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密匙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997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针孔密匙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体讲是一种针孔密匙锁。



背景技术:

当代社会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因此所管理的事物类别也越来越多,人们身上带的钥匙也越来越多。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密码锁的应运而生,以期不用钥匙来开启自己的锁。然而密码锁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其原因是人们不太习惯,再就是密码锁露在门外面的部件太多容易被损坏,同时长时间使用会留下使用痕迹,给保密留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密码锁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密码是设在钥匙里的,调整钥匙的密码(顶针长度)与锁芯的密码相同便可开锁,同时密码的核对是用毫米级的顶针来实现的针孔密匙锁。本实用新型符合了人们的使用习惯----用钥匙开门,同时又消除了因外露的部件太多容易被损坏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针孔密匙锁,包括锁芯和钥匙,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内部设置有限位凹槽;

前锁芯,所述前锁芯安装于锁壳内部,并作为钥匙的插入端,在前锁芯后端开设有棱形凹槽;

后锁芯,所述后锁芯与前锁芯配合作为锁芯主体,并

安装于锁壳内部,在后锁芯中安装有锁杆;

位于后锁芯尾部并贯穿于锁杆的翻盖;以及

位于翻盖尾部并与锁壳匹配,让前后锁芯成为一个整体的端盖;

所述钥匙包括:

钥匙主体A,该主体包括:钥匙主体A-A,和位于钥匙主体A-A两侧的钥匙主体A-B;

翻盖,该翻盖位于钥匙主体A-A尾部,并通过铰连接的连接方式与钥匙主体A-A连接;

套筒,该套筒位于钥匙主体A-A前端;

秘匙遮板,该遮板安装于套筒前端;以及

多组秘钥组,所述秘钥组安装于钥匙主体A-A包括:

拨码杆,该杆延轴径方向开设有凹槽,在离前端不远处开设有小凹槽,小凹槽与凹槽为异面垂直;

丝杆A,该杆中间设置有安装有拨码杆的盲孔,在丝杆A前端设置有缺口;

丝杆B,该杆与丝杆A配合,并在前端设置有与缺口相匹配的凸块(2.9.1);

密码杆,该杆与丝杆B配合,并在后端设置有安装丝杆B的盲孔;

齿轮,该齿轮通过齿轮键安装于丝杆A;

齿轮杆,该杆与齿轮配合,并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轮部,同时还设置有螺纹部,在齿轮杆尾部与主体A-A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

安装于齿轮杆的螺母,该螺母与指针A或指针B连接。

最优的,所述锁芯还包括:

多个自锁块,所述自锁块安装于前锁芯的棱形凹槽中,并且在安装于菱形凹槽侧面的扭簧的作用下,让自锁块上端的凸块顶在锁壳内部的限位凹槽;和

自锁盖,所述自锁盖位于前锁芯和后锁芯之间,并盖住自锁块。

最优的,所述锁芯还包括:

多个弹子A1,所述弹子A1安装于前锁芯;

多个弹子B2,所述弹子B2前端安装于前锁芯并与弹子A1配合,其尾端穿过自锁盖和自锁块,位于后锁芯,在弹子B2前端还设置有与前锁芯配合的脉冲式凹槽B;

多个弹子B1,所述弹子B1安装于后锁芯;

多个弹子A2,所述弹子A2安装于前锁芯,在其尾部设置有与前锁芯配合的脉冲式凹槽A,所述弹子A2与弹子B1配合;

多个弹簧,该弹簧安装于后锁芯,其前端与弹子B1或弹子B2配合;

多个堵头,该堵头安装于后锁芯,并与前端的弹簧配合,所述堵头中间有凸块,该凸块截面呈“Φ”形;

销钉A,该销钉A位于翻盖前部,以及

与销钉A配合共同稳固堵头的销钉B。

最优的,所述钥匙还设置有支撑稳固拨码杆的卡板;

最优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钥匙B,所述钥匙B包括:

钥匙主体B,该主体包括:钥匙主体B-B,和位于钥匙主体B-B两侧的钥匙主体B-A;

翻盖B,该翻盖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以铰连接方式与钥匙主体B-B和钥匙主体B-A连接;

