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门的具有结构改进的接合装置的内藏式隐藏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130发布日期:2018-08-04 16:1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所谓的“内藏式隐蔽”类型的铰链用于隐蔽地定位于门和相关的侧柱(jamb)之间。通常,这种类型的铰链包括两个连接体,一个连接体在侧柱侧上且一个连接体在门侧上,这两个连接体可分别插入门的侧柱或扇叶中。两个连接体通过通常由铰接臂构成的接合(articulation,连接)装置彼此连接,该铰接臂以确保两个连接体的(并且,因此,门相对于侧柱的)相对运动的方式被构造。门闭合时,铰接臂被容纳在由面向彼此的两个连接体组合形成的容置隔间(compartment)中,从而使铰链从门的两侧都不可见。连接体的支撑结构是在接合装置与门或侧柱之间的、特别地对应其两个端部与用于将铰链固定到侧柱或门的固定装置相互作用和/或支撑该固定装置的连接体。所述固定装置可以直接地接合到支撑结构,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在其与侧柱或门之间起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铰链提供有限数量的部件:连接体基本上被削减为相关的支撑结构(除了固定装置和可能的中间元件之外)和铰链,因此,它基本上削减为经由接合装置彼此连接的两个支撑结构。然而,铰链通常具有更多数量的部件,尤其是当其被实现成沿空间中一个或多个相应方向对位置进行一种或多种调节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包括支撑结构之外,连接体中之一或两者还包括以各种方式与支撑结构相关联(并且借此被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撑)的一个或多个可移动体和/或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各者相对于其他者和/或支撑结构是可移动的,以便进行相应的位置调节。然后,在连接体中实现了大体上嵌套的结构,在其中,接合装置在最远离支撑结构的可移动体上或可移动插入件上直接地接合至各连接体。在现有技术中,嵌套在其中的支撑体和可移动体的结构通常具有中央腔,以及在后者的相反侧上的用于接合固定和/或调节装置的平坦凸缘部分。各种可移动体和/或可移动插入件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支撑结构的移动是通过相应的调节装置来实现的。甚至接合装置可以或多或少是复杂的,取决于构成它的元件及其形状。

通常,为了确保移动和/或必要的调节,铰链的各主要部件(支撑结构、可移动零件和/或可移动插入件、构成接合装置的臂或臂元件)必须具有几何学上复杂的形状并且借由许多细节被表征,其各者必须精确制造以确保铰链的正确操作。特别地,在设置有可移动体和/或可移动插入件的铰链中,呈现一定的复杂性是对位置调节有用的细节。具体地,其涉及在可移动体和/或可移动插入件的平坦凸缘中实现用于插入调节致动器头部的座部(seat,底座),其允许调节致动器围绕轴线旋转并且同时防止它沿该轴线平移。这通常是与致动器本身的形状局部互补的容置凹槽。

铰链主部件的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在它们的构建中所需要的高精度伴随着以具有充足机械强度的材料实现铰链的这些主部件以使铰链能够支撑甚至具有相当大重量的重量门的需求。

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效果,通常人们借助于对金属材料结构的使用,通过具有必要形式的铸造和注塑模制获得。通常使用锌和铝的合金,其保证了在合适的模具中获得具有必要精度的期望形式。然而,这样的材料具有机械密封的限制,其迫使创建这样的结构,所述结构在它们的零件中具有不同的且显著的厚度,结果消耗了大量材料并增加了成本。在一些应用中,这些部件用相同的技术制造,但是使用性能更好的钢材作为材料。然而,使用钢水的注塑模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需要许多处理步骤并且,由于其不确保各零件的精度,因此需要用于后续阶段的注塑模制和/或在通过注塑模制的成形之后在工件上执行的机械加工。再一次,出现了对不相等的材料厚度的使用,结果是使用(和损耗)了相当大量的材料。为了在不牺牲钢的机械特性的情况下克服这个问题,在一些情况下人们放弃了一些铰链零件结构的复杂性并且将支撑结构和可移动体实现为简单的、窄且细长的金属板,其中央部分折成“U”形。一个或多个金属板可以置于彼此之上以实现支撑结构和有关的可移动体(特别是通过将金属板的“U”形部分一者嵌套在其他者中,并且使位于所述“U”形的相反侧上的金属板的剩余部分彼此倚靠)。为了获得必要的机械刚度以凭借由此获得的铰链来支撑具有不可忽略的重量的门,所使用的金属板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厚度,由此使得有必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因为待加工材料的刚度),并且使得如此构建的铰链零件的生产非常困难。然后,所获得的铰链具有开放式结构,其除了在美学上不合意之外,还可能引起侧柱或门扇叶中的安装问题。一旦将铰链安装在门侧柱或门扇叶中的对应凹口中,事实上,就经常需要用泡沫材料(特别是聚氨酯)对凹口部和/或侧柱或扇叶进行发泡:铰链呈现开放式结构的事实不能保证该铰链的运动部件(臂、调节装置等)被保护不被发泡材料侵入,被发泡材料侵入的后果是其功能退化。为了消除后一缺点,获知下述铰链,其中将塑料外壳(通常通过模制获得)添加到以上述方式实现的支撑结构,用于保护和美学改进的目的。虽然部分解决了不便之处,但该断离(solution,解决方案)需要使用进一步的处理和由不同材料特别制作的部件。

于是,组成接合装置的臂通常具有复杂的三维形状,其也由金属材料注塑模制来制成,具有上述的所有问题。当人们部分地放弃臂形状的复杂性,并实现成与一叠堆叠的金属平板一样时,仍然存在一个缺点,即不得不使用大量材料来制造美观的构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主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呈现的结构直接(simply,简单地)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并且获得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至少支撑结构被配置成直接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并且获得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至少可移动体和/或可移动插入件被配置成直接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并且获得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至少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的结构被配置成使得可以在其中直接实现用于插入调节致动器的头部的座部,该可移动插入件和/或该可移动体和所述座部是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的,同时实现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直接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并且获得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门的内藏式隐蔽铰链来消除上述缺点,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其中该铰链的所有主要部件被配置成直接利用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并且获得对同一材料的相当大的节省。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门的隐蔽铰链实现了这些目的和除此之外的其他目的,其在以下描述中将更好地显现,该铰链在结构上是完善的,并且具有根据所附独立权利要求的以及在附加的和相对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认定的另外的实施方案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以下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表示纯粹由非限制性实例提供的实施方案。

图1在(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在第一变型中的立体图,并且在(b)中示出了具有施加在用于美学目的的端部上的盖板的同一立体图。铰链被示出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中。

图2以与图1(a)类似的视图示出了铰链的第二变型。铰链被示出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中。

图3是根据图1(a)和图1(b)的铰链的分解图。在图3中,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一连接体变型的分解图也用“(a)”表示,所述变型是通过图1(a)和图1(b)的铰链变型区别于图2的铰链的变型。

图4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连接的第一体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变型,特别是用于图1(a)中的铰链:前视图(细节图(a))、在图4(a)平面A-A中的纵向截面(细节图(b))、前视立体图(细节图(c))、后视立体图(细节图(d))。

图5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一连接体的支撑结构的第二变型,特别是用于图2的铰链:前视图(细节图(a))、在图5(a)平面A'-A'中的纵向截面(细节图(b))、前视立体图(细节图(c))、后视立体图(细节图(d))。

图6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二连接体的支撑结构,特别地在下述视图中示出所述支撑结构:前视图(细节图(a))、在图6(a)平面B-B中的纵向截面(细节图(b))、前视立体图(细节图(c))、后视立体图(细节图(d))。

图7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的第一变型,特别是用于图1(a)的铰链:前视图(细节图(a))、俯视平面图(细节图(b))、仰视平面图(细节图(c)),前视立体图(细节图(d))、后视立体图(细节图(s))、以及前视旋转立体图(细节图(f))。

图8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的第二变型,特别是用于图2的铰链:前视图(细节图(a))、俯视平面图(细节图(b))、仰视平面图(细节图(c))、前视立体图(细节图(d))、后视立体图(细节图(s))、以及前视旋转立体图(细节图(f))。

图9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前视图(细节图(a))、俯视平面图(细节图(b))、仰视平面图(细节图(c))、前视立体图(细节图(d))、后视立体图(细节图(s))、以及旋转的后视立体图(细节图(f))。

图10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第二连接体的第二可移动体:前视图(细节图(a))、俯视平面图(细节图(b))、仰视平面图(细节图(c))、前视立体图(细节图(d))、后视立体图(细节图(s))、以及旋转的前视立体图(细节图(f))。

图11分别在前视图(细节图(a))和图11(a)的平面C-C上的截面(细节图(b))中示出了图10的第二可移动体在图9的第一可移动体内的接合。

图12示出了系统的变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其用于将盖板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铰链连接体的最外部。

图13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图7的第一可移动体的放大细节:前视立体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俯视平面图(细节图(c))。

图14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可移动插入件的变型,特别是一对所述可移动插入件:前视图(细节图(a))、前视立体图(细节图(b))以及后视立体图(细节图(c))。

图15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一臂: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从上方(细节图(d))、沿在图15(d)中用D-D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15(c)中用D’-D’表示的平面中的截面(细节图(f))。

图16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图15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一臂的变型: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俯视平面图(细节图(d))、沿在图16(d)中用D”-D”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视图(细节图(s))、在图16(c)中用D”’-D”’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

图17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二臂: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从上方(细节图(d))、沿在图17(d)中用E-E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17(c)中用E”-E”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在图17(c)中用E’-E’表示的上的截面(细节图(g))。

图18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图17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二臂的变型: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俯视平面图(细节图(d))、沿在图18(d)中用E”’-E”’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18(c)中用E-E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在图18(c)上用E-E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g))。

图19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一连接杆: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俯视平面图(细节图(d))、沿在图19(d)中用F-F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19(c)中用F’-F’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在图19(c)中用F”-F”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g))。

图20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图19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一连接杆的变型: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俯视平面图(细节图(d))、沿在图20(d)中用F”’-F”’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20(c)中用F-F表示的平面中的截面(细节图(f))、在图20(c)中用F-F表示的平面中的截面(细节图(g))。

图21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二连接杆: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从上方(细节图(d))、沿在图21(d)中用D-D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图21(c)用G’-G’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

图22在下述细节图中示出了图21的铰链的接合装置的第二连接杆的变型:立体前视图(细节图(a))、后视立体图(细节图(b))、后视图(细节图(c))、俯视平面图(细节图(d))、沿在图22(d)中用G”-G”表示的平面的纵向截面(细节图(s))、在图22(c)中用G”’-G”’表示的平面上的截面(细节图(f))。

图23至图28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图1(a)的变型中的铰链组装步骤,特别地:在图23(a)和图23(b)中,在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端部处并且分别地在接合装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处引入滑套;在图24(a)中,使用相关的销将该装置及其安装件组装在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上和第二连接体的第二可移动体上,并且在图24(b)中以俯视平面图示出相关的最终结果;在图25(a)、图25(b)中,将第二连接体的第二可移动体嵌入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内;在图26(a)和图26(b)中,根据第二连接体相对于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的位置来组装位置调节的偏心装置;在图27(a)中,将由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和第二可移动体形成的组包含在它们的支撑结构内;在图27(a)和图27(b)中,相对于相关的支撑结构组装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的位置调节的偏心装置;总是在图27(a)和图27(b)中将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组装在相关的支撑结构中。

