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822阅读:4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钉紧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



背景技术:

射钉器是一种利用发射射钉弹产生的火药燃气作为动力, 将射钉打入建筑体的工具。射钉器用于射钉紧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紧固技术,与传统的预埋固定,打洞浇注,螺栓联接,焊接等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自带能源,摆脱了电线和风管的累赘,便于现场和高空作业;操作快速、工期短,能较大程度的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资金,降低施工成本。

目前,射钉器通常以塑壳射钉弹或钢壳射钉弹为动力,并通过击针引爆射钉弹,达到击发射钉的目的。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5674143U”的现有技术在2016年11月9日公开了一种击针,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击头、杆体和座体,所述击头和座体通过杆体连接成一整体。其中,还公开了圆锥状的击头和刀刃状的击头。但在实用应用过程中,该种类型的击针的圆锥状击头和刀刃状击头都属于中心击发,因此其只适用于击发塑壳射钉弹,而并不能用于击发钢壳射钉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本实用新型能够从钢壳弹底部的边缘上快速准确地引爆钢壳射钉弹,达到快速击发射钉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和击头,所述击头一体成型在杆体端部的端面边缘上,所述击头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所述击头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所述击头的长度为0.5-2.5mm。

所述击头端部端面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3-4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梯形结构的击头,并将击头设在杆体端部端面边缘上的结构,能够从钢壳弹底部的边缘上快速准确地引爆钢壳射钉弹,从而达到快速击发射钉的目的。并且,由于击头与杆体一体成型,因此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击针整体结构刚性强度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至少一个击头,能够减少出现哑弹的机率,进而提高击发成功率。

三、本实用新型将击头的长度设为0.5-2.5mm,并将击头端部端面的中心到杆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设为3-4mm,能够进一步减少出现哑弹的机率,进而提高击发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杆体,2、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包括杆体1和击头2,所述击头2一体成型在杆体1端部的端面边缘上,所述击头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击头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击头2的长度为0.5mm,所述击头2端部端面的中心到杆体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3mm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击针上的击头2瞬间撞在钢壳射钉弹底部的边缘上,使其击发。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包括杆体1和击头2,所述击头2一体成型在杆体1端部的端面边缘上,所述击头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中,所述击头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击头2对称设置在杆体1端部的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击头2的长度为2.5mm,所述击头2端部端面的中心到杆体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4mm。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钢壳射钉弹的击针,包括杆体1和击头2,所述击头2一体成型在杆体1端部的端面边缘上,所述击头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其中,所述击头2的数量为大于两个。所述击头2的长度为1.5mm,所述击头2端部端面的中心到杆体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3.5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