套筒B,所述套筒位于钥匙主体B前端;

秘钥遮板B,该遮板安装于套筒B前端;

顶杆B,该顶杆B安装于钥匙主体B内部,并与秘钥遮板B连接;

以及多组密码组B,

该密码组B位于钥匙主体B内部,并包括:

拨码杆B;

丝杆B-A,该杆中间设置有安装有拨码杆B的盲孔,在丝杆B-A前端设置有缺口;

丝杆B-B,该杆与丝杆B-A配合,并在前端设置有与缺口相匹配的凸块;

密码杆B,该杆与丝杆B-B配合,并在后端设置有安装丝杆B-B的盲孔;

齿轮,该齿轮通过齿轮键安装于丝杆B-A;

齿轮杆B,该杆与齿轮配合,并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轮部,同时还设置有螺纹部;

和安装于齿轮杆B的螺母B。

最优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与钥匙匹配或与钥匙B匹配的子钥匙,子钥匙包括:

子钥匙主体,该主体包括子钥匙主体B,和位于子钥匙主体B两侧的子钥匙主体A;

子钥匙翻盖,该翻盖分为子钥匙翻盖A 和子钥匙翻盖B,其中钥匙翻盖A 和子钥匙翻盖B利用铰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子钥匙翻盖A 再与子钥匙主体A利用铰连接方式连接;

子钥匙套筒,该套筒设置于子钥匙主体前部;

子钥匙遮板该遮板位于子钥匙套筒前端,并与安装于子钥匙主体B内部的子钥匙顶杆连接;以及

多组子钥匙密码组,该密码组位于子钥匙主体内部,其包括:

子钥匙密码杆,该密码杆位于子钥匙主体内部;

和子钥匙弹簧,该弹簧与子钥匙密码杆配合,并安装于子钥匙翻盖B与钥匙密码杆之间。

最优的,所述钥匙主体B-A设置有与螺母B相匹配的拨码孔。

本实用新型针孔密匙锁是利用调控两相邻界面里弹子的长度来控制两相邻界面的相对移动,只有当两相邻界面上所有界面都在同一平面时,两相邻界面才能相对移动,针孔密匙锁芯是由穿板固定轴、套入穿板固定轴内的旋转主轴、套在旋转主轴的弹子转轴以及套在旋转主轴的弹子定轴四大部份组成。穿板固定轴是将锁芯固定在门上,弹子定轴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穿板固定轴上,这样就使整个锁芯固定在门上了。

芯内顶针套入顶针弹簧内,顶针弹簧顶在芯内顶针出口端,顶针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旋转主轴的导向孔内,使其不能滑出旋转主轴,当顶针向里运动后可恢复原状。弹子弹簧的一端顶在弹子定轴导向孔的底部,另一端顶在弹子上。当处于锁状态时弹子转轴与弹子定轴内的导向孔内分别都有一粒弹子,并且每个导向孔里都有一粒弹子穿过两轴界面。两粒弹子的总长度(L)大于弹子定轴的轴向长度(L1)。旋转主轴、弹子转轴以及弹子定轴的导向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当钥匙内的顶针通过锁芯内的密码杆将弹子B2与弹子A1的界面顶到与弹子转轴同弹子定轴的界面同一平面时,则两弹子界面与两轴界面可相对转动。当所有位的弹子界面与两轴界面都处在同一平面时,则两轴界面就可转动。此时钥匙转动时,带动旋转主轴及弹子转轴转动,于是锁杆转动便可开锁,此时应注意避开固定连接杆;界面定位的作用是保持两界面的有效接触而又不至太紧。