图29示出了与图28的类似的组装步骤,参考图2的铰链的变型,具体地:图29(a)示出了在第一连接体的支撑结构上、第一可移动体相对于相关的支撑结构的位置调节的致动器的一个变型的两个组装步骤。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1大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铰链。铰链1大体上包括:第一连接体2a,用于(intend to,意在、为了)插入形成于门的侧柱或扇叶中的相应容置腔内;第二连接体2b,用于插入制成于门中或门侧柱中的相应容置腔内;接合装置3,其将第一连接体2a和第二连接体2b彼此连接,从而允许在对应于门关闭的闭合状态和对应于门完全打开的完全打开状态之间的相对移动。第一连接体2a:在深度上沿着空间中的第一方向X1延展(develop,发展、伸展),该第一方向与插入在门侧柱中或门扇叶中的相应容置腔的方向一致;在宽度上沿着空间中的与第一方向X1垂直的第二方向Y1延展;在长度上沿着空间中的与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Y1两者垂直的第三方向Z1延展。第二连接体2b:在深度上沿着空间中的第四方向X2延展,该第四方向与插入在门侧柱中或门扇叶中的相应容置腔的方向一致;在宽度上沿着空间中的与第四方向X2垂直的第五方向Y2延展;在长度上沿着空间中的与第四方向X2和第五方向Y2两者垂直的第六方向Z2延展。于是,第一方向X1是第一连接体2a的深度的方向X1,而第四方向X2是第二连接体2b的深度的方向;第二方向Y1是第一连接体2a的宽度的方向,而第五方向Y2是第二连接体2b的宽度的方向;第三方向Z1是第一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而第六方向Z2是第二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在图1(a)、3、4(c)、4(d)、5(c)、5(d)、6(c)、6(d)、7(d)、7(e)、8(d)、8(e)、9(d)、9(e)、10(d)、10(e)、12、13(b)、14(b)、14(c)中为了说明的目的示出了如此限定的两个笛卡儿坐标系(X1,Y1,Z1)和(X2,Y2,Z2)。

在关闭状态中,第一连接体2a和第二连接体2b以相互组合的方式限定座部,接合装置3被封围(enclose,装入、附入)在该座部中。第一连接体2a具有关于由深度方向X1和长度方向Z1限定的平面彼此相反的两个侧部21a、22a;第二连接体2b具有关于由深度方向X2和长度方向Z2限定的平面彼此相反的两个侧部21b、22b。在所述两个侧部21a、22a;21b、22b之间,内侧部21a、21b是在铰链1的打开-关闭的移动中行进较短路径的侧部,外侧部是其余侧部22a、22b。

第一连接体2a或第二连接体2b包括支撑结构4a、4b。优选地,如图所示,第一连接体2a和第二连接体2b两者都包括相应的支撑结构4a、4b。

支撑结构4a、4b又包括中央部分40a、40b和两个端部部分41a、41b,该两个端部部分分别沿着相应的第二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置于中央部分40a、40b的相反侧上。中央部分40a、40b用于容置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这可以直接地完成,或者如在下面也将看到的(并且如特别地且优选地在附图中所示出的)通过中间体来完成。两个端部部分41a、41b用于与将连接体2a、2b固定于侧柱或扇叶的固定装置相互作用和/或容置该固定装置。

根据第一创造性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图4至图6中所示的,支撑结构4a、4b由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具有凹状部(concavity)的单个凹面件,该凹状部面向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并且由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和支撑结构4a、4b的侧壁43a、43b限定,该侧壁实现了底部42a、42b的周缘连续边沿(edge,边缘),该侧壁被一体结合(unite)到底部42a、42b,而无需对制成所述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以及对与围绕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闭合的曲线相一致地完全围绕底部42a、42b的断离。支撑结构4a、4b基本上呈盒形、由同时实现底部42a、42b和相关侧壁43a、43b的单个成形的金属板构成(其在中央部分40a、40b和端部部分41a、41b两者中在所有侧上无缝地封围底部42a、42b),这样的支撑结构具有能够以高效率的方式承受机械应力的形状,并且因此可以用板材料来实现,例如钢,在具有相等机械性能的情况下,其厚度比已知的铰链的厚度小得多,由此获得对材料和成本相当大的节省。此外,在需要用聚氨酯泡沫或类似材料使容置腔发泡的情况下,基本上盒形的支撑结构4a、4b保护铰链。如此配置的支撑结构4a、4b可以通过根据工业实践的拉延/深拉延技术来获得。侧壁43a、43b可以具有从底部42a、42b起的不一致的和/或随要求(特别是允许铰链1其他部件的容置和/或通路,例如接合装置3的部分)变化的高度。支撑结构4a、4b的侧壁43a、43b与底部42a、42b之间的连续性并非暗示完全不存在隙缝。在基本上不会对支撑结构4a、4b的机械密封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开口可以局部地设置在底部42a、42b与其周缘边沿之间的接合处,或在支撑结构4a、4b的其他部份中。特别地,在它的底部42a、42b与它们的侧壁43a、43b之间的接合区域中和/或在它的底部42a、42b上和/或在它的侧壁43a、43b上,支撑结构4a、4b提供了用于减轻结构和/或用于功能性服务而制造的一个或多个局部的通孔44a、44b。特别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局部的通孔44a、44b中的至少一个,底部42a、42b被折叠以形成套筒45a、45b,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一个或多个局部的通孔44a、44b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并且远离底部42a、42b朝向支撑结构4a、4b的凹状部的内部或外部延伸预定距离。如将在下文中看到的,这些通孔44a、44b可以用于夹紧螺钉或位置调节装置的接合。在存在套筒45a、45b的情况下,后者(可选地带有螺纹)可以充当用于螺钉和/或调节装置的引导件。在一些情况下,通孔42a、42b不能具有直接的功能内涵,而围绕其创建的套筒45a、45b可以用作引导元件。通孔可以通过对支撑结构从其成形的单个金属板钻孔来获得。相关的套筒也可以在拉延操作的过程中获得。

如图所示,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被成形,并且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包括多个底板(floor)部分420a、420b,每个底板部分主要在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和宽度方向Y1、Y2的相应平面中延展。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横向(transvese,横切)部分421a、421b,每个横向部分主要在平行于深度方向X1、X2的相应平面中延展,并且使相邻且不同的两个底板部分420a、420b彼此连接,而无需断离构成所述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对应于所述横向部分421a、421b,由侧壁43a、43b创建的周缘边沿与所述横向部分421a、421B连接,无需断离形成所述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特别地,优选地,如图所示,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的一个或多个横向部分421a、421b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主要在平行于深度方向X1、X2和宽度方向Y1、Y2的相应平面中延伸。

然后,由单个金属板成形的支撑结构4a、4b可以包括用于容置铰链1的其他零件或者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同深度的区域。支撑结构4a、4b的中央部分40a、40b可以包括底部42a、42b的底板部分420a、420b中的一个或多个,各底板部分位于沿着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的其自身预定深度中之一处。支撑结构4a、4b的端部部分41a、41b又可以包括底部42a、42b的底板部分420a、420b中的一个或多个,各底板部分位于沿着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的其自身预定深度中之一处,优选地,该深度小于中央部分40a、40b的底板部分420a、420b的深度。这种类型的结构可以允许在支撑结构4a、4b的中央部分40a、40b中容置铰链1的另外的部件,特别地,容置接合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如所限制的那样在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上保持铰链1的整体尺寸。优选地,支撑结构4a、4b的端部部分41a、41b各自包括远离中央部分40a、40b的相应部分410a、410b和靠近中央部分40a、40b的相应部分411a、411b。近端部分411a、411b包括底部42a、42b的底板部分420a、420b中的一个或多个,各底板部分位于沿着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的其自身预定深度中之一处,该深度小于中央部分40a、40b的底板部分420a、420b的深度。远端部分410a、410b又包括底部42a、42b的底板部分420a、420b中的一个或多个,各底板部分位于沿着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的其自身预定深度中之一处,该深度小于近端部分411a、411b的底板部分420a、420b的深度。以这种方式,存在一种结构,其中支撑结构4a、4b的全都由同一单个金属板模制的各个部分都是凹面的,由此端部部分41a、41b呈现出腔,以用于容置铰链1的其他部件。从由支撑结构4a、4b成形的单个金属板,通过深拉延,这种结构总是全部可获得的。在图4、图5、图6中示出了这种结构的特殊情况,其中,在支撑结构4a、4b的中央部分40a、40b以及远端部分410a、411a和近端部分411a、411b两者中,底部42a、42b呈现出独特的(unique)、相应的底板部分420a、420b以及唯一的(only)、相应的横向部分411a、411b,该横向部分是将所述底板部分420a、420b彼此界定并连接所需要的。优选地,用于紧固连接体2a、2b(特别是紧固到侧柱或门)的紧固装置被容置在端部部分41a、41b中,优选地容置在端部41a、41b的远离中央部分40a、40b的部分410a、410b中(特别地,具体地,容置在如上所述和如上在图4至图6等中所例示的凹面者中)。有利地,在图12特别示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对于每个端部部分41a、41b,用于紧固连接体2a、2b(特别是紧固到侧柱或门)的紧固装置包括可插入端部部分41a、41b的腔中(优选地在远端部分410a、410b中)的间隔件插入件202。插入件间隔件202具有通孔203(优选地带有具有喇叭形壁的入口开口),当插入件间隔件202被容置在端部部分41a、41b中时,该通孔与在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上制成的通孔200相一致地放置。用于固定连接体2a、2b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螺钉201,该固定螺钉同时插入插入件间隔件202的通孔203和底部42a、42b的通孔200中,用于将连接体2a、2b固定到相关的侧柱或门。间隔件插入件202设置有辅助孔204,以便插入用于凸缘206的锁定螺钉205,该凸缘用于覆盖支撑结构4a、4b的端部部分41a、41b。间隔件插入件202通过相应的附加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单个凹面体,并插入到支撑结构4a、4b的端部部分41a、41b中,凹状部面向第二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图12)。

以上关于支撑结构4a、4b的所有描述都可以仅在两个连接体2a、2b中的一个或两个中得以实现。

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还包括容纳在支撑结构4a、4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该可移动插入件相对于支撑结构是可移动的,以用于调节铰链1的位置,并且用于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合部分的接合装置3。所述可移动插入件可以定位在连接体2a、2b两者中(特别是在有关的支撑结构4a、4b中)或仅在它们中的一个中。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中的每一个都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也可以将所述可移动插入件容纳在一个或多个中间体中,该中间体又插入支撑结构4a、4b中。这些中间体可以是例如可移动体,诸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所述可移动插入件本身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可移动体吻合(coincide with,与...一致、符合),如下文中再次描述的。

