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124发布日期:2018-08-04 16:1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其中,驱动单元的主齿轮的旋转轴设置在主闩锁的旋转轴的同一轴线上。



背景技术:

通过驱动与闩锁分开安装的致动器或者通过操纵安装在行李箱盖外面的钥匙盒来操作控制打开和关闭行李箱盖的行李箱盖闩锁。

此外,为了将驱动力从致动器传递到闩锁,必须设置多个齿轮,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该多个齿轮,装置的体积变大,并且也增加了组件的数量。

主要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第1998-048786号韩国实用专利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其尺寸紧凑、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较少数量的组件,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特征在于和包括:安装在行李箱门中的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主闩锁;安装在壳体中用于锁定主闩锁的锁定构件;以及安装在壳体中用于关闭或打开行李箱门的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马达;以及通过马达旋转的主齿轮,并且其中,驱动单元的主齿轮的旋转轴设置在主闩锁的旋转轴的同一轴线上。

驱动单元能够关闭行李箱门和打开行李箱门。

使主闩锁旋转的保持单元可以形成在主齿轮中。

还包括解锁连杆,其中第一保持部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用于使锁定构件旋转,并且锁定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而解锁连杆通过主齿轮旋转。

锁定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其中,还包括解锁连杆,所述解锁连杆形成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并使锁定构件旋转的第一保持部分和朝向圆周方向与第一保持部分间隔开设置的第二保持部分,并且还包括辅助连杆,所述辅助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并通过第二保持部分旋转,并且其中,保持单元以可旋转的方式形成在主齿轮中,并且辅助连杆将保持单元与主闩锁分离开,并且解锁连杆通过主齿轮旋转。

马达和主齿轮可以通过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和主齿轮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第二蜗杆安装在第一蜗轮中,主齿轮与第二蜗杆啮合。

还包括检测主齿轮位置的第三传感器,其中,按压第三传感器的传感器按压元件形成在主齿轮中,并且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使用从第三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来控制马达。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因为驱动单元的主齿轮的旋转轴设置在主闩锁的旋转轴的同一轴线上,所以装置变得紧凑,并且也减少了组件的数量。

因为驱动单元可以同时关闭和打开行李箱门,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单个驱动单元同时自动地关闭和打开门。

马达和主齿轮通过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和主齿轮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第二蜗杆安装在第一蜗轮中,主齿轮与第二蜗杆啮合,使得简化可以以简单的结构顺利地进行,并且装置也变得更紧凑。

使锁定构件旋转的解锁连杆通过主齿轮旋转,使得可以自动打开门。

还包括检测主齿轮位置的第三传感器,控制单元使用从第三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来控制马达,使得主齿轮可以顺利地复位到基本位置(紧急情况下能够通过杠杆构件手动打开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2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去除了外盖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外盖的前透视图(上)和后透视图(下)。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支架的前透视图(上)和后透视图(下)。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内盖的前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主闩锁的前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锁定构件的前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杠杆构件和线缆的前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解锁连杆的前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辅助连杆的前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开门过程的局部透视图(从主齿轮去除了金属部分)。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关门第一过程的局部透视图(从主齿轮去除了金属部分)。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关门第二过程的局部透视图(从主齿轮去除了金属部分)。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关门第三过程的局部透视图(从主齿轮去除了金属部分)。

图17是示出了在紧急状态下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中的杠杆或线缆的开门过程的局部透视图(从主齿轮去除了金属部分)。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关门过程的局部透视图。

图19是示出了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马达开门的第一过程的局部透视图。

图20是示出了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马达开门的第二过程的局部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马达开门的第三过程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

作为参考,对于将在下文描述的且与现有技术的那些组件相同的本发明的组件,将省略单独的详细描述,而将参考上述的现有技术。

如图1至图2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特征在于并包括:安装在行李箱门中的壳体1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中的主闩锁200;安装在壳体100中用于锁定主闩锁200的锁定构件300;以及安装在壳体100中用于关闭或打开行李箱门的驱动单元600。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0中,前侧指的是朝向外盖130的方向,而后侧指的是朝向支架110的方向。另外,下文描述的左侧和右侧指的是从前侧观看的左侧和右侧。当用于描述在后侧表面形成的构件时,左侧和右侧也指的是从构件的前侧观看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0包括:设置在前侧的外盖130;设置在后方向上的支架110;以及设置在外盖130与支架110之间的内盖150。