针孔密匙锁的密码是由两粒弹子组成,其长度为L,L=X+M+Y,其中X、Y分别为两弹子的余量长度,M为可调长度,设调节步长为B,则M/B=N,N值越大密码量越大,如N=12 则7位数的密码量为35831808。由于每位密码的两粒弹子的总长度相同、顶针长度相同、弹子弹簧长度相同,同时又是无阻挡滑动,所以他人是无法探知密码的,再加上针孔式结构,几乎无工具可以盗走密码。密码位的排列在要求锁芯旋转大于180度时为单列,旋转小于180度时可设为多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密码设在钥匙里的,调整钥匙的密码(密码杆长度)与锁芯的密码相同便可开锁,同时密码的核对是用毫米级的顶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符合了人们的使用习惯----用钥匙开门,同时又消除了因外露的部件太多容易被损坏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设有防盗码自锁块,将其放在菱形的凹槽内,且可自由滑动,自锁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其凸头顶在锁芯套内园的限位凹槽内,用自锁盖7.1封住自锁块;让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合理的设计弹子A2和弹子B2,并设置有有脉冲式凹槽,若有人盗码时转动弹子转轴带动自锁片转动,自锁块会在锁芯套内园的挤压下,向圆心方向移动,就会卡在弹子A2或弹子B2上的脉冲式凹槽中,起到防盗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堵头,并将堵头的凸块形状设计为“Φ”型,装在弹子转轴的底部相应滑孔里,顶住弹簧,把销钉A放入转轴底部销钉槽内,用销钉A的卡口端卡住堵头的小头,盖上翻盖并用螺钉固定,旋紧端盖即可。调换弹子时旋下端盖按住堵头小头拨开销钉即可取出弹子B或A换装所需弹子A或B;如果销钉的卡口端没有卡住堵头的小头,端盖就盖不上。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不同钥匙,钥匙B和子钥匙;方便了多个一家多口人的使用,同时利用子钥匙方便了老人和小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芯装配示意图

图2-1至图2-3是本实用新型锁芯组装图

图3-1至图3-5是本实用新型前锁芯示意图

图4-1至图4-3是本实用新型后锁芯示意图

图5-1至图5-3是本实用新型锁壳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示意图

图7-1至图7-3是本实用新型翻盖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块示意图

图9-1至图9-2本实用新型堵头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自锁盖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弹子A1示意图

图12-1和图12-2是本实用新型弹子A2示意图

图13-1和图13-2是本实用新型弹子B1示意图

图14-1和图14-2是本实用新型弹子B2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锁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销钉B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销钉A示意图

图18-1至图18-3是本实用新型子钥匙示意图

图19-1至图19-4是本实用新型钥匙B示意图

图20-1至图20-5是本实用新型钥匙装配示意图

图21-1至图21-5是本实用新型钥匙主体A-A示意图

图21-4是图21-3中H-H剖视图

图21-5是图21-3中M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1至图22-3是本实用新型钥匙主体A-B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翻盖示意图

图24-1和图24-2是本实用新型拨码杆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齿轮杆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齿轮示意图

图27-1至图27-3是本实用新型螺母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秘匙遮板示意图

图29-1和图29-2是本实用新型密码杆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丝杆B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丝杆A示意图

图32-1至图32-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示意图

图32-4是图32-3中A-A剖视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指针B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指针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针孔密匙锁,包括锁芯1和钥匙2,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1包括:

锁壳1.4,所述锁壳1.4内部设置有限位凹槽1.4.1;

前锁芯1.3,所述前锁芯1.3安装于锁壳1.4内部,并作为钥匙2的插入端,在前锁芯1.3后端开设有棱形凹槽1.3.1;

后锁芯1.9,所述后锁芯1.9与前锁芯1.3配合作为锁芯主体,并

安装于锁壳1.4内部,在后锁芯1.9中安装有锁杆1.14;

位于后锁芯1.9尾部并贯穿于锁杆1.14的翻盖1.13;以及

位于翻盖1.13尾部并与锁壳1.4匹配,让前后锁芯成为一个整体的端盖1.15;

所述钥匙2包括:

钥匙主体A,该主体包括:钥匙主体A-A2.1,和位于钥匙主体A-A2.1两侧的钥匙主体A-B2.2;

翻盖2.4,该翻盖2.4位于钥匙主体A-A2.1尾部,并通过铰连接的连接方式与钥匙主体A-A2.1连接;

套筒2.3,该套筒位于钥匙主体A-A2.1前端;