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优选两者,如后面还将描述的那样)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优选地并且有利地由相应的单件式单个金属板成形,包括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部分500a、500b。所述横向部分500a、500b通过右侧501a、501b面向关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无需断离形成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由单个金属板成形,并且绕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平坦凸缘部分533、533'。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533'平行于由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在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533'中,调节构件7、8被可操作地接合,以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相对于支撑结构4a、4b的位置。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可移动插入件5a、5b可以通过简单的冲裁并弯折金属板成简单的“L”结构来实现,相关附属件中的一个实现平坦凸缘533、533'的一部分;或者它可以通过将金属板简单的弯折和冲压成具有相反的附属件的简单的“U”形结构来实现,该相反的附属件实现平坦凸缘的对应部分。然而,在这种简单的生产能力(capacity)中,需要高厚度的金属板以确保足够的机械强度。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单件,具有由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的底部52a、52b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的侧壁53a、53b限定的凹面凹状部,该侧壁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从底部52a、52b立起,并且主要平行于所述深度方向X1、X2延展,实现了底部52a、52b的周缘边沿,该周缘边沿是连续的且接合到底部52a、52b,而无需断离制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在至少两个连续侧部上根据绕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延展的曲线围绕底部52a、52b。所述至少两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一侧部(图14(c)中用I标注)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所述至少两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二侧部(图14(c)中用II标注)平行于第二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1、Z2。根据上述的第一侧部I和第二侧部II要以纯几何的方式来理解,仅仅表示由周界边沿限定的曲线的对应部分从围绕深度方向X1、X2的那个侧部展开。显然,所述曲线可以是圆的或多或少完整的弧线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几何曲线(椭圆弧、抛物线或大致弯曲的、直线的一部分、折线等等,或者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示出的实例中,在附图中,形成周界边沿的侧壁被表示为基本上平坦的元件,带有相对于其他可移动的插入部分5a、5b或多或少明显的弯曲配件。与第一侧部I相对应的侧壁53a、53b与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所述部分500a、500b吻合。以这种方式,可移动插入件5a、5b具有盒结构,其允许通过厚度削减的金属板的深拉延来实现,节省材料和成本。如图14中特别示出的,可移动插入件5a可以具有基本上“L”形的结构,并且因此包括平坦凸缘533的仅单个部分。如果它呈现如图14所示并且如上所述的凹面结构,那么其底部52a的周缘边沿仅在两个连续的侧部(第一I和第二II)上围绕该底部,以便易于允许(在适当的情况下)将接合装置3(在图14(a)中以虚线示意地表示)直接接合在可移动插入件5a上。这种情况参照第一连接体2a的可移动插入件5a例示在图14中,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连接体2b的可移动插入件5b也可以实现类似的配置。优选地,铰链1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相同的并且关于连接体2a、2b的中间平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对称的另外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该中间平面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和深度方向X1、X2两者。这种情况参照第一连接体2a的可移动插入件5a例示在图14中,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连接体2b的可移动插入件5b也可以实现类似的配置。优选地,铰链1还包括关于支撑结构4a、4b的所述另外的可移动插入件位置5a、5b的另外的调节构件7、8,其可操作地接合在所述另外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中。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和所述另外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被制成由于容置在连接体2a、2b中的接合装置3的侧部而彼此成一体(对于第一连接体2a,如图14(a)中的虚线所示,关于该特征,表示也可延伸至第二连接体2b)。特别地,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和所述另外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至少通过/在接合装置3的固定的旋转轴线31a、31b彼此一体地制成。

可替代地,对于两个分离的、对称的可移动插入件的配置(优选地通过与接合装置3的接合而保持为一体),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可以是如下所述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或者,取决于需要,如下所述的将其插入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中)。

特别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具有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带有凹面凹状部的单件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该凹面凹状部由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底部52a、52b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侧壁53a、53b限定,该侧壁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从底部52a、52b立起,并且主要地平行于所述深度方向X1、X2延伸,实现了底部52a、52b的周缘边沿,该周缘边沿是连续的且接合至底部52a、52b,无需断离制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根据围绕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扩展的曲线在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上围绕底部52a、52b。特别地参照图7至图9,所述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一侧部I和第三侧部III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第二侧部II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连续的第一侧部I、第二侧部II和第三侧部III仅以纯几何的方式理解,仅仅是为了表示由周缘边沿限定的曲线的对应部分在围绕深度方向X1、X2的那个侧部上延展。显然,所述曲线可以是圆的或多或少完整的圆弧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几何曲线(椭圆弧、抛物线或大致弯曲的、直线的一部分、折线等等,或者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示出的实例中,在附图中,形成周缘边沿的侧壁被表示为基本上平坦的元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其他部分或多或少明显弯曲的配件。与第一侧部I相对应的侧壁53a、53b与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所述部分500a、500b吻合。特别地,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横向部分500a、500b通过自身的侧部501a、501b面向关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无需断离构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其实现了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所述横向部分围绕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为平坦凸缘部分533、533'。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533'平行于由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用于相对于支撑结构4a、4b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其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位置的调节构件7、8被可操作地接合到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533'。

如图7至9所示,优选地,与第三侧部III对应的侧壁53a、53b实现了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另外的部分500a、500b,其与通过对应于第一侧部I的侧壁53a、53b实现的相同,并且相对于连接体2a、2b的中间平面对称,该中间平面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和深度方向X1、X2两者。具体地,该另外的横向部分500a、500b也在自身的右侧部501a、501b上面向关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延伸,无需断离形成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其实现了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成形自该单个金属板,并且该另外的横向部分围绕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此外,平坦凸缘533、533'的相应部分平行于由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用于相对于支撑结构4a、4b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的位置的另外的调节构件7、8可操作地接合到所述另外的相应的平坦凸缘部分533、533'。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特别参见不同于图14的附图)以及在上述的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存在和不存在(取决于需要,其可以使用或者可以不使用,并且其可以与如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相吻合或不那么吻合)的两种情况下,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包括容置在支撑结构4a、4b中的第一可移动体5a、5b,该第一可移动体可相对于支撑结构4a、4b移动,以用于调节铰链1的位置并且用来容置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因此支撑结构4a、4b实现了用于容置第一可移动体5a、5b的容置结构。所述第一可移动体5a、5b(特别参见图7、8、9)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单件,具有由第一可移动体5a、5b的底部52a、52b和第一可移动体5a、5b的侧壁53a、53b限定的凹面凹状部,该侧壁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从底部52a、52b立起,并且主要平行于所述深度方向X1、X2延展,实现了底部52a、52b的周缘边沿,该周缘边沿是连续的且接合至底部52a、52b,而无需断离制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根据围绕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延展的曲线在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上围绕底部52a、52b。在所述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一侧部I和第三侧部III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而第二侧部II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上面的连续的第一侧部I、第二连续侧部II和第三连续侧部III以纯几何的方式理解,仅仅是为了表示由周缘边沿限定的曲线的对应部分在围绕深度方向X1、X2的那个侧部上延展。显然,所述曲线可以是圆的或多或少完整的圆弧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几何曲线(椭圆弧、抛物线或大致弯曲的、直线的一部分、折线等等,或者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示出的实例中,在附图中,形成周缘边沿的侧壁被表示为基本上平坦的元件,其具有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5a、5b的其他部分或多或少明显弯曲的配件。

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还包括第二可移动体。在附图中,所述第二可移动体被表示为6b并且仅在第二连接体2b中示出。然而,通常根据本发明的铰链1可以根据需要甚至在第一连接体2a上提供带有这种第二可移动体的嵌套结构。因此,除非明确提及,否则在下文中,在第一连接体2a上存在具有类似特性的第二可移动体6b也将被认为是可能的。第二可移动体6b容置在第一可移动体5b中,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是可移动,以用于进一步调节铰链1的位置,并且用来容置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第一可移动体5b由此实现了用于第二可移动体6b的容置结构。所述第二可移动体6b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单件,具有由第二可移动体6b的底部62b和第二可移动体6b的侧壁63b限定的凹面凹状部,通过提供接合至底部的底部62b、62b的周缘边沿,该侧壁在与连接体2b的深度方向X2相反的方向上从底部62b立起并且主要平行于所述深度方向X2延展,而无需断离构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根据绕连接体2b的深度方向X2延展的曲线在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上围绕底部62b。在所述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一侧部I'和第三侧部III'平行于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第二侧部II'平行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

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可以包括彼此容置的多个第二可移动体6b,每个第二可移动体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5b可移动,用于相应地进一步调节铰链1的位置。由此,第一可移动体5b实现了用于所述多个可移动体6b中的第一个第二的容置结构,并且每个第二可移动体6b又由此实现了用于容置其中的第二可移动体6b的容置结构。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仅存在一个第二可移动体6b,但明显的是,它们是如何设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彼此插入以形成对应的嵌套结构。每个所述第二可移动体6b都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具有凹面凹状部的单件,该凹面凹状部由相应的底部62b和63b、由相应的侧壁限定,在提供了接合至底部的底部62b、62b的连续周缘边沿的情况下,该侧壁在与2b的深度方向X2相反的方向上从底部62b立起,并且主要平行于连接体的所述深度方向X2延展,无需断离构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62b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根据围绕连接体2b的深度方向X2延展的曲线在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上围绕该底部。在所述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中的第一侧部I'和第三侧部III'平行于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第二侧部II'平行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第二可移动体6b(或相应的多个第二可移动体6b中的任何第二可移动体6b),上述的连续的第一侧部I'、第二侧部II'和第三侧部III'意在以纯几何的方式理解,仅仅表示由周缘边沿限定的曲线的对应部分在围绕深度方向X2的那个侧部上延展。显然,所述曲线可以是圆的或多或少完整的圆弧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几何曲线(椭圆弧、抛物线或大致弯曲的、直线的一部分、折线等等,或者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示出的实例中,在附图中,形成周缘边沿的侧壁被表示为基本上平坦的元件,其具有相对于第二可移动体6b的其他部分或多或少明显的弯曲配件。

如上所述的可移动体5a、5b、6b基本上为盒形、由单个成形的金属板构成,这同时实现了底部52a、52b、62b和有关的侧壁53a、53b、63b(其在至少三个连续侧部上无缝地封围底部52a、52b、63b,这些连续侧部中之一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这样的可移动体(可以实现上述可移动插入件中之一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同样地)呈现出能够以高效率的方式承受机械应力的形状,并且因此可以用板材料来实现,例如钢,在相等的机械性能下其具有比已知的铰链的厚度小得多的厚度,由此获得对材料和成本相当大的节省。根据工业实践,可以通过深拉延技术(也称为“拉延”或“深拉延”)实现如此配置的可移动体5a、5b、6b。侧壁53a、53b、63b可以具有从底部52a、52b、62b起不一致的高度和/或根据要求(特别是允许铰链1的其他部件的容置和/或通路,例如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变化的高度。可移动体5a、5b、6b的侧壁53a、53b、63b与底部52a、52b、63b之间的连续并不暗示完全不存在隙缝。在基本上不会对可移动体5a、5b、6b的机械密封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开口可以局部地设置在底部52a、52b、62b与其周缘边沿之间的接合处,或设置在可移动体5a、5b、6b的其他部件中。特别地,在其自身的底部52a、52b、62b与其侧壁53a、53b、63b之间的接合区域中和/或在其底部52a、52b、62b上和/或在其自身的侧壁53a、53b、63b上,可移动体5a、5b、6b提供了用于减轻结构和/或用于功能性服务的目的所实现的一个或多个局部的通孔。

在选自第一可移动体5a和5b、第二可移动体6b、或多个可移动体的可移动体6b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优选地多于一个,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所有可移动体5a、5b、6b中),对应于相应底部52a、52b、62b的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I'的侧壁53a、53b、63b、以及对应于相应底部的周缘边沿的第三侧部III、III'的侧壁53a、53b、63b均无缝地延长到构成唯一金属箔的材料中,所述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由所述材料成形,并且绕着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该平坦凸缘部分平行于由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特别地,对应于相应底部52a、52b、62b的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I'以及第三侧部III、III'的侧壁53a、53b、63b各具有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相应部分500a、500b、600b,该相应部分在自身的侧部501a、501b、601b上面向关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Z1、Z2相反的方向延长,围绕着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对应的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在所述平坦凸缘533、533'、633的部分中,对应的调节致动器7、8可以被接合,以用于调节铰链1的位置。