撞针10插入其中的撞针插入槽101以其上侧、前侧和后侧是打开的方式形成在壳体100的上侧中,并且在外盖130和支架110的上侧中,。

另外,紧固元件102向外分别形成在外盖130、支架110和内盖150的周边中,在左侧、右侧和下侧中。

螺栓紧固在其中的紧固孔形成在紧固元件102中。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通过这种紧固元件102安装在行李箱门中。如当前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紧固元件,紧固元件102形成为多个,并且紧固元件102中的至少一个紧固元件102的紧固孔形成为细长孔的形状,从而允许安装公差。

如图4所示,外盖130的上部形成为倾斜的。

外盖130包括:前板131;以及在前板131的圆周中形成的侧板132。紧固元件102形成在侧板132的后端部中。

在外盖130的右侧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杠杆构件轴插入孔134。

在外盖130的右下部分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孔133。

在外盖130的前表面中,用箭头和字母标明开门方向。

在外盖130的右下部分中,形成电线抽出端口,从该端口抽出电线,该电线连接到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部件。

在外盖130的中下部分中,形成线缆抽出端口,从该端口抽出线缆800。

在外盖130的后表面中,形成外盖130、支架110和组件紧固元件135,用于紧固外盖130、支架110和内盖150的螺栓紧固在组件紧固元件中。

组件紧固元件135分别形成在外盖130不倾斜的后表面的右中间部分、右下部分和左中间部分中。

外盖130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

如图5所示,支架110可以由比塑料坚固的金属形成。

支架110由板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其上侧中形成后倾斜部分112。通过将支架110的上部朝前弯曲而形成后倾斜部分112。

在倾斜部分112的上部的两侧形成向前弯曲的弯曲板111。

弯曲板111设置在侧板132的外侧中。由于这种弯曲板111,临时装配变得更容易。

在倾斜部分112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闩锁轴插入孔115,将在后面描述的闩锁轴230插入在所述闩锁轴插入孔中。闩锁轴插入孔115设置在撞针插入槽101的左侧处。

在倾斜部分112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锁定构件插入孔117,将在后面描述的锁定构件轴380插入在所述锁定构件插入孔117中。锁定构件插入孔117设置在撞针插入槽101的右侧处。

在倾斜部分112中,从锁定构件轴插入孔117和闩锁轴插入孔115的周边周围向前突出地形成第一突出元件113和第二突出元件114。第一突出元件113和第二突出元件114形成为比倾斜部分112的其它区域更向前突出。

第一突出元件113连接到将在后面描述的主闩锁200的后表面和锁定构件300的后表面。因此,主闩锁200和锁定构件300将不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同时,主闩锁200和锁定构件300与托架110之间的摩擦可以被最小化。也就是说,由于在支架110的前表面形成向前突出的部分,所以可以最小化与抵靠着支架110旋转的构件的摩擦。第一突出元件113形成为具有类似字母“l”的形状。第一突出元件113沿闩锁200和锁定构件300的旋转方向弯曲地形成。

第二突出元件114以弧形形成在闩锁轴插入孔115的周边区域中,并且连接到主闩锁200的后表面。

在倾斜部分112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解锁连杆轴插入孔116,将在后面描述的解锁连杆轴760插入在所述解锁连杆轴插入孔中。解锁连杆轴插入孔116设置在锁定构件轴插入孔117的下侧中。

在倾斜部分112的上部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弹簧保持轴插入孔119,其中将在后面描述的主闩锁弹簧保持轴251插入在所述弹簧保持轴插入孔中。弹簧保持轴插入孔119设置在闩锁轴插入孔115的上侧中。

在支架110的不倾斜部分的左部、右部和下部中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组件紧固孔118。用装配螺栓来紧固组件紧固孔118和组件紧固元件135,从而完成装置的装配。

