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83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特别关于一种能受充电起子机的驱动而转动的外接式旋转盘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打蜡机构造,均是利用电动或气动的机身内部的轴杆直接紧固螺合于一具有海棉块的固定座上,因此,其使用时,仅需将蜡料涂抹于海绵块底面,且利用电动或气动机身来驱动轴杆转动而能带动固定座及其上的海棉块跟着转动,以达到将蜡料均匀的涂抹于物件表面的效果。

上述操作虽能达到一定的使用目的,但是,其在操作使用上,却产生如下的缺失:

由于电动或气动机身是有线方式连接,以致使其能使用的场所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机身轴杆及具有海绵块的固定座是结合成一整体的,因此,当蜡料涂抹完成及干固后,就必须以人力拿握毛布料于物件表面施加压力的推擦后,才能使物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此的操作方式,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现有的打蜡机构造的缺失,本发明人从事此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费者及制造者。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

技术方案: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包括:

一供该连接件另一端螺合用的本体,本体的底面设有第一魔鬼粘,本体的顶面设有向上凸出状的螺杆;

一表面处理单元,与所述本体的底面粘接;

一供充电起子机卡定驱动用的连接件,其一端设有接合部,且于接合部底面向上形成有内螺纹,以供螺合于螺杆之用,该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六角状连动部,且于连动部处形成有至少一凹环槽。

进一步地,该表面处理单元包括:

一第二魔鬼粘,粘设于该本体的第一魔鬼粘处,

一处理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魔鬼粘下方,用于物件表面清洁用。

进一步地,该处理元件为海棉、泡棉、砂纸片、毛料和羊毛布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该本体的螺杆是供缓冲件的轴孔套置之用,且该缓冲件是被夹置于连接件与该本体的顶面之间。

进一步地,该缓冲件为橡胶板、发泡板、PU板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不但能配合充电起子机随时随地的使用,而不受使用厂域的限制外,同时,也能利用本体的第一魔鬼粘与不同类别的表面处理单元配合使用,以确实降低耗费人力的操作,而大大地增加其使用应用领域,进而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状态图;

图3为图2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组合剖面局部放大示恴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的再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

1-本体

10-螺杆 11-第一魔鬼粘

2-连接件

20-接合部 201-内螺纹

21-连动部 211-凹环槽

3-表面处理单元

30-第二魔鬼粘 31-处理元件

4-缓冲件 40-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充电起子机用外接式旋转盘构造,如图1~6所示,其至少包括有:

一供充电起子机(图中未示)驱动卡定用的连接件2,

一供该连接件2另一端螺合用的本体1,

一设于该本体1底面处的表面处理单元3,

一套置于该本体1的螺杆10处且夹置于该本体1至连接件2间的缓冲件4,其中:

一本体1,其顶面设形有向上凸出状的螺杆10,以使连接件2的内螺纹201能螺合于螺杆10处,而迫使该本体1跟着该连接件2的转动而转动;

又,该本体1的底面处则组设有第一魔鬼粘11,以使表面处理单元3的第二魔鬼粘30能紧密组设于该本体1的第一魔鬼粘11处,而使该本体1与该表面处理单元3结合成为一整体状,且能受该本体1的转动而带动该表面处理单元3跟着转动;

一连接件2,其一端设有接合部20,且该接合部20底面向上形成有内螺纹201,以使该内螺纹201能螺合于螺杆10处,且能带动该螺杆10连动该本体1跟着该连接件2的转动而转动;

又,该连接件20的另一端设有六角形的连动部21,且于该连动部21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环状凹环槽211,以使电动起子机(图中未示)的驱动端(图中未示)能夹持于六角形连动部21处,且能使已位于电动起子机的驱动端内的滚珠(图中未示)容置卡定于凹环槽211内之用;

一表面处理单元3,其是由一粘合于该本体1的第一魔鬼粘11处的第二魔鬼粘30、以及一于物件表面转动用的处理元件31,而该第二魔鬼粘30位于处理元件31上方,以使该第二魔鬼粘30能与该本体1的第一魔鬼粘11形成紧密的粘合作用而呈一整体状,而确保该表面处理单元3会跟着该本体1的转动而转动;而上述的处理元件31为海棉或泡棉或砂纸片或毛料或羊毛布料,以作为清除物件(图中未示)表面不洁或不平整之用;

一缓冲件4,其设有一轴孔40,以供该轴孔40能套置于该本体1的螺杆10处,且使该缓冲件4被夹置位于该连接件2与该本体1顶面之间,以减少因震动所产生的松脱或噪音之用;而上述的缓冲件4为一其自身具有弹性回覆的物件,如:橡胶板或发泡板或PU板;

当欲作物件表面清洁时,仅需先将缓冲件4套置于本体1的螺杆10后,再将连接件2的内螺纹201螺合于本体1的螺杆10处,直至连接件2底面与本体1顶面间确实夹紧着缓冲件4为止;此时,再将已组设有第二魔鬼粘30的表面处理单元3(如:图3中的砂纸片)紧密粘合于本体1的第一魔鬼粘11处而形成一整体状后,即可将电动起子机的驱动端(图中未示)夹持于连接件2另一端的六角形连动部21处,且能使已位于电动起子机的驱动端(图中未示)内的滚珠(图中未示)容置卡定于连动部21的凹环槽211内,如此,即可借由电动起子机的转动而驱动连接件2带动本体1及表面处理单元3跟着转动,当表面处理单元3的处理元件31为砂纸片时,则可使处理元件31将物件表面不平整或无法洗净之处作略微磨平后,再局部补上相同颜色的漆料,待其干固后,即可更换再一表面处理单元3(即处理元件31为泡棉,如图5所示),再将蜡料涂抹于再一表面处理单元3的处理元件31的底面处,再驱动电动起子机带动再一表面处理单元3跟着转动,直至已涂抹有蜡料的处理单元31能将其均匀转涂抹于物件表面,待其干固后,再更换另一表面处理单元3(即处理元件31为毛料或羊毛布料,如图6所示)并带动其转动,以致使另一表面处理单元3之处理元件31能将物件表面的蜡料给予清除,如此,方能借由已螺合于本体1的螺杆10处的连接件2的六角状连动部21能供电动起子机搭配使用外,同时,亦能利用本体1的第一魔鬼粘11与不同类别的表面处理单元3配合使用,以增加其应用领域,进而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者。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