如果你想要实现位置调节(或者多于一个的所述调节),则铰链1的配置可以在该连接体上或在另一连接体上或在它们两者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也呈对应的可移动体的形式)和/或一个或多个可移动体。

特别地,除了已经说过的之外,第一连接体2a和/或第二连接体2b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该可移动插入件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从支撑结构4a、4b的中央部分40a、40b的远端起被容纳在可移动体5a、5b、6b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相对于所述远端可移动体5a、5b、6b可移动,以用于铰链1的位置调节,并且用来直接或间接地接合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中的每一个也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全部也可以如上所述来制成,特别是制成为可移动体。

在下文中,除非明确提及,否则我们将描述任何可移动体的共同特征,这暗示着它们可以应用于形成可移动插入件的可移动体和/或上述可移动体中的任何可移动体。

优选地,连接体2a、2b的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它们中的两个或多个,甚至更多,优选连接体2a、2b的全部可移动体5a、5b、6b)的所述第二侧部II、II'位于连接体2a、2b的内侧部21a、21b处。这允许硬化结构,其中典型地通过接合装置3在铰链从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的通路中的构造改变的作用来集中力。

有利地,连接体2a、2b的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它们中的两个或多个,甚至更优选全部)的周缘边沿绕可移动体5a、5b、6b自身的底部52a、52b、62b闭合,还在其与第二侧部II、II'平行且相反的第四侧部IV、IV'上围绕。取决于需要,所述第四侧部IV、IV'的对应侧壁的高度也可以非常有限。该第四侧部IV、IV'应该如上面对所涉及的第一侧部I、I',第二侧部II、II'和第三侧部III、III'所解释的那样以纯几何方式来理解。

如已经提到的,连接体2a、2b的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在其底部52a、52b、62b与其自身的侧壁53a、53b、63b之间的接合区域中和/或在其底部52a、52b、62b上和/或在其侧壁53a、53b、63b上包括被实现以用于减轻结构和/或功能性服务目的的一个或多个局部通孔。

合适地,连接体2a、2b的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或多个,甚至更优选全部)包括:

-相应的中央部分50a、50b、60b,用于容置接合装置3的一部分,并且被插入相应的容置结构4a、4b、5a、5b的中央部分40a、40b、50a、50b中;

-两个相应的端部部分51a、51b、61b,其沿着相应的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定位在中央部分50a、50b、60b的相对侧部上,并且与该连接体的具有沿着相应的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置于中央部分40a、40b、50a、50b的相对侧部上的两个端部41a、41b、51a、51b的一个容置结构(优选地对应的容置结构)4a、4b、5a、5b耦接。

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的端部部分51a、51b、61b可以与上述的相应的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吻合。在容置结构4a、4b、5a、5b的靠近其中央部分40a、40b、50a、50b的所述两个端部41a、41b、51a、51b的部分上,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的端部51a、51b、61a、61b耦接到容置结构4a、4b、5a、5b。特别地,优选地,这对支撑结构4a、4b关于第一可移动体(5a、5b)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的对应的底板部分420a、420b和横向部分421a、421b结合支撑结构4a、4b的底部42a、42b的侧壁43a、43b的对应的部分限定的区域,该耦接可以利用被提供至第一可移动体5a、5b的最外部51a、51b的引导件和/或座部。

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距离支撑结构4a、4b的中央部40a、40b的底部最远的可移动体5a、6b(和/或,相应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插入件5a)支撑接合装置3的至少一个固定旋转轴线31a、31b,该固定旋转轴线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旋转轴线31a、31b置于连接体2a、2b的内侧部21a、21b处。

在所述最远端的可移动体5a、6b上,在连接体2a、2b的内侧部21a、21b处,对应于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I'和第三侧部III、III'的侧壁53a、63b各自具有相应的附属件530a、630b,这些附属件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朝向可移动体5a、6b的外部突出。所述相应的附属件530a、630b各自沿着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轴线彼此对准,并支撑接合装置3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旋转轴线31a、31b。还如图14中所见到的,所述特征也可以在没有被实现为可移动体、特别是实现为横向部分500a的延伸部的可移动插入件5a中找到。

有利地,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在所述更远端的可移动体5a、6b上,对应于周缘边沿的第二侧部II、II'的侧壁53a、63b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应成形的附属件(未示出),该附属件在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上向可移动体5a、6b的外部突出,沿着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轴线彼此对准,以支撑和/或保持引导接合装置3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旋转轴线31a、31b。所述成形的附属件可以以柱形部分的形式被成形,该柱形部分通过使侧壁53a、63b的延伸部围绕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轴线折叠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同轴线的波状外形的(contoured)附属件,其分布在所述侧壁的长度上,或者可以设置单个成形的附属件,其沿着相应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延伸到所述侧壁的整个长度。所述更远端的可移动体5a、6b尤其支撑接合装置3的由连接体2a、2b支撑的部分。

在铰链1中,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在沿着相应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或长度方向Z1、Z2的引导上相对于相关的容置结构4a、4b、5a、5b可移动,以用于沿着所述方向调节铰链1的位置。在附图中,示出了涉及属于第二连接体2b的至少可移动体5b、6b的情况。然而,应注意的是,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取决于需要,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体上实现类似结构。因此,虽然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涉及第二可移动体2b的部件的附图标记,但应当理解,除非有明确的限制性指示,否则该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在第一连接体2a上形成的相似的结构。此外,如已经说过的,附图在第一连接体2a上示出了设置有唯一的支撑结构4a和单个连接体5a(或者仅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或者仅一对可移动插入件5a;特别参见图14)的嵌套结构,而在第二连接体2b上示出了设置有支撑结构4b、第一可移动体结构5b和第二可移动体6b的嵌套结构,但事实并不排除根据发明的铰链可以在两个连接体2a、2b上以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数量的元件和/或添加有另外的中间体(可能也是可移动的)——来设置嵌套结构。

如在以下描述中将变得明确的,即使关于第二2b连接体2b的特定嵌套结构指定了技术方案,但明显的是,相同的解决方案可以不同的次序(succession)应用于支撑结构和相关移动体之间。特别地,其可以形成在第一可移动体2a的嵌套结构的一部分上。

如所述的,然后,在铰链1中,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可沿着相应连接体2a、2b的宽度导引方向Y1、Y2或长度方向Z1、Z2相对于容置结构4a、4b、5a、5b移动,用于沿所述方向调节铰链1的位置。在附图中示出了具有这些特征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位于第二连接体2b上的实施方案。然而,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一连接体2a上或在两者上实现该结构显然也是可行的情况。具有上述特征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一可移动体5b并且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4a、4b、5a、5b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一可移动体5b的容置结构,尤其是第二连接体2b的支撑结构4b。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并且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的容置结构5b,尤其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一可移动体5b。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另一第二可移动体6b,并且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可以是第二连接体2b的所述另一第二可移动体6b的容置结构,尤其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其中容置有第二连接体2b的所述另一第二可移动体6b。因此,即使在下文参照附图对下述情况进行了描述,所述情况涉及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并且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5b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的容置结构,并且尤其是第二连接体2b的第一可移动体5b,但其内容也同样地推进到上述任何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下面描述的特征可以对应地引入和/或参照其中的对应的元件)。

特别参照图11(a)和图11(b),对应于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5b的底部52b,设置座部522,以用于插入容置在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5b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底部62b的成形部分624。在所述座部522中,提供来回动作件(stroke,行程、冲程),以用于沿着相应的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或长度方向Z2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在其容置结构5b中的位置,以用于在所述方向上调节铰链1的位置。优选地,如图中所示,所述调节用来回动作件沿着关于相关容置结构5b的宽度方向Y2。有利地,座部522中插入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底部62b的成形部分624,除了调节用来回动作件之外,还使所述相关容置结构5b的底部52b完整(complete)。优选地,用于成形为容置结构5b——该容置结构在其底部52b上呈现出座部520——的一个金属板的厚度基本上等于用于成形为容置在所述容置结构5b中的可移动体6b的一个金属板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相关的容置结构5b在其底部52b上呈现实现所述座部522的通孔,该座部在其四个侧部上由属于所述自身底部52b的连续框架523(图9(a))封围。底部62b的成形部分624插入穿过座部522的开口,其是容置在所述相关容置结构5b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底部。在所述成形部分642和所述框架523之间限定来回动作件,以用于沿着相应的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或长度方向Z2、相对于相关的容置结构5b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在其容置结构5b中的位置,以用于沿所述方向调节铰链1的位置。优选地,如图所示,调节用来回动作件沿着宽度方向Y2被限定。

有利地,铰链1包括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与所述相关容置结构5b的耦接装置55、65,所述耦接装置置于相应连接体2b的外侧22b(在图11(a)中以虚线图示地示出)和同一连接体2b的中心线平面之间,该中心线平面由与连接体2b的深度方向X2平行的方向以及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铰链1还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围绕轴线的旋转产生干扰的元件56、66,所述轴线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平行并且穿过所述耦接装置55、65。具有干扰的所述元件56、66优选地置于耦接装置55、65的关于连接体2b的所述中心线平面的相对侧上,甚至更优选地置于连接体2b的内侧21b(如图11(a)中以虚线示意地示出的)处。所述耦接装置55、65可以以孔的形式实现,以用于容纳在其自身的容置结构5b上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锁定螺钉和/或用于容置一个或多个调节致动器8',该调节制动器用于调节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相对于其自身容置结构5b的位置。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所述相关容置结构可以直接是连接体2b的支撑结构4b。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所述相关容置结构是另一可移动体5b,该另一可移动体在支撑结构4b和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之间,并且在其自身的容置结构4b中沿着在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和长度方向Z2之间的另一方向可移动,所述另一方向是相对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可移动时所沿着的方向而言。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沿着宽度方向Y2可移动,而所述又一可移动体5b沿着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可移动。

如图所示,特别是在图11(a)中,干扰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旋转的元件56、66包括:

-突耳532,其从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底部52b的、对应于连接体2b的内侧部21b的侧壁53b突出,该突耳在所述侧壁5b处绕平行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的轴线向该连接体的内部横向折叠,并且由所述侧壁53b形成,而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该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部分632,优选地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底部62b的侧壁63b的自由边沿,对应于连接体2b的内侧部21b,与所述突耳532邻接和/或接合。

优选地,如上面已经提到的关于铰链1的通用可移动体的结构,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和另外的可移动体5b两者中,对应于相应底部52b、62b的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I'和第三侧部III、III'的侧壁53b、63b各自延伸,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上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无需断离构成被成形为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所述侧壁围绕平行于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平坦凸缘部分533'、633,该平坦凸缘部分置于由与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中。如特别在图11(a)中所示(但也参见图1(1)、图2、图25(b)、图26(a)、图27(a)、图28(b)、图29(b)),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的平坦凸缘633的部分搁置在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平坦凸缘部分533'上。在平坦凸缘部分533'、633上设置对应的开口和/或贯穿座部来容置和/或锁定:

-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相对于所述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固定螺钉和/或另外的可移动体5b相对于相关容置结构4b的固定螺钉,和/或

-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6b相对于所述另外的可移动体5b的位置和/或另外的可移动体5b相对于相关容置结构4b的位置的致动器8、8'的部件。