如图6所示,内盖150以板的形状形成并设置在支架110的前下侧中。

在内盖150的上侧中,形成倾斜部分156。倾斜部分156形成为小的,以便仅覆盖支架110的倾斜部分112的一部分。

内盖150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可以通过注射成型等形成。因此,内盖150可以容易地形成为具有复杂的形状。

马达接收槽154形成在内盖150前表面的左下侧中,将在后面描述的马达610接收在所述马达接收槽中。马达接收槽154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面。

在内盖150的前表面中,形成线缆接收部分153,将在后面描述的线缆800接收在所述线缆接收部分中。线缆接收部分153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面。

在内盖150的前表面的右下侧中,形成抽出导引部分,用于电线的顺利抽出。

此外,电线插入内盖150中。由此,可以保护电线,并且由于电线不暴露在外面,所以装配过程变得容易。

在内盖150前表面的右上侧中,一体地形成杠杆构件轴155,使得杠杆构件轴155向前突出。

在内盖150前表面的右上侧中,止动元件152在长度上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的,并且向前突出。止动元件152设置在杠杆构件轴155的右上侧中。

在倾斜部分156上侧的两侧中,形成传感器接收槽151。传感器接收槽151形成为具有打开的上侧和打开的前侧。

此外,在内盖150中,沿前后方向穿透地形成与相应的组件紧固孔118连通的中间组件紧固孔。

主闩锁200安装在壳体100内部。

通过安装在支架110中的闩锁轴230,主闩锁2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架110中。

如图7所示,主闩锁200以板的形状形成。

锁定槽201形成在主闩锁200的外周表面中。

锁定槽201的宽度随着其从内侧朝向外侧行进而变得越来越宽。

锁定槽201被以下包围:形成为平的第一表面203;从第一表面203的左端延伸并倾斜地形成的第二表面205;从第二表面205的左端延伸并形成为弧形以包围撞针10的第三表面207;从第三表面207的右上端延伸的第四表面209;以及从第四表面209的右端延伸并倾斜地形成的第五表面211。

锁定槽201沿前后方向贯穿,并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外端侧。

在主闩锁200中,辅助锁定槽202形成在锁定槽201的下侧中。

辅助锁定槽202形成为类似于锁定槽201,但是具有比锁定槽201小的深度。

弹簧插入部分213形成在主闩锁200的外周表面中。

弹簧插入部分213可以以槽或孔的形状形成。

在主闩锁200中,突起215向外突出地形成在外周表面的左侧中。

按照门关闭时主闩锁200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顺序地设置锁定槽201、辅助锁定槽202、弹簧插入部分213和突起215。

主闩锁复位弹簧250设置为用于当释放锁定时使主闩锁200自动复位。

主闩锁复位弹簧250设置在主闩锁200的前侧中。

主闩锁复位弹簧250的一端被捕获在支架110的主闩锁弹簧保持轴251中,中间部分绕闩锁轴230缠绕,而另一端插入弹簧插入部分213中。

因此,当主闩锁200旋转时,主闩锁复位弹簧250的另一端可以与主闩锁200一起旋转。

驱动单元600使主闩锁200旋转,并安装在壳体100内部。

如图8所示,驱动单元600包括:马达610;通过马达610旋转的减速齿轮620;以及与减速齿轮620啮合并被旋转的主齿轮630。

驱动单元600安装在内盖150的前表面中和外盖130的后表面中。

驱动单元600设置在壳体100的左下侧处。

驱动单元600的轴沿上下方向设置。

第一蜗杆611安装在马达610的轴上。

减速齿轮620包括:与第一蜗杆611啮合的第一蜗轮621;以及安装在第一蜗轮621上的第二蜗杆622。

减速齿轮620的轴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蜗轮621设置在第二蜗杆622的左侧,并且一体地形成。

因此,当马达610运行时,第一蜗杆611旋转,随着第一蜗杆611旋转,第一蜗轮621旋转,并且当第一蜗轮621旋转时,一体地形成在第一蜗轮621上的第二蜗杆622旋转,而随着第二蜗杆622旋转,主齿轮630旋转。