秘匙遮板2.5,该遮板安装于套筒2.3前端;以及

多组秘钥组,所述秘钥组安装于钥匙主体A-A2.1包括:

拨码杆2.7,该杆延轴径方向开设有凹槽2.7.1,在离前端不远处开设有小凹槽2.7.2,小凹槽2.7.2与凹槽2.7.1为异面垂直;

丝杆A2.8,该杆中间设置有安装有拨码杆2.7的盲孔,在丝杆A2.8前端设置有缺口2.8.1;

丝杆B2.9,该杆与丝杆A2.8配合,并在前端设置有与缺口2.8.1相匹配的凸块2.9.1;

密码杆2.6,该杆与丝杆B2.9配合,并在后端设置有安装丝杆B2.9的盲孔;

齿轮2.15,该齿轮通过齿轮键安装于丝杆A2.8;

齿轮杆2.10,该杆与齿轮2.15配合,并设置有与齿轮2.15啮合的齿轮部2.10.1,同时还设置有螺纹部2.10.2,在齿轮杆2.10尾部与主体A-A2.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16;和

安装于齿轮杆2.10的螺母2.11,该螺母2.11与指针A2.13或指针B2.14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所述锁芯1还包括:

多个自锁块1.5,所述自锁块1.5安装于前锁芯1.3的棱形凹槽1.3.1中,并且在安装于菱形凹槽1.3.1侧面的扭簧1.3.2的作用下,让自锁块1.5上端的凸块顶在锁壳1.4内部的限位凹槽1.4.1;和自锁盖1.6,所述自锁盖1.6位于前锁芯1.3和后锁芯1.9之间,并盖住自锁块1.5。自锁块1.5有N+1块(N表示密码的位数),如密码为0123456789,自锁块1.5就有11块,这样完全保护密码不会被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所述锁芯1还包括:

多个弹子A11.1,所述弹子A11.1安装于前锁芯1.3;

多个弹子B21.16,所述弹子B21.16前端安装于前锁芯1.3并与弹子A11.1配合,其尾端穿过自锁盖1.6和自锁块1.5,位于后锁芯1.9,在弹子B21.16前端还设置有与前锁芯1.3配合的脉冲式凹槽B1.16.1;

多个弹子B11.7,所述弹子B11.7安装于后锁芯1.9;

多个弹子A21.2,所述弹子A21.2安装于前锁芯1.3,在其尾部设置有与前锁芯配合的脉冲式凹槽A1.2.1,所述弹子A21.2与弹子B11.7配合;

多个弹簧1.8,该弹簧1.8安装于后锁芯1.9,其前端与弹子B1 1.7或弹子B2 1.16配合;

多个堵头1.10,该堵头1.10安装于后锁芯1.9,并与前端的弹簧1.8配合,所述堵头中间有凸块,该凸块截面呈“Φ”形;

销钉A1.11,该销钉A1.11位于翻盖1.13前部,以及

与销钉A1.11配合共同稳固堵头10的销钉B1.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所述钥匙2还设置有支撑稳固拨码杆2.7的卡板2.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还设置有钥匙B3,所述钥匙B3包括:

钥匙主体B,该主体包括:钥匙主体B-B3.3,和位于钥匙主体B-B3.3两侧的钥匙主体B-A3.2;

翻盖B3.1,该翻盖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以铰连接方式与钥匙主体B-B3.3和钥匙主体B-A3.2连接;

套筒B3.5,所述套筒位于钥匙主体B前端;

秘钥遮板B3.6,该遮板安装于套筒B3.5前端;

顶杆B3.10,该顶杆B安装于钥匙主体B内部,并与秘钥遮板B3.6连接;

以及多组密码组B,

该密码组B位于钥匙主体B内部,并包括:

拨码杆B3.8;

丝杆B-A3.14,该杆中间设置有安装有拨码杆B3.8的盲孔,在丝杆B-A3.14前端设置有缺口;

丝杆B-B,该杆与丝杆B-A3.14配合,并在前端设置有与缺口相匹配的凸块;

密码杆B3.9,该杆与丝杆B-B配合,并在后端设置有安装丝杆B-B的盲孔;

