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及其加工方法和制作材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5079阅读:2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把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门锁把手及其加工方法和制作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防盗门的普及和人们对于门锁外观、安全性等要求的提升,现代社会中,锁舌设在侧面的执手锁比起传统的挂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最常见的锁具之一。对于执手锁来说,把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把手的设计往往侧重于其外观,而对于其使用的舒适性、节省耗材等方面,则往往被人们忽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舒适度高的门锁把手及其加工方法和制作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锁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连接部一端与锁体相连接,连接部另一端与手持部的端部相连接,连接部和手持部之间存在夹角,手持部与连接部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手持部的外侧表面上;手持部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第二凹槽位于连接部和手持部的连接处,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从手持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排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均为圆滑的弧形槽。

所述手持部的外侧表面,是指的手持部远离门的一个侧面,相对的,手持部的内侧表面,是指的手持部靠近门的一个侧面。

进一步的,手持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随第五凹槽形成一弯曲。在手持部的末端设置一弯曲,与人的手掌相适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此外,手持部末端向靠近门的方向弯曲,使手持部的外侧表面形成向门的方向弯曲的弧形面,还可有效避免手持部末端撞到人的情况。

进一步的,手持部与连接部的连接端的端面与连接部的侧面平齐。该设置使得把手上无多余材料,把手耗材少、轻便且更加易于加工,也减少了应力集中点。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23~30mm。

进一步的,第二凹槽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8~15mm。

进一步的,第五凹槽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75~80mm。

进一步的,手持部末端的弯曲位于手持部外侧表面的圆弧半径为90~95mm。

进一步的,该门锁把手的总长度为120~130mm,总宽度为30~40mm,连接部与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80°~100°。

在上述参数范围内,门锁把手与人开门时的手部的契合度高,提高舒适度,在保证把手的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将耗材降至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门锁把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构成所述连接部的型材和构成所述手持部的型材焊接在一起,焊接时,手持部的端面与连接部一端的侧面相连接,或者,连接部的端面与手持部一端的侧面相连接,使连接部和手持部在连接处的各个表面均平齐;

步骤(2):将所述手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弧状弯曲;

步骤(3):加工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从手持部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加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门锁把手的制作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6~8%的硅、3~5%的镁、0.1~3%的钛、0.1~0.3%的铬,余量为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示例的门锁把手,在手持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与人开门时的手部相契合,舒适度高,节省耗材,减轻把手的质量。

2、本发明示例的门锁把手,整体无多余的突出部分,加工工艺性好,在不影响把手的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节约材料,减轻质量。

3、本发明示例的加工方法,无需模具,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连续性强,效率高。

4、本发明示例的加工方法,加工手持部内侧表面的凹槽时,从手持部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加工,会将加工的形位误差量尽可能的集中至工件的一端,降低加工的误差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质量。

5、本发明示例的制作材料,在铝元素中添加了适量的硅、镁、钛和铬,形成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性好。添加硅元素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而且硅可以使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镁、钛和铬添加至铝元素中形成合金后,非常适合把手强度大、质量轻的要求,且耐腐蚀性好,可以省去表面的防腐镀层,节省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部,2手持部,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三凹槽,6第四凹槽,7第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门锁把手,包括连接部1和手持部2,连接部1一端与锁体相连接,连接部1另一端与手持部2的端部相连接,连接部1和手持部2之间存在夹角,手持部2与连接部1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设置在手持部2的外侧表面上;手持部2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第四凹槽6和第五凹槽7,第二凹槽4位于连接部1和手持部2的连接处,第三凹槽5、第四凹槽6和第五凹槽7从手持部2靠近连接部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排列,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第四凹槽6和第五凹槽7均为圆滑的弧形槽。

所述手持部2的外侧表面,是指的手持部2远离门的一个侧面,相对的,手持部2的内侧表面,是指的手持部2靠近门的一个侧面。

手持部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随第五凹槽7形成一弯曲。在手持部2的末端设置一弯曲,与人的手掌相适应,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此外,手持部2末端向靠近门的方向弯曲,使手持部2的外侧表面形成向门的方向弯曲的弧形面,还可有效避免手持部末端撞到人的情况。

手持部2与连接部1的连接端的端面与连接部1的侧面平齐。如图1中所示,连接部2在图1中的下边缘一直延伸至手持部2均为直线,形成平齐的面,该设置使得把手上无多余材料,把手耗材少、轻便且更加易于加工,也减少了应力集中点。

第一凹槽3、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26mm,第二凹槽4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11mm,第五凹槽7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77.5mm,手持部2末端的弯曲位于手持部2外侧表面的圆弧半径为92.5mm。本实施例门锁把手的总长度为126mm,总宽度为35mm,连接部与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90°。

本实施例门锁把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构成所述连接部1的型材和构成所述手持部2的型材焊接在一起,焊接时,手持部2的端面与连接部1一端的侧面相连接,使连接部和手持部在连接处的各个表面均平齐;

步骤(2):将所述手持部2远离所述连接部1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弧状弯曲;

步骤(3):依次加工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第四凹槽6和第五凹槽7。

本实施例门锁把手的制作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8%的硅、5%的镁、2.5%的钛、0.3%的铬,余量为铝。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以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的门锁把手中,第一凹槽3、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28mm,第二凹槽4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9mm,第五凹槽7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75mm,手持部2末端的弯曲位于手持部2外侧表面的圆弧半径为90mm。本实施例门锁把手的总长度为122mm,总宽度为32mm,连接部与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85°。

本实施例的加工方法中,步骤(1)中,焊接时,连接部1的端面与手持部2一端的侧面相连接,使连接部1和手持部2在连接处的各个表面均平齐;

步骤(3)的加工顺序为:依次加工第五凹槽7、第四凹槽6、第三凹槽5和第二凹槽4。

本实施例的制作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6%的硅、3%的镁、0.2%的钛、0.1%的铬,余量为铝。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以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的门锁把手中,第一凹槽3、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24mm,第二凹槽4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13mm,第五凹槽7的截面的圆弧半径为80mm,手持部2末端的弯曲位于手持部2外侧表面的圆弧半径为95mm。本实施例门锁把手的总长度为128mm,总宽度为38mm,连接部与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95°。

本实施例的制作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7%的硅、4%的镁、1.8%的钛、0.2%的铬,余量为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