减速齿轮620的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轴支撑板623中。轴支撑板623分别设置在减速齿轮620的左侧和右侧。支撑板插入槽分别形成在外盖130的后表面中和内盖150的前表面中,以使减速齿轮620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壳体100中。

当设置这样的减速齿轮620时,马达610的速度显著降低,以便当使用马达610关闭门时平稳地执行驱动,并且还获得驱动转矩。此外,当门被关闭时,速度降低,从而当像身体部位或衣服卡在门内的安全事故发生时,可以紧急打开门。

主齿轮630由第二蜗轮驱动,并且经由减速齿轮620接收马达610的驱动力。

主齿轮630设置在减速齿轮620的上侧。

主齿轮630设置在主闩锁200的前侧。

主齿轮630以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闩锁轴230为中心旋转。

在闩锁轴23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设置在主闩锁200与主齿轮630之间的分隔板。

在主齿轮630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啮合部分,该啮合部分形成有齿轮齿632,并且在外周表面的其余部分中,形成有不具有齿轮齿632的非啮合部分。

啮合部分仅形成在主齿轮630的下部的部分中。

非啮合部分形成在主齿轮630不是啮合部分的其余部分中。非啮合部分形成为平的或弯曲的。

非啮合部分形成在将在后面描述的金属部分642中。

也就是说,主齿轮630的齿轮齿632不形成在其整个外周中,而仅形成在其一部分中。因此,在保持主齿轮630的耐久性的同时,可以减小前后厚度和总尺寸。

啮合部分的前后厚度形成为比非啮合部分的厚度厚。因此,可以提高啮合部分的耐久性。

主齿轮630包括塑料部分634和插入塑料部分634中的金属部分642。通过将金属部分642插入塑料部分634中来形成主齿轮630。

塑料部分634形成为弧形,并且齿轮齿632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中。塑料部分634比金属部分642更向前突出。

在塑料部分634的右前表面中,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向前突出地形成。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以圆柱体形状形成。

在塑料部分634中,按压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三传感器930的传感器按压元件637在相对于形成有齿轮齿632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中向上突出地形成。传感器按压元件637的两侧形成为倾斜的。传感器按压元件637设置在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的左侧中。

金属部分642包括:具有板形状的板部分;以及在板部分的圆周中向前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分639。

板部分弯曲地形成,以便旋转时不与相邻构件发生干扰。闩锁轴230插入其中的轴插入孔636沿前后方向穿透地形成在板部分的中心区域中。

突出部分639插入塑料部分634的啮合部分中。

插入到啮合部分中的多个突出部分639彼此间隔地形成。

在板部分的外周表面中,保持单元复位弹簧保持部分以槽的形状形成,将在后面描述的保持单元复位弹簧631d的一端被捕获在保持单元复位弹簧保持部分中。

在板部分的左侧中,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保持单元631。

保持单元631包括:在长度上形成为长的的安装板631a;安装在安装板631a的一侧中的保持单元突起631b;安装在安装板631a的另一侧中的保持单元轴631c;以及使保持单元突起631b复位的保持单元复位弹簧631d。

保持单元轴631c安装在板部分的左侧中。

保持单元突起631b以圆柱体形状形成,并且比板部分更向后突出。保持单元突起631b被捕获在突起215中,从而使主闩锁200旋转。

保持单元复位弹簧631d的中间部分(线圈部分)插入在保持单元轴631c中,并且一端安装在板部分中,另一端安装在保持单元突起631b中。

由于这样的保持单元631,即使当驱动单元600在通过驱动单元600关闭门期间或之后发生故障时,也可以通过拔出杠杆531或线缆800来手动打开门。

即使当使用者平时关门时门没有被完全关闭,保持单元631也通过使用马达610的驱动力来使主闩锁200自动旋转而起到将主闩锁200限制到锁定构件300的作用。

锁定构件3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内,并且锁定主闩锁200。

如图9所示,在锁定构件300的上侧中,沿前后方向穿透地形成锁定构件轴380插入其中的轴插入孔301。

锁定突起310朝向左侧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构件300的左下侧中。锁定突起3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倾斜地形成,并且锁定突起310的宽度形成为随着它朝向右行进而变大。