齿轮3.13,该齿轮通过齿轮键安装于丝杆B-A3.14;

齿轮杆B3.11,该杆与齿轮3.13配合,并设置有与齿轮3.15啮合的齿轮部,同时还设置有螺纹部;

和安装于齿轮杆B3.11的螺母B3.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还设置有与钥匙2匹配或与钥匙B3匹配的子钥匙4,子钥匙4包括:

子钥匙主体,该主体包括子钥匙主体B4.2,和位于子钥匙主体B4.2两侧的子钥匙主体A4.1;

子钥匙翻盖,该翻盖分为子钥匙翻盖A 4.4和子钥匙翻盖B4.3,其中钥匙翻盖A 4.4和子钥匙翻盖B4.3利用铰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子钥匙翻盖A 4.4再与子钥匙主体A4.1利用铰连接方式连接;

子钥匙套筒4.5,该套筒设置于子钥匙主体前部;

子钥匙遮板4.6该遮板位于子钥匙套筒4.5前端,并与安装于子钥匙主体B4.2内部的子钥匙顶杆4.8连接;以及

多组子钥匙密码组,该密码组位于子钥匙主体内部,其包括:

子钥匙密码杆4.7,该密码杆位于子钥匙主体内部;

和子钥匙弹簧4.9,该弹簧与子钥匙密码杆4.7配合,并安装于子钥匙翻盖B4.3与钥匙密码杆4.7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孔密匙锁,所述钥匙主体B-A3.2设置有与螺母B3.12相匹配的拨码孔3.7。

钥匙的使用如下:

1、钥匙2的使用,打开翻盖1.1,

密码归零:拉出拨码杆2.7旋转,把密码杆2.6的密码调至零即拨码杆2.7旋不动了,和指针A2.13和指针B2.14指示为零,如此时指针A2.13或指针B2.14指示不为零时,需再次拉出拨码杆2.7;使丝杆A2.8、丝杆B2.9互相脱离并旋转,此时密码杆2.6会不动,旋转拨码杆2.7带动丝杆A2.8旋转,丝杆A2.8上的齿轮2.15,带动齿轮杆2.10旋转,螺母2.11在齿轮杆2.10上移动并带动指针A2.13指示零为止,推回拨码杆2.7使丝杆A2.8、丝杆B2.9咬合上即可设置密码。

密码设置:旋转拨码杆2.7,带动丝杆A2.8、丝杆B2.9旋转,从而调节密码杆2.6的长度密码,并且通过丝杆A2.8上齿轮2.15转动带动齿轮杆2.10转动,螺母2.11在齿轮杆2.10上移动并带动指针A2.13指示所需要的密码位置即可,如密码数是5,旋转拨码杆2.7,让指针2.13指示的密码位置是5即可.

密码隐藏:将正确开锁密码调好后,再次拉出拨码杆2.7,使丝杆A2.8、丝杆B2.9互相脱离,此时旋转拨码杆2.7,密码杆2.6会不动,旋转拨码杆2.7带动丝杆A2.8旋转,丝杆A2.8上的齿轮2.15带动齿轮杆2.10旋转,螺母2.11在齿轮杆2.10上移动并带动指针A2.13移动,就可隐藏密码杆2.6的真实长度密码了,这就解决了密码被窥视、泄露问题,将拨码杆2.7推回原位,盖上翻盖2.4即可使用钥匙,调密方法简单实用且可靠。如果再次调试密码,重复以上过程即可。

钥匙B3的使用:拉出拨码杆B3.8,旋转丝杆B-A3.14带动密码杆B3.9到所需密码显示的数字即可。

子钥匙设置方式:打开子钥匙尾部的子钥匙翻盖A 4.4和子钥匙翻盖B4.3,将以上钥匙2或钥匙B3两种钥匙任意一种调试正确后,按规定方向插进子钥匙尾部,盖上子钥匙尾部子钥匙翻盖A 4.4和子钥匙翻盖B4.3,拔出钥匙2或钥匙B3,盖上子钥匙尾部子钥匙翻盖A 4.4和子钥匙翻盖B4.3,即可使用该子钥匙,这样就方便老人和小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