工而成,感应键板的下表面均布有多个球形键位。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控制门结构间断性地开启和关闭,所述安全环为柔性塑材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其卡在感应键板上且安全环的高度大于感应键板的高度。

为了使得下表面的球形键位充分接触感应芯片,增加其弹性及灵敏性、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所述连接感应芯片和感应键板通过弹性垫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芯片上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为声音报警装置或光线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由于在腔体结构的上方设置全覆盖的感应键板,可以对腔体结构全面保护,感应键板下方设置的球形键位,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实现多点触发,感应灵敏。同时设置可间歇性控制门结构运动的安全环,可增加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便捷性。本安全联锁装置对整个设备腔体结构和门结构所有易触发部位做到完全有效的保护,这大大提高了使用这一开关门结构设备的安全系数,既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也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门结构,2为感应键板,3为安全环,4为弹性垫柱,5为腔体结构,6为腔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多点压合式门安全联锁装置,所述安全联锁装置设置在具有压合式的门结构1的腔体结构6中,所述腔体结构6通过门结构1的上、下移动,控制腔体结构5的开启或密封。所述安全联锁装置包括固定在腔体结构6上表面的感应芯片5,所述感应芯片5的上方规则地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柱4,弹性垫柱4上方设有感应键板2,感应键板2采用柔性塑材通过模具注塑加工而成,感应键板2的下表面均布有多个球形键位。所述感应键板2上卡接有安全环3,用来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控制门结构间断性地开启和关闭。安全环3为柔性塑材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其卡在感应键板2上且安全环3的高度大于感应键板2的高度。所述安全环3和感应键板2通过弹性垫柱4粘接在一起;所述感应芯片5与门结构1的运动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应芯片5采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接收并传递信号,并连接声、光报警器,在感应键板2或者安全环3上任何一点触碰到感应芯片5时,感应芯片5都会瞬间发出报警信号,通过程序控制门结构停止运动。

具体使用方法:操作人员先将门结构1和腔体结构6固定连接好,然后依次将感应芯片5、弹性垫柱4、门感应键板2、安全环3等安装到腔体结构6上端外沿上,同时需要连接好控制系统。然后开通电源进行实验操作。接通电源后,使得门结构1做上下运动,这时用手轻轻触碰感应键板2或者安全环3,使其产生足够的向下变形,这时感应芯片5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门结构1会立即停止做上下移动,当将手拿开,感应芯片5报警解除,再用手轻轻按下感应键板2或者安全环3,门结构1继续做上下运动。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