锁定突起310插入在锁定槽201和辅助锁定槽202中。

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形成在锁定构件300的右下侧中。

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

弯曲的按压部分330形成在锁定构件300的下侧中。

弯曲的按压部分330设置在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与锁定突起310之间。

在锁定构件300中,主闩锁插入槽340形成在锁定突起310与弯曲的按压部分330之间,主闩锁200的第一表面203插入主闩锁插入槽340中。

杠杆构件5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内部。

杠杆构件500设置在内盖150的前侧与外盖130的后侧之间。

如图10所示,轴插入孔501沿前后方向穿透地形成在杠杆构件500的中心部分中。杠杆构件轴155插入轴插入孔501中。

还可以设置使杠杆构件500复位的杠杆复位弹簧540。杠杆复位弹簧540的中心部分(线圈部分)插入杠杆构件轴155中,并且一端由止动元件152保持,而另一端由杠杆构件500保持。

在杠杆构件500的右侧中,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朝向右突出地形成。

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的上表面倾斜地形成,并且其上下宽度随着它朝向右行进而变大。

在杠杆构件500的左侧中,线缆安装部分520朝向左突出地形成。

在线缆安装部分520中,形成细长孔521,形成在线缆800的端部中的保持突起801插入细长孔中。保持突起801可以在细长孔521内移动。细长孔521形成为具有打开的前面。保持突起801以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圆柱体形状形成。

线缆800可以连接到安装在车辆驾驶员侧中的杠杆或按钮,所述车辆驾驶员侧是远离行李箱的远程位置。

在杠杆构件500的下侧中,杠杆形成部分530向下且突出地形成。

在杠杆形成部分530的下侧中,杠杆531向前且突出地形成。

当门闩锁组件安装在行李箱门中时,杠杆531暴露在行李箱的内部或外部。

杠杆531一体地形成在杠杆构件500中,并且通过孔133向外暴露。

由此,杠杆构件500通过杠杆531或连接到杠杆构件500的线缆800旋转。

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线缆安装部分520和杠杆形成部分530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因此,杠杆构件500大体上以字母“T”的形状形成。

如图11所示,当杠杆构件500旋转时,解锁连杆700释放主闩锁200的锁定。

解锁连杆7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内部。

解锁连杆700设置在支架110的前侧与外盖130的后侧之间。

在解锁连杆700的中心区域中,轴插入孔701沿前后方向穿透地形成,解锁连杆轴760插入轴插入孔701中。

在解锁连杆700中,形成使锁定构件300旋转的第一保持部分710、相对于第一保持部分710朝向圆周方向间隔开设置的第二保持部分720、由主齿轮630捕获的第三保持部分730以及由杠杆构件500捕获的第四保持部分740。

第一保持部分710向上且突出地形成在解锁连杆700的上侧中。

第一保持部分710设置在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的左侧处。第一保持部分710被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捕获。

第二保持部分720朝向左突出地形成在解锁连杆700的中间部分中。

第二保持部分720的左端向下且稍微弯曲地形成。因此,在第二保持部分720的左端中,形成弯曲部分721。

第二保持部分720设置在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的下侧中。第二保持部分720被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捕获。

第三保持部分730通过连接部分751与第一保持部分710连续地形成。

第三保持部分730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且连接部分751沿前后方向设置。因此,第三保持部分730比第一保持部分710和第二保持部分720设置得更前。

第三保持部分730设置在第二保持部分720之上。

第三保持部分730在长度上比第二保持部分720短。

第三保持部分730设置在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的上侧中。第三保持部分730被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捕获。

第四保持部分740向下且突出地形成在解锁连杆700的下侧中。

在第四保持部分740的下部中,形成倾斜部分741。

在倾斜部分741中,形成朝前突出的突出元件742。

突出元件742设置在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的上侧中,因此,突出元件742被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捕获。