如在引言中所提及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门的结构上改进的内藏式隐蔽铰链,其中至少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的结构以这样的方式被配置,使得可以在该结构中直接地实现用于插入调节致动器、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的头部的座部,并且所述座部由具有高机械性能的材料获得,同时实现了对同一材料相当大的节省。在下文中,将特别参照图1a、图3(不包括以“a”指示的细节)、图7、图13、图14、图28来描述该解决方案,这些附图将其例示为在属于第一连接体2a的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上得以实现,为此将使用与第一可移动体2a有关的附图标记。然而,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根据本发明的铰链1的其他细节,下面所描述的可以相似地在第二可移动体2b上(特别是在对应的元件上并且相应地)得以实现,并且用于沿着与上述附图中具体说明的解决方案的方向相比不同的方向的调节。除非另外明确提及,否则以下描述将涉及上述任何变型中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或可移动体5a、5b、6b。在下面的描述中,另外,在所述可移动插入件5a、5b或可移动体5a、5b、6b的对应调节致动器7、8、8'的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中的至少一个中示出了用于接合的结构。另外,在先前已经描述的存在多于一个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且其相对于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和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平面对称(因为两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相对于该平面对称,并且优选地通过接合装置3与彼此成一体;或者因为在可移动体5a、5b、6b中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被置于相对侧上)的所有情况中,可以实现下面描述的结构。

铰链1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致动器7。致动器7接合在对应的可移动插入件5a或对应的移动体5a的平坦凸缘533的一个部分中(特别地并且优选地,用于具有以下所述特性的平坦凸缘的每个部分)。调节致动器7沿着其自身的延展方向包括头部70和杆71。致动器7提供了杆71的直径相对于头部70沿其延展方向的减小。直径的减小被制成相对于头部70在沿着杆71的至少预定长度上连续。在附图中,相对于头部70的直径的减小是整个杆71的特性,但也可以根据需求局限于杆的长度的预定部分。此外,此处杆71被示出具有柱形,取决于需求和/或所使用的调节致动器(例如:调节螺钉、偏心元件等等)的类型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所述调节致动器7以其平行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延展方向插入容置凹槽72中。容置凹槽72垂直于第二连接体的深度方向X1延展。容置凹槽72具有敞开以用于插入调节致动器7的一个端部720,并且沿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截面与杆71的相对于头部70的所述直径减小局部地互补,使得致动器7绕平行于第二连接体的深度方向X1的轴线自由地旋转,但不能沿着该轴线平移。致动器7的旋转轴线可以是头部70和杆71的公共轴线(如在图中所示,其中致动器7以调节螺钉的形式被描绘,如下所述);然而,旋转轴线可能不与致动器7的对称轴线重合(并且致动器可能不具有对称轴线),如在偏心调节的情况下(解决方案未示出)。

杆71接合在连接体部分2a上,使得致动器7绕平行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所述轴线的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对应于可移动体5a沿着调节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4a的相反移动。具体地,并且特别地,杆71可以被螺纹连接并且接合在支撑结构4a(特别地,如图中所示,在端部部件41a之一中,优选地在近端部分411a中)的底部42a上形成的螺纹孔(可能设置有螺纹套筒)中。如下所述,容置凹槽72形成在凸缘533的平坦部分上。如前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插入件5a、5b或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特别是第一连接体2a的第一可移动体5a,或第二连接体2b上对应的可移动体5b、6b)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包括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部分500a、500b的单件,所述部分通过自身的侧部501a、501b面向与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相反的方向延长,而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b或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所述部分绕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折叠成形以形成平坦凸缘533、533'的一部分。特别地,优选地,横向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的所述部分500a从所述自身侧部501a起面向相对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件5a或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绕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的相应轴线连续地向后折叠成:

-第一区段(section,部分、段)502a,其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和长度方向Z1,并且其沿着第二连接体的长度方向Z1远离支撑结构4a的中央部40a延伸;

-第二区段503a,其连续至且横向于第一区段502a,优选地还至少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并且甚至更优选地还平行于其深度方向X1;

-第三区段504a,其连续至第一区段,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和长度方向Z1。

在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上与第一区段502a相距预定距离处,第三区段504a面向该第一区段,并且沿着连接体2a的方向长度Z1延伸到接近支撑结构2a的中央部40a。在致动器7的延展方向上,第一区段502a和第三区段504a之间的距离对应于致动器7的头部70的高度。容置凹槽72由第一区段502a和第三区段504a之间的空间结合形成在第三区段504a中的槽口721来限定。所述槽口721从第三区段504a的内侧延展直到对应于第三区段504a的周界侧部定位的自身开口端722。致动器7的杆71可以插入槽口721。在至少与杆71相对于头部70的所述直径减小相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使致动器7的杆71插入槽口721中。

通过进一步折叠实现平坦凸缘533的一部分的那个部件的操作可以直接得到上述结构,因为所讨论的可移动插入件5a或可移动体5a由一个金属板成形。因此,可通过弯折(利用允许实现容置凹槽72的槽口721和/或开口端720的冲裁和/或切割)以其最简单的形式(通过折叠金属板获得)来实现可移动插入件5a。优选地,如所提及的,可移动插入件5a和/或可移动体5a(特别是可以与可移动插入件吻合者)由单个金属板制成具有盒形的结构,并且这可以通过深拉延来实现。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折叠实现平坦凸缘533的一部分的那个部件的操作可以直接实现上述结构,因为所讨论的可移动插入件5a或可移动体5a由一个金属板成形,特别地利用允许实现容置凹槽72的槽口721和/或开口端720的冲裁和/或切割。如在本说明书所提及的过程中,在可移动体5a(特别是可以与可移动插入件吻合者)的情况下,盒状结构可以具有底部52a,该底部由其板周缘在至少三个侧部I、II、II上封闭。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如上面一般已经提到的,对应于第三侧部III的侧壁53a实现了横向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的另外的部分500a,与对应于第一侧部的侧壁53a所承载的部分相同,并且关于连接体2a的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和深度方向X1都平行的中央平面与其对称。铰链1还包括类似于第一调节致动器的第二调节致动器7,并且该第二调节致动器可以插入限定在另外的横向部分500a中的容置凹槽72中。对于该另外的横向部分500a,与上面给出的相同的概述因而适用于置于可移动体5a的其他端上的横向部分500a,并且因此,具有相同特征的所有相同部件(并且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所做的那样)可以相应地得到限定。

在图3(不包括细节图“a”)、图7、图14、图2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槽口721具有其开口端722,该开口端对应于第三区段504a的平行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的周缘侧部。第三区段504a的所述周缘侧部优选地为对应于连接体2a的外侧部22a的周缘侧部。然后,通过横向部分500a的第一区段502a和第三区段504a之间的空间结合槽口721的开口端722,构成容置凹槽72的开口端720。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槽口721具有与第三区段504a的周缘侧部相对应的开口端722,该周缘侧部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并且与第二区段503a共用。在第二区段503a上实施通孔723,其与槽口721的开口端722连通,并且结合所述开口端722来限定容置凹槽72的开口端720。

有利地,在横向部分500a的延伸部的第一区段502a上形成贯穿开口505,以允许使用者用工具从连接体2a的前部访问调节致动器头部7。所述贯穿开口505位于槽口721的与开口端722相对的封闭端723处。横向部分500a的由相应的第一区段502a、第二区段503a和第三区段504a形成的延伸部插入在第二连接体中的相应的容置和引导腔46a中。所述容置和引导腔46a优选形成在支撑件4a中,特别是与支撑结构4a的靠近中央部分40a的端部部分41a的相应部分411a相对应(图28和图4)。

对应于连接体2a的侧部21a、22a中之一,优选在内侧部21a处,各横向部分550a具有相应的附属件530a,该附属件在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相反的方向上向外突出以支撑接合装置3的至少一个固定旋转轴线31a,而无需断离构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5a、5a或至少一个可移动体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横向部分500a的延伸部的第一区段502a位于所述附属件530a的朝向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侧部22a、21a且优选地朝向外侧部22a的侧部。尤其在图7、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这种结构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容易地通过成形为可移动插入件或可移动体5a的一个金属板来获得。实际上,通过切割对应于附属件530a的金属板本身并且在第一区段502a被折叠时保持其稳定(相对于附属件530a所处的平面成大约90°的角度),可以从获得第一区段502a的金属板的部分获得附属件530a。

有利地,横向部分的延伸部500a的第三区段504a侧向地朝向连接体2a的侧部21a、22a延伸,而无需断离构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5a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附属件530a与其对应地形成,其中呈现了关于平行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的轴线的折叠,以在连接体2a的壁上形成邻接和引导分支510a,优选在支撑结构4a的壁上。合适地,邻接和引导分支510a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被设计成使得不妨碍访问接合装置3的通过附属件530a支撑的固定旋转轴线31a的机会。第二区段503a优选地围绕连接体2a关于由平行于深度方向X1的方向和平行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限定的中央平面进行定位。

上述平坦凸缘部分533的结构可以用于偏心调节器的容置。在这种情况下,沿着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或沿着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可以执行相对于对应的容置结构4a的可移动插入件或可移动体5a的调节。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插入容置凹槽72中的致动器7关于杆71的纵向轴线是可旋转的。杆71是螺纹的并接合形成在连接体2a上的相应的内螺纹部73中。优选地,内螺纹部73形成在支撑结构4a的底部上,甚至更优选地在与调节致动器7位置对应的端部部分41a的底部上。然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插入件或至少一个移动体5a的位置可以通过旋松和拧紧调节致动器7来沿着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相反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实现铰链1的对应的位置调节。

通常,在铰链1中,可移动体5a、5b、6b中的至少一个可沿着在相应的连接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上的引导、相对于用于沿着所述方向调节铰链1的位置的对应的容置结构4a、4b、5b移动。优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中,对应于相应底部52a、52b、62b的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I'和第三侧部III、III'的侧壁53a、53b、63b各自延伸而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中的连续性,并且绕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该平坦凸缘部分平行于由与连接体2a、2b的宽度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在每个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533、633处接合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相对于相关容置结构4a、4b、5b的位置的对应的调节元件7、7'、8。

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并且特别是关于第一连接体2a所示的(如所述的,仅仅作为示例,在第二2b上也能够做同样的事情),可移动体5a可以提供如上所述的成形在第一区段502a、第二区段503a和第三区段504a中的平坦凸缘部分533,以提供用于调节致动器7(特别是用于其头部70)的容置凹槽72。对此的替代解决方案特别在图2、图3(a)、图8、图29中示出,总是参照第一容置体2a,但是以仅仅示例性的方式,甚至能够在第二连接体2b上实现相同的结构;此外,即使参照其容置直接是支撑结构4a的可移动体5a来描述该解决方案,也不妨碍在相应容置体内的更多嵌套的可移动体(所述可移动体也能够是所述嵌套结构中的中间元件,而不一定是距支撑结构最远的元件)中实现相同的解决方案。利用这一警示,在图2、图3(a)、图8、图29中特别示出的替代解决方案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5b、6b(举例来说,以附图标记5a指示的可移动体)中,对应于相应底部52a的周缘边沿的第一侧部I和第三侧部III的侧壁53a各自延伸而无需断离形成被成形为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绕平行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的轴线向后折叠成平坦凸缘部分533,该平坦凸缘部分置于由与连接体2a的宽度方向Y1平行的方向和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平行的方向所限定的平面中。在每个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中,实施对应的贯穿开口54'a,以用于插入调节构件7',该调节构件调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相对于相关容置结构4a的位置。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容易地得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贯穿开口可以是调节螺钉的杆插入其中的贯穿孔54'a,其接合对应的螺纹,该螺纹被制造在可移动体2a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不同的部件中。优选地,在其中结合调节螺钉的螺纹在相关的容置结构4a中制成。为了防止调节螺钉沿其自身轴线相对于平坦凸缘部分533平移运动,提供了用于锁定所述平移的选择性锁定装置,例如止动环(优选是所谓的“Seeger”类型),该锁定装置不阻止螺钉绕其轴线的旋转。贯穿开口也可以是对应于平坦凸缘部分533的自由侧部边缘而敞开的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的接合的调节螺钉之外,可以使用螺纹元件形式的调节致动器7',该调节致动器对应于其自身的头部并且在其自身的头部下方提供对于等于平坦凸缘部分533的厚度的轴线向长度的直径减小,以便允许插入槽口中,阻止轴线向平移,但同时允许其绕轴线自由旋转。然后螺纹构件可以接合在对应的螺纹中,该螺纹被制作在可移动体2a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不同的部件中。优选地,在其中结合调节螺钉的螺纹在相关的容置结构4a中制成。在附图中具体示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贯穿开口54'a,平坦凸缘部分533被弯折以形成对应的螺纹套筒57,该螺纹套筒围绕所述贯穿开口54'a,并沿着深度方向X1朝向第二连接体的内部、远离平坦凸缘部分533延伸预定距离。在每个螺纹套筒57中接合有对应的螺纹销570,该螺纹销被可旋转地耦接到相关的容置结构4a和/或支撑结构4a,其纵向轴线平行于深度方向,并且没有沿所述纵向轴线平移的自由度。螺纹销570实现了调节致动器7'。在螺纹销570的相反方向上的旋转确定了可移动体5a沿着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相反运动。每个所述平坦凸缘部分533在其自身的侧部边缘上延伸,而无需断离构成被成形为至少一个可移动体5a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绕平行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和/或宽度方向Y1的轴线折叠成一个或多个部分,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平行于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平面中,以在相关容置结构4a和/或支撑结构4a的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邻接的匹配突耳534。所述邻接突耳534至少有助于引导所述可移动体5a中的至少一个沿着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的移动。对应于位于第一侧部I和/或第三侧部III的平坦凸缘部分533实现了至少一个邻接突耳534。在连接体2a的侧部21a、22a之一处,优选地在内侧部21a处,形成了至少一个邻接突耳534。形成在连接体2a的侧部21a、21b上的邻接突耳534,如果对应于枢转装置3的至少一个固定轴线31a、31b对应其放置的连接体2a的侧部的话,则必须适当地成形为允许插入有关的旋转销。

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体2a包括相应的支撑结构4a和可沿着第一连接体2a的深度方向X1相对于支撑结构4a移动的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a,该支撑结构是第一可移动体的容置结构。所述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a是根据之前描述的任何变型的可移动体,并且适用于沿着相应可移动体2a、2b的深度方向X1、X2调节位置。连接体2a包括相应的支撑结构4b、用相应的支撑结构4b作为其容置结构的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以及用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作为其结构容置的相应的第二可移动体6b。所述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可沿着第二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相对于支撑结构4b移动。所述相应的第二可移动体6b可沿着第二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相对于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移动。第二连接体2b的嵌套结构根据任意前述变型制成,其中至少可移动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上述的“相应的第二可移动体6b”)被容置在相应的容置结构内,特别是通过另外的可移动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上述“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实现,该另外的可移动体又被容置在相应的容置结构(特别是支撑结构4b)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铰链1中,将第一连接体2a和第二连接体2b彼此连接的接合装置3至少包括第一臂32,第一臂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在第一连接体2a上的第一端部32a,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在第二连接体2b上的自身的第二端部32b。接合装置3至少包括第二臂32',第二臂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在第一连接体2a上的第一端部32'a,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直接或间接地接合在第二连接体2b上的自身的第二端部32'b。

空间中的第六方向Z2平行于空间中的第三方向Z1,该第六方向即第二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2,第三方向又是第一连接体2a在空间中的长度方向Z1。

所述第一臂32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开始成形为一个凹面件,该凹面件具有指向参考平面的凹状部,该参考平面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并穿过第一臂32的端部32a、32b。第一臂32的参考平面在图15(d)、图15(f)、图16(d)、图16(f)中由虚线T示出,该虚线代表其在板材的平面中的轨迹(在图15(d)、图15(f)、图16(d)、图16(f)中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

所述第一臂32成形为的唯一凹面件的所述凹状部结合下述被限定:

-第一臂32的成形底部320,其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图15(d)、图15(f)、图16(d)、图16(f)中纸平面)遵循具有面向第一参考平面的凹状部的凹面曲线,所述曲线将第一臂32的端32a、32b彼此连接,所述底部320进一步提供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该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布置在底部320的相对侧上,并且横向于所述长度方向Z1、Z2、优选地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延展;

-至少对应于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从底部320以远离底部、朝向第一参考平面的方式立起的第一臂32的侧壁321,在其中实现了底部320的周缘边沿的对应区段,各对应区段是连续的并且连接到底部,而无需断离形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底部320的对应于第一臂32的第一端部32a的第一纵向侧部324和底部320的对应于第一臂32的第二端部32b的第二纵向侧部325,第一纵向侧部和第二纵向侧部是彼此相对的,并且平行于长度方向Z1、Z2延伸,其理想地与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一起限定几何图形,该几何图形在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基本上是四边形的。图15(c)和图16(c)中示出了一个这样的投影,其中,为了定位所述基本上四边形的图形,理想地应该将两个横向侧部233、323延伸到由32a、32b指示的端。

所述第二臂32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具有面向相应参考平面的凹状部的单件凹面件,该参考平面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并穿过第二臂32'的端32'a、32'b。第二臂32'的参考平面在图17(d)、图17(f)、图17(g)、图18(d)、图18(f)、图18(g)中由虚线T'示出,该虚线代表其在板材的平面中的轨迹(在图17(d)、图17(f)、图17(g)、图18(d)、图18(f)、图18(g)中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

所述第二臂32'成形为的唯一凹面成形件的所述凹状部结合下述被限定:

-第二臂32'的成形底部320',其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图17(d)、图17(f)、图17(g)、图18(d)、图18(f)、图18(g)中的纸平面)遵循具有面向相应参考平面的凹状部的凹面曲线,所述曲线将第二臂32'的端部32'a、32'b彼此连接,所述底部320'进一步提供了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该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布置在底部320'的相对侧上,并且横向于所述长度方向Z1、Z2、优选地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延展;

-至少对应于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从底部320'起以远离该底部、朝向相应的第一参考平面的方式立起的第二臂32'的侧壁321',在其中实现了底部320'的周缘边沿对应区段,各对应区段是连续的并且连接到底部,而无需断离形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底部320'的对应于第二臂32'的第一端部32'a的第一纵向侧部324'和底部320'的对应于第二臂32'的第二端部32'b的第二纵向侧部325',第一纵向侧部和第二纵向侧部是彼此相对的,并且平行于长度方向Z1、Z2延伸,其理想地与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一起限定几何图形,该几何图形在相应的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基本上是四边形的。图17(c)、图17(e)、图18(c)、图18(e)中示出了一个这样的投影,其中,为了定位所述基本上四边形的图形,必须考虑理想地完成第一纵向侧部324'的通口(hatch)。

由第一臂32和/或第二臂32'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形成的所述曲线可以是折线(由两个或连续的段构成)、弧(特别是圆周的和/或椭圆)和/或它们的组合,从而在所述垂直平面中绘制出若干形式(例如“V”形或“U”形或类似的)。取决于需求,对应于两个臂32、32'的曲线可以彼此对称、相同或不同。

这种对侧部321、321'和底部320、320'有贡献的凹面三维结构(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中也具有凹面的正交投影)赋予臂32、32'良好的机械阻力,这允许用有限厚度的单个金属板实现该件,与现有技术的对应的臂相比,关于相同的一般几何形状的臂,具有显著的材料节省和/或性能增加。可以通过拉延来获得该件。

接合装置3可以由单个臂32,32',或由两个或多个臂32,32'构成。在至少包括第一臂32和第二臂32'的配置中,优选地,如图所示,所述第二臂32'铰接至第一臂32,对应于共同旋转轴线R,该共同旋转轴线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并且穿过每个臂32、32'的两个端部32a、32b、32'a、32'b之间。有利地,总是如图所示,至少对应于旋转轴线R,臂32、32'的部分与另一臂32'、32的部分邻接,面对彼此的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延伸的侧部321、321'(特别参见图1、图2、图3、图24、图26至图29,这种类型的耦接具体可参见图27(b)和图28)。接合装置3还可以包括多个彼此铰接的臂32、32',该多个彼此铰接的臂对应于旋转轴线R,该旋转轴线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并且穿过每个臂32、32'的两个端部32a、32b、32'a、32'b之间。所有的臂都具有带有相似特性的凹面三维结构(虽然,如我们所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至少在平行于每个臂的参考平面T、T'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是互补的)。

有利地,接合装置3的对应于旋转轴线R彼此耦接的臂32、32'实现了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的结构,具有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座部的长度,接合装置3封围在该座部中。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获得更加耐用的铰链1,特别是对于打开门后的挠曲。

对应于臂32、32'的底部320、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之外,底部320、320'本身沿着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扩展地延伸超过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在图15(c)和图16(c)中,这种用于第一臂32的解决方案在第一纵向侧部324上以连续曲线示出,并且(替代地或附加地)在第二纵向侧部325上以虚线曲线示出。在图17(c)、图17(e)和图18(c)、18(e)中,这种用于第二臂32'的解决方案在第一纵向侧部324'上并且(替代地或附加地)在第二纵向侧部325'上总是以虚线示出。如尤其在上述附图的连续曲线中的部分(以及在示出了臂32、32'的其余图中)中所示,在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对应的侧壁321、321'沿着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的所述延伸部以预定距离被延长,以延长底部320、320'的周缘边沿的对应部分,处于在相应参考平面T、T'上的正交投影中呈现至少“L”形的配置。优选地,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的侧壁321、321'被延长至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的一个端部,在后者上向后折叠并相应地延伸对应于底部320、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的底部320、320'的周缘边沿区段,使其保持连续并且连接到底部320、320',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取决于对应臂的定向,这在底部的第一纵向侧部和/或第二纵向侧部上、在与第一横向侧部和/或第二横向侧部的接合处创建了局部阶梯形和/或“Z”形和/或“S”形的配置,例如在图15中清晰所见的(如果人们每次一个地考虑与第一纵向侧部324对应的臂32的上部部件或下部部件的话)。

延伸部也通过侧壁321、321'以及底部320、320'的延长得以硬化。

对于第一臂32总是参照图15(c)和图16(c),而对于第二臂32'总是参照图17(c)、图17(e)和18(c)、图18(e),对应于底部320、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323'两者,相同的底部320、320'沿着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两者扩展地延伸超过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所述第二横向侧部323、323'。在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323'对应的侧壁321、321'沿着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的相应延伸部各自延伸,以延长底部320、320'的周缘边沿的对应部分,处于在相应的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呈现相对于垂直于臂32、32'的参考平面的底部320、320'的中央平面基本上镜像型的配置。