第四保持部分740设置在止动元件152的右侧中,以防止第四保持部分740过度旋转。

辅助连杆40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内部,并且通过第二保持部分720旋转。

辅助连杆400的左侧设置在主齿轮630与主闩锁200之间。

辅助连杆400的右侧设置在锁定构件300与解锁连杆700之间。也就是说,锁定构件300设置在辅助连杆400的后侧中。

如图12所示,在辅助连杆400的右上端中,轴插入孔401沿前到右的方向穿透地形成,锁定构件轴380插入轴插入孔401中。

以此方式,辅助连杆400的旋转轴与锁定构件轴380一体地形成,辅助连杆400的旋转轴是锁定构件300的旋转轴,并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辅助连杆400的下部朝向左侧弯曲地形成,以形成按压部分410。由于这样的按压部分410,辅助连杆400大体上以字母“J”的形状形成。

在辅助连杆400中,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形成在按压部分410与轴插入孔401之间。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向前且突出地形成。

此外,还设置使辅助连杆400复位的辅助连杆复位弹簧390。

辅助连杆复位弹簧390的一端被捕获在辅助连杆400的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中,并且另一端被捕获在锁定构件300的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中。

辅助连杆400通过按压部分410向外按压保持单元631,以使保持单元631与闩锁200分开。

包括检测主闩锁的第一传感器910、检测锁定构件300的第二传感器920以及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单元通过使用从第一传感器910、第二传感器920和第三传感器930传输的信号来控制驱动单元600。

限位开关可以设置为第一传感器910、第二传感器920和第二传感器930。

第一传感器910和第二传感器920插入传感器接收槽151中。

第三传感器930插入形成在外盖130的后表面中的传感器接收槽中。

第一传感器910设置在主闩锁200的下侧。

第二传感器920设置在锁定构件300的下侧。

第三传感器930设置在主齿轮630的塑料部分634的上侧。

第三传感器930设置在金属部分642的板部分的前侧。

当门关闭时,第一传感器910被主闩锁200按压。

当门关闭时,第一传感器910检测主闩锁200。

当门打开时,第二传感器920被锁定构件300按压。

当门打开时,第二传感器920检测锁定构件300。

当主齿轮630处于基本位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通过杠杆构件500手动打开门的位置)时,第三传感器930被传感器按压部分637按压。

当主齿轮630处于基本位置时,第三传感器930检测主齿轮630。

当第一传感器910和第二传感器920不检测时,控制单元通过驱动单元600使主闩锁200旋转。

控制单元操作驱动单元600,直到第一传感器910检测主闩锁200。

随后,控制单元使马达610反向旋转,直到第三传感器930检测主齿轮630,从而使主齿轮630复位到其基本位置。

下文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行李箱门的闩锁组件的操作过程。

<使用马达关闭行李箱门>

如图13所示,当门打开时,锁定构件300按压第二传感器920。因此,第二传感器920检测锁定构件300。并且,主闩锁200不按压第一传感器。

如图14所示,当用户轻轻地关闭处于打开状态的行李箱门时,由于安装在车体中的撞针10按压闩锁200,闩锁200顺时针旋转。

由于这个动作,锁定突起310插入辅助锁定槽202中。因此,锁定构件300不按压第二传感器920。

以此方式,当主闩锁200和锁定构件300不按压第一传感器910和第二传感器920时,控制单元使马达610旋转。如图15所示,当马达610操作时,主齿轮630也顺时针旋转,使得保持单元631的保持单元突起631b被捕获在突起215中。因此,随着主齿轮630旋转,主闩锁200也顺时针旋转。

由于这个动作,主闩锁200进一步顺时针旋转,使得锁定突起310被捕获在锁定槽201中。

以此方式,当锁定突起310被捕获在锁定槽201中时,完成关闭门。此时,锁定构件300不按压,而主闩锁200按压第一传感器910。

控制单元操作马达610,直到通过第一传感器910检测主闩锁200。

随后,如图16所示,控制单元反向旋转马达610,直到通过第三传感器930检测主齿轮630,使得主齿轮630返回到基本位置。

当被困在行李箱内或马达610故障时,通过操纵连接到车辆内部的线缆800或杠杆531,可以简单地手动打开行李箱门。

如图17所示,当拉动杠杆531或线缆800时,杠杆构件500逆时针旋转。突出元件742被捕获在旋转的杠杆构件500的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0中,使得解锁连杆700顺时针旋转。锁定构件300的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被捕获在解锁连杆700的第一保持部分710中,并且辅助连杆400的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被捕获在第二保持部分720中并顺时针旋转。锁定构件300逆时针旋转,并且锁定突起310与锁定槽201分离。另外,辅助连杆400顺时针旋转,使得保持单元631逆时针旋转,从而使保持部件突起631b向外移动。由于这个动作,保持单元突起631b与突起215分离。