臂32、32'的底部320、320'如此投影到参考平面上呈“T”形或“H”形图形。“T”形具有水平的“杆”或叉状物(也参见图23(b)中的附图标记329)和“帽”(对应于第一纵向侧部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4、324'、325、325'的部分),其也可以是不对称的,这取决于要求。此外,“H”形可以在半高处呈现不确切的水平部分。“H”形的竖向延伸部不一定彼此等长,而是可以根据要求以其自身的预定长度来实现。优选地,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对应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所述第二横向侧部323、323'两者的侧壁321、321'被延长直到第一纵向侧部324、324'和/或第二纵向侧部325、325'的两端,在后者上向后折叠并相应地对应于底部320、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延长底部320、320'的周缘边沿的区段,并保持其连续地连接到底部320、320',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32'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取决于对应臂的定向,这在底部的第一纵向侧部和/或第二纵向侧部上、在与第一横向侧部和/或第二横向侧部两者对应的接合处创建局部阶梯形和/或“Z”形和/或“S”形配置,例如在图15中清晰所见的(如果人们每次一个地考虑与第一纵向侧部324对应的臂32的上部部件或下部部件的话)。

在接合装置3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臂32、32'的底部320、320'和有关的侧壁321、321'实现了这样的结构,其中,臂32、32'的到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关于臂32、32'的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中心线的轴线呈对称的配置。这意味着底部320、320'也沿着第二纵向侧部323、323'延伸变宽,同时第一横向侧部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2、322'的侧壁321、321'实现了相同的“L”形和/或“S”形和/或“Z”形或阶梯结构。如果这对应于横向侧部322、322'两者发生,则底部320、320'(当然,以及对应的臂32、32')呈现为这样的配置,即其投影在臂的参考平面上的是“H”形。

如果这仅发生在第一横向侧部或第二横向侧部322、322'处,则底部320、320'(当然,以及对应的臂32、32')呈现为这样的配置,即其投影在参考臂的平面上的是“U”形或倒“U”形。例如参见图15(d)和图16(d),考虑将虚线部分与实线部分成一体,并且每次一个地考虑在附图中的位于剖面D-D'、D”'-D”'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部分(纵向侧部的延伸部和必须被认为没有破折线(dash)的与所述轨迹图形相反的部分):上图的部分D-D'、D”'-D”'区段的平面的轨迹显示为“U”形配置,而其下方显示了倒“U”形的配置。

特别参照图17和图18以及图23,在臂32'的底部320'上,制有一个或多个贯穿槽口326,其平行于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两者延伸。在附图中,该特征在第二臂32'中示出并且相应地指定附图标记。然而,也可以在第一臂32上或在构成接合装置3的臂32、32'中的任一上实施相同的结构(或相似结构)。该观察适用于下面的描述和相关的细节。

一个或多个贯穿槽口326'各自具有至少:

-第一横向边沿326'a和第二横向边沿326'b,其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延伸;

-至少一第一纵向边沿326'c,其置于贯穿槽口326'的面向底部320'的第一纵向侧部324'或第二纵向侧部325'的一侧上,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延伸(在附图中,第一纵向边沿326'c相对于臂32'的第二侧部325'明确地示出)。

沿着第一横向边沿326'a、沿着第一纵向边沿326'c并沿着第二横向边沿326'b,臂32'的横向壁321'从底部320'起远离该底部、朝向参考平面T'立起,并且在其中形成底部320'的周缘边沿的相应连续部分,其连接到底部而无需断离构成成形为臂32'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并且围绕在所有所述边沿上穿过的整个槽口326'。

底部32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槽口326'与相关联的周缘边沿一起被延伸至第二纵向侧部325'或者相应地延伸至第一纵向侧部324',在那里它们是敞开的(在附图中,底部320'的一个或多个槽口326'的敞开部分被明确地示出和例示,对应于臂32'的第一侧部324')。底部320'的第二纵向侧部325'或者相应地第一纵向侧部324'因此分成一系列连续区段,其数量等于贯穿槽口326'的数量增加一个单位。臂32'因此具有一系列成形的叉状物329',其从底部320'的第一纵向侧部324'或第二纵向侧部325'延伸(图中示出了成形的叉状物329'的情况,其从臂32'的第二侧部325'延伸)。因此,成形的叉状物329'从同一个臂32'的第一端部32'a或者相应地第二端部32'b分叉(在附图中,特别示出了成形的叉状物329'从第二端部32'b分叉的情况),以实现当底部的第一纵向侧部324'和第二纵向侧部325'不延伸超过其横向侧部322'、323'时,通过两端成形的叉状物329'和第一端部32'a或第二端部32'b形成“C”结构(在图中:从第二端部32'b)。在附图中未明确示出但很容易从所描述和示出的内容中推导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这种“C”结构可能会在两个成形的叉状物329'端之间包围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成形叉状物329',以形成梳齿结构。当第一纵向侧部324'和第二纵向侧部325'延伸超过底部320'的两个横向侧部322'、323'时,臂32'呈现“L”或“T”结构,其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成形叉状物329'的梳齿,除此之外其产生“L”的基部或(水平定向的)“T”的杆部。

如果第二纵向侧部325'或者相应地第一纵向侧部324'也延伸超过底部320'的两个横向侧部322'、323',对应于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的底部320'的周缘边沿呈现“U”形或者相应地“倒U”形。

显然,这里描述的结构是在一侧上敞开的槽口326',其永远不可能关于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臂32'的中心线平面对称。可替代地,在图17(c)、图17(e)和图18(c)、图18(e)中用虚线仅示意性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底部32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槽口326'对应于与第一纵向边沿326'c相对的第二纵向边沿326'd中的一个第二纵向边沿封闭,底部320'的周缘边沿与一个或多个槽口326'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区段封围在其所有边沿上的对应的整个槽326'。底部320'的第二纵向侧部325'和/或第一纵向侧部324'因此是连续的。臂32'因此具有封闭的框架,可能对应于其纵向侧部324'、325'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结构被延长,并且其内部设置有单个孔或者一种与横向元件交叉的、相对于框架内部开口的“栅格”。

显然,该结构可以关于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臂32'的中心线平面对称。

利用目前所描述的形式,人们可以生产具有以互补方式彼此接合的至少两个臂的结构。例如,总是以臂32、32'在其自身的参考平面T、T'上的正交投影作为参照,它们可以彼此互补地结合:U形结构和对应的倒“U形”结构;具有相应的C形结构的T形结构(例如图1和图3中所示的臂32、32');与闭合框架耦接的T形结构(类似于第一臂32那样),或“O”形(类似于第二臂32'那样,用第一侧壁324'的闭合来完成);与对应的“C”形结构(类似于图17(c)中由连续线所示的第二臂32'那样)相结合的“H”形结构(类似于图15(c)的第一臂32那样,从在第二纵向侧部325处对应的破折线完成),“C”形结构的叉状物适配于“H”形结构的顶部和底部空间;具有对应的倒L形结构的“L”形结构;等等。该臂也可以是简单的结构(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中,其具有的底部是矩形的且在两个横向侧壁上具有侧壁)并且与另一简单臂和/或与其他简单的臂、或与一个或多个根据任何前述形式的臂相结合,这取决于需要、结构便利性等等。显然,根据已经描述和说明的内容,人们还可以实现具有臂的数量大于两个的结构,例如以适当的方法彼此耦接并且耦接到在其端部之间穿过的共同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在每个槽口326'中,该槽口在臂32'的底部320'中平行于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延伸,插入平行于相应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延伸的另一个臂32的对应叉状物329,处于至少对应于旋转轴线R基本上互补的配置中。

适当地,在臂32、32'的至少一个端部32a、32b、32'a、32'b处,在底部320、320'上通过对应的纵向侧部324、325、324'、325'的至少一些区段或全部区段朝向外部并且横向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延伸,在其自身上绕与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Z2平行的轴线柱形地向后折叠,以至少部分地形成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这些柱形座部至少沿着其轴线在区段中连续,以用于至少容置用于限定相应的旋转轴线Ra、Rb、R'a、R'b的对应销。

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或其区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果它是不连续的话)具有与臂32、32'的对应侧壁321、321'接触的端部,其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第二连接体2b的长度方向Z1、Z2延续。在图16和图18中,示出了在所述侧壁321的边沿的前方折叠、优选地直到与其接触的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在图18中,在第一纵向侧部324'上存在座部的两个区段327'a(或者如果需要的话,两个分开的座部327'a):一个与底部320'的第一叉状物相对应,另一个与底部320'的第二叉状物相对应。这些分开的区段限定了用R'a指示的旋转轴线。在第二纵向侧部325'上有单个座部327'b,该单个座部在所述第二纵向侧部325'的整个长度上展开。这种单个座部限定了用R'b指示的旋转轴线。在图16中,可以看到相似的配置。座部327a在底部320的整个第一纵向侧部324上扩展(在这种情况下直到后者的延长部分超出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从而与使底部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与第二横向侧部323排成直线的侧壁321延长部的边沿相接触。该座部限定了用Ra指示的旋转轴线。对应于第二纵向侧部325定位的座部327b在底部320的叉状物的宽度上扩展。后者座部限定了用Rb指示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人们采用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或其区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果它是不连续的话)优选地位于臂32、32'的所述对应的侧壁321、321'之间。在臂32、32'的所述对应的侧壁321、321'与所述接触端之间,在形成成形为臂32、32'的单个金属板的材料中可能存在不连续性(成形自单个金属板的特征尤其通过深拉延然后钻孔或切割和弯折形成了臂的最简单的实施方案)。在图15和图17中,示出了具有该特征的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在图17中,在第一纵向侧部324'上存在座部的两个区段327'a(或者如果需要的话,两个分开的座部327'a):一个与底部320'的第一叉状物相对应,另一个与底部320'的第二叉状物相对应。这些分开的区段限定了用R'a指示的旋转轴线。两个分开的区段中的每个被插入对应于相应叉状物的长侧部的侧壁321'的对应区段之间。在第二纵向侧部325'上有两个座部327'b,一个对应于第二纵向侧部325'的一端,而另一个对应于该第二纵向侧部的另一端。这些座部限定了用R'b指示的旋转轴线。各座部与对应于座部相应放置的横向侧部322'、323'的侧壁321'的内表面相接触。在图15中,可以看到类似的配置。两个位置327a,一个对应于第一纵向侧部324'的一端,而另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纵向侧部的另一端。该座部限定了用Ra指示的旋转轴线。各座部与对应于座部放置的横向侧部322、323的侧壁321的内表面相接触(特别是侧壁部分321,其是到第一纵向侧部324的端部的延伸部)。与第二纵向侧部325对应地定位的座部327b遍布底部320的叉状物的整个宽度扩展。后者座部限定了用Rb指示的旋转轴线。所述座部被插入对应于相应叉状物的长侧部的侧壁321的对应区段之间。对应于柱形座部327a、327b、327'a、327'b,侧壁321、321'优选地具有通孔328、328'以允许对应的销的通路。

通常,在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臂32、32'的侧壁321、321'中,钻取一个或多个通孔328、328',以用于插入至少一个销,以便限定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旋转轴线R、Ra、Rb、R'a、R'b。如图15(b)、图15(e)、图16(b)、图16(s)中以示例的方式说明的(该图示以参照第一臂32的示例的方式给出,但应该理解,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二臂32'上或在臂32、32'中的任一个上实现相同的特征),对应于所述通孔328中的至少一个,臂32的对应侧壁321沿着相应套筒中的通孔328的轴线延伸。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连续的且配备有与套筒一起的通孔328的两个侧壁321优选地使所述套筒朝向彼此或沿相反方向同轴线地延展。