因此,主闩锁200由于主闩锁复位弹簧250的弹力而逆时针旋转。由于这个动作,撞针10可以与锁定槽201分离。因此,门被打开。

随后,如果杠杆531或线缆800被释放,则解锁连杆700、杠杆构件500和辅助连杆400由于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复位到基本位置。

<使用马达打开行李箱门>

如图18所示,在行李箱门关闭的同时,如果从车里的内部或外部推动行李箱门打开按钮,则控制单元操作驱动单元600。

如图19所示,当马达610旋转时,主齿轮630逆时针旋转。

当解锁连杆700的第三保持部分730被捕获在逆时针旋转的主齿轮630的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633中时,解锁连杆700顺时针旋转。锁定构件300的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320被捕获在解锁连杆700的第一保持部分710中并逆时针旋转,并且辅助连杆400的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420被捕获在第二保持部分720中并顺时针旋转。锁定构件300逆时针旋转,并且锁定突起310从而与锁定槽201分离。

因此,如图20所示,主闩锁200由于主闩锁复位弹簧250的弹力而逆时针旋转。由于这个动作,撞针10可以与锁定槽201分离。因此,门被打开。

随后,如图21所示,控制单元使马达610反向旋转,直到通过第三传感器930检测主齿轮630,使得主齿轮630复位到基本位置。

以此方式,可以关闭行李箱门,同时可以通过单独的驱动单元600打开行李箱门。

如上所述,虽然已经参照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背离本文下面描述的权利要求中所写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和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中主要元件的参考符号说明

10:撞针

100:壳体,101:撞针插入槽

102:紧固元件

110:支架

111:弯曲板,112:后倾斜部分

113:第一突起元件,114:第二突起元件

115:闩锁轴插入孔

116:解锁连杆轴插入孔

117:锁定构件轴插入孔

118:组件紧固孔

119:弹簧保持轴插入孔

130:外盖,131:前板

132:侧板,133:孔

134:杠杆构件轴插入孔,135:组件紧固元件

150:内盖,151:传感器接收槽

152:止动元件,153:线缆接收部分

154:马达接收槽,155:杠杆构件轴

156:倾斜部分

200:主闩锁,201:锁定槽

202:辅助锁定槽,203:第一表面

205:第二表面,207:第三表面

209:第四表面,211:第五表面

213:弹簧插入部分,215:突起

230:闩锁轴,250:主闩锁复位弹簧

251:主闩锁弹簧保持轴

300:锁定构件,301:轴插入孔

310:锁定突起

320:第一解锁连杆保持元件

330:弯曲按压部分,340:主闩锁插入槽380:锁定构件轴

390:辅助连杆复位弹簧

400:辅助连杆,401:轴插入孔

410:按压部分

420:第二解锁连杆保持元件

500:杠杆构件,501:轴插入孔

510:第三解锁连杆保持元件,511:倾斜表面

520:线缆安装部分,521:细长孔

530:杠杆形成部分,531:杠杆

540:杠杆复位弹簧

600:驱动单元,610:马达

611:第一蜗杆,620:减速齿轮

621:第一蜗轮,622:第二蜗杆

623:轴支撑板,630:主齿轮

631:保持单元,631a:安装板

631b:保持单元突起,631c:保持单元轴

631d:保持单元复位弹簧,632:齿轮齿

633:第四解锁连杆保持元件

634:塑料部分

636:轴插入孔,637:传感器按压部分

639:突出部分,642:金属部分

700:解锁连杆,701:轴插入孔

710:第一保持部分,720:第二保持部分

721:弯曲部分,730:第三保持部分

740:第四保持部分,741:倾斜部分

742:突出元件,751:连接部分

760:解锁连杆轴

800:线缆,801:线缆保持突起

910:第一传感器,920:第二传感器

930:第三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