第一臂32具有铰接在第一连接体2a上的、对应于平行于第一连接体2a的长度方向Z1的相应旋转轴线Ra的第一端部32a。第二臂32'具有对应于相应旋转轴线R'b的、铰接在第二连接体2b上的第二端部3b'。

第一臂32具有相对于第二耦接体2b通过驱动运动是可移动的第二端部32b,并且第二臂32'具有相对于第一连接体2a通过驱动运动是可移动的第一端部32'a。通常,限定在第一臂32的第二端部32b处的旋转轴线Rb和对应于第二臂32'的第一端部23'a所限定的旋转轴线R'a将不会相对于连接体2a、2b中的任一个被固定在空间中,但是将通过引导运动在臂32、32'的相应端32b、32'a处精确地移动。在附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臂32'的第一端部32'a接合在第一连接体2a上的相应的滑动引导件中,和/或第一臂32的第二端部32b接合在第二连接体2b上的相应的滑动引导件中。当容置在连接体2a、2b上的相应容置结构中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和/或可移动体5a、5b、6b存在时,滑动引导件优选地在距离相应的支撑结构4a、4b最远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上和/或可移动体5a、5b、6b上得以实现。在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接合装置3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33a和第二端部33b的第一连接杆33,该第一端部对应于旋转轴线Rb铰接到第一臂32的第二端部32b,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一端部相对,并且对应于旋转轴线R1b铰接到本体的第二连接体2b。第一臂32(因此也是对应旋转轴线Rb的)的第二端部32b相对于第二连接体2b的运动由第一连接杆33引导。接合装置3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33'a和第二端部33'b的第二连接杆33',该第一端部对应于旋转轴线R1a铰接到第一连接体2a,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一端部相对,并且对应于R'a旋转轴线铰接到第二臂32'的第一端部32'a。第二臂32'(因此也是对应的旋转轴线R'a的)的第一端部32'a关于第一连接体2a的运动由第二连接杆33'驱动。多个臂32、32'(特别是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R)存在时,可以设置对应的多个连接杆33、33'。

现在特别参考图19至图22,其图示了第一连接杆33和第二连接杆33'的特定且有利的结构。该结构与已经描述的用于第一臂32和/或第二臂32'的结构相似,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常规项对于该结构将是相同的。

所述第一连接杆33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33'由相应的单个金属板成形为一个凹面件,该凹面件具有面向平行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相应参考平面,以及穿过第一连接杆33或者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端部33a、33b、33'a、33'b的凹状部。

图19(f)、图19(g)和图20(g)中示出了第一连接杆33的参考平面,其中它由它的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轨迹(参见对应的虚线)所代表,并且用附图标记T1指示。

图21(f)和图22(f)中示出了第二连接杆33'的参考平面,其中它由它的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迹线(参见对应的虚线)所代表,并用附图标记T1'指示。

其中成形有第一连接杆33和/或第二连接杆33'的凹面成形件的所述凹状部分别由下述结合起来限定:

-第一连接杆33、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成形底部330、330',该底部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遵照将第一连接杆33、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端部33a、33b、33'a、33'b连接在一起的曲线,所述底部330、330'也提供了第一横向侧部332、332'和第二横向侧部333、333',其沿着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置于底部330、330'的相对侧上,并且其横向于优选地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Z1、Z2延展;

-至少对应于底部330、330'的第一横向侧部332、332'和第二横向侧部333、333',从底部330、330'起远离该底部、朝向参考平面T1、T1'立起的第一连接杆33、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侧壁331、331',并且在其中实现了底部330、330'的周缘边沿的对应区段,其中每一个都是连续的并连接到底部,而无需断离形成所述相应单个金属板的材料的连续性。

第一连接杆33和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成形的底部330、330'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限定的曲线可以是线段(如图中所示)或任何其他常规的曲线,特别是具有凹状部的凹面曲线,根据针对第一臂32和/或第二个32'臂所描述的所有过程,该凹状部面向连接杆33、33'的参考平面T1、T1'。

底部330、330'的第一纵向侧部334、334'和底部330、330'的第二纵向侧部335、335',其中该第一纵向侧部对应于第一连接杆33、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第一端部33a、33'a,该第二纵向侧部对应于第一连接杆33、相应地第二连接杆33'的第二端部32b、32'b,第一纵向侧部和第二纵向侧部彼此相对并且平行于长度方向Z1、Z2延伸,理想地与第一横向侧部332、332'和第二横向侧部333、333'一起限定在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基本上是四边形的的几何图形。

一方面通过将图17与图19匹配,另一方面将图18与图20匹配,可以察觉第二臂32'的实施方案与第一连接杆33的实施方案之间接近的类似性。如果忽略第一连接杆33的成形的底部330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限定的曲线在图中例示为直线线段的形式(而对于第二臂32',其是以不同方式成形的曲线),那么第一连接杆33和第二臂32'的主要区别是(除了其他小细节之外)在相应的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第一连接杆33具有比第二臂32'的短得多的叉状物;相对于第二臂32'的底部320'及其对应于第二纵向侧部325'的延伸部所限定的,第一连接杆33的底部330及其在第二纵向侧部335处的延伸部限定了比叉状物的区域在比例上更大的区域。相似地,一方面通过将图15和图21匹配,另一方面将图16和图22匹配,可以察觉第一臂32的实施方案与第二连接杆33'的实现形式之间接近的类似性。除了第二连接杆的成形的底部330'在垂直于连接体2a、2b的长度方向Z1、Z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限定的曲线如图中所示是直线段的事实之外(而对于第一臂32,其是以不同方式成形的曲线),第二连接杆33和第一臂32的主要区别是(除了其他小细节之外)在相应的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第二连接杆33'具有比第一臂32短得多的叉状物;第二连接杆33'的底部330'的部分限定的叉状物的区域在比例上比第一臂32的底部320的对应部分所限定的具有更宽的表面,其中第二连接杆的底部的部分对应于第一纵向侧部334'延伸超过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33',第二臂的底部的对应部分对应于第一纵向324延伸超过第一横向侧部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一旦注意到这些接近的相似性,根据其所有可能的变型,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所有关于第二臂32'和相应地第一臂32得以说明的第一连接杆33和/或第二连接杆33'(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33、33'通常在单个旋转轴线上不彼此耦接,如在第一臂和第二臂32、32'中的情况下)。特别地,可以看出,在第一连接杆33和/或第二连接杆33'上,可以实现基本上柱形的位置309、309',其具有的特性与在第一臂32和/或第二臂32'上制成的那些327a、327b、327'a、327'b相似,特别是在位置309、309'与底部侧部330、330'的相应壁331、331'之间具有相似的关系。同样相似地,第一连接杆33和/或第二连接杆33'的底部330、331'的侧壁331、331'(特别是对应于如图19和21中的位置309、309')可以存在通孔308、308',用于与关于第一臂32和第二臂32'所描述的那些相似的目的。

相似地,第一臂32和/或第二臂32'的所有特征可以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杆33'和/或第一连接杆33。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接合装置3的至少一个臂32、32'的底部320、320'包括对应于共同旋转轴线R的位置的中央带,该中央带朝向底部320、320'的外部延伸超过底部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第二横向侧部323、323'。由臂32、32'的侧壁321、321'创建的对应于底部320、320'的第一横向侧部322、322'和/或第二横向侧部323、323'的周缘边沿的区段遵循中央带的边沿,并且至多终止在所述中央带的远离第一端部322、322'和/或底部320、320'的第二横向侧部323、323'的一端。

在图23至图2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铰链1的连续的组装阶段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在图23中,示出了对应滑套(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插入到臂32、32'(图23(b))和任一连接杆33、33'(图23(a))的通孔中,以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并且优选地同时也减小接合装置3的各种零件之间的间隙。接合装置3特别是臂32、32'(和连接杆33、33',如果存在的话)的零件耦接在它们之间并且耦接在连接体2a、2b上(特别是对支撑结构4a、4b和/或对距离支撑结构4a、4b最远的可移动插入件5a、5b和/或可移动体5a、5b、6b。具体地,如图24所示,在第一连接体2a的第一可移动体5a上和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上)与对应的枢轴线销(图24)耦接。存在或多或少的嵌套结构时,利用相应的容置结构组装可移动插入件5a、5b和/或可移动体5a、5b、6b(图25至图29)。特别地,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可能已经设置有到接合装置的自身的连接)被插入到第二连接体2a的对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中,其自身的平坦凸缘部分633与第一连接体2b的第一可移动体5b的平坦凸缘533'的相应部分接触(图25)。然后,通过将固定装置和/或调节制动器8'插入对应的孔和/或通过平坦凸缘部分533'、633的容置(图26,其中,特别地,两个偏心机构8'用于沿着第二连接体2b的宽度方向Y2的调节),将第二连接体2b的第二可移动体6b固定在相应的第一可移动体5b上。然后将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可移动体5b插入相应的容置结构中,即插入到第二连接体2b的支撑结构4b中(特别地其平坦凸缘部分533'与支撑结构4b的端部41b相对应),并且定位地锁定在其中(图27,其中特别地使用调节致动器8,例如偏心机构和锁定螺钉8”)。然后将第一连接体2a的第一可移动体5a插入相应的容置结构中,即第一连接体2a的支撑结构4a(图28或图29)。在一种情况下(图28),将第一可移动体5a的位置的调节致动器7插入关于容置的相应的凹槽72中,然后将第一可移动体5a插入支撑结构4a中,致动器7的杆71的螺纹与支撑结构4a的底部42a上的对应的内螺纹接合(特别是在支撑结构4a的端部41a的近端部分411a上实现)。在替代的情况下(图29),致动器7(制成为螺纹销)被锁定用于在支撑结构4a的底部42a上的平移,特别是在支撑结构4a的端部41a的近端部分411a上,并且然后致动器7的螺纹接合在于第一可移动体5a的平坦凸缘部分533中产生的相应螺母上。

此外,通常,关于臂32、32'和/或连接杆33、33'的特性,侧壁和底壁之间的连续性并不暗示完全没有孔。在基本上不会对所述臂32、32'和/或连接杆33、33'的机械密封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在底部和周缘边沿之间的连接处和/或在底部上和/或在侧壁上局部地设置开口。

本发明实现了重要的优点。

铰链的每个主零件(连接体的支撑结构;可移动插入件和/或可移动体;接合装置,特别是其每一个呈臂和/或连接杆形式的零件)分别具有的结构优化了机械特性,并允许使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材料,该材料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的那些,从而节省材料和成本。铰链的这些零件中的每个分别由单个金属板成形为对应的凹面三维结构和/或特定的盒形,可以通过深拉延技术来制造,可以通过有限的弯折操作和/或切割和/或穿孔来辅助。利用这些零件,可以实现通过拉延完全地或部分地(至少在它们的主要部件中)获得的铰链。可以将具有高机械性能的钢材用作具有有限厚度的板件,其具有与最终的铰链相等的重量,从而允许获得在有限成本下结合有高性能的产品。

由此构思的本发明易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全部都落入表征它的发明概念内。

此外,所有的细节都可以用其他技术上等同的要素来替代。

在实践中